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京有個地名叫“熱河路”,為什麼叫“熱河路”?附近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南京小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哈哈哈,薩沙小時候就住在熱河路附近好幾年呢。

熱河路是我的地盤。

南京很多街道,都是以當時民國的省份或者城市命名的。

新中國建立以後,一些民國的省份和城市名字被改掉了,比如熱河路。

民國時期,有這個幾個今天沒有的省份: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西康省。

而南京今天仍然保持熱河路、察哈爾路、西康路這三條街名。

其實,以前還有綏遠路,1968年為長江大橋拓寬道路才取消路名。

熱河路其實不算長,但有很多著名的景點,我簡述一下:

渡江紀念碑:這是為了紀念解放軍渡江戰役勝利的紀念碑,建成於1979年4月。遠遠望去,整座紀念碑如同一艘乘風破浪的戰艦。碑座正面鐫刻鄧小平手書“渡江勝利紀念碑”。

繡球公園:繡球公園是個風景秀麗的小公園,始建於1952年,因園內有繡球山而得名。

繡球公園有3個有名的東西。第一是城牆,公園就在明城牆下,城牆有幾十米高;第二是大屠殺紀念碑。這裡在南京大屠殺時是重災區,有上萬人在這裡被屠殺;第三是一個石頭山,山上有一個據說是朱元璋老婆馬娘娘的腳印。

這個公園,是優雅的江南山水園林。

靜海寺:靜海寺是明代時期建造的一個寺廟,但大紅大紫是因為鴉片戰爭時期。當年,中國在靜海寺條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這是滿清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天妃宮:天妃宮就在靜海寺傍邊,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歷史建築。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船隊突然遇到暴風雨,相當危險。當時鄭和向天妃娘娘媽祖許願,祈求停止風暴,將來一定為她造廟。於是,暴風雨瞬間停止。鄭和晚年長期在靜海寺居住,就在傍邊修建了天妃宮。

獅子山:古稱盧龍山,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這也是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是南京城北長江邊的制高點,歷史悠久。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多次來獅子山遊玩,還在這裡建過行宮,親筆題詞。由於這裡可以看到氣勢磅託的長江,成為眾多文人騷客的最愛經典。山上擁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

南京西站:原名下關火車站,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英國投資建設。作為中華民國時期南京和中國的重要門戶,在當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南京西站是重要的樞紐站,連接上海、杭州等全國最富裕的江浙地區。可惜,當年沒有長江大橋,所以火車到達江邊的南京西站以後,會通過輪渡運到長江以北,相當麻煩。

南京西站很快就要廢棄了,太遺憾了。

挹江門:挹江門是南京明城牆民國新開城門。當年由於附近的儀鳳門太小,導致交通堵塞,就打通城牆,新開了這個門。

挹江門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南京大屠殺。這裡是通往長江渡口的主要路線,當時大量軍民聚集在這裡。日寇進行大屠殺時,挹江門這裡軍民來不及撤走,被殺數千人,屍體幾乎堵塞了城門。

儀鳳門:儀鳳門,又稱興中門,是南京明城牆的13座明代內城門之一,位於南京城北下關盧龍山(獅子山)南麓與繡球山之間。

不多說了,儀鳳門歷史上經過無數戰爭。最厲害的一次,就是太平軍在這裡爆破成功,殺入南京城內,由此建立了太平天國。

中山碼頭:中山碼頭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長江南岸,又稱下關碼頭,曾名首都碼頭,是一座渡輪碼頭,常年開行駛往對岸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

當年是沒有長江大橋的,首都南京的所有和江北的物流,都必須依靠中山碼頭。這是當時全中國最繁忙的碼頭。

孫中山的棺木當時也是從江北渡口,運到南京的,由此下關碼頭改名為中山碼頭。

時至今日,這個碼頭仍然承擔著渡船任務。

薩沙有個老友,每認識一個女孩,就帶她去做輪船,看長江,美其名曰浪漫。

怎麼樣?區區一條800米的街,附近這麼多景點。

薩沙也算是長在文化從中的!開玩笑了。

除此以外,其實還有一些景點,就不多說了。

因熱河路是南京大屠殺的重災區,當年這裡沿街全部都是死屍。也許是陰氣重,建國以後這條街兩側發生過一些案件。

比如獅子山下有個小湖,2003年曾經被拋灑過女性碎屍。其實就是有個男人的女友教材兩條船,同時和兩個男人戀愛。一次激烈爭吵中,男人一怒之下將負心女友掐死,切碎後扔到獅子山下。

