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甲午戰爭撞擊吉野艦的愛國將領鄧世昌,為何被罵是歷史捏造的英雄?

觀景談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並不稀奇,這年頭什麼人沒有。

北洋水師的慘敗,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不能抹殺一些官兵的英勇。

鄧世昌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歷史問題的討論,其實大家都是根據資料分析,什麼要的討論都是值得歡迎的。

然而現在有很多人是先預設了結論,然後想方設法找資料去證明。

當然,現在是商業社會,而歷史這種東西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研究的很透了。

到了今天除非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你再出書也沒有願意看那些早就知道的東西。

所以很多人標新立異,語不驚人死不休,出現了很多斷章取義的東西,比如關於鄧世昌的爭論。

其實對於鄧世昌的政論,最根本的糾結在於這一段回憶:鎮遠艦美籍幫辦馬吉芬回憶,致遠艦“倖存者只有七名海軍士兵……他們所說,各不相同,難以置信。但唯有一點說法一致,據說,鄧艦長平時所飼養一頭大狗,性極兇猛,常常不聽主人之命。致遠艦沉沒後,不會游泳的鄧艦長抓住一塊船槳木板,藉以逃生。不幸狂犬游來,將其攀倒,手與槳脫離,慘遭溺死。狂犬亦為主人而徇死。”

很多人由此認為,鄧世昌根本不是自殺,而是被自己的狗掀翻了救生工具而死的。

這個回憶錄僅僅是道聽途說,馬吉芬是鎮遠艦的水手,不是致遠號的水手,他不可能親眼看到。

然而,這裡有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鄧世昌究竟會不會游泳?

現在沒有確切資料證明,但我們認為鄧世昌應該是會有游泳的。

因為鄧世昌不是丁汝昌這種空降到北洋水師的騎兵軍官。

他18歲就進入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了5年時間。隨後,他從“琛航”運輸船大副做起,花費15年時間才成為致遠號艦長。

正常來說,作為海軍學員,鄧世昌不可能不去學習游泳,不然就是頭腦壞了。

況且當時他才18歲,年輕好動,學校又在水邊,就算出於娛樂也不可能不去學習游泳。

魯迅學了幾年採礦,還練成了一身爬桅杆的好功夫。

第二,太陽犬害死了鄧世昌?

現在看來不可能。

誰都知道,狗幾乎天生就會游泳。尤其是太陽犬這種常年跟著主人在軍艦和岸邊的大狗,肯定是精通游泳,比人類強得多。

而且大狗智力高,通人性,明明自己游泳能力很強,卻跑過來將主人還是,這種可能性太低。

因為當時致遠號已經沉沒,在海面上漂浮的各種木製品不會少,而獲救的水手又只有7人。

這7個人依靠漂浮物自救,都是毫無問題的。

人尚且可以,狗找個什麼漂浮物當然也沒有問題,為什麼要去爬到主人身上?

這種邏輯上根本說不通。

其實,無論鄧世昌是怎麼死的,他指揮致遠號撞擊聯合艦隊是事實,這就足夠了。

他死於自殺還是淹死,對於鄧世昌本人是英雄的定義沒有影響。

況且,馬吉芬只是一家之言,沒有任何其他證據可以側面證明,不能當做歷史來看。


薩沙


對甲午海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黃建勳、林履中、林永升,甚至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提督丁汝昌、總兵劉步蟾,但是絕大部分中國人,肯定知道鄧世昌。戰後被追封太子少保,諡號壯節公,再加上光緒帝的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鄧世昌事蹟在清代,已經有了巨大的影響力,經歷民國至今,各種媒體的宣傳,民族英雄的形象毫無爭議。近年來,為什麼會有人對鄧世昌的英雄形象提出質疑呢?主要是他們認為海戰中的一些細節,不符合常理。

