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打官司时调解和判决哪个对原告更有利些?

醉心创作


调解和判决都是诉讼过程中的结案方式,但具体那个对原告更有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起诉的目的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诉讼请求,如果在调解过程中,自己的主张大部分得以实现,那么调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1

诉讼过程调解的优势在于快速

调解通常是诉讼发起后,法庭辩论结束前的案件处置程序。调解要遵循的是双方当事的自愿原则,法院在其中扮演和事佬的角色。

调解最大的好处就是,双方可以快速就纠纷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止诉讼程序,并可以快速的进入履行程序。

但要注意的,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后,一定要申请法院就调解内容制作调解书,这样在被告不按时履行义务的时候,可以申请法院就调解书进行强制执行。而且调解是不可以上诉的,所以一定要思考清楚。

02

对原告来说,诉讼的优势在于可以防止被告反悔

上面已经说过,调解如果没有制作调解书的话,对方反悔后就无法进入强制程序。而通过诉讼来审理案件,对原告来说,就不要为此担心,也可以避免被告假调真拖,以调解为由进行时间的拖延,然后再反悔重新进入诉讼程序。

所以,调解一定要搞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不要被欺骗进行。不如直接选择诉讼来尽快的调查清楚案件事实真相,在法官的居中审理过程中确定判决结果,以便早日进入执行程序。

如果原告有完全胜诉的把握是不必承担诉讼费的,虽然调解结案可以减半收取,但这是给被告的利益。

结语

确定对方真的有履行意愿和履行能力,用调解可以快速的将案件了结,并及时的将费用支付给原告,这是一个双方欢喜的过程。

所以,具体是调解还是诉讼结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利于原告的结果。


悟法析律


哪种有利,不能一概而论。

1、一般情况下,调解程序比较快速,节省时间和一半的诉讼费,当然也节省双方大量的精力,这是优势。但是,既然是调解,肯定是双方做了某种程度的让步,尤其是原告方做的让步一般是更大一些。从这个角度讲,原告应该是有点吃亏,起码从形式上是这样。对应地,被告的支付时间有所提前。

2、判决不需要双方互相让步,但是判决耗费时间比较长,尤其是一审判决下来,双方有可能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然后进入二审程序,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就这样过去了。对于原告方急需资金的情况(例如伤者在医院里等着交钱),是一种煎熬。

3、无论判决还是调解,送达生效以后,其法律效力是一样的,对方不履行,当事人均可以提出强制执行申请。

4、相对而言,调解因为有双方的让步,矛盾对立程度要差一些。而判决,则双方对立情绪更重一些,遇到败诉方有意当老赖,那么对于原告方,判决书就成了一张法律白条。

5、一般情况下,调解送达后,没有非常特殊的理由,当事双方不能反悔。判决的话,一审下达后当事人不服可以在15天内提出上诉。因此,如果事情复杂,调解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因为一旦双方签字送达,基本上没有反悔的机会。

补充:有朋友说,调解时让步很大,达成了协议,但是对方事后不支付作老赖。这种情况很多。应对办法是,把调解时让步的那部分作为违约金,双倍要回来。把这一条加到调解协议里。

举例:甲应当赔偿乙十万元,调解时甲让步三万达成协议,乙支付甲七万即可。后边加一条,如果乙不按协议按时付款,乙应支付六万元违约金。这样的话一旦乙不履行协议导致甲申请强制执行,乙应当支付甲十三万元。


淮北日月升


你说的应该是民事诉讼,其实调解原则贯穿民事诉讼的开始和始终,比如刚到法院,法官就问你愿意调解不?判决后,执行阶段的法官依然会问你愿意调解么?经过法院制作调解书和判决书一样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到底是选择调解还是判决,这是个技术问题。下面我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甲起诉乙还钱100万。


01

起诉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诉讼是两审终审制,其实很多民事诉讼被告上诉的目的就是把诉讼拖进二审,以此来拖时间。上面案件也是如此,搞完了一审,搞二审,而二审之后还有个执行,也就是甲即使胜诉,他也可能拿不到钱,就是这么尴尬。精力就自然不必说了,得开庭,请律师,得操心这个事。

02

调解是妥协的产物,效率高但是得付出代价

现在调解其实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你欠100万,甲急需用钱,他给乙说:你现在就给,90万就行,我一审之判决之前撤诉,诉讼费可以减半,而且我可以帮你承担。既然原告想高效率解决问题,那也得付出代价,这里代价是10万加诉讼费。此时,乙可能就会思考了,这划算不划算呢。如果有钱的话能立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不错的。

