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有多少個集團軍?淺析集團軍與兵團、軍團的關係

抗日戰爭的中國軍隊作戰序列中,一度充斥著“路軍”、軍團、集團軍和兵團的多種番號,讓軍事愛好者雲裡霧裡,搞不清楚哪個編制更大一些。其實這幾個編制中(僅就抗日戰爭時期而言),“路軍”最早出現1930年中原大戰後期,是國民黨軍隊“編遣會議”之後的產物,因為在之前進行所謂“裁軍”中取消了所有的集團軍、軍級番號,因此在南京政府勝出後,給全國軍隊規定了“路軍”序列,級別要大於軍,算是個非戰時狀態下的高級編制。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有多少個集團軍?淺析集團軍與兵團、軍團的關係


第17軍團長、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

全面抗戰爆發後,首先編組了戰時“集團軍”番號,比如宋哲元第29軍被改編為第1集團軍、淞滬戰場投入了第9和第15集團軍等,戰爭規模擴大後,由於黃埔一期生紛紛火線成為軍長,又為羅卓英等保定生和老牌將領增設了“軍團”一級,比如張自忠、龐炳勳等都從軍長升為“軍團長”。從1937年底到1938年共組建了30多個軍團,而此時軍政部又著手編組統一的“集團軍”作戰序列,因此一度出現了軍團、集團軍並存的局面。

蘭封會戰和武漢會戰期間,又將若干軍團或集團軍組成戰役“兵團”,比如薛嶽就升任第一兵團總司令,下面指揮的既有李漢魂軍團、也有吳奇偉的集團軍,這一混亂的局面直到1938年底的南嶽軍事會議才告結束。會議決定取消兵團和軍團兩級建制,統一形成戰區、集團軍、軍 、師的指揮序列,但調整工作直到1939年才大致完成。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有多少個集團軍?淺析集團軍與兵團、軍團的關係


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

大多數集團軍是由“軍團”升格而成的,比如胡宗南第17軍團改為第34集團軍、湯恩伯第20軍團改為第31集團軍,整個抗戰期間共頒發了40個集團軍的番號。不過這40個集團軍不是同時存在的,期間發生過多次番號取消、重建和轉移等情況,比如龐炳勳第3軍團升格為第24集團軍,結果1943年龐部投敵後番號被取消,次年又給了王耀武組建新的第24集團軍。

這40個集團軍的番號中,經過調整到抗戰中後期時,由蔣介石嫡系或半嫡系掌握的中央軍有17個集團軍,佔全部野戰部隊的半數左右。其它則授予了參加抗戰的滇軍、桂軍、川軍和晉綏軍等地方實力派,當然也包括紅軍改編的第18集團軍。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有多少個集團軍?淺析集團軍與兵團、軍團的關係


第20軍團長、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

黃埔一期畢業生逐漸掌握軍權,比如胡宗南(第34)、關麟徵(第15)、宋希濂(第11)、霍揆彰(第20)、杜聿明(第5)、李玉堂(第27)、王敬久(第25)、董釗(第38)等到抗戰中期紛紛成為集團軍總司令,三期的王耀武算是資歷最淺的。另外還有衛立煌(第14)湯恩伯(第31)、羅卓英(第19)、上官雲相(第32)、陳儀(第25)等非黃埔系將領掌握的嫡系部隊。

其它各地方實力派曾經轄有的集團軍番號如下:西北軍餘部:宋哲元的第1集團軍、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韓復榘的第3集團軍、孫蔚如的第4集團軍(楊虎城陝軍餘部),這幾個集團軍都是抗戰初期在華北編成的,逐漸被蔣介石取消和肢解,或者換成自己人去吞併瓦解。能夠保留下來的是以第1集團軍演變而來的第33集團軍,總司令是我們熟悉的張自忠將軍。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有多少個集團軍?淺析集團軍與兵團、軍團的關係


張自忠將軍

晉綏軍:抗日戰爭期間閻錫山的部隊共得到了四個集團軍的番號,分別是楊愛源的第6集團軍、傅作義的第7集團軍、孫楚的第8集團軍、王靖國的第13集團軍。桂系軍隊:共有三個集團軍的番號,其中第11集團軍(李品仙)和第21集團軍(廖磊)是純桂系部隊,而後組建的夏威第16集團軍其實是桂系和粵系軍隊合編而成。

川軍部隊:1937年9月起川軍分批出川抗日,分別編成了鄧錫侯第22集團軍、劉湘(唐式遵)第23集團軍、楊森第27集團軍、潘文華第28集團軍、王瓚緒第29集團軍和王陵基的第30集團軍,1939年再建李家鈺的第36集團軍,所以地方軍閥中川軍番號最多,整整七個集團軍。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有多少個集團軍?淺析集團軍與兵團、軍團的關係


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嶽

粵軍:餘漢謀的第12集團軍和葉肇的第37集團軍。湘軍:劉建緒的第10集團軍。

滇軍:擴編後的滇軍得到了第1集團軍的番號,以盧漢為總司令,不久升格為第一方面軍。

馬家軍閥:馬鴻逵的第17集團軍和馬步芳的第40集團軍。

到1944年,為了控制雲南和監視滇軍,以及準備反攻滇西,雲南已經湧進了中央軍的四個集團軍,杜聿明第5集團軍、關麟徵第15集團軍、宋希濂第11集團軍和霍揆彰第20集團軍,為後來拿下龍雲做好了軍事準備。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有多少個集團軍?淺析集團軍與兵團、軍團的關係


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