01“致遠”艦的位置


眾所周知,北洋海軍是夾縫雁陣出擊。聯合艦隊則採用的縱隊,有戰場的左側向右,至北洋海軍右翼時,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縱向前插。根據後來雙方的海戰報告,進行海戰推演。這時作為第一遊擊隊的“吉野號”在“致遠”艦的身後,如果“致遠”想發起衝鋒,則需要進行180度轉向。依據此事,很多人提出質疑,一是當時戰況危機,“定遠”被圍攻,面對“松島”的“致遠”,向日本海軍發起衝鋒,本身就是為了緩解旗艦“定遠”的壓力,轉向180度豈不是捨近求遠。二是作為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艦,“吉野”的設計時速是23節,“致遠”只有16節,機動性上的代差,鄧世昌不可能不知道。三“松島”做為日本海軍旗艦,撞沉“松島”的意義遠比撞沉“吉野”大。


根據中日雙方海軍,戰後的海戰報告,乃至當時在附近水域的西方觀察團都有記錄,“致遠”發起過沖鋒。根據最新考古顯示,“撞沉吉野”是一種錯誤的記錄,鄧世昌的目標是“松島”。

02“致遠”沉沒迷蹤


由於甲午題材的影視劇,把“致遠”的沉沒描述為,中魚雷而沉。很多人對“致遠”的沉沒提出了質疑,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經驗最豐富的英國海軍,在距離三百米的水域,命中率不過25%。確實當“致遠”的沉沒有三種說法,一是中魚雷說。二是艦體老化,船艙密封條老化嚴重,大量進水,引起鍋爐爆炸。三是本已傾斜的艦體,被大口徑火炮擊中,向右傾倒。影視劇中為了藝術創作的效果,顯然採納了第一種說法。


根據戰後,日本海軍各艦長提交的海戰報告,多名日本海軍艦長均提到,他們當時擊中了“致遠”(爭功),附近海域觀看的西方觀察員及媒體,記錄中也有最後時刻“致遠”右側被大口徑火炮擊中的記錄,也印證了這點。

03性格


作為北洋海軍中的廣東人,長期被閩黨軍官集團所排斥,甚至以劉步蟾為首的閩黨給鄧世昌起了個外號,“鄧半吊子”。因此,又有人提出質疑,“定遠”被圍攻時,“致遠”怎麼可能出來為“定遠”擋槍。


確實,鄧世昌不同於別的管代,堅持在艦居住,對水兵訓練要求嚴格。父親過世也沒有回家,只是一遍遍的寫“不孝”二字,特立獨行。他的口頭語就是,“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的其所,死的值”。1894年9月17日,下午三時許,旗艦“定遠”被日本海軍圍攻,情況危急,“鎮遠”開始向“定遠”靠近,並進行火力支援,突然“致遠”衝向“定遠”右前方,為“定遠”擋槍。這正是鄧世昌特立獨行性格的體現,他深知“定遠”作為旗艦、核心,如被擊沉,北洋海軍將會陷於不覆的境地。


04結束語


在船體傾斜的情況下,鄧世昌命令“致遠”向日本海軍本隊發動衝鋒,“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黃海一戰,鄧世昌抱著拼死的決心,這種英雄形象是捏造不出來的,一個人置生死於度外了,還有必要在乎身後的形象嗎?120年前發生的一些事情,在記錄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誤差,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歷史資料作為佐證,鄧世昌無疑是民族英雄。


湖心孤舟記


在打撈出致遠艦殘骸後,鄧世昌用艦身撞擊吉野丸的事蹟可能並不是事實,但卻不代表鄧世昌不是英雄!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網絡上出現了一幫針對我國民族英雄的網黑,在他們的觀點裡,岳飛、戚繼光、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不是英雄,而外國人華盛頓砍棵櫻桃樹都被大吹特吹,其目的昭然若揭。

為什麼說撞擊吉野有可能不是真的呢?

2015年,鄧世昌的致遠艦被成功打撈上岸,人們驚奇的發現,在軍艦的魚雷發射器中,還留有一枚蓄勢待發的魚雷。

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許我們從小知道的“鄧世昌駕駛彈盡糧絕的致遠艦力圖用船身撞沉吉野”的說法並不屬實,致遠艦仍具備發射魚雷的能力。

那麼為什麼有魚雷不發射,致遠艦卻徑直向吉野艦逼近呢?