其實,案件還有不少,其一就是薩沙寫過的《74年南京美女護士被姦殺案件:依靠1根陰毛抓住流竄姦殺真兇》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s://www.toutiao.com/i6625144969592046087/


薩沙


南京下關《熱河路》是“國民政府”,定都南京,1927年——執行/《首都建設計劃大綱》時、因為“全國各省市”:出資建設《首都》南京,1927年熱河省出資興建這條城市主幹道,,所以/代用取;熱河省地名,命名《熱河路》同《中山北路》同時建設完工的(民國時期)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也是南京城唯一,原汁原味保持“民國政府”時期格局,的“梧桐大道”道路兩旁“梧桐樹”樹齡達90歲以上!筆者本人原住《中山北路》,《民國政府海軍司令部》對面,原前國民黨政府,軍政人員公寓,兩層青磚舊公寓樓房,一九七二年拆除)/現址40層《江蘇省中石油大廈》/;因家父是"新四軍″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勝利結束後——“定居”南京→所以筆者→對四十多年前的→南京城瞭如於胸,對整個“老下關"更是瞭如手掌.。《熱河路》,南起渡江戰役勝利廣場——北至1908年的國家重點文物《民國下關車站》老南京《火車西站》,南、北長“大約1,5公里”。與(“中山北路,民國,中山碼頭,中山橋,挹江門,惠民路,哈爾濱路,承德路,東炮臺路,正豐街交會)”,上世紀七十年代未期與後期新建設擴寬的,/新熱河南路,建寧路相交,渡江勝利記念碑西南面,是/渡江旅社,解放前是,旁邊“三層民國”舊樓[南京市航運局]辦公樓,現為九層航運大廈,斜對面是下關南北貨商場,也是民國建築,於二O一O年底被拆遷。東邊“挹江門″,旁邊《東宣站》電影院及下關郵電局,樓上圖書館,下關區工人文化宮;此建築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建,一九九八年,“拆遷"。二十米外長江酒家,對面(天發池澡堂),(雙魚麵館),商埠街對面"迎江照相館"向前三十米下關百貨商店,對面下關綢緞,綢布商店,洪流花席店及松壽中藥店,文化用品,文具店,馬路對面,下關區衛生所,後面下關菜市場,衛生所旁邊.新華書店,正豐街,馬路對面是.南北陶瓷雜貨店,馬路對面(洪流花席店),對面是“.一支香飯店"再向前是,一品居菜館,″工商銀行下關支行,下關糧食局,,公安消防中隊,馬路對面還有“下關理髮店,下關又一新澡堂,下關區交警六中隊,惠民橋水產市場,菜場,惠民河,惠民橋,中山橋,”//比上海灘,蘇卅河還寬的,惠民河,又稱“小江”,寬度,深度遠超“內秦淮河”——從外秦淮河——三汊河順流而下→直通惠民河→大木船、小火輪可以,直接通往寬闊,波濤洶湧的揚子江!周邊景觀、風貌遠超,上海灘、蘇州河《外白渡大橋》入口外灘“黃浦江沿岸景色”!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被無情填埋,建設成為“鄭河北路→鄭河路高架橋”民國風貌,“一去不復回、非常令人痛惜!”一九二四年建的國父孫中山奉安大典《民國中山橋》,火車西站,旁一九二一年建的《民國龍江大鐵橋》,一九一二年建的《民國惠民橋》也被拆除太可惜,《首都電廠》民國建築,十二年前被徹底“”!永遠回不來了,再見了;五十年前的《民國老下關》!











