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用户55223543950


《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揭示了老子宇宙生成论,也就是道如何创造出宇宙万物的。这里的“一”指混元气,混然同一的物质,即太极。 "二”指阴阳,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整体,具有整体性。这里的二指的是阴阳,就是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两个部分,但是这两个部分仅仅只是就观察而言,正对着你的那一面为阳,背对着你的那一面为阴。然而,万事万物并非仅仅只有阴阳两个部分组成,它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所以二生三,“三”指阴阳相交,产生冲气而成和,形成天、地、人,就化生了万物。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构成的,所以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和一生二中的一,就是无。那么,什么是无和有?无是事物无形无象的状态,有是事物有形有象的状态。

老子说的有点抽像,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无和有。

比如,我们用的手机,由主板、屏幕、电池、外壳几大部分组成,这几大部分,就是手机的无形无象的状态,主板、屏幕、电池、外壳等等部件,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具备了手机的功能,这就是手机的有形有象的状态。无中生有,万事万物都如此。

道,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规律。

《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意义是一样的。道生一即太极,一生二即二仪,二生三即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所言更抽象精炼,意境深远,对悟性的要求更高表达的深层次的东西更多。而周易所言太极,二仪,四象,八卦则更为形象具体,是对老子所言的应用,道德经是与周易互补的,老子言道之本,道之玄;易言道之象,道之用。知易而通老,知老而明易。

《易经》《道德经》并不是出之一人之手,但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是相同的,这就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结果。


张翼远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揭示了老子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也就是道如何创生出宇宙万物的。具体解释如下:

道生一

道生一也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正如《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被老子称之为“无”。这个“无”不是虚无、空无,而是指道无形无相,不可捉摸。

道虽然不可捉摸,没有形状,但其中确实真真切切的存在着某些事物。这就是《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的: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是“无”,但是其中有象、有物、有精,其实就是物质性的混沌之气。混沌之气有形有质,混然同一,所以是“有”,又是“一”。无形无状的道中有了混沌之气,这就是老子说说的“道生一”。

一生二

道中生成了混沌之气,这是一种混然同一的物质。而物质有种种具体的、两两相反的属性,比如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热与冷等等……

我们的先人们将这些相反的属性总结为阴与阳,比如动是阳,静是阴;明是阳,暗是阴;高是阳,低是阴;热是阳,冷是阴……所以,混沌之气中存在着阴与阳两种相互对立属性,也可以认为,混然同一的混沌之气生成了阴气与阳气这两种相反的气。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一生二”。

二生三

阴气与阳气不仅相互对立,还会相互激荡、相互作用、相互混合,就生成了第三种气,才会有万物的产生,而这第三种气就是——“和气”。和气就是阴气与阳气的和谐,也是两种矛盾性质的对立统一。阳气与阴气是二,再加上和气便是三,这就是“二生三”。

三生万物

现在道生成了混沌之气,混沌之气之中产生了阳气与阴气,阴阳调和又形成了和气,阴、阳、和这三者便能生成万事万物了。

可以用绘画来打个比方。用黑笔在白纸上画画,这幅画就包含着黑与白两种颜色。如果黑色与白色是孤立的,那么只能画出简笔画。但是如果让黑色与白色混合为灰色,而且黑色与白色的含量不同,灰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成了素描,画面一下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所以画家可以用黑、白、灰三种颜色来描摹任何事物。

“三生万物”的道理也是这样:黑象征着阴气,白象征着阳气,灰象征着和气,这三者生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任何一种事物都是阴阳调和的产物,所以其中既蕴含着阳,又蕴含着阴,而且阴与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果阴与阳只剩下对立,那么这一事物必然面临着解体消亡的结局。

而中华民族的另一本奇书《周易》中也有一段类似的文字。《易传·系辞上》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其实从后两句可以看出,这一段话本来是用来占卜定吉凶的,即如何使用蓍草来得到一个卦象,并用卦象来判断吉凶,建立事业。不过后来的思想家们给这段话赋予了哲学内涵,认为它描述了八卦所象征的宇宙万物的创生过程。而且历代学者都认为,这一过程与《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致的。