網黑說這是鄧世昌的指揮失誤導致致遠艦沒有發射魚雷就被擊沉,我的回應是一個字:呸!

真相是這樣的

曾經被稱為“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在長期得不到朝廷軍費支持下,逐漸落後,慈禧太后寧可大操大辦自己的壽辰,也不願意為北洋艦隊多買一發炮彈;而另一方面,日本天皇作出表率,節衣縮食籌備海軍,民眾更是齊心協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持日本海軍的建設。


所以甲午海戰實際上是一次不對等的戰爭,得不到國家支持的北洋水師面對的是小日本的傾國之力。

日本的吉野丸旗艦是當時最先進的軍艦,無論航行速度,還是裝彈速度,都比致遠艦高出幾個數量級。

這麼說,日本的魚雷發射器已經可以做到一分鐘發射4到5枚魚雷,而致遠艦,當時最快速度僅僅是5分鐘才發射一枚魚雷。

正是這個原因,每一次魚雷的發射都要力求精準命中,一旦未能命中目標,那麼也許就再也沒有發射的機會了。

所以致遠艦裝好了魚雷,義無反顧的向吉野丸衝去,目的只有一個:最大程度的接近目標!

因為只有這樣,這來之不易的魚雷才有可能更精準的命中敵方旗艦,但付出的代價便是成為所有敵艦的眾矢之的。


雖然還未等魚雷發射,致遠艦便被日方魚雷擊中,包括鄧世昌在內的全艦人員以身殉國,他們都是民族英雄,都值得被後人銘記在心!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民族英雄千古!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鄧世昌,廣東人,父親鄧煥莊本是經商之人,但是在六十四歲高齡的時候才有的他,鄧煥莊也是非常高興,本取名鄧永昌,但是想到國家飽受戰爭,於是更名為鄧世昌。

鄧世昌也沒有辜負父親,他從小就聰明好學,他也深受西洋文化影響,於是認真學習洋文,進而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知識,鄧世昌的接受能力非常強,英語和算術都很厲害,後來報考海軍,並以優秀的成績被錄取,學習期間的鄧世昌除了英語、數學之外,他的地理、航海天文學和航行理論都是非常優秀的,並且能熟練的應用各種儀器,於是鄧世昌就成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

鄧世昌也出國考察過,是國內少有的開拓眼見之人,並學習到很多先進的軍事技術進而理念,可以說出國鍛鍊也讓鄧世昌的眼界和思想有了重大的變化,於是他提出了“益詳練海戰術”,給國內海軍帶來了新的思想。可以說鄧世昌也深刻影響著中國海軍的發展。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戰爭的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率領著“致遠號”奮勇作戰,可以說本可以戰勝日本的中國戰艦,只因為清朝的腐敗,很多的武器彈藥並不能正常使用,致使戰鬥最後很多的船艦以無彈藥可用,而“致遠號”以為衝鋒在前,也被日艦圍攻,導致“致遠號”全身多處受傷,並且全艦起火,船身也開始傾斜,但是鄧世昌卻告誡大家:“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

就是這樣一句話,“致遠號”開始向“吉野艦”撞去,本想同歸於盡,但是卻被日艦提前擊中,導致沉沒。所以說“致遠號”本想撞“吉野艦”,並不是大家所想的撞上沉沒的,所以說很多人有誤區,以為“致遠號”是撞上“吉野艦”才沉的,並不是。

雖然“致遠號”被擊沉,但是鄧世昌卻墜入海中,他的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他養的愛犬"太陽"游到他的身邊,用嘴咬住他的手臂以救他,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一同沉沒于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這種氣節能不為民族英雄嗎?