衛亞平3


熱河路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熱河路廣場北,南起中山北路渡江勝利紀念碑,北至龍江路、惠民路。其實很簡單,熱河路就是以當時民國時期的熱河省省命名的。

熱河路原為小南河,1935年按《首都計劃》要求與規劃命名為“熱河路”,以熱河省省名命名,從民國至解放時已成為下關地區內最繁華的商業街。1980年熱河南路開工建設,1984年6月竣工。

我推薦周邊3個旅遊景點給你:

一.南京鼓樓

鼓樓位於南京市中心,建於明洪武十五年,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乃當年擊鼓報時的場所,堪稱明代首都之象徵。南京鼓樓佔地面積9100平方米,高聳於鼓樓崗之上,歷來就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鼓樓分上下兩層,下層建成城闕樣式,高達9米,紅牆巍峙,飛簷迎風,中間有券門三道,貫通前後,上有“暢觀閣”題額。上層建築,分為中殿和東西兩殿,滴水直落臺座之外。早在1923年,鼓樓就被闢為城市公園,成為人們登高遠眺,領略古城風貌的勝地。

二.五龍潭公園

烏龍潭公園總面積6.7245公頃,其中水面2.69公頃,綠地率76.1%。公園主要景觀有《紅樓夢》中大觀園遺址——紅樓山莊及我國南方第一座曹雪芹塑像、龜鱉自然博物館、收藏國寶鸚鵡螺化石的鸚鵡螺化石亭、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最大的景觀象棋、棋盤”的中國象棋橋等。

南京烏龍潭公園方圓5公頃,以山光水色取勝,清幽典雅。妙香閣、冷花廳、芙蕖齋、肥月亭、放生庵、鎖龍橋、武侯祠,佈局和諧,讓人留連。


三.寶船廠遺址

寶船廠是一個融鄭和文化、航海造船、歷史遺蹟、人文景觀、旅遊休閒、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的旅遊勝地。景區位於美麗的長江之濱,總佔地面積400餘畝,分東、中、西三片,其中中片景區,即龍江寶船廠遺址,佔地198畝,系鄭和七下西洋所用寶船的製造基地,是全球僅存的中世紀皇家造船廠遺址,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原生態歷史人文景區。

據史實記載,寶船廠建於明代永樂初年,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規模最大時佔地4000餘畝,參與造船的工程技術人員達3萬餘人、工人6萬餘人,原有作塘(船塢)7座,現保存有4號、5號、6號三座,鄭和航海所用大舟宗寶船“悉數建造於此”。新建的寶船廠遺址景區以航海和寶船為主題。


曉石遊記


南京小歐為您解答,看完記得點關注哦~

我曾經在南京熱河路上過高中所以說起南京的熱河路我還是極有感情的。 下面小歐就給您講講有關於熱河路的故事。

熱河路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地區,原為小南河,稱“小郎河”,民國六年(1917年)5月填河築路,1次;次年年3月竣工,初名“黃泥路”,1935年按《首都計劃》要求與規劃命名為“熱河路”,以熱河省省名命名,從民國至解放時已成為下關地區內最繁華的商業街,這就是南京熱河路的由來。



到了1980年,熱河南路開工建設,1984年6月竣工。老城北人都知道這條街上有振南醫院、熱河路商場、老寶慶銀樓、九龍布店、鄭永和百貨商店、榮春齋鞋帽店、得潤泉浴室、笑芳照相館、大新旅社、東方飯店等一批較有規模和影響的商店和服務場所,當時已成為區內最繁華的商業街。


