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我较真
我认为朱棣虽然造反,导致朱允文火烧金陵城而遁逃。但是朱标在世时,两兄弟关系还是不错的。小编上周写过一篇关羽朱标和朱棣的文章,有一大部分篇幅是说二人关系的。如果喜欢,可以关注小编。
明太祖朱元璋当初带领一班人马,在众多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着实不易。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比较特殊,他出身贫寒,却带领众多淮西将领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等农民起义军,并消灭元朝的最后势力。在朱元璋南征北战到他正式称帝之前,一共有七个儿子生在战争之中,还有19个儿子生在称帝之后。朱元璋的众多皇子中,历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长子朱标和四子朱棣。朱标苦苦等待了38年,与帝位擦肩而过。朱棣在他38岁那年,决定起兵夺位,拉开了明成祖的历史序幕。
第一篇,生于乱世,长于深宫
那年,朱标是大哥,朱棣是四弟
公元1355年九月,秋高气爽。安徽太平镇,一位叫马氏的妇人临盆,连续三日疼痛,婴儿就是生不出来。这位马氏是寄居于此,主人姓陈,是个大户人家。由于是战乱年代,陈夫人把能请到的3个产婆都请来了,直到第三天夜里,马氏产下一个男婴,婴儿落地时,哭声很大,声如洪钟,整个村子都能听见。婴儿的父亲此时正在带病攻打集庆(就是南京,后来改为应天),得到长子出生的消息,非常兴奋,他在当地的一座山上用利剑砍断巨石,大吼道:“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后来他请大学问家宋濂给儿子取名叫:朱标,朱标的父亲,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次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占领集庆。
朱标
5年后,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以表示自己顺应天意,并长期驻守于此。那年四月十七,应天的帅府异常紧张,战报每隔一刻钟就要送来一次,朱元璋几乎是没敢坐下。陈友谅率军大举攻打太平镇,太平眼看受不住,而张士诚又和陈友谅联合夹击应天,朱元璋几乎把能派出去的战将都派了出去,他心里明白,此时若守不住应天,这么多年的基业可能会毁于一旦。这时后府的马氏又要临产,朱元璋一门心思都在想办法在如何支援徐达和常遇春。一会家人来报生了个儿子,朱元璋看都没看一眼。朱元璋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皇四子燕王朱棣。(史学界一直在争论朱棣是不是马氏所生,小编这里不做探讨。)
第二篇,兄悌弟恭,父慈子孝
那年,朱标是太子,朱棣是燕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立14岁朱标为皇太子,立马氏为皇后,三年后,立10岁的朱棣为燕王。朱元璋对朱标有很大的期望,把明朝有学问的大臣,如宋濂、李善长都拜为太子太傅,把徐达和常遇春都拜为太子少傅或者太子太保。又选了十多个青年才俊作为朱标的伴读。朱标也不负众望,勤学敦厚,很得大臣们敬重。后来朱元璋把常遇春的女儿许配给朱标,给朱标的未来铺路。
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重视儿子们的教育,常常亲自教导他们。在朱元璋诸多皇子中,除了朱标,朱棣也很得朱元璋看重。朱元璋把徐达的女儿徐氏许配给朱棣,十岁时封朱棣为燕王,朱棣的性格和朱元璋非常相似。有一次,朱元璋问众皇子:“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百姓民不聊生,谁应该承担这个历史责任?”朱标作为太子,发表官方的意见:“七王之乱,罪在七王。”其他皇子也附和太子。只有朱棣说道:“七王之乱是汉景帝的过错,汉景帝执意要削藩,又杀了吴王刘濞之子,七王不得已而反。”朱元璋非常赞赏朱棣的回答,认为他有自己的见地。朱标长朱棣5岁,对四弟也是非常爱护。由于朱棣性格较为倔强,时常犯错,朱标多次在朱元璋和马皇后面前维护朱棣。
第三篇,38岁,命运之殇
那年,朱标是懿文太子,朱棣是永乐大帝
洪武九年秋,应天城的南门,四个兄弟骑马惜别。原来朱元璋看儿子们老大不小,决定派他们到外地做藩王。那日朝霞漫天,微微的西风拂面,天气分外凉爽。朱标骑着白马走在最前,身后并排的是他三位弟弟。二弟秦王朱樉,要西去西安,好在三弟晋王朱棡去太原,可以和二弟同路,四弟燕王朱棣要北去燕京,朱标不忍兄弟惜别,不知何时再见。在送走二弟和三弟后,他特意留朱棣片刻,兄弟二人感慨韶华易逝。朱标说,燕京乃是大明的咽喉,父皇把如此重任交与四弟,可见父皇对四弟的期望。朱棣也感慨万分,拱手一礼表示,此生一定不负父兄所望。望着朱棣远去的滚滚烟尘,朱标心中无限怅然。
