03.22 匈奴屠各劉氏——三攻洛陽

匈奴屠各劉氏——三攻洛陽

第三章 三攻洛陽

劉聰幾年前就露過面,是劉淵六個兒子中唯一一個能文能武之輩,早年替父親在洛陽為質,後來隨劉淵在司馬穎手下做事,再後又一同受封。可以說幾個兒子中劉聰是最像劉淵,不只是其經歷,在對漢文化的態度上也很一樣。劉聰對四書五經都很感興趣,據傳書法也不錯,但這些喜愛壓制不了他想消滅晉人、建功立業的決心。

此次出征,算是劉聰頭一次獨當一面,之前在幷州的戰鬥規模都不大,而且還受父親和其他長輩的節制,沒有獨自指揮過戰鬥。劉淵也不是很放心他負責這麼重大的戰事,但沒辦法,在這些兒子中,劉聰是戰鬥經驗最豐富的一個了。而且他的主要責任是監督新投的王彌作戰,而不是指揮戰鬥。王彌的人品有待商榷,但指揮才能還是不錯的。

公元309年,劉聰和王彌率領胡漢聯軍正式南下,聯軍戰鬥力還真不錯,連戰連勝,順利渡過黃河,虎視中原。洛陽大震,慌忙派軍前來討伐,結果再次大敗。劉聰不免對晉軍更加輕蔑,更加認定不需再慢慢攻略關中積蓄實力,而應直接進攻洛陽滅亡晉廷。

劉聰瞧不起晉軍,順帶著也瞧不起一個戰壕的王彌,對他手下的漢人士兵相當看不起,認為他們的戰鬥力還不如晉軍。之所以取得當前的戰果,完全在於匈奴人的勇猛。劉聰大包大攬,越來越多的參與具體的戰事安排,王彌們也不敢得罪這位皇子,只得聽之任之。

相比劉淵的好運氣,劉聰的運氣一直不咋地。就在他意氣風發,向洛陽進軍時,是夜被他瞧不上的晉軍偷襲,劉聰疏忽防備,大敗而逃。

這次出征劉聰鬧了個虎頭蛇尾,但劉淵也沒過多怪罪於他,劉聰也覺得是漢人士兵不賣力導致兵敗。劉聰想盡快找回場子,於是僅隔兩了兩個月再次出征,這次劉聰帶上了更多的匈奴人,包括他的族兄劉曜。

這次麻痺大意的輪到晉軍了,晉廷沒有想到胡人這麼快就捲土重來,完全亂了手腳。劉聰軍勢如破竹,直抵洛陽外圍,和國都僅一河之隔。劉聰這次很滿意,果然還是本族人好使。然而劉聰沒高興多久,晉軍故技重施,再次展開夜襲,劉聰軍再次失敗,而且損失比上次還大,連副主帥都陣亡了。劉聰鬧了個灰頭土臉,但他還是不甘心就此撤軍,只是稍稍後退紮營,繼續同洛陽守軍對峙。

劉淵聞聽敗訊,深感晉人之強,就想從長計議,迴歸到先西后東攻略關中的戰略中。劉聰卻不願服輸,請求再給他一次機會,劉淵也真是愛他,暫時罷了撤軍之議。劉聰是不用馬上撤了,但是這場大敗是實實在在的,軍隊上下了無戰心。劉聰想找點援軍來幫忙,提振下士氣,劉聰找的這個援軍是天下最靠譜,也是最不靠譜的,即老天爺。

劉聰覺得晉亡是天意,但是誰來承襲他,上蒼可能還沒安排好,就看誰有誠意了。劉聰效仿歷代帝王去附近名山上祭祀,尋求上天的認可,讓士兵們也相信他劉家是天命所歸。劉聰說幹就幹,其他人也不敢提反對意見,他就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趕赴附近的最高的山——嵩山祭天。

洛陽守軍收到劉聰帶著大隊人馬離開前線的消息後,再次展現偷襲的本領,直接進攻留守的匈奴軍,匈奴再次大敗。劉聰收到消息大吃一驚,倉皇后撤。這下樂子真的大了,之前劉聰還向父親打包票一定拿下洛陽,結果不斷地損兵折將。這時候劉聰都沒啥繼續打下去的信心了,但又像一個賭輸的賭徒,不甘心就此放棄,總想再搏一把以圖翻盤。手下人接連勸說劉聰撤軍,劉聰硬著頭皮就是不應。直到劉淵要求撤軍的命令再次傳來,劉聰才悻悻地撤了。

劉聰的接連失敗並沒讓劉淵對他失去信心,相反還給他升了官。劉聰大為感激,深信父親最愛的就是自己。但很快劉聰就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了,劉淵不只給劉聰升了官,基本上給所有的老夥計都升了官,更重要的是不久又封長子劉和為太子,正式確立了皇位繼承人。劉淵之所以在這麼個不大好的時機大犒群臣,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劉淵這一年已經五十多歲了,在當時算年紀大的了,身體大不如前,在這混亂年代,保不齊啥時候就死了,想早點立下繼承人,以備不虞。劉和是長子,生母又是呼延氏,本人也是儀表堂堂,是個標準的繼承人。劉淵不是沒考慮過更像自己的劉聰,可惜只是個普通的將才,兩次出征都鎩羽而歸,立這個庶出的四子根本不能服眾啊,只能在別的地方儘量彌補愛子了,只希望劉聰能夠好好輔佐他的兄長。