不知不覺,小歐我離開熱河路已經很多年了,還是很懷念當初我還是學生去附近黑網吧的日子,嘿嘿。


南京小歐


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一直住在下關區,對熱河路還是瞭解的。地名來自於南京做為民國首都時黃金十年建設時期,新開了許多馬路,如何命名呢?以城市中心的鼓樓為界,以南的以南京歷史上古稱做命名,如建康路、建鄴路、江寧路、集慶路,金陵路等等,鼓樓以北以當時中國省份和其方位來命名新馬路,如湖南路,湖北路,江蘇路、上海路,雲南路、山西路、黑龍江路、察哈爾路等等。和中國地圖對應的,西北方向的下關這條馬路就叫熱河路了,這條路處於且平行於長江和南京城牆之間,相當長時間裡很繁華,也很有許多歷史故事。說起繁華,是因為它東頭是南京西火車站,乘火車通往上海,客流熙熙攘攘,同時還延伸到長江航運、市內輪渡碼頭,人如潮湧,馬路兩側及周邊商賈店鋪一家挨一家,生意興隆,人氣很旺,有名氣的如一品居的甜食、長江酒家小籠包、旭陽板鴨店、天發池浴室、新華書店、華美服裝店,下關大菜場,還有70年代有迎外任務的下關區一中心小學等等。熱河路中端還連著叫大馬路的金融中心,直通江邊和舊上海南京路相似,有南京外灘之稱,非常熱鬧,被南京人稱為"南有夫子廟,北有大馬路"。熱河路西頭是一座渡江勝利紀念碑轉盤廣場,與中國第一條現代化馬路:中山北路一一中山路相交,廣場四周有,東方紅區宣傳站(文革時下關區改名東方紅區)簡稱東宣站,裡面有電影院、區圖書館和區小紅花藝術團,四周還有南北貨商場、下關旅社等服務業,總之,熱河路曾是南京市重要的水陸交通窗口地區和下關區文化商業中心。沿著熱河路西頭的中山北路向北2公里到長江邊上中山碼頭,當年劉鄧大軍在此攻入南京,推翻了蔣家王朝統治,前敵總指揮們乘“京電"小火輪在中山碼頭登陸南京。向南1公里達南京城牆及高大的挹江門,當年抗日時期南京保衛戰失利後,大量守軍正是從挹江門湧出,互相踩踏著奔向長江邊,熱河路見證了屈辱和悲傷。另外,挹江門東側獅子山頂還有中國六大名樓的閱江樓,旁邊的繡球公園裡大型假山上,有明太祖的夫人馬娘娘日夜盼夫君得勝歸來,有一天一激動時踹下的大腳印,附近還有紀念保佑鄭和下西洋風平浪靜的天妃娘娘的天妃宮,及靜海寺,還有呢,清朝鴉片戰爭時,英軍戰艦闖入熱河路附近的下關江面,炮擊下關威脅清政府,因南京區位十分重要,清政府只得服軟談判,中英雙方在旁邊的靜海寺裡草擬、在下關江面英艦上正式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可以說熱河路地區是南京明清、民國史重要承載地,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和結束地。後來大橋通車和南京東火車站啟用以及長江航運進入低谷及舊城改造折遷,熱河路漸入冷清,隨著舊城改造結束和原下關地區打造沿江外灘,熱河路再現現代繁華可期。


評評街


說起來,熱河路的來歷得追溯到民國時期,民國時期的行政區劃中的關外東北四省中之一就叫熱河省,簡稱為熱,直到1955年才正式撤省,而原先叫黃泥路、小郎河的下關區商業街就重新以熱河省的省名命名了。

近年來,南起渡江勝利紀念碑,北至龍江路/惠民路的熱河路因為民謠歌手李志的歌曲《熱河》而名聲大振。沿途可以先後看到挹江門城門,還有位於獅子山巔的閱江樓可以臨江遠眺,也可以去旁邊的靜海寺給自己一次從浮華嘈雜的快節奏中脫離的機會。當然我最鍾愛的還是中山碼頭啦,不管是一個人靜等34路公交車又或是和朋友們結伴坐輪渡去江浦尋訪停用的浦口火車站,都是愉快的體驗。

熱河路在挺久之前就已經開始拆遷了,也因此就有越發多的李志的歌迷來尋找、探訪他歌中的熱河。已經關門的商場和理髮店門口有絡繹不絕的人拍照留念,用這種方式紀念青春時光,也致敬歌手李志。

希望有幫到你啦!


龍虎網


還有:北京東路、北京西路、上海路、揚州路山西路、天津路、黑龍江路、拉薩路、湖南路廣州路、廣東路等


免費的西湖


南京是前首都,很多地名是按照當時中國的省來命名的,熱河省,西康省,所以南京還有西康路


遠航的鳥49949448


2000年左右,週末都會去那邊逛夜市,規模不是一般大,渡江廣場一週圍全是。第一次看通宵電影就是在下關電影院,最後悔那時候下關商場倒閉清倉沒買些茅臺,哈哈。2004年最後去過一次熱河路和同學睡澡堂子,沒錢住賓館,早上吃旁邊的江南春老滷麵。


大寫的L193


還有綏遠路,興安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