朱标送别三位弟弟
朱元璋晚年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在马皇后死后,朱标充当了大臣和皇帝之间的缓冲角色。洪武二十四年,那年朱标37岁,中秋未到,御膳房正在赶制今年宫里需要的月饼,太子府监事前来禀奏朱元璋,说二世子朱允文连续发热,朱元璋非常关切,赶紧叫太医去看。朱元璋此时有点想念他的长子朱标,朱标被他派往陕西已有两个多月,按理说也快回来了。果然次日,消息传来,说朱标已经到徐州,两日即可到金陵。太子朱标回京后,身体微恙,带病向父亲汇报这一趟的所见所闻。然后连续数月太子的病情不见好。朱元璋甚至责怪太医无能,连杀几位太医也无济于事,次年朱标病亡,朱元璋大哭一场,谥38岁的朱标为懿文太子。朱标的死亡,直接导致朱元璋为后世铺路失败,他感怀朱标,立朱标之子朱允文为皇太孙。
朱标去世的消息传到燕京,朱棣三日不食,全城披麻戴孝哀悼懿文太子。5年后,朱元璋在大肆诛杀功臣后去世,建文帝朱允文继位,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下开始大肆削藩,周王、代王、岷王先后被削夺,朱棣的十二弟湘王被逼自焚。38岁的燕王深陷矛盾中,他想起了年少时,他和朱标一起回答朱元璋关于汉景帝七王之乱的问题,他此刻深深的意识到了,如果他败了,那朱标的回答就是结果;如果他胜了,他自己的回答就是正理。他对身边的大将张玉说:我此生最佩服两个人,一人是我父亲太祖皇帝,一人是我大哥懿文太子朱标,如今二人仙逝,建文帝执意削藩,我不得不反。于是长达4年的“靖难之役”发生了。4年后,胜利的朱棣勒紧马缰,再次站在应天城的南门口,京城已是一片火海,他从火光中,仿佛看到了前太子朱标,那个仁厚友爱的兄长,那个和蔼可敬的大哥。
朱棣
结尾篇:那年,历史没有如果
朱棣继位后,决定继续保留朱标懿文太子的谥号。不再保留朱标孝康皇帝(朱允文追赠)的称号。朱元璋最具才能的2个儿子,朱标38岁憾然离世,朱棣38岁决定起兵“清君侧”,若是朱标不死,或是朱棣起兵失败,大明历史必将改写。历史没有如果,两位历史人物,给了我们无限感慨。
读史明智,读文铭心,用心做原创文章,与您共享。
热心互动:您认为,倘若朱标不死,朱棣会造反吗?
博史通今
朱棣在夺了侄子的皇位后,特意抹去了很多朱标父子二人的事迹,并且废除了朱标和朱允炆的庙号,不承认朱允炆的皇帝身份,以至于现今我们能够看到的有关于朱标的史书资料少之又少。从这些有限的资料来看,我觉得两人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两个字来说,如果非下个结论,应该说哥俩在年少时的关系是真的好,成年后朱标对朱棣依然真心滴好,朱棣对他哥却未必。
朱棣和朱标同为马皇后所出(有观点称朱棣生母非马皇后,但无确切证据),兄弟两自幼生活在一起,年龄也只相差五岁,还一同拜宋濂为师,长时间的亲密相处应该说他们童年时期的感情是非比寻常的,这要是在普通人加也许就能一直延续下去,演绎一出手足情深的佳话。然而他们不是,他们不幸(也可以说是幸运)出生在了帝王家,这就决定了不会再有正常的父子、兄弟关系。
从小到大,朱标聚老爹朱元璋的万千宠爱于一身,年幼的时候朱棣可能不会多想,可是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说他心理完全服气那是不可能的,朱元璋自己都说过朱棣是儿子里最像他的人,像他意味着什么?一个从乞丐到皇帝的人,怎会没有超强的能力和野心!同样的爹妈,我能力比你强,为什么位置我就不能做,这些想法朱棣肯定会有,只是不敢表达出来罢了。洪武15年,后来被称为黑衣宰相的道衍和尚姚广孝引荐给他的时候,他本不想用,道衍一句“臣奉白帽著王”打动了他,从此被他收入燕王府重用,所以要说他没有觊觎大位之心,纯属蒙人的。
再说说兄弟二人成年后的关系,应该说朱标还是始终没变,一直是真心待这个弟弟的,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一直在燕王府曾经多次跟随朱棣出征的蓝玉早就看出了朱棣的野心,可当他告诉朱标要加以防范的时候,朱棣非但不以为然,还转头就将此事告诉朱棣。朱标既不傻,更不会想去害死蓝玉,可见宽厚仁义的朱标还是跟小时候一样完全信赖弟弟朱棣。反观朱棣,在知道此事后,开始在老爹面前吹风,极尽诬陷之能事,虽说最后蓝玉不是他杀,他的“功劳”也很大啊。
最后有一个大家常讨论的的话题就是假设朱标不死,朱棣敢不敢造反,我认为他是肯定不敢的,虽然他的综合能力强于朱标,可是以朱标在臣民中的威信以及蓝玉等一批超级悍将的辅佐,他如果敢谋反绝对是自寻死路!