鄧世昌的戰死,全國都很震驚,光緒帝知道後,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諡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李鴻章更是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於是清廷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卹。鄧家用這筆錢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威海衛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甚至在新中國成立之後,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表示紀念。

這些都足以證明鄧世昌乃是民族英雄。至於為什麼有人質疑,無疑有以下幾點:

一、人們的誤區,誤以為鄧世昌所在的“致遠號”是撞擊“吉野艦”才沉的,而“致遠號”的目標確實是“吉野艦”只不過並未將其擊沉。

二、現在鍵盤俠的網黑,鄧世昌只是其中一員,很多網黑也黑過岳飛、戚繼光、邱少雲等人,這是典型的無知。

三、受外國思想影響,文化戰爭始終是一種無形的戰爭,就連強大蘇聯也沒有經住美國的文化戰爭,也使得蘇聯解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文化的侵襲。所以希望國人也能清晰的認識到這點。

鄧世昌的壯舉,實屬我中華忠義的表現,在抗爭外國勢力入侵時,雖敗猶榮,打出了國人的氣節,所以鄧世昌必須是民族英雄,而且也不容他人質疑和謾罵,他做的事是大義之舉,此乃英雄也。


歷史文武君


歷史上的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當中不堪回首的一頁,畢竟作為一個東方大國,輸給了一個“彈丸小國”的日本,而在這次戰爭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黃海海戰,說實話那場戰役清軍實在沒什麼亮點,也只有鄧世昌的表現體現了在民族危亡時刻一位真正的軍人風範,所以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的第一個疑點在於,當時他是不是要去撞擊吉野號?

鄧世昌撞擊吉野號的事情,對於我們幾代人來說,由於多年來各種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的影響,使我們一直認為當時鄧世昌是去撞了吉野艦的。而根據近年來許多考古發現,鄧世昌很可能當時沒有去撞吉野艦。

當時的真實情況是,鄧世昌所在的致遠號噸位為2300噸,航速為18.5節,而吉野號噸位為4150噸,航速為24節,所以以致遠號去撞擊吉野號,在事實上應該是不可能的。只是當時戰況來說,北洋水師極為不利,鄧世昌帶領致遠號很可能是衝入敵陣做最後的一搏,力圖打亂對手的進攻節奏,挽回北洋水師的敗局。

第二個疑點在於,當時的致遠號是怎麼沉沒的?可以確定的是,致遠號當時是爆炸沉沒,是被日軍魚雷集中沉沒還是因自己的魚雷爆炸沉沒呢?有人推測,當時開戰的時候北洋艦隊出於“保艦”的意圖,統一要把艦隊上所有的魚雷都丟棄到海中,以免中彈造成自損,致遠號由於故障不能投出魚雷,也就是這枚魚雷造成了致遠號沉沒,所有認為鄧世昌作戰命令執行不力。

但這個事情實際上是杜撰的,沒有海軍在作戰的時候要用丟棄魚雷的方式來保住艦船,如果這樣也可以的話,那怎麼不把自己的炮彈都丟了?

第三個疑點是鄧世昌的死亡。有人認為鄧世昌在落水後因為不會游泳而溺水身亡。但實際上根據當時和他一同落水的官兵回憶,當時有魚雷艇過來救援他們,鄧世昌如果想求生完全可以等到魚雷艇過來。實際上鄧世昌是會游泳的,從他的履歷就可以知道。他18歲進入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了5年,之後從“琛航”運輸船做大副做起用了15年才做到了致遠號艦長。正常來說作為海員就會游泳,對於鄧世昌來說就不可能不會游泳。之所以鄧世昌拒絕救援,也是海軍中的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就是艦長與戰艦共存,一旦戰艦沉沒,艦長會殉職。這種情況在海戰中經常發生。

實際上,當時無論鄧世昌是否真的去撞擊吉野艦,其實也改變不了他民族英雄的形象,即便他沒有去撞擊,也仍然是英雄。當然,撞擊吉野號很符合一個英雄的形象,也容易讓人熱血沸騰,尤其是撞上去時候給人的快感。但海戰不能呈英雄,也絕不是莽夫的行為,海戰是技術性的作戰,即需要技術,也需要勇氣,在這兩點來說,鄧世昌都做的非常好。近年來有人質疑鄧世昌,甚至詆譭他,我認為都是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做法,不足一提。


老威觀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岳飛,于謙,鄧世昌這些民族英雄,開始被一群別有用心的人抹黑,不久前還看到一篇帖子,討論岳飛是否是民族英雄,現在又有人懷疑鄧世昌是被捏造的英雄,這和所謂的質疑精神沒有任何關係,完全就是一種悲哀,而這些造謠的人,非常的可恥,無下限!

