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大家好,我是城市說客,不一樣的三農視角,不一樣的熱點解讀。歡迎關注!

四十年改革開放,不但讓我國發展接軌國際、經濟實力大幅提高,還促進了我國城鄉之間的大融合。城市和農村之間聯繫更緊密、差距進一步縮小,更有大量的農村人口通過上大學、自主創業和技術掙錢等方式在城市裡紮根定居下下來。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既有現代時尚的思想觀念,又有濃厚深重的鄉土情結。雖然他們安家在城市,有了新的生活圈子,但卻忘不了家鄉的一切人和事。只要有時間,他們都會經常回農村去。於是,有人不禁要問,如果再過30年,村裡那些認識的大爺大娘都陸續去世了,周圍也沒有認識的人了,他們還會回農村嗎?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或許會有不同的回答。但我認為30年的城市拼搏與生活,農村很多不愉快的人事都已看淡,農村發展再好都已不再有誘惑,回農村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同時,三大現實因素也讓我們到時候回農村變得不再簡單,具體是哪三大因素呢?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一、父母離去和親情疏遠讓回農村的動力越來越小

常言道,父母在不遠游。但為了生活,我們很多人從農村到城市拼搏,家鄉的父母成為我們最大的牽掛。因此,只要有時間 ,很多人都會回農村老家的看望父母,同時也和熟悉的鄰居及親戚朋友見見面、嘮嘮家常。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但隨著歲月的流逝,父母逐漸老去及至永遠離開我們,於是回家的次數開始變得稀少起來,由以前的不定期回去變成春節、親戚生日、父母祭日幾個時間點才回去。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同時,比外面稍大一點的親戚和鄰居也逐漸老去離世,和他們的下一代又無共同語言,慢慢地,走動變得稀少,最後不再來往。這時候,很多人只有父母的祭日才會回農村,而且停留的時間也會得越來越短,農村已經沒有了我們的牽掛。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二、城裡家事的增多讓回農村的時間變得更少

30年的時間,可以發生很多事情。一個年輕人到城市拼搏,從找工作、安家、結婚生子、事業有成等多個階段,同時也會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和以自己為中心的家庭結構,但我們有沒有分身術,權衡之後,於是老家的生活圈被慢慢丟掉,農村已經沒有了我們的鄉愁。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30年時間,年輕人已變成了近五十歲的中年人,這時兒女長大,我們也逐漸成為家庭的長輩,除了工作還要承擔起照顧兒女子孫的任務(中國的傳統)。這樣一來,很多時間都已不屬於自己,為了現在的新家,回農村的時間不得已減少。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三、 自己年齡的增長讓回農村變得不再容易

曾經我們年輕有時間,回家就像家常便飯,十分簡單快速。但是再過30年後,我們很多人都已到半百年齡。或許此時,生活的俗務和壓力讓我們的身體大不如前,病痛也時不時的找上身來,還有不少人可能已經開始需要別人的照顧了。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這個時候,想要回農村則要考慮身體能不能吃得消、兒女有沒有時間陪同、吃住是否還能適應等各種因素。雖然我們想回農村,但很多現實條件已經不允許,我們不得不服老了。對於農村曾經熟悉的人和事,記憶已經開始變得模糊,農村已經沒有了我們的寄託。常言道,葉落歸根,但是這樣的情況下要達成心願好真要看是不是有這樣的緣分。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如果再過30年,農村的親朋陸續離去,再無人認識,你還回去嗎?


不得不承認,改革開放為我國社會各階層帶來了很大的紅利,但也出現了一些讓人短時間無法適應的變化。農村作為改革開放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作為城市化的補充和更新,很多農村人進城後都將面臨親情和友情斷代與重建,這裡面既有傷感又有無奈。再過30年,或許農村已經變得陌生,回去也只能是夢中想想罷了。


如果大家覺得我說的在理請點個贊,也可加我關注瞭解更多創業信息及社會熱點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