惯与长夜
名义上,太子朱标与朱棣都是马皇后养子,特别是朱标更加是根正苗红,朱棣就稍微有些欠缺了,只是被马皇后照顾过一段时间。
(影视朱标)
历史没有明文记载朱标朱棣兄弟关系如何,但是却记载太子朱标在诸王子当中威望极高,颇有长子风范,对他的弟弟们谦恭友爱,一有事,他二话不说主动出来替弟弟们挡着,很受弟弟们的敬爱。我们知道,朱元璋所有儿子中就数朱标与朱棣最出色,两位最出色的皇子,又曾经在马皇后膝下,加上朱标那么疼爱他的弟弟们,想必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不会太差。
另举例说明两人关系。
一次,朱棣的胞弟周王犯了错罪,气的朱元璋要杀了他,朱标就在朱元璋的寝室之外,跪着哭了一夜,替周王,朱棣胞弟求情。后来,朱元璋心软赦免了周王的罪过。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朱标作为朱元璋亲自选择的继承人,在朱元璋心里很有分量。但是,他们的父亲朱元璋是何等人,敢为死罪的人去求情开脱,这份兄弟情义,想必朱棣不会忘掉,也证明素日里他们兄弟感情不差,甚至很好,极有可能是朱棣知道自己分量不足,去求朱标帮自己弟弟求情,朱标二话不说就去了,因为在他的眼里,没有嫡庶之分,都是他疼爱的弟弟。
还有一例就是曾经蓝玉作为朱标外戚劝说朱标朱棣有帝王之像,要防范,他转眼就告诉了朱棣。这里,他当然不是为了挑拨是非,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们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彼此信任至极罢了。
(朱棣)
说到朱允炆后来被朱棣赶下台,更多是他削藩所至,逼得太紧了。明显的能力大于野心。身边无可用之人,还下旨“勿伤皇叔!”朱棣与朱标才是一个数量级的,朱标早年就跟着朱元璋,可谓是老江湖了,所以朱棣比朱标差点,但也不会差太多。
后来,朱棣登基,对朱标的儿子女儿们都很好,可见,他还是眷顾自己这个大哥的,也说明他们之间感情很好,至于朱允炆何去何从,我们无法得知。
不书
朱标和朱棣是朱元璋的嫡子,分别排行老大和老四,我们谈论他们的关系,应该分开来说,即朱标对老四朱棣怎么样?朱棣对大哥朱标又怎么样?
