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居民自创防疫三大“妙招”,专家:都不鼓励

出行时给儿童戴上口罩还要在头上戴个塑料桶

很多社区内电梯旁被居民自发挂上抽纸

......

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的居民们想出各种防疫“妙招”。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防疫、药剂学方面的专家,专家们表示防疫还是要通过勤洗手、戴口罩等方式进行,很多出奇的方法不仅存在安全风险,还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问药师》创始人冀连梅称,有些方法属于防护过度。


“妙”招1 电梯旁放抽纸按一次抽一张

“亲爱的邻居们,这包纸巾请勿拿走,一次性按电梯按钮使用。”不论北京还是各地的一些社区的电梯间,都出现了这样的一句提示,提示旁放置一包抽纸,用于居民自取,在按电梯时垫手使用。一位北京朝阳区某社区的居民侯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在自己的社区里至少有四台电梯旁配备了这种纸巾,都是居民为了防疫自发放置,看到这些让自己感觉很温暖。

居民自创防疫三大“妙招”,专家:都不鼓励

社区居民在电梯间挂出的抽纸。

但有些不自觉的居民将用完的抽纸直接扔在了电梯间里,引发居民不满,拍照片发到网上谴责这一行为。那么准备在电梯间用于一次性接触的纸巾,到底是否能够起到防疫的作用?

专家释疑:纸巾不是防护材料 会造成污染

《问药师》创始人冀连梅称,用纸巾垫着按电梯按钮是可以的,但不能取代洗手的,因为纸的纤维不能过滤掉病毒,很多人认为用它按电梯之后,手安全了,但不是,仍然不可以用手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即用它按了,也不能用手接触黏膜部位,仍需要洗手。“用这个是多层一层保障,但是仍不能够掉以轻心。”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免疫学专家告诉记者,这一做法并不鼓励。电梯按钮上是否存在新冠病毒并不能确定,且纸巾本身并不是防护材料,也不是隔离防护的材料,用它防病毒并不可靠。

专家表示,市民用了抽纸按完按钮后,纸巾的处理也是问题,担心按钮上有污染,按完的纸巾也是有污染的,那么纸巾怎么处理?实际上也不能带到家里去,放到口袋里边更不合适,还容易造成随意丢弃的现象,增加垃圾污染。因此不能采取这个方式进行防控。

针对电梯按钮的担心,该专家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物业可以多费心,每天增加对电梯按钮消毒的次数,可用酒精、消毒剂擦拭。另外,按了电梯按钮之后,一定要及时洗手,用酒精来消毒双手,用洗涤剂洗手。


“妙”招2 自己在家蒸馏提炼消毒酒精

记者通过微博搜索发现,不少网友表示,在酒精等消毒液脱销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到超市里买50多度的白酒,在家蒸馏提炼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还有博主直接分享提炼的方法。同时,另有网友利用96%的高度酒进行稀释,勾兑75%的酒精。

居民自创防疫三大“妙招”,专家:都不鼓励

一网友利用高度白酒稀释酒精用于消毒。

专家释疑:在家蒸馏低度酒非常危险

“酒精确实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提纯。但是这个需要实验环境,以免造成火灾等风险。”一位生物医药企业工程师表示,并不推荐网友做提纯酒精的危险尝试。

该工程师介绍,提纯酒精很有可能带来火灾隐患。其次,我们说的75%的酒精,在实验室配置的时候,是用超纯水和95%分析纯的乙醇,计算出比例后配置。家里如果用低度酒提纯酒精,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蒸馏,关键是蒸馏出的酒精也不能确定纯度。“你想办法提纯了酒精,但你如何确定它的纯度?除了75%的酒精,其他含量是不能达到消毒标准的。”

“蒸馏酒精在家里做蛮危险的,有火、有易燃物,别到时候防控不了疫情,反到引起火灾。”上述免疫学专家表示,酒精不是浓度越高消毒的效果越好,从经验来看,75%的酒精效果最好。如果买不到医用酒精,稀释高度酒精这样的做法虽然也是可以的,但是稀释必须要比较准确,很多高度工业酒精里边还有甲醇等杂质。“酒精是易燃易爆物品,运输都需要专业机构”。


“妙”招3 孩子外出头上套透明桶防护

1月27日,歌手黄英发微博,在一家人去机场的照片中,黄英给儿女自制了一套“防毒面具”,她的两个孩子,不仅戴口罩,头外还套着一个透明矿泉水水桶,她自己则是口罩出行。

黄英配文表示,“非常时期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好力所能及的防护。”此举引发两千多评论,也有网友点赞表示会效仿。

居民自创防疫三大“妙招”,专家:都不鼓励

出行给孩子套塑料桶。

专家释疑:塑料桶的处理存在问题

上述防疫专家表示,并不鼓励出行给儿童戴塑料桶,之前有医院里传出照片显示,医生头戴类似塑料桶看诊,阻挡飞沫的传播。这是有一定作用,但普通市民采用它的问题是塑料桶并不能一次性使用,戴完了就扔掉,怎么处理这种污染垃圾也是很大的问题。其次,并不是我们平时上街就有非常高的风险,因为毕竟大家不是医务人员,能够经常那么危险地接触到确诊病人。因此用水桶做面罩并不是理想的方式。

那么对于出行儿童如何进行保护和防护,他表示,首先还是戴口罩。如果要去高风险地方,可以戴护目镜,没有护目镜,有的人用游泳眼镜做替代也是可行的。如果怕儿童出门乱摸,可以给儿童戴手套,并注重手套的清洁 。

冀连梅认为,首先,妈妈保护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塑料是不透气的,小孩子最主要的就是呼吸顺畅,否则很容易窒息。其次,此举有点过度防护,作为普通人戴口罩就够了,不需要造成恐慌,进行过度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