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一些苏北人把“睡觉”说成“上苏州”?

66美好愿望


元朝末年,朱元璋攻打苏州。当时占据苏州的是张士诚,此人本来也是一方豪杰,虽然没啥远大志向,但是他对苏州的老百姓还不错,很得民心,所以苏州老百姓就帮着一起抵抗。

结局当然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张士诚兵败被杀,苏州老百姓的日子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朱元璋恼恨苏州人“不识相”,于是把苏州城里大户人家的男女老幼统统发配到当时还是苦寒之地的苏北,偷偷跑回来的人抓住一律杀头,而且还规定苏州的赋税是其它地方的十倍。

那些被发配的苏州人不敢回来,但是又忍不住思乡之情,所以就把睡觉称为“上苏州”,意思是只有睡着了做梦才能回到苏州。

久而久之,这种说法在一定范围慢慢流传至今。我也确实听苏北的同事这样说过,其中有一个盐城人,族谱里记载的祖上就在苏州阊门。

顺便再说下关于苏州的赋税,自古以来都很重,就是从明朝开始。不过歪打正着的是,苏州由于有丰饶的水土和物产,当初为了惩罚而定下的超高赋税反而使苏州成为天下钱粮的集散地,推动苏州在明清两朝走向了巅峰,这一定是朱元璋没想到的。


东临沧海


此事说来话长,听我慢慢道来。

元朝后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徐寿辉等纷纷起义,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此后,朱元璋与张士诚为争夺天下,又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结果张士诚失败被擒身亡,朱元璋创建了大明王朝。

泰州是张士诚的发祥地和重要据点,为夺取泰州城,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和常遇春从江边开水路及由扬州沿陆路向泰州水陆夹攻。泰州的张士诚部将夏思恭坚守州城,顽强抵抗,因久攻不下,朱元璋便命在海安筑城,切断泰州东边的供给与联系,后夏思恭因供给困难,寡不敌众,使州城失守。城被破后,朱部军队把攻城的伤亡代价变成了对泰州的忿恨,大肆烧杀,将昔日繁华的东门到西门大街烧成了一片焦土。就在战火烧遍泰州过后,朱元璋因未闻捷报,又派人扒开了洪泽湖上的高家堰,滔滔洪水似猛兽向泰州冲来,淹没了战火后的泰州城。有记载说,当时的泰州是“城头三尺水,坡子七人家”。这连续的焚杀之祸与沉沦之殃,使数十代人经营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古城泰州,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居民非死则徙。

偏偏在张士诚建都的苏州,市民对朱元璋没有好感,却仍然尊称张士诚为吴王。为惩罚苏州市民,同时为复建泰州,洪武初年,发生了“洪武赶散”事件,即朱元璋将阊门一带的苏州人赶出苏州,迁来苏北的泰州地区,有的再从泰州迁往海安、东台、阜宁、兴化等地。这样大批苏州人就成了泰州人。由于苏州来泰的移民,带有惩罚的性质,受到当地官员和乡保、里正的监督管理。移民不敢公开表达思念故土家乡的想法,怕被冠以复辟造反的罪名。加上当时的交通不便,泰州、苏州两地相隔遥遥数百里,中间又有滔滔的长江阻隔,即使在长期管理逐渐放松的情况下,一般人想回苏州也很难成行。然而,迁徙来泰的苏州居民对祖辈生活过的家乡、城市、街道、河流、水井等一草一木,存有深厚的家乡情结,对家乡的思念情怀,嘴上不敢议论,回乡探望的难度又相当大。只能在睡梦中梦见上了苏州,回到老家之中。渐渐地形成了睡觉是上苏州,回老家的口语。

几百年来,苏州移民的后人,代代相传着这一份思念家乡的情结,称睡觉为“上苏州”的说法就在海陵、泰兴、姜堰、兴化、海安等地广泛流传下来。因为地缘关系,以至于江都、扬州、扬中等地现在也有这样的说法。

泰州不少大家望族的家谱上,都有明初从苏州迁来的记载。夏耐庵先生的《泰县氏族略》中也说,土著之泰人,宋元以前旧族极为稀少,吾邑之氏族由苏迁泰者十之八九,今之泰人如丁、王、朱、仲、李、郁、夏、徐、袁、高、张、曹、黄、卢等望族,多系明初谕旨移实吾泰而来者。另外建国以后泰州出土了数十方墓志与地券,也有多数祖籍是苏州的记载。现有文字资料与考古资料所反映明初从苏州移民泰州的史实,与泰州人至今仍挂在口头上的睡觉,上苏州,回老家是完全一致的。