易有太极

易就是易道,就像老子说的道,也就是无。而太极则是有,是混沌未分的一气。所以“易有太极”=“道生一”。

是生两仪

两仪便是阴阳,在《易经》之中便是阴爻与阳爻,《黄帝四经》说:“判而为两,分为阴阳”也是同样的意思。所以“是生两仪”=“一生二”。

两仪生四象

阴爻与阳爻结合,产生了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个爻象,也就是四象。而四象就是《道德经》中说的“三”:老阳是两个阳爻,等于阳气;老阴是两个阴爻,等于阴气;少阳、少阴都是阴爻与阳爻结合,等于和气。四象合起来正是三种气。所以“两仪生四象”=“二生三”。

四象生八卦

四象再分别于阴爻、阳爻结合,就生成了八卦。而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其实也就象征着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比如:

所以“四象生八卦”=“三生万物”。

可见,《周易》中宇宙生成的过程,可以《道德经》中的宇宙生成论完美对应,而这时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这个问题好回答,就是字数多啊。

发东西要发全。道德经中很多经典的地方,你连在一起看就清晰多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先解释一下这几句,大致就明白道德经说的是什么了。

那些可以表述出来的道理,就不是真的道理,而那些我们眼前能够描述得十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参考佛教的拈花含笑,我说撕心裂肺,如果不经历的人,是不会体会到的,所以文字其实并不能描述清楚)。天地混沌无名,那是天地得起始阶段,而一旦开始天地分开,就产生了万物(参考盘古开天)。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客观无欲的观察天地规律,又常常带着一些目的根据规律去预测事物发展方向,其实这两件事情是相通的,都可以说是天地的规律(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兴旺衰落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天地是没有情感的,把天下万物作为当作祭坛上的草狗,圣人也是没有情感的,他也是把人民百姓当成物品去对待(就是客观对待,不夹杂个人的情感,不会感情用事),天地之间,就好像是个中空的乐器,虽然空洞,但是却有着规律的气息流动,所以我们想那么多,不如安静的任凭事物的本来发展。

天地本来是由一个太阳而产生的,因为有了太阳,就有了阴阳,冷热。而一冷一热,就产生能量的交替流转春夏秋冬,产生了天地万物。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天地间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热,背着一面是冷的。冷热之间的能量传导来调和,会互相转化的。什么孤家,寡人、不谷之类的词语,都是老百姓所讨厌的,但是作为地位至高无上的王却喜欢这么称呼自己。所以其实事物满了就开始衰落,衰落到了顶点就会重新开始充满。(冷到了极致就会热,热到了极致就会冷)。所以别人教大家去强扶弱,而我教大家顺天而为。那些不得其法而失败死去得人,我将从教化他们开始。

尊重宇宙的规律,苍天遵守这一规律就会清明,而大地遵守这一规律也会得到安宁,敬神遵守这个规律也就会变得灵验,五谷遵守这个规律也会丰满,王侯遵守这一规律也会不败的立于世。

所以道德经通篇其实都在说一件事情,就是先了解天地的规律,然后顺从规律,可以做到顺天应命,进而生活幸福。

再来说易经。这里有一个常识性的认知错误。不是现有先天八卦的,而是先有的文王八卦。文王的八卦的卦位其实是人与自然结合的结果。

八卦的八实际上脱胎于古代的八风。八风是根据季节而产生的。八风者,盖风以应四时,起于八方,而性亦八变。炎风、条风、景风、巨风、凉风、(风翏)风、丽风、寒风。

季节是由于太阳的移动而产生的,所以太阳为一元。然后二极其实是黑夜和白天,在易中为阴阳。古代的把卦是怎么定位置呢?

