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么让一个人发狠读书?

用户5547770233


人爱干什么就是有天分。读书也如此。梁启超说:读书让他忘记打麻将,打麻将让他忘记读书。我这么说是不是有人想骂我。骂吧!


一仔1


答:苦难让我发奋读书📖✍️📚

1、文革浩劫,不让知识分子后代读书,十三岁的我只身走七十多里路,来到东山陸巷摆渡口等候渡船。

2、摆渡到元山再走九里路,终于到达西山石公中学,好心的校长见我双脚全是血泡,就让我去教务室做四道繁分数、写一篇《学习毛主席语录心得》附加“打算盘”。

3、初一念了两周,老师通知我去教导处,张教导说:“孩子,金校长让我通知你,下周一去初二刘老师班上课。”

4、后来被造反派发现我在读书就勒令下乡当知青。

5、未成年的我体重35公斤,农民伯伯们心疼地说:“作孽啊,如此小的丫头,咱农民的孩子都得十六周岁才可参加劳动。”

6、我暗暗下决心—— 拼命劳动、收工读书、我要入党!

7、那个年代唯一能够忘记饥饿的方法是读书,像吮吸乳汁那样渴求知识的营养📚📖✍️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识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绥格格


能让一个人发狠读书,那就要让读书对他有极致的诱惑。能真正知道知识能改变他的未来!这让我想起了读书时候走遇到的对我影响很大的同学!


一、初中女舍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身农村。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收玉米,种蔬菜,假期还要一起去卖菜。风吹日晒,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她痛苦不堪。她说,很多次在夜里咬牙对自己说:我一定好好学习,逃离这里,靠知识改变命运!直到此刻凌晨一点楼道灯下那瘦小的身影还像刀子一样刻在我的脑海!现在看来那些时光可能已经变成了她的精神财富。


二、大学男同学

后来得知他家庭背景一般,母亲保险员,父亲基层公务员,业余靠写作有些收入。大学四年,专业课永远第一,奖学金拿到手软,在学习上自律到让人吃惊,最后达到他的目标华中科技的研究生!记得他说过,我爸爸告诉我,知识能改变生活,因为他靠写作的副业得到了很多同龄人没有的东西!可见父母的引导,尤其是身体力行的指引,让孩子对知识的认知会有很大改变!


三、对生活的思考,可能会从内心改变他对知识的渴望!

网上有个说法,带不爱学习的孩子去三个地方看看,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看看出入这三个地方的人有什么不同,可能会对刺激他思考,改变对学习的看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他亲身体会下可能更有帮助!

还有龙应台的一段话,让很多人感触颇深!如图


viki姐姐


我总结了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四种状况,看看哪种适合你。

1.说反话。

我儿子就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对待他出现的问题。他学习还可以,这个方面我倒是不怎么担心。

他报的架子鼓课,每个星期五的下午,从学校出来马上又去上这个课程,用他的话说有点太赶了,因此就有了抱怨的情绪。

上课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有一次,都上课10多分钟了,他也没仔细看群里的上课通知。

我随口就说,今年交的是年费,明年你就别上了。没想到他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上。我自然很高兴。

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不能很好的坚持,那一生他将一事无成。

2.急于求成,看不到希望。

我注册头条后,每天都坚持回答问题。一个多月了,一分钱的收益也没有,不免失去了信心和动力。

孩子读书也是如此,有的孩子短时间内很用功,就希望月考的时候,有个好成绩,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学习是一个每天都要持续做的事,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要有持致以恒的态度才行。

3.有针对性的上些辅导班。

有的孩子他不是不想好好学习,而是他功课落下了,老师讲的实在是听不懂。

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找原因在哪里,家长如果会的话,自己辅导。不会的话,针对性的上些辅导班。

孩子能听懂了,也会做题了,也就有信心,并且能好好读书了。

功课落下太多的孩子,家长要有耐心,持续较长的时间比较好,否则前功尽弃。

4.对孩子多些鼓励。

有些孩子在遇到难题或成绩下降时,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果这时父母责骂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贬低他,这时,他就不愿用心读书了。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哪怕一句鼓励的话,它就象星火,也可以燎原。他也为会这句话努力找原因,下狠心好好学习。

总之,不愿发狠读书都有具体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问题。他自然而然就会好好读书了。

我是@往后余生zcx,三个孩子的妈妈,与你一起探讨成长路上的难题。





往后余生ZCX


这是我老师告诉过我的一个故事:一个高中生,他很讨厌学习,天天翘课,他父母也没办法,后来父母往各种学校求助,可是再怎么求爹爹告奶奶也没办法,于是父母想了个办法:带他去体验那些差学生的打工地,于是他暂时辍学,他刚开始打工还觉得“嗨,这比学习好多了”。可一个星期之后他就有点烦,有点累了,一个月后,他终于快疯了,哭着求父母送他回学校,父母想尽了办法,他终于又回了学校,不过他再也不偷懒了,于是他好好学习,最后上了个不错的大学

