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潘金莲最后的反击,倒打一耙

《金瓶梅》第二回中,潘金莲勾引武松被拒绝了。

这本来就是潘金莲的一厢情愿,这样的结果也是很丢面子的事,如果潘金莲不声张,以草莽英雄武松的性格也绝不可能给哥哥武大郎去说,或许,这件事就如没有发生一样,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恰恰是潘金莲主动给武大先告状。

武大郎回来,见妇人一双眼睛哭的红红的,便问道“你和谁闹来?”妇人道“都是你这不争气的,教外人来欺负我。”武大郎道“谁敢欺负你?”妇人道“情知是谁?争耐武二那厮。”从这段话中我们发现武松在潘金莲的嘴里已经成为了“外人”,而不是刚开始时的一口一个“叔叔”了。

潘金莲最后的反击,倒打一耙

潘金莲为什么要主动出击,来一个恶人先告状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潘金莲的出身说起。

潘金莲从小就被卖入王招宣府中学习乐器,也是王府中的私人乐队成员之一。在那样一个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环境中,潘金莲不可能独善其身。她从小耳濡目染,十六、七岁就会打扮自己,穿紧身衣,乔模乔样。王招宣死了以后,家道破败,潘金莲又被妈妈争将出来卖给了张大户,被张大户收用。谁知张大户又是一个“气管炎”,迫于压力,赌气把潘金莲白白嫁给了人称“三寸丁枯树皮”的武大郎。

潘金莲最后的反击,倒打一耙

潘金莲的心态其实是失衡的,“原来潘金莲嫁给武大,见他一味老实,人物猥琐,甚是憎嫌,常与他合气,抱怨张大户,‘普天世界断生了男子,何故将奴嫁给这个货?每逢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着紧处,都是锥扎也不动,奴端的那世里晦气,却嫁了他,却是好苦也。’”

潘金莲嫁给武大自然有其原因,如:张大户就是看武大郎懦弱,“不要嫁妆,把潘金莲白白嫁于武大”,还不时的给武大郎做炊饼的本钱。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张大户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能趁武大郎不在家的时候偷个腥。事实上也是如此,俩人偷情被武大郎遇见了武大郎也假装看不见,潘金莲才有机会向张大户“抱怨”,但事已至此,在她那个年代,潘金莲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自己本身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

潘金莲最后的反击,倒打一耙

但遇见了打虎英雄武松的那一刻起,潘金莲的心态起了变化,寻思道“一母所生的兄弟,又这般长大,人物健壮,何不教他搬来居住,谁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此时的张大户已经死了,潘金莲和武大没有了依靠,被主家婆收回租房赶了出来。

潘金莲勾引武松其实也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下足了功夫,如:天气的选择“大雪纷飞”,房屋里加一盆“炭火”来调节一种暖暖温馨的气氛,一桌精致的酒菜,再加上自己精心的打扮,“一经将酥胸微露,云鬟半亸”,潘金莲自信满满,她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会被武松拒绝,自己的一腔热情被武松无情地藐视了,而且被武松推了一把,差点儿摔倒,还顺带着被羞辱了一番:“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不知羞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我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再来,休要如此所为。”

潘金莲最后的反击,倒打一耙

愣头青武松不按游戏规则玩,这让见过世面的潘金莲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潘金莲马上给自己找台阶下,“我自作耍子,不值得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如果潘金莲此时就此打住,就如她所说是一个玩笑,就坡下驴,此次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至少给两人留下了相见的余地。

但潘金莲的霸道性格决定了她的行为,武松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回到房间的潘金莲越想越气,冷静下来的潘金莲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以后怎么面对小叔子武松?武松是坚决不能留在家里了。

其次,潘金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与其让武松给武大郎告状还不如自己主动出击,女人在男人面前永远是弱者。况且,潘金莲信誓旦旦地拿出了证据“他见前后无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便是迎儿眼见,我不赖他。”

潘金莲最后的反击,倒打一耙

也是潘金莲想多了,自始至终武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也不好意思把这样败坏人伦的破事告诉哥哥,就是潘金莲不告状,武松也不可能再和武大郎一起住了,所以武松搬出了哥嫂的家。

武松又回到了原来的住处,武大郎想来看弟弟,可潘金莲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让武大郎去找武松,其实还是怕武大郎知道了真相自己没面子。

潘金莲最后的反击,倒打一耙

潘金莲是什么人武大郎心知肚明,但自己性格懦弱,即便是知道真相也改变不了什么,弄不好还要搭上自己的小命。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性格极为复杂的人物之一,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潘金莲勾引小厮、又和陈敬济打情骂俏、在西门府闹的轰轰烈烈,勾引武松一事与这些事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一提。

可话说回来,潘金莲首先是一个女人,也是一个爱面子自尊心极强的平常人,人本来就有劣根性,在那样的环境下被自己喜欢的人羞辱一番,潘金莲心中的这道坎真的过不去,本能的采取了主动告状的这种下意识行为来维护自己一点可怜的自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