03

调解时的坑:一定要保证债务履行了大半,否则应该在执行中和解

比如上例子中,如果在诉讼中,乙提出分期付款,每月付5万,付20个月,签订调解协议,让甲撤诉,此时甲一定不能上当。因为这债务大半没有履行,撤诉了,一事不再理,如果乙不履行,甲只能申请执行的也是妥协后的协议。这是既妥协,又得耗时间,得不偿失。而在执行中,执行法官说此时可以执行和解,是不是还得二次妥协呢?这个时候如果在诉讼中乙确实没钱,那么咱也不要搞调解了,就让法院判,再看乙态度,如果还上诉拖时间,所以就让法院判,执行都不和解,最后执行数额大,乙给不给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压力。


结语

是否调解,主要看被告的态度,他愿意履行的,把真金白银立马交到原告手里,即使稍微少那么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那种没有一点诚意,就靠嘴忽悠的,还是要依法判决,走向执行,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人名单等多种方式加以惩处。

关注我,有法律问题邀请我回答,我必定回答,免费普法,我一直在路上。

究法通律


打官司时调解对原告最有利:原告、被告在法院法官主持下当庭合解,互谅,互让,使矛盾沒有升级。我曾代理过一起交通事故案子,我是被告代理人,被告有过错,开汽车将一名行走的大娘撞伤,曾多次协商末果,双方分歧较大,互不相让,最后在法院法官主持下,原被告互相让一步,保险公司承担大部分费用,当庭出调解书,诉讼费减半,友好解决。打官司时调解对原、被告都有利。


石铁旺


诉讼中达成调解和出具的判决都是有效的执行依据,都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在诉讼中达成调解协议,即时履行的,那么对原告比较有利。因为法院出具判决后,被告还可以上诉、申请再审以及后面的执行程序,都会给你设置阻碍。如果在诉讼时双方各退一步,能够调解并及时履行的话,最好啦。诉讼是有风险的,有些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送达风险提示书,告知诉讼的风险。


老刘的后花园


如果对方有钱和财物抵押调解比较快,如果对方没有财产那就不要调解了,直接判比较好,因为如果调解,用调解协议是不能给对方申请判对方拒绝执行罪的,并且现在还可以在检察院不通过你申请拒绝执行罪时申请自诉来起诉对方拒绝执行!所以你自己考虑下吧!


用户2744358753617


打官司时调解和判决哪个对原告更有利?

调解、裁定、判决这是法定的程序,这样的问题很难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要看什么案件,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去考虑问题。不能概括一个整体,你譬如,原告急等着用这笔钱,或者急着完结这个案子,那你就受制于被告,牺牲一点利益,赶快通过调解解决了。假如被告要求的比较过分,或者你本着就要求法院依法审理这个案件,利用法律维护你的权益,你就利用判决的形式。不过你也应该有个心理准备,官司路漫漫。能通过调解还是通过调解吧!诉讼有风险,入案需谨慎。(案件有问题私信我)


王万东法律服务


  • 这个问题我虽然没有进过法院有点看法,到法院会征求原被告意见是否同意进行调解,减轻三方压力。若双方拒绝调解走向法庭,在这基础上法院对涉案案件分歧进行初步了解.取证,做好后期在庭审上判决做依据。在法院组织调解协商解决分歧,在这过程中原被告必须谨慎冷静陈述事实。本人愚见,我拒不教唆他人干违法勾当,而是每件事务务必要知道反制.规避法律风险。不求粉丝点赞,但愿不喜勿喷。

内阁大陈


一般调解成功的大都会当即支付,或者确定支付时间。即使不是当即支付的,执行起来也会比较容易些。也不排除一些当事人把调解当做缓兵之计来拖延时间,以达到某种目的。


崩牙叔


确实需要根据个案情况分析利弊。

调解与判决相较,调解后会很快收到调解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调解书需经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应当以最后收到调解书的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调解书生效日期。因此如果有给付义务的调解书,履行期限满后如果未履行,则可立即申请执行。

而判决,则在庭后需等待法院下达判决书,收到判决书有十五天的上诉期,如果一方不服,上诉至上级法院,上级法院受案后的审限又是几个月,二审结果生效再申请执行已经过了很长时间。

另外,两者调解还有最大的优势我认为是:缓和双方矛盾,尽量避免纠纷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