鄧世昌最早參加了福州後學堂駕駛管輪班考試,他考取了駕駛專業,在經過了七年的學習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海軍軍官,由於海防薄弱,清朝自1840年後,在這上面吃了不少的虧,鄧世昌這群學員,就是為了強大清朝海軍實力培養的。鄧世昌的表現非常的突出,所以他很受沈葆楨,李鴻章的人的器重。

鄧世昌多次代表清朝海軍被外派出國考察學習,1880年鄧世昌被調往北洋海軍,1881年鄧世昌被清政府派往英國,接回了"超勇"、"揚威"兩艘艦船,在前往英國期間,鄧世昌將大多數時間用在了向英國海軍學習上,雖然鄧世昌沒有像劉步蟾等人前往英國留學,但是他在幾次被外派去接艦的過程中虛心求教,也一定程度彌補了這個遺憾。

1887年,李鴻章再次派鄧世昌前往英國,德國,去接收清朝訂購的"致遠艦"、"靖遠艦"、"經遠艦"、"來遠艦"四艘巡洋艦,經過十多年的磨礪,此時的鄧世昌已經是清朝數一數二的海軍專家了,他率領海軍官兵沿途一路刻苦訓練,鄧世昌在1889年被任命為“致遠艦”管帶。

與此同時日本也開始迅速的發展現代海軍,從日本皇室到普通百姓開始積極募捐,日本的三十多艘軍艦,二十多艘魚雷艦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購買的,事實上在1890年時清朝的北洋水師在總噸位,艦艇數量上,和日本相比都還在佔據著絕對的優勢。但是北洋水師從1888年成立之後,就一直沒有買過新的軍艦,而日本艦隊卻在不斷的增添新的艦船。

到了甲午海戰前夕時,日本艦隊艦艇總噸位就已經全面超過北洋水師了,雖然主力艦主炮口徑比不上北洋水師,但是從射速到航速卻都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而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雖然北洋有鄧世昌,劉步蟾,丁汝昌這群人,但是軍隊編制臃腫,荒於訓練,即便有優秀的軍官群體卻難以支撐起整個北洋水師,而1891年後,北洋水師連炮彈都不再購置,就算有和日本一樣先進的戰艦,又拿什麼來打仗呢?

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鄧世昌曾說過:“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甲午海戰爆發後,北洋水師和日本艦隊交戰,很快就處於劣勢,"致遠艦"在黃海海戰中受到重創,鄧世昌並沒有選擇撤退,此時的“致遠艦”就魚雷管還有一發魚雷,所以鄧世昌下令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準備和吉野號同歸於盡。

日本軍艦集中火力炮擊“致遠艦”,“致遠艦”的魚雷管被擊中爆炸,“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後本有機會獲救,但是鄧世昌卻對屬下說道:“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全艦250多名官兵壯烈殉國!

鄧世昌毫無疑問是民族英雄!他立志殺敵報國,但是生不逢時,只能用血肉之軀抵擋日寇炮火,最後和致遠艦沉沒在大海之中,光緒皇帝親自為他寫了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以示哀悼,後世再各地也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在甲午海戰中犧牲的英雄們!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既然打仗,有狗熊也有英雄,毫無疑問,鄧世昌就是英雄。

從中日甲午戰爭看,日本軍艦雖然和北洋艦隊數量一樣多,都是十二艘,但總噸位卻是比北洋艦隊大,火炮數量也比北洋艦隊多,編隊航速也比北洋艦隊快,其主力艦艇“吉野號”更是航速可達22節。而且日本是偷襲的北洋艦隊,以有心算無心,打的北洋艦隊一頭懵。在激戰中,致遠艦管帶看到“吉野號”等四艘軍艦一起圍攻老大定遠艦,就下令將致遠艦擋在了定遠艦前面,於是被日本軍艦打成了篩子,鄧世昌最後看打又打不過人家,逃也逃不了,乾脆不如何“吉野號”同歸於盡,於是開足馬力衝向吉野號,可惜運氣不好,致遠艦被敵艦魚雷擊中,最終沉沒,全艦250名官兵。只活了7人。