从苏州移民定居泰州的先民们,将苏州人的聪明才智带到了泰州,与当地的泰州人逐渐融合,经过近一百年的共同努力,至明成化年间,泰州便成了苏北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昌盛、具有活力的一座城市。睡觉,上苏州,回老家的俗语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黑夢2015


这要从“洪武赶散”说起。1370年(洪武三年),为了报复苏、松、嘉、湖、杭等地绅民对张士诚的拥戴,同时也为了开发淮河流域,借口红蝇传播瘟疫,强行将如上所述的苏州及周边等地的江南四十余万人丁驱赶到苏北。

根据民国《续修盐城县志》卷十四援引《凌氏家谱》云:“元末,张士诚据有吴门,明主百计不能下。及(张)士诚兵败身虏,明主积怒,遂驱逐苏民实淮扬两郡”,这段材料从侧面印证了正史对这段历史记载的可靠性,那就是朱元璋攻打苏州时,张士诚的确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同时朱元璋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而且由于“明主积怒”,这北迁的四十万人中,大部分应该是苏州人。

洪武赶散从洪武三年一直延续到永乐末年,达五十年之久。根据《德兴堂闵氏族谱》记载,始祖闵士信等“离开苏州,经江阴西港渡江北上,至高邮,州府验证后,赶船穿过西湖雪浪……船进太阳沟头,族众弃舟登陆” 。“州府验证”之句证明,明初迁徙之民遭受的是犯人的待遇。

明朝初年淮河流域因长期战争,再加上洪灾不断,人烟稀少,无主荒地很多,很多家族插草为标,据有土地。但由于故土难离,再加上该地区地瘠民贫,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江南人还是希望回到美丽、富庶的江南故乡。而朱元璋制定了严厉的保甲连坐制和户籍制度,将其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得随意迁徙。所以包括绝大部分苏州人在内的北迁的江南人只能在睡梦里回故乡。因此现在苏北好多地方的民众把睡觉呼为“上苏州”或“回苏州” 。


淮上秋阳



如雨174518627


不是睡觉说是上苏州,而是小孩子睡觉容易尿床,大人开玩笑说是上苏州去了,因为苏州水乡,水多。


神龙之龙翔


两个月前苏州电视台有个节目就讲到了这个历史缘由,在黄桥那一带说这个话是因为明朝时期从苏州迁移了十几万人到那,由于百姓思念自己故乡苏州希望在梦中能回到家乡,所以后来才发展成说上苏州就是睡觉


米兰涛


旧社会战乱年代,中国没解放前,苏北好多地方没饭吃,划着小船南下来到苏州富裕的地方讨个饭吃,找个工作,就这样落户到苏州了,老人常说,乾隆年间是最好,到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就没饭吃,战乱死了多少人?清朝腐败无能,毁了一个大中国,最后,还是逃难?


顺心103895474


看淮东片人的生活,饮食,习性一点也不像北方人,反而接近吴语区。


66美好愿望


我的太爷爷(泰州人)是弟兄三个里的最小,解放前因为穷困潦倒,和我太奶奶(如皋人)婚后就摇着一条小船到了常州定居,然后在常州生下了我爷爷,从此,我太爷爷这条线上下来的人世代繁衍在常州。

记得儿时我的记忆里,爷爷也会将睡觉说成“上苏州翻席子去”,反正,我的父辈叔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解放后,我爷爷成为了国家干部,曾去泰州寻找太爷爷的二位哥哥,但是,结果是在我太爷爷离开不久,他的二位哥哥因为实在饥寒早已饿死了。

我一堂兄在九十年代发家,资产超亿,曾委派我三叔叔去泰州寻根寻找家谱,但是回来后的三叔说,泰州有个周家村,二百多户住着,很难查找,后就没有下文了。








赏花听语486


我90后泰州泰兴的,那里小孩子小时候调皮或者玩烟火的时候,爷爷奶奶辈的会经常说,你晚上要上江南了。意思是晚上睡觉尿床,老一辈不在后现在很少有人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