先是用坎离震兑来表示四季。坎代表(阻塞,万物成冰,看易经坎卦),而离代表太阳(看易经离卦),而震代表着开始(震旦),兑代表这收获(想想兑付这个词)。然后呢乾代表着阳气的开始,生于亥,而成形在艮(古代形容石头坚硬,说发出艮艮之声),而阴气生于巽而固于坤。而乾代表君,坤代表臣。君贵于始,而臣贵中正。所以君乾就应该在西北方,而坤就是在西南。(参考《易纬。乾凿度》)

所以道德经和易经理论很接近,不过道德经是说阴阳而生万物,但是易经则不但生万物,还生出君臣之礼。所以道德经以阐述天地之道为主,可以用来修身养生。而道德经重在阐述君臣为人之道,可以用来治世。同源但却殊途。


五伤先生


看到这个问题,瞬间来了兴趣,斗胆回答一下,如果不正确,还望海涵,权当看个乐子吧。

说实话《道德经》和《易经》我都没仔细研究过,只看翻看过室友的一点,说来惭愧!

我无法从书中的层面来讲解这些高深的问题,只能从所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两句来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

我大学是学工科的,在有一门研究信号传输的课程里讲到过0和1。

就是这两个数字,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讯息。不夸张的讲,只要是编码的形式科学规范,我们可以用0和1编出这个宇宙所有的东西,通过01代码的形式。

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如何从0和1发展到更多更复杂的讯息,然后衍生到世间万物!

而他们研究的是如何从世间万物的规律里去倒推出那两个所谓的0和1,获得了世间万物的普遍规律!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瞎蒙~您看了权当看了个乐子吧。

说的不对,也请您别喷我,谢谢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希望大家好好生活,好好爱人~


Severus林茂


在范围论看来,《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整体,具有整体性。这里的二指的是阴阳,就是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两个部分,但是这两个部分仅仅只是就观察而言,正对着你的那一面为阳,背对着你的那一面为阴。然而,万事万物并非仅仅只有阴阳两个部分组成,它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所以二生三,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构成的,所以三生万物。

现在我来解释什么是道生一,一生二。

《道德经》第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和一生二中的一,就是无。那么,什么是无和有?无是事物无形无象的状态,有是事物有形有象的状态。

老子说的有点抽像,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无和有。

比如,我们用的手机,由主板、屏幕、电池、外壳几大部分组成,这几大部分,就是手机的无形无象的状态,主板、屏幕、电池、外壳等等部件,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具备了手机的功能,这就是手机的有形有象的状态。无中生有,万事万物都如此。

道,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规律。

《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意义是一样的。

《易经》《道德经》并不是出之一人之手,但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是相同的,这就是仰观俯察的结果。


天使之翼22143


本回答回答自己,回答与问题无关。


何为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和十方俱灭?


一元:混沌


两仪:阴阳(天地、奇偶、刚柔、玄黄、乾坤、春秋)


三才:天地人(天格、地格、人格;天时、地利、人和


四象:东南西北(

春夏秋冬、金木水火、青朱白玄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合:东南西北天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九宫: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遁甲之隐显、奇仪之进退、星神之出没、八门之开阖,九宫为本也。


十方: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佛家指十方无量大世界)


俱灭:即是新生,旧宇之破灭,新宙之冉始,空间不灭,时间永存(佛家指轮回)


道生万物,复归为元;时空此间,无消无长。


永生殿鬼龟


本人愚见。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要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去分析。首先分析下老子是在什么场合下,写出来的这篇所谓的道德经。是老子出函谷关时,官员们向他讨教为官之道,怎么去做才能作为一个好的父母官,老子是在官员们的请教下写出来的。那么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对做好一个父母官来说有什么用途?如果什么用途都没有。那老子岂不是在耍弄请教的官员们吗。所以我说所谓的道德经的注解是错误的注解变成了道德经。我认为老子写的这篇应该是为官之道的警世名言。我认为道生一的注解应该是保护好,道路畅通是第一。一生二的注解是有了道路还要多造车辆是第二,二生三是有了道路车辆交通畅通才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所需要是第三,三生万物是人民还能创造生产出万物财富。只有这种解释,才能和为官之道联系得上。如果老子是开创了道教学派。那我这种解释法是完全错误的。可是老子,他并没有开创道教学派。函谷关的官员们也没去修道。这就是我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分析,得出的结论。


程林4721


首先与都是古人对万物的认识和认知!