對於鄧世昌是否英雄的質疑有幾種原因。

首先,認為鄧世昌戰術錯誤。這種理論來自對敵方吉野號的航速判斷,吉野號的航速22節,致遠號航速18節,就算鄧世昌開足馬力全速撞向吉野號,也追不上。所以“撞沉敵艦”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錯誤戰術安排。老實說,這個安排的確有點問題。但是要知道,此時面對的是四艘日本軍艦,退也是死,進也是死,何如轟轟烈烈一把,捨身掩護其他艦艇撤退,這是多麼壯烈的戰術安排啊,當時當地,面對強敵,“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有幾人能做到?這難道不能成為英雄嗎?



其次,認為鄧世昌是為滿清王朝服務。對於這點,我竟無語了。現在流行一種說法,認為滿清王朝是腐朽的異族王朝,鄧世昌之類都是為滿清人服務的奴才而已。清末,清軍吃了無數敗仗,認為北洋艦隊從管帶但船員都是喝花酒,抽大煙的貨色,是沒有絲毫戰鬥力的,鄧世昌也一樣。而且還邪惡的推斷鄧世昌就是被抽大煙抽昏了頭才發出撞擊“吉野號”指令的。這夥人啊,徹底否定清朝,當然不會放過為清朝服務的每一個人,包括英雄鄧世昌。豈不知他們連自己哪裡來的都不知道,沒有清朝能有他們?



最後,認為致遠艦250人陣亡,只有7人沒在爆炸中身亡,其中鄧世昌拋棄致遠艦和官兵們提前跳水求生。這是從細節上找毛病的。事實上,鄧世昌在爆炸後落水,有船員把救生圈扔給他,被他推到一邊。有救生船趕到,他也沒上。甚至他那著名的愛犬想把他扶起來,但他抱定與戰艦共存亡的決心,與愛犬一同沉海。說實話,每次想到此處,我心痛萬分。但那些質疑鄧世昌的人,你們心不會痛嗎?


對於鄧世昌,我們要實事求是的分析。他首先是一名軍人,的確也盡到了一名軍人的職責。其次,他是一名大清王朝的官員,為國盡忠死得其所。最後,他是一名華夏兒女,無愧於名族大義。

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鄧世昌

望風瑟瑟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北洋艦隊“致遠”艦的艦長,他是甲午海戰中毅然率領“致遠”艦撞擊日軍“吉野艦”以求同歸於盡的傑出愛國將領,光緒帝親自寫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然而卻有人質疑,他的“愛國英雄”稱號是虛假宣傳的產物,駕艦撞擊吉野號是盲目行為,那麼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他們認為“致遠”艦的速度不及“吉野”艦,在蒸汽動力、鐵甲戰艦及火炮的年代,用撞擊這種戰術很不明智。然而,當時日軍艦隊已經對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形成了合圍的之勢,鄧世昌撞擊吉野艦成功吸引了敵艦的注意力,減輕了旗艦壓力。

當時吉野艦處於敵方縱隊隊形,不易轉身,且吉野艦側舷裝配有速射炮,當時的位置是吉野艦的最佳射擊位置,又正好與致遠艦形成90度垂角,此時致遠艦全力撞擊吉野艦,一旦撞上不僅能讓吉野艦受重傷,還能迫使它轉變角度,降低它 的火力效果,改變北洋艦隊不利的作戰局面。


由此可見,鄧世昌撞吉野艦並不是盲目之舉,而是試圖以自己重傷的戰艦,為險象環生的戰局做最後一博。

然而又有觀點指出致遠艦爆炸沉沒,並不是被日艦魚雷擊沉,而是因自己魚雷引爆被炸沉。那致遠艦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沉的呢?