很多家长有时候会跟孩子说:“孩子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回到读书时代”

其实也就是这样

当你真正的去工作你才发现在学校读书真的一点也不苦,所以

珍惜学校生活



MC幻影猫小张


我发狠读书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逼得我生不如死,只有读书这条路

无路可走,凡是上课,不再浪费一分钟,听懂每一个知识点。我把初中的历史书每一页只要看一眼就能背下来,所有的文科算背诵,理解记忆,数理化90%都能理解,参加全年级考试,12个平行班,每个班70多人,半学期从慢班考到快班,考进全校前100名,之前可能是底子也还可以,但我自己也逼了自己一把。

2.为了证明自己

从小到大,总会有人看不起你,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那么说你的人你难道要自甘居于人下,我不会,从小有多少人不看好我,我不为了给他们看,我就是要证明自己也可以很优秀,所以这一路从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工作,我都努力做好自己。

3.为了自己的理想

我喜欢旅游,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学好地理好去其他地方,我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挣钱,给自己有一个实现理想的经济基础。





上官逸风


每当家长对孩子说,你要认真读书,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才能赚大钱,才能成才,父母每天苦口婆心的说,孩子反而不以为然,有的可能根本听不进去,愁啊,愁坏了父母。

有时候我们要经常反过来想想,我们当年不好好读书的时候,父母是怎么说我们的,有没有效果,我们自己是不是还在用他们曾经的模式呢,既然对曾经的我们也没有效果,何况这一代呢,他们更加的聪明。

有时候一件能够触动他灵魂的事情有可能会震撼他,让他从此奋笔疾书,刻苦学习,记得我有个表哥就是这样的,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能够读到初中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但是由于资源缺失,他们成绩也就那样,那时考个中专学校是读书唯一的出路,因为根本不可能上高中,还记得初中考了两年都没考上,你说他不努力吗,估计也不是,就是内心的潜力没有激发出来,正是那一年,他的爸爸是民办小学教师,被放掉了,多么痛的领悟,正是这件事让他发誓要争口气,从此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习非常的自觉,就像工人加点加班的干活一样,终于在那一年,他考上了师范学校。

用事情激励更为重要,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你得掌握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发现它,发挥他的优势,找到自信,更容易成功[爱慕][爱慕]





孩子与梦想


读书有部分人是天性,爱读书。而有一部分确实是受了很大的刺激后,发奋图强。

例如我闺蜜,以绝食3天愿家里断绝关系的威胁换来了失而复得的读书机会。也改变了闺蜜的命运。


闺蜜是女孩,家中老大,父母那个年代,为了生弟弟,前面生了好几个女儿。各种原因,最后只留下了闺蜜和弟弟。初中没有考上市中点高中,当年还流行可以花钱买,5000块钱,闺蜜的父母一致否决,不买。闺蜜第一次失学。


退而求其次,上职高,父母也是一百个不愿意。无奈,自己各种钻营,做小本经营攒了2000块,然后就大大方方跟父母提出上职高。父母当时也是缺钱,便把闺蜜的钱借去,本不想让闺蜜上学的,闺蜜在了解父母意途后,直接用绝食三天,可以和家里断绝关系的威胁换来了失而复得的读书机会。

在职高,闺蜜拼尽全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职高毕业后,面临着闺蜜的是第二次失学,但好在,这时的闺蜜已经成人了。有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去争取学习的机会。闺蜜父母不理会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家访告知,闺蜜成绩全校第一。

先生存再上学。闺蜜定好城市,选好学校,了解录取需求后,拎着两件衣服,拿上职高毕业证,带着仅有的300块,只身去向了有大学的城市。

到了陌生的城市,两天内必须找好包吃包住工资存够学费的工作,紧接着开始买考试的复习资料,半年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没有回家过年,闺蜜爸爸来找她,她直接甩出大学录取通知书,说第一学期的学费已经攒好了,现在借生活费。就这样,闺蜜在半工半读里,把自己的大学四年读完了。很清楚的记得,闺蜜大三那年,家里给了1万块(当时学费6000块,住宿800),大四只带了6000块上学,住宿和生活费都是各种打工拼凑后熬过来的。

当下的闺蜜,在大学的城市,已婚已育,有自己的兴趣,过着自己不咸不淡的平凡生活。面对当下的生活,她很庆幸当时她曾以绝食3天的威胁换来的读书机会,改变了她。

祝福她越来越好,家庭幸福。


陈俊昊的理想


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吧,虽然我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我经历过从学渣到所谓好学生的过程。有2段经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段是高中。我初中学习属于中等偏上,但因为有一定的艺术特长很受老师喜欢。毕业后以艺术生的身份考入了重点高中,那是我们那最好的高中,同学都特别的努力,但我以为混混日子还能像初中一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物理、化学都在40分左右。我很震撼,因为在初中时,好歹也算个好学生,怎么成绩变这样。之后在父母压力下也试着努力,但每次都好像是喊喊口号,没沉下心来,一直到高二分文理。我当时不知道选啥,有点心灰意冷,但班主任的一句话刺激到我,他说你们这种艺术生,成绩也就这样。刺激到我的不是后半句,是前半句“你们这种”。我一直觉得我跟大家一样,但其实到现在我已经跟大家产生了很大距离,而自己不自知。也很感谢那时班主任没放弃我,我最后选了理科,沉下心来,每天晚自习回来后再学习一个小时,然后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今天每门课学习的内容,就这样一直坚持到高考,虽然成绩不是特别拔尖,但最后还是考入985学校。