劉淵真不愧知天命的老人,他所有的擔心都應驗了。第一,他的確命不長了,第二,長子和四子關係比想象的更惡劣。劉淵不久病危,頒下遺詔,將所有要職都交給了劉氏族人,劉聰被任為大司馬、大單于,相當於國防部長加軍委主席,統領帝國的所有軍隊,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久劉淵去世,劉和登基,從古至今,老二都不會被老大所喜,劉聰的軍權就被劉和深深忌憚,劉聰也不喜歡被他沒怎麼帶過兵打過仗的哥哥管制,雙方劍拔弩張。

劉和不甘心被一個不服管教的弟弟架空,仗著皇帝的威勢,率先出手,直接派人進劉聰王宮拿人。怎料劉聰根本就早有準備,調來大批士兵保衛自己,他擊退劉和的人,並反攻皇宮,竟一舉功成,斬殺了大哥劉和。其他幾個兄弟竟大多也死於亂軍之中,只剩一個與世無爭的劉乂。這場大亂塵埃落定時,劉淵還沒來及入殮。

劉聰也覺得辦的太不地道,推劉乂為帝,劉乂沒什麼根基,哪敢跟劉聰爭,連忙推辭。劉聰勉為其難,繼位登基。同時立劉乂為皇太弟,列為皇位第一繼承人,封親兒子劉粲為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即以國防副部長的身份代領全國軍隊。

料理清了國內的事,劉聰接著打天下,目標不變,直取洛陽。這些日子,晉廷的日子更加難熬,東海王司馬越贏得了八王之亂的最終勝利,接手的卻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天下。晉軍主力在內戰中消耗殆盡,無力鎮壓暴亂,國庫也花光了,沒錢賑濟災民。各地的造反運動愈演愈烈,地方上的豪族大家為了自保,紛紛組建自己的武裝,嬰城自守,各自為政。此情此景和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何其相似,只不過黃巾軍換成了更加兇悍的胡人大軍。

之前劉淵在攻略洛陽的同時,在山東諸地放養了許多雜牌將軍,沒指望他們能成多大的事,只圖將晉廷鬧個不得安息。怎料他們的發展勢頭比本家還好,石勒轉戰並幽冀兗司各州,將中原腹地攪了個底朝天,勢力越來越大。劉聰繼位後不久,石勒派人跟平陽聯繫,共進中原,會獵洛陽。劉聰正好想打幾個漂亮仗為自己正名,馬上答應出兵。

劉聰既然是皇帝了,當然不能再隨意的出征了,況且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個料。公元310年,漢軍再次出征,這次的主將是劉家中最能打的族兄劉曜、漢人中最能打的王彌和急需鍍金的嫡子劉粲。都說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劉聰很希望這次兒子能幫他完成攻佔洛陽的夙願。再看晉廷,這兩年中原的形勢更加糜爛,各地官紳大族自保尚是問題,都不願入京勤王,匈奴人一路所向披靡。這次出兵匈奴人吸取前兩次失敗的教訓,不是強攻堅城,而是剪其羽翼,佔領周圍郡縣,切斷洛陽的物資供應和援軍來源,削弱它的抵抗能力和戰爭潛力。待對洛陽的合圍完成,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池也就瓜熟蒂落了。

漢軍這次的戰術很成功,中原腹地很快被劫掠一空。昔日繁華的洛陽一片蕭條,一幅末日景象,城裡有本事和沒本事的都想著往外逃。晉廷實際掌門人司馬越無計可施,便藉口外出討賊,一走了之,洛陽幾乎只剩一個空殼。第二年,在外地外地討賊的司馬越病逝,所統軍隊群龍無首,不久被石勒全部殲滅。這支軍隊是晉廷中央軍最後的精華,西晉的滅亡已不可逆轉。

劉聰見漢軍戰果甚大,就又加了把勁兒,再次派來兩萬多援軍,協助劉曜和王彌攻佔洛陽。洛陽此時幾無守軍,完全不能抵抗。漢軍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如此容易的成功讓他們激動壞了。王彌自認功勞最大,並不鳥劉曜和劉粲,獨自縱兵搶掠皇宮中的寶物和婢女。劉曜恨得牙根癢,也不和王彌廢話,直接派兵搶,雙方大打出手。作為皇子的劉粲卻阻止不了,他年紀還輕,資歷深淺,族叔劉曜和老油子王彌都不賣他的面子,劉聰派來的監軍成了擺設。劉粲也不願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樂得清閒。

到最後還是王彌主動低頭認錯,劉曜也不想鬧的太大,勉強停戰講和。王彌接下來建議封存皇宮,萬一將來遷都洛陽,正好作皇宮。劉曜心想,你王彌剛搶完也就罷了,還不讓我撈點實惠了,太霸道了。劉曜不管三七二十一,搬完皇宮剩下的財產,將宮殿付之一炬。隨後漢軍押著晉懷帝司馬熾回撤平陽,留給中原一片廢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