先看看朱标对朱棣如何。
文献中对于朱标和朱棣的关系,基本没有提及,我们只能说他们是正常的兄弟关系。不过,朱标早早被确立了皇太子的地位,做为兄长,他肯定会努力维护自己与弟弟们的关系,表现出大哥的胸怀与气度,这样也符合父亲朱元璋的期望和要求,因为朱元璋非常注重孝道和伦理,他希望儿子们互相之间能够亲睦和谐。
此外,朱标本人性格比较温厚,地位又比弟弟们高出一大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会努力维护各位弟弟。
朱元璋分封二子朱樉、三子朱、四子朱棣、五子朱橚等人之后,派皇太子朱标带着他们前往凤阳,祭拜祖先,同时演练武事。
朱樉、朱前往藩国之后,几次惹出乱子,朱元璋大怒,都是皇太子朱标出面,竭力为他们说情。在这方面,老四朱棣似乎比较安分。
但《野记》中说,身在北平的朱棣其实更不老实,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已经在姚广孝的策划下积极准备。燕王府中有一种特制的密室,上面倒扣着许多瓶罐,口向内,隔音的效果很好,房子的附近饲养许多鹅鸭,制造噪音,如此一来,工匠们在密室里面打制兵器,声音就不会被察觉。
有一次皇太子朱标前往北平,住在燕王府的时候,听到过地下传来打铁的声音,因此吓出病来,但没敢对父亲说明,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总体来说,朱标对朱棣应该是中规中矩,很像大哥的样子。
再来看看朱棣对大哥朱标如何。
朱标死在洪武二十五年,一共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最小的是朱允熙,其中老大夭折。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就是建文帝,追尊自己的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为兴宗。朱棣篡夺皇位之后,取消了大哥的孝康皇帝的尊号,仍然称他为懿文皇太子,他的儿子们的王爵也被削夺。其中,建文帝朱允炆和皇后葬身火海,当然也有说潜逃的。
另外的三个儿子,朱允熥和朱允熞先由亲王降为郡王,很快又被监押到凤阳,永乐二年三月,再把二人贬为平民,看押起来,先后死去。
最小的朱允熙和生母一起住进亡父朱标的陵园当中,永乐四年,朱允熙的住处突然起火,朱允熙被烧死。
朱标有两个孙子,都是朱允炆生的,其中老大像父亲朱允炆一样消失,老二就是建庶人,一直被囚禁到五十七岁,没有后代。
如此看来,朱标没有儿孙留下,等于是绝了嗣。在古人看来,这是非常严重的结果。唐太宗李世民诛杀李建成父子、李元吉父子之后,还把自己的两个儿子过继给他们,以承宗嗣。从这一点来看,朱棣做得更绝。
于左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公元(1355年)出生于太平陈迪家中。洪武元年正月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子。其人性格善良仁厚,故深得朝臣们的拥护。只可惜英年早逝,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病去世。
朱标
朱棣是朱元璋四子,朱标的弟弟,明朝历史上第三位皇帝。
明朝建立后朱棣被封燕王,就潘北平之后,曾多次参与北方的军事活动。在燕辽地区经营多年,树大根深。
朱棣
朱标死后,朱允文继承了皇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建议,决定削藩。
燕王朱棣感到威胁后,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随后挥师南下,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并登基为帝,是为永乐大帝。史称,这次皇家之争的战争为(靖难之役)。
如果说朱标在世时,他和朱棣关系如何,据记载应该还不错,首先两人自幼都是在马皇后膝下长大,又同拜宋濓为师。
两人长时间待在一起,自然感情很好。况且朱标为人善良忠厚,非常重视兄弟情义。
曾经忠于太子朱标的蓝玉,告诉朱标要防范朱棣,但朱标却非但不以为然,还将此事告诉了朱棣。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相当不错,而且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我相信,如果太子朱标不死的话,朱标登上了帝位,朱棣未必会起谋反之心。
2018年4月22日,作者:伊斯旦丁。
伊斯旦丁2
《明史》称太子朱标为人友爱,这不只是说说而已,类似的事例很多。秦王朱樉、周王朱橚为代表的诸王有过失他都悉心斡旋调护才得以不遭朱元璋的严厉惩罚——比如秦王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因在藩国多有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朱标解劝才在次年被放还藩封;周王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不久太祖因朱标陈情改变决定。还有一次有人告发晋王朱棡有异谋,朱标在朱元璋面前为其哭泣恳求,太祖才感悟而放过了晋王。
当初朱元璋抚育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和沐英等义子的时候,马皇后视如己出,朱元璋因故督责他们的时候,朱标就去告诉马皇后通过马皇后安慰劝解朱元璋,使得这些兄弟们得免较为严厉的处罚。
史书因此评价朱标『其仁慈,天性然也』,这当然也有道理,但又不免皮相。
朱元璋严苛猛厉,而马皇后朱标和柔仁爱,并不只是个性不同,其中有不同角色分工的性质,一方面红脸白脸平衡各方关系,一方面也是在塑造朱标“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的权威——今天他求情金杯同汝饮,明天他告状白刃不相饶。