第二段是考研。为了考研努力学习,就有点自己逼自己上梁山的感觉。因为我大学成绩还可以,我一直认为自己可以保研,但当年学校有一些政策可以让一些人从其余途径保送,占用了一些名额,最后保送到我前面一个。当时就郁闷了,其实当时手上也有几个不错的offer,但我意识中从来没觉得我上不了研究生。于是在考研前最后几个月在学校附近一个小山上租了个房子,每天下山从食堂打一次饭回去吃2吨,唯一的娱乐就一个收音机,太孤独了就下山去街上看看人。

从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让一个人发狠读书绝对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真实意愿。自己意愿来源于哪,就是来源于 1、自己认识到现状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的;

2、自己目标很明确,不会给自己其它退路。

以上是我自己感受,未必适用于所有人,希望可以给你参考。


倩小倩来电啦


怎么让一个人发狠读书?这个问题我也想结合自身的经历来谈一谈。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个听话的小孩,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被爸妈安排得很好,不需要我操心。当我想有什么新的尝试时,基本会被我妈否决。这导致了后来我做事总是没有主见,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遇事经常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

上大学后,平平淡淡地度过了大学时光,谈了两段恋爱,读了几本书。学校要求考的证书都考了,不要求考的证书也一本没考,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概念。等大四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还小,还不想工作,就随大流考了研。

于是,又混了几年研究生,过上了本科生活的翻版。毕业时,除了学历听上去好听点,工作能力一塌糊涂,依旧没有职业规划。

毕业后回到家乡长三角三线城市,靠家里人的介绍进了一家中小型外贸公司。老板看在我有一点学历,就要了我,但需要从底层助理开始做起。

于是开始了人生正式的职业生涯。不得不说,中小型私企真的很压榨劳动力。从早到晚,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说是助理,但一人身兼数职,等于行政+助理+翻译+跟单+发货。

我看到自己的直系小领导比我还要忙,经常加班,一天工作12-13个小时,月薪依旧没有过万。

我偶然在人事那里,瞄到过在同一个办公室、负责制作产品宣传页的设计师的工资,只有4千元那是一个34岁的男人,已经拥有了七八年的工作经验。

这些都深深地刺痛了我年轻的心灵,我一点也不想拥有同事那样的工作状态。

迷茫,特别迷茫。没有目标,工作没有一点动力。经常被部门领导说,只会等着被安排,不会主动找事做。

那段时间,我十分颓废,十分焦虑。

我开始自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听过一些付费的职业规划课,请教了长辈们的经验和意见,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番盘点后,我最终决定转行,成为一名教师。

要当老师,首先需要考个教师资格证,有了资格证,再继续考编制。

有了目标,我整个人都精神一振。我在网上查找别人考证的经验,自己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刷网课、做试卷、总结答题模板。一年后,终于考到了教师资格证,算是给自己的转行之路开了个好头。


回到问题,怎么让一个人发狠读书?个人认为,内在驱动力十分重要,要让他从内心激发起读书的愿望。那如何激发内在驱动力?这就需要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目标!

就像我的第一份工作,为什么浑浑噩噩,就是因为没有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想达到什么水平。



那么,如何设定目标?

一个合格的目标,需要具备三要素:

a.达标时间 b.数字量化 c.目标内容

例:我这一周的目标是:要在本周日下午六点前,完成5套资格证学科模拟卷。

a.达标时间:本周日下午六点

b.数字量化:5套

c.目标内容:资格证学科模拟试卷


目标越清晰具体,执行起来的阻力就越小。如果在自己设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那我们可以顺延工作,重新做个计划,直至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比如,我的目标是本周日下午六点前完成5套模拟卷,但是因为别的事情耽搁了,只完成了4套,那我就重新规划,让自己下周一下午六点前完成5套试卷。

要记住,我们需要的是完成工作,而不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

有了目标,我们就去执行,执行之后,需要有反馈。目标——执行——反馈是整体,是一个巡返往复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的执行力不强,原因除了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反馈,没有正向的反馈。

我做完一套模拟卷,自己照着答案校对,发现自己错了三道选择题,这就是有了反馈。知道错误的地方,再去弥补知识点的漏洞,久而久之,成绩自然有了提高。


希望我的答案,能给你一点思路与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