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是将万物看成一个整体,将一个整体分割成相对两面,亦一正一反,一对一错,一明一暗,一起一落,一分一合等等之类。又分别将这两面化成正面当中的反面和反面当中的正面,彼此相对又彼此变化,彼此交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如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那么道德可以分为正常的伦理道德和违背正常的伦理道德或不道德!如一个子女抚养老人,死后安葬。这是一个正常的伦理道德。一个子女抚养老人,生前尽善尽责,由于某种缘由死后无法安葬,弃尸荒野!在世人中没有伦理道德可言!但他所行之事己完成伦理道德。只不过不圆滿而己!违背了正常的道义!还有一个人抚养老人,生前不闻不问,死后安葬!你能说这个人有道德吗?所以道德很难定义!也很难说的清楚!这个故事也就告诉了我们,在正与反,明与暗,起与落中确实存在第三类。既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讲的是无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仔细看一下易经图它所表现的形式是不是像几何倍增呢?二、四、八、六十四。。。。。。!事实也证明易经中出现的所有事物都是以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八卦,十二属相!五行!八种方位和出生时辰等等。。。。!也就是通过已知条件去证明另外一件未知的事情。像不像几何?

易经是一部以占卜先知为主的奇书!占卜又名算卦,算应该就是演算,推算。把万物的形态加上自然的现像加上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冲得出的结果。结果是固定的!简单点说就是

已知:A十B=C

2A十4B十8C=D

求证D为多少?大概也就这么个意思,大家明白就好!所以算卦有时才会算的准确一点!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想说明白一件事,与最大意义不同的就是:

是古人的语文教课书!

是古人的数学教课书!


湖西万岁


这两个万物万事的演变法则,是具有明显不同的。

首先是、老子的巜道德经》所指出的“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还真是来自给我们指出来万物的生繁规律,例子可以从人类的繁衍现象进行思考总结。因为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一样,经过雌雄两性的交合后所生的后代并非几何递增规律。所以说,老子所指出的这种规律完全符合万物繁衍的。

其二、“易传”指出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是一条几何递增规律,这应该被看成是事物演变趋势。它完全表现了一种事物所存在的两面性规则,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矛盾的两面性”。从这一规律可知,《易经》原本就是一套社会管理学专著。这与某些学者解说《易经》是指出的那样,六十四卦所指出的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能遇到的六十四种基本情况。这推测应该符合《易经》作者的原本思维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标的。

如是,老子与《易经》的作者就成书的观察与思考的角度存有明显的不同。这是本人的个人意见,不能代表作者的著书所具有的出发点。


上坪农夫


道德经的道是要用自己的心来感悟的,那就离不开自己的内心的修行和自已的身体养生之道。从养生之道来感知人体生命之奥妙同时也感知,道,是如何与人和整个宇宙共承。和易经的大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没什么关系,在这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意解,修道者得道于元神的浑然一体,元神的珲然一体,得自于身体与心神这二者的柔静融合,身体与心神这二教的柔静融合,得自于视知意识的微弱,听知意识的稀少和触知意识的平夷这三种条件,当这三种条件都形成了的时候,体内就会自然产生元气的萌动化育,这元气的萌动化育,是由有形之阴体(指人的身体)和无形之阳神(指人的心神)相负抱感应而产生的,但还须有呼吸之气息的中和配合,元气的化育运动才得以柔和。(这里的万物是指体内的元气)。老子出关西去归隐,将所学修养生之道的总规范及其对道的体认整理写成〈五千言〉及〈道得经〉将之留给了关令尹喜,让传后入,故这章老子曰,(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又,我将以为学父),意思是,因为前人这样教导我的,所以我在西隐之前将之拟成仪文,以便再教后人,我将把这些道理作为学修养生之道者的总规范留传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