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亮劍》裡,給李雲龍授少將合理嗎?

永恆的珍珠紅


李雲龍,是《亮劍》中的男一號,文藝作品原於生活,不少網友在查找史料後,認為原型是中野王近山將軍居多。

王近山是紅四方面軍出身,抗日戰爭時期為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劉伯承師長、陳賡旅長)。參加神頭嶺,響堂鋪戰鬥,反“九路圍攻”,反“大掃蕩”戰鬥。解放戰爭參加淮海戰役,55年授中將軍銜。


王近山中將

以此看,李雲龍授軍銜時,是授低了。

可從劇情看,紅軍時期,李雲龍過草地時,是紅四方面軍的團長,還應縱兵搶糧被擼了。王近山紅軍時期已至副師長。抗日時期,最初被國民黨承認編制的,是三個師,6個旅,各旅2一3個團,三個師長當然是後來授元帥銜的,旅一級有授大將銜,有授上將銜,比如陳賡,徐海東,黃克誠授大將,許世友,王震等授上將銜。團級戰功佼佼者,也有不少授上將銜的,比如楊得志,韓先楚,李天佑,宋時輪等,其餘多授中將。王近山是772團副團長,授中將。

以上所說,是正規軍,也就是影視作品中常說的“主力團”。為發展抗日武裝,我黨在建制外還建立了很多編外武裝,比如李雲龍的新一團和後來任職的獨立團。這些團的級別,和主力團(帶番號的)差別很大了,主要看自己發展的如何,回到主力任職,外面一個團長能不能有主力實職營長大都成問題。


這點上李雲龍就不如王近山了。 解放戰爭初期,王近山為中野六縱司令,後任二野三兵團副司令兼十二軍軍長。李雲龍參加淮海戰役時,只是個主力師師長,至全國基本解放,才為代軍長。由此可見,李雲龍授少將是合理的。

再拿一個與李雲龍有關的將軍比較,說明這個問題,皮定均,中原軍區第一旅旅長,也是地方部隊旅,後負責東南沿海防務,是李雲龍任軍長的上級。皮定均授銜的初評,也是少將。是毛主席特批“皮有功,少升中”,才授的中將銜。


皮定均中將

這麼比,李雲龍怎麼都不冤。


淨月暖陽


稍微有點委屈,從《亮劍》中所表述的李雲龍資歷來看,即便是紅四方面軍出身,1955年也應該授中將軍銜,難怪老李不爽,這是可以參照的。



1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陝北時,各路長征隊伍及陝北紅軍在內不過三萬餘人,嚴重出現了官多兵少的局面,比如陳賡任團長的“幹部團”,都是連排級幹部和步校學員當戰士,在1937年改編成第八路軍時,雖經多方補充,全軍仍不過四萬五千人,因此軍官基本降職使用。

115師師長林彪元帥,120師師長賀龍元帥,129師師長劉伯承元帥,這是師一級。六個旅長中除343旅陳光將軍早逝外,最高的大將,最低的也是上將,分別是344旅徐海東(大將)、358旅張宗遜(上將),359旅陳伯鈞(上將),385旅王宏坤(上將),386旅陳賡(大將)。



我們再以李雲龍所在的129師386旅各級主官為例:

副旅長陳再道(上將)、政訓主任王新亭(上將)和參謀長李聚奎(上將) 。771團團長徐深吉(中將)、副團長韓東山(少將);772團團長葉成煥犧牲,副團長王近山(中將)。

李雲龍剛參加改編時的職務,新《亮劍》中有描述,是某團副團長,不給配望遠鏡。所以首先老李的最低軍銜是少將,這是基礎。



2,李雲龍在《亮劍》中所經歷的戰鬥故事,包括了以王近山為主的三個人物原型,第一個是772團副團長王近山中將,痛殲日軍華北戰地觀察團;第二個是孤身回延安的西路軍勇士秦基偉中將;第三個從中原突圍到華東、由中野轉隸華野粟裕指揮的皮定鈞中將,既然如此,軍銜也應該與原型拉齊,以授中將較為合理。

李雲龍沒有四野的經歷,鍾偉少將似可不參照。

3,唯一影響老李中將軍銜的應該是刺頭作風,但這個劇中有些誇張,戰爭年代軍紀森嚴,劇中的有些事情,老李是不敢做的,否則就不是軍銜的問題,腦袋都沒了。


度度狼gg


李雲龍授少將,合情合理。

很多人為他憤憤不平。

他自己也憤憤不平。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李雲龍、孔捷、丁偉這三個好朋友,經歷了無數磨難,經歷過無數戰鬥,經歷過殘酷戰場的洗禮,經歷過多少戰友犧牲永別的痛,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榮耀。

可這三個人,都不服氣。李雲龍尤其不服氣。

從黃麻暴動時參加革命,出生入死,才給一顆星。難怪李雲龍不服氣。

首先,從資歷來說,比李雲龍老的真不多。早在過草地的時候他就是團長了,什麼概念?早在鄂豫皖時期就五上五下了,資歷嚇死人!