朱元璋的筹谋布局是有效的,朱樉、朱棡、朱橚等都对朱标很恭顺,朱棣自然也不例外,兄友弟恭,又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制衡,以及更强大的合法性以及此消彼长的派系实力关系,朱棣不但造反成功的难度增大很多,甚或根本不敢朝那方面去想。
原来一切都想得很好。
谈古论金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篡位登基以后将有关建文帝和朱标的档案予以选择性的销毁,所以俩人真正关系的史书并没有记载,不过史书虽没有记载,但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朱标——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小朱标就被朱元璋寄予厚望,在建立明朝之初(1368年)被立为太子。朱标也不负期望,性格宽厚仁慈,施政多以仁政处理政事,对自己的弟弟们非常关爱,朱棣、朱樉等犯过错了朱标也多次向朱元璋求情使他们免于责罚,因此在弟弟们心中威望很高,站在朱标的角度,他对朱棣应该就是关爱照顾居多,在一个共同严厉父亲之下,他们兄弟关系应该是很融洽的。
朱标从小就被指定为继承人,再加上他的所作所为,那么在朱标去世之前,朱棣应该对皇位时没有非分之想的,因为一是资历不够,二是威望不行,没了这层利益关系,那么俩人也就没有矛盾点了,所以朱棣对生前的朱标尊敬大于其它。
不过朱标死后,朱棣的心思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以后,朱棣内心肯定是不服气的,不然也不会发生后来的靖难之役。这段期间朱棣对朱标的感情应该是模糊的,夺得帝位以后,为了使自己名正言顺,朱棣只能对朱允炆进行诋毁,顺带着朱标也被朱棣隐藏。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正史之中关于这二人关系的记载只有零星半点,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一直是被当成继承人来培养的,从朱元璋开始造反的时候朱标就被定为继承人,朱元璋称王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将朱标立为世子,朱元璋称帝之后,同样第一时间立朱标为太子,由此可见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朱标作为长子,又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他是很有长子风范的,他和兄弟们的感情很好,非常的照顾他的那些弟弟们,他的弟弟们也都敬爱自己这个大哥,根据史书来看,他的那些弟弟们有的经常惹事,每次惹怒朱元璋后,朱元璋都会予以重惩,这个时候大臣们可不敢站出来给犯错的皇子说话。
朱标在这种时候往往会去劝劝朱元璋,让他饶了弟弟,有趣的是只要朱标开口说话,朱元璋的怒火立马就能消了。朱标和朱棣是一起长大的,师傅都是一个,长时间在一起生活,他们二人的关系自然是很融洽的,而且朱棣从一开始就知道朱标的地位不可撼动,所以他也不会去嫉妒或者仇视朱标。
虽说史书中没有明说他们兄弟二人的关系到底如何,但我们不妨侧面来推测一下,史书中说蓝玉告诉太子朱标一定要防着朱棣,可是朱标却一直没放在心上,有一次还将这件事告诉了朱棣,这么重要的事情,朱标随口就告诉朱棣,由此可见二人的兄弟感情是很深的,两人的关系肯定是非常好的。
如果说朱标没有死的话,朱棣也不会造反了,因为他没有那个胆子也没有那个实力,可惜的是被悉心培养的朱标就那么英年早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小玥来回答:
太子朱标(老大)和四子朱棣的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
朱标是老大,而且是个老好人,对四弟是很好的,起码作为哥哥来说要做到的他都做到了。最典型的就是蓝玉曾经要朱标提防朱棣,可是朱标却不当回事,还反过来把这事告诉朱棣了。朱标不是那种多嘴的人,也不喜欢故意整人,所以他这样做,只可能是因为朱标和朱棣两兄弟极其亲密,朱标很信任这个四弟,两人可以无话不谈。
至于说朱棣,早有反心肯定也是毫无根据的!起码在大哥在世的时候他是很老实的。而且朱棣上台后把建文的儿子关了起来,却没有亏待朱标的儿子、建文的弟弟们,三个王不过是被改封,几个公主降为郡主,也没把他们怎么样。朱标的幼子朱允熙还被封为瓯宁王,“奉懿文太子祀”,对他哥的血脉,朱棣的态度还算不错,至少没有斩草除根。
小玥历史
朱标与朱棣关系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朱标是朱元璋长子,朱棣是朱元璋四子,基本都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朱标仁厚又有才能,朱元璋特别喜爱朱标,一直将他当作继承人培养,从吴王世子到皇太子,一直辅助参与政事,深得朱元璋赞许和朝臣拥护。
朱标作为长兄,有众多弟弟,以兄长的身份与诸位弟弟相处,也得到各位弟弟的认可。朱标仁厚又能够护着弟弟们,在兄弟中很有威望。朱标有着嫡长子的身份,众多弟弟,包括朱棣在内,都不敢产生非分之心。朱元璋分封朱棣为燕王,分封其他诸子为各地藩王,主要是要他们做军事防护,拱卫中央。
朱棣作为朱元璋众多儿子中年纪与朱标差别不大的一个,有一定军事才能,但也不敢对父亲大力培养的接班人,自己的长兄有非分之想。如果朱标不英年早逝,顺利接班,朱标与朱棣关系应该可以保持不错,朱棣老老实实拱卫北疆,做一个藩王,也很难敢产生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