有人推測指出北洋艦隊在開戰之前,由於“保艦”的命令,所以統一要求各艦將魚雷棄投海中,以免中彈引爆造成自損,而“致遠”艦由於故障不能將魚雷投出,正是這枚魚雷造成了“致遠”的沉沒,所以他們認為鄧世昌對作戰命令執行不嚴。


我們有點常識也知道,北洋艦隊接戰前要求棄投魚雷是杜撰的,沒有事實依據。而且戰艦上的武器不僅有魚雷,也有炮彈,如果怕魚雷引爆就將魚雷卸掉,怕炸彈引爆就將炸彈卸掉,那軍艦還有作戰的能力嗎?

致遠艦爆炸後,鄧世昌拒絕救援,誓與致遠艦共存亡,然而又有人對他的英勇犧牲提出質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質疑呢?

他們認為致遠艦重2300噸,如果鄧世昌堅守崗位就不會墜入海中,如果他真不怕死,完全可以與艦共存亡,所以他們推測鄧世昌並不是因為戰艦沉沒而落水,而是為了求生跳海,他的英雄稱號名不符實。

要反駁這個觀點並不難,首先致遠艦倖存的官兵都是隨”致遠艦“一起落水的,艦上的官兵都紛紛墜海,鄧世昌為什麼會例外呢?他們目睹了整個情況,如果鄧世昌確實想求生,那麼他完全可以接受前來救援的魚雷艇的施救。

其次,親歷海戰的人也證實“致遠”艦是在中彈發生大爆炸的情況下迅速沉沒的,”鎮遠”艦上目睹此情形的美籍洋員馬吉芬親自記載了這一情況。

第三:鄧世昌的英勇行為並不只有一時衝動,他一貫如此,豐島海戰後,他激勵全艦官兵:“設有不測,誓與日艦同沉!”黃海海戰中,鄧世昌見“定遠”危急,高呼:“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遂率艦衝向敵艦,直至壯烈犧牲。

他的拳拳愛國心,英勇行為、視死如歸、以身殉國的民族氣節,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歷史事實,他的愛國英雄稱號也是任何人都不能抹黑的。


雨霽視角


鄧世昌乃壯烈殉國之人,值得以“英雄”二字加身。

歷史學家唐德剛在寫到鄧世昌時曾經喟然嘆曰:“將來如有朝一日,我黃海血戰殉國將士含冤得雪,立碑平反,則此兩頭義犬,也應該勒石紀念啊!”

唐德剛所說的“兩頭義犬”實為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養在兩條狗,當時鄧世昌見敗局已定之後,下令致遠艦撞向日艦,只可惜沒有成功,鄧世昌及艦上士兵兩百多人同時墜入海中,這兩條狗也一樣。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條狗當時竟然試圖去救鄧世昌,咬著鄧世昌不放,但是狗終究救不了鄧世昌,從而和鄧世昌一起沉了下去。

曾經參加過黃海海戰和威海海戰的北洋水師老兵陳學海也說:“鄧船主是自己投海的。他養的一條狗叫太陽犬,想救主人,跳進水裡咬住了鄧船主的髮辮。鄧船主看船都沉了,就按住太陽犬一起沉到水裡了。”

這兩條狗尚且應該得到紀念,更遑論投海殉國的鄧世昌?

或許有人會說,北洋水師軍紀怎麼這麼敗壞,竟然還在艦船上養狗,難怪會輸給日本海軍,難怪會輸得乾乾淨淨了。

實際上並非如此,當時海軍在船上養寵物是傳統,不獨中國海軍如此,各國海軍幾乎沒有不養寵物的,日本當時還在旗艦“松島”號上養黃牛呢!不過,這頭黃牛挺倒黴,它在甲午海戰中被北洋水師的炮彈擊中,然後“哞”了一聲之後歇菜。

所以說鄧世昌養狗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也不用拿這事來揶揄鄧世昌,也難怪唐德剛寫鄧世昌的時候會忍不住感嘆“末世友情,人不如狗”了。

狗尚能懂得人情,何以人竟不如狗哉?

狗尚能隨主人以死報國,何以人竟然不如狗哉?

