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受人帮助,她把恩情深怀心底,96岁奶奶卖自助餐亏本55年


“阿婆,怎么添那么多!”“不要紧、不要紧,要吃饱,要吃饱!”小摊旁,老人熟练地给客人打上满满的饭,一边手忙脚乱地收钱。老奶奶叫庄朱玉女,她在公园旁支了一个简陋的小摊。每天准备各种香喷喷的饭菜:红烧鱼,卤肉,玉米,香肠……家常小菜应有尽有。而这样丰盛的一餐只需10台币,食客就可以无限量食用。这样的小摊,她坚持摆了55年。

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她从不是什么明星富豪,政治名流,但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温暖着无数人的心和胃。而她开自助小摊,从来不是一时兴起,因为受过别人的帮助,她只是纯粹地想把这份美好继续传递下去。

时间回拨到1935年,当年只有16岁的她从澎湖嫁到了高雄,还没度过浪漫蜜月期,丈夫就被派到前线打仗。家里失去顶梁柱,柔弱的她一个人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为了养活孩子,什么粗活苦活都干了一遍。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没有丈夫保护的她抱着孩子东躲西藏,那是一段惶惶不可终日的岁月,在走投无路之际遇到码头工人帮她度过难关。从此,她把这份恩情深深埋在心底。


后来丈夫归来,生活开始趋于安宁,夫妻二人做起了码头装卸生意。当时的高雄港客似云来,每天装卸的货物数不胜数,滋生了一大批从事码头装卸作业的工人,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却干着最累的活,一天下来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想起以前受到恩惠,庒奶奶再也按捺不住,她把自家仓库腾让出来给工人住宿,不收一分钱!看到工人吃着完全不顶饱的稀饭,心肠柔软的她在仓库前搭了一个大棚,免费为工人提供饭菜。谁也没想到,这一举动一坚持就是55年。

每天天还未亮,庒奶奶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买菜,洗菜,打菜,洗碗……她从不让家人帮忙,坚持自己一手操办,她觉得这只是自己的一点心意。很快她的善举从四面八方传开,工人、穷人、流浪汉……纷纷跑来她的小摊吃饭,一天下来有将近200人。

庄奶奶并不是大富人家,超负荷的吃饭人数使开销剧增,为了有钱买菜,让爱心延续下去,在大家的建议下,她开始象征性地收3元、5元。这样的价格一直持续了10年。 10年后,才涨到10元台币。但遇到有困难的人,她总是摆摆手说“免了啊,不够的话可以再加”。

庄奶奶对工人们特别慷慨,却对自己起早贪黑的生意很是“糊涂”。关于成本,她没有认真算过;关于利润,她不知道是赚是赔,当儿女质疑她的做法时,她只是说:傻孩子,我们有办法帮助别人,反而更好呢!其实,这是一笔实打实的赔本生意,庄奶奶象征性收的钱根本入不敷出。整整55年,为了维持这个爱心小摊,她把7间房子卖的一干二净。甚至还欠下50万元的债款。

很多人并不赞成庄奶奶的做法,连前来采访的记者都对奶奶颇为不解。但奶奶总是乐呵呵的。“有机会帮助别人,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德。”子女心疼母亲,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帮忙采购原料,尽可能多的替母亲分担,并给母亲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个小摊就这样坚持做了下来。善良的人,终将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在码头,庄奶奶的好心肠赢得了村民的敬重,很多村民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她,将自产的蔬菜,肉类等食材以低价卖给她,但即便如此,每天的收入还是远远抵消不了菜钱。庄奶奶想到了捡垃圾。无论寒冬酷暑,无论朝晴夕雨,收拾完小摊后,庄奶奶就去捡木材当柴烧,捡垃圾贴补买菜钱。

事必躬亲,几乎全年无休,邻居常看她累到推车途中都能打瞌睡 。做子女的哪有不心疼自己的母亲,看到母亲没日没夜地操劳,大儿子曾劝过她,庄奶奶却生气地说道:如果我不去摆摊的话,那些工人怎么办,他们要到哪里吃饭?80岁那年,庄奶奶累倒了,这一次是中风。操劳了一辈子的她躺在病床上,身形消瘦,像一朵风雨飘摇的小草,但她还是担忧码头的工人,穷人是否能吃饱。

2015年2月13日,和病魔纠缠了5年的老人在家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个招呼过无数人的小摊,她再也没机会回去了。在告别当天,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到她所在的街道自发为她送行,所送的花篮长长地占满了整条街,那是大家对她的沉痛哀思。她提醒世人如何在艰苦困顿的状况下,还能想着怎么让别人有一餐热食与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