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濮陽市昆吾小學“停課不停學,我們在行動”系列報道(二十三)——線上教學要“四真”

(二十三)

疫情之下,老師們積極響應黨中央“停課不停學”的舉措,群策群力,穿越時空界限,利用線上教育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由於線上教學不像常態教學那樣,教師和學生面對面,師生之間有眼神、語言的互動與交流,老師很容易走進課改前專注內容、繁瑣分析的誤區。教師把側重點主要放在教學內容上,一心想把教材講清楚、講明白,忽略了對學生的點撥、啟發和引導,使得線上教學忽視了對新課標理念的體現,又走進以往講解課文、分析課文的窠臼。那麼,如何避免走進這樣的誤區呢?線上教學就要做到“四真”。

一、真學——促進學習的真正發生

線上教學教師心中一定要時刻裝著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促進學生進行真正的學習,而是不是浮於形式,形成學生看似在聽,卻沒有多少真正的收穫的局面。初讀課文時,教師可以出示課文後提醒學生:“同學們,請按下暫停鍵,把課文認真讀一遍”(錄播),或是“同學們,現在老師開始計時,看誰在規定的時間裡能夠認真讀完課文”(直播);提出問題時課件不要一晃而過,可以這樣要求:“同學們,請你看著題目再來想一想,問題到底提出了什麼要求?”學習生字詞時,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這一組詞語,老師和你們合作讀,你們讀一、二行,我來讀三、四行。”生字詞學完了,“老師來聽寫兩個詞語,考查大家的掌握情況,準備好紙筆了嗎?”賞讀課文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老師來讀提示語,你們來讀人物的語言,看能不能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總之,想方設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其中,提高學習效果,讓學習真正發生。

二、真問——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

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語文素養形成的關鍵,線上教學也應當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為目標,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展開學習,不能老師唱獨角戲,搞“一言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一味的講解知識、分析內容,而應當認真設計提出的每一個教學問題,讓它具有思維的含量,促進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如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我就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陶罐和鐵罐一共有幾次對話?劃出描寫他們語言、神態的詞語,看看從中體會到他們的性格有哪些不同?”由於是錄播課,不能讓孩子們及時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筆者就把設想到的學生可能會有的答案以學習小夥伴的語氣進行分享:“瞧,你們的第一個學習小夥伴這樣回答”“第二個小夥伴說出了他的答案”,這樣的教學策略避免了教師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從學生思考的角度出發,呈現不同角度的思考,讓學生感覺親切、有趣,促使了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發展。

三、真練——促進語言素養的全面提高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如學習《荷花》一課,先引導學生感悟葉聖陶從葉、花不同方面和色、形、味不同角度描寫荷花的的方法,然後仿寫身邊常見的花卉——石榴,在學生練筆之後出示同伴練筆進行鑑賞,在具體的練筆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此同時,還要聯繫現實生活這個大課堂讓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疫情是危機,也是契機。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我們可以聯繫疫情,開展和語文相關的學科活動。如進行給疫區小朋友寫信、致敬心中的抗疫英雄習作練筆;進行小主播疫情播報、介紹防範新冠病毒小妙招口語交際活動等等,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能力,同時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

四、真整合——促進教學形式及學科間的相互融

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摒棄以往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的教育模式,實現教育模式的豐富化和學科間的整合化,線上教育為這些教育模式的轉變提供更好的條件,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科間的“真整合”。首先,將“知識膠囊”、微視頻、錄播、直播等多種教學形式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整合運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讓學生的學習更為靈活。如重要知識點可採用知識膠囊、微視頻的形式,便於學生集中學習,反覆觀看;課文閱讀賞析、習作指導可以採取錄播的形式,重難點檢測答疑則不防採用直播,便於交流互動。其次,同一網絡平臺的使用,使各科老師的教學內容得到了很好的溝通和交流,我們要及時把握學科間的整合點,打造學科整合課程,讓學生擁有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和學習經歷,促進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如美術老師在釘釘平臺帶領學習了用錫紙製作苗族銀飾,語文老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圍繞錫紙製作進行小練筆,英語老師可以讓學生圍繞這一內容進行簡短的口語練習。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革,教育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更應當緊跟時代前進的腳步。“停課不停學”,轉變的是由常態到線上的教學模式,不變的應該是對新課標理念的踐行及對學生全人教育目標的落實,讓我們迎難而上,順勢而為,為特殊時期的教育教學遞交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