人不如狗,莫過如此。

1894年9月17日,這是鄧世昌短短45年人生當中的最後一日,我們且看看他這最後一日是如何的英勇。

當時已經到了黃海海戰的最後時刻,只是致遠艦卻已經陷入了日艦的包圍之中,鄧管帶雖有心繼續作戰,甚至是衝出日艦的包圍,又或者是重創日軍,只是致遠艦已經多處中了日軍的炮彈,已經無力再戰了。

所以,這時候的鄧世昌也到了作出最後決定的時刻,是坐以待斃地成為日軍的俘虜,將致遠艦拱手讓給日軍,還是自我毀滅呢?

鄧世昌站起來看著船上250士兵毅然決然地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

既已以身許國,便得將生死置之於度外,這是沖天之豪氣,很多人在出事之前也能腆著臉說幾句這樣的豪氣話,可事到臨頭之時,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地做到面不改色、初心依舊,並且從容赴死?

那位曾經寫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汪先生,最後不也成了罪人?

鄧世昌終究未負國家和民族,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我毀滅,試圖用自己的犧牲去給日軍最後的沉重一擊。

他說:“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

倭艦不就是仗著“吉野”才在我們眼前逞威風嘛?只要咱們將“吉野”號給撞沉了,看他們倭人還怎麼囂張!

只要撞沉了“吉野”號,必能打擊倭人士氣!

撞他孃的!

於是,致遠艦全體官兵在鄧世昌的指揮下,開足了馬力,想著“吉野”號衝了過去,這是決然赴死呀!

可是一旦功成,那麼比能夠給予日軍沉重一擊,這是英雄之舉,非有膽魄者不能行此孤注一擲之事。

只可惜,眼看致遠艦將要撞上吉野號的時候,倭人連發炮矢,致遠艦不幸中了一炮,以致於撞沉吉野號的希望落空。

鄧世昌墜海之後,不論是他養的兩條狗也好,是隨從想用救生圈救他也罷,他都沒有接受,反而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

他終究還是選擇了以死殉國,這樣的人不是英雄,難道那些對他罵罵咧咧的人才是英雄?悲哉!

鄧世昌壯烈犧牲殉國的時候,殊不知京城裡的慈禧老佛爺卻還在忙著她的60歲生日呢!李中堂也在忙著想怎麼討老佛爺歡心呢!

李中堂一味避戰求和,豈不知已經避無可避,終致於他一手打造的北洋艦隊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

老佛爺卻沒什麼心情管這些“破事”,甲午戰爭打沒打贏她不關心,鄧世昌有沒有犧牲她也不關心,她只關心自己的統治會不會動搖,她只關心怎麼才能給自己過一個安安穩穩又奢侈的60歲生日。

李鴻章為了滿足老佛爺的生日願望,也只好東渡簽約去了,途中還捱了一槍,真真是為了老佛爺而出生入死。

條約一簽,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此誰之過也?慈禧之過,李鴻章之過也。

鄧世昌投海殉國,是英雄也。


寧糊塗


這樣的說法不但讓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心寒,也讓中華傳統道德禮教情何以堪?

鄧世昌是甲午海戰的英雄,1849年出生於廣東番禺,少年時代的鄧世昌十分聰慧,不但精通算術而且會說英文,在當時很有名氣,後來進入沈葆楨開辦的駕駛管輪班,步入海軍的序列。

甲午海戰時期鄧世昌認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奮勇殺敵,最後彈盡糧絕,仍然以艦身想要與日軍同歸於盡,後被魚雷集中,壯烈犧牲,清廷諡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至於所謂鄧世昌是歷史捏造的英雄,說法大概有以下來源

首先是因為日本人自己否認吉野號差點被致遠艦撞沉這一事實,也有人說當時清政府要製造一個英雄振作軍威,網上還有一種說法是鄧世清政府即使要在失敗之後找個功臣來振作軍威,但是這些說法顯然站不住腳。畢竟造英雄也輪不到鄧世昌,清朝不缺將領,而日本否認這事情原因更好理解,總而言之,所謂捏造,其實荒繆至極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