其次,從戰功來說,抗日戰爭時期,擊坂田、滅山崎,全殲觀摩團,幹掉了服部少將,全殲山本特戰隊。比他強的不多。

論人脈,旅長是他大哥,老師長是他的老首長,華野司令員也是他的老首長。

這些,都是別人所無法比擬的,但是,李雲龍還是存在著無可彌補的缺憾。

第一,李雲龍多次抗命,私自行動,雖然都取得了勝利,這在以服從命令為第一紀律的部隊是絕對不允許的。

也多虧李雲龍屢立戰功,功過相抵。要是換個別人,早給擼了!

第二,李雲龍帶領突擊隊與楚雲飛遭遇受重傷,此後泡妹子、結婚,再也沒有參加過大的戰役,在功勞上比別人少了點。授銜時,我軍數百萬之眾,得授將官者,不過千餘人。

第三,李雲龍負傷前也只是個師長而已,此後只是代理軍長,職務和級別並不高。

綜合考慮之下,李雲龍授少將是非常合適的。

況且,最終李雲龍駐守海疆,按照當時的戰略部署,他就是將來攻臺的部隊。

前程不可限量!

可惜,黃了……

不過雲龍兄娶了那麼漂亮的老婆,也值了。


脂肪故事


個人認為,《亮劍》中授予李雲龍少將是合理的。

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1.原型:李雲龍原型是以3個人物為素材,但大多數更像其中的王近山將軍,脾氣火爆,戰鬥出色,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銜。(原型要佔很大一部分,編劇應當尊重歷史。反觀現在抗日神劇編劇,包子雷,手撕鬼子,一槍打中八百里外的鬼子,這完全是玄幻小說風格)

2.資歷:老李是從黃麻暴動開始進入革命隊伍的,在其中絕對是一等一的老資歷。同時期的人物都是中將、上將,若是論資排輩,基本中將往上。(軍隊最講資歷,即使是將軍遇到曾經的班長、教官,也要叫一聲老班長,教官。)(在俄羅斯等其他西方國家,存在大量老兵欺負新兵的現象,這也是軍隊資歷的一種體現)

3.人脈:抗戰時旅長是他大哥,後面在解放軍中佔據一席之地;老師長是他的老首長,可以說同甘共苦數十年,看著李雲龍一場一場戰鬥打下來,亦師亦友。華野司令員也是他的老首長,罩過李雲龍不少次。(論人脈,老李真性情,朋友首長都看重他)

4.舊功勞:擊坂田、滅山崎,全殲觀摩團,幹掉了服部少將,全殲山本特戰隊,在抗日戰場上,這些功勞絕對可以排在前20名。(排名20是有原因的,在他前面有張自忠、孫立人、林彪、李宗仁這些大兵團指揮官,老李那時還是團長)

5.新功勞:老李在解放戰爭中:劍走偏鋒,同楚雲飛拼了個兩敗俱傷,重傷差點沒撐住。這傷一直到1950年才養利索。短短二三年的解放戰爭,大量的指揮官率軍獲得極大戰果,而老李原地踏步,與第一梯隊拉開了不小的距離。(老李落後了)

老李在朝鮮戰爭中:老李根本就沒輪上去朝鮮,自然也談不上功勞,其他指揮官又獲功勞。(老李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所以在最終排名中,老李屬於靠後的位置,所以被授予少將也是正常的。6.服從性: 老李從參加革命時就是個刺頭,抗命無數次,率性而為數次(原型王近山將軍也是如此,綽號“王瘋子”),如強行攻打平安縣城,替魏和尚報仇,棄指揮部不顧私自與楚雲飛交戰。(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是小說編劇藝術性的需要,若是真實情況,多少個腦袋也不夠槍斃的)老李最大的吃虧就吃虧這裡,軍隊是最講究紀律的地方,抗命最輕最輕也是撤職,槍斃上軍事法庭也正常的。

7.態度和學習:老李自來在上級哪都是牛皮糖一樣,回回保證服從指揮,回去就按自己的想法打。老李也在文化水平上吃虧了,後期不愛學習。(這對授銜造成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原型雖然是中將,但是王近山將軍可是在抗美援朝戰場參加過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曾獲得兩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而影視劇中的李雲龍並沒有去朝鮮戰場。

因此,資歷加1分,人脈加1分,功勞扣1分,服從扣1分,最終結果少將。

即使是少將,也掩蓋不了老李的人格魅力。抗戰影視劇,唯《亮劍》有魂!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個人認為授予少將軍銜是合理的。

1955年授銜時考慮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所任的現職,過往的資歷,戰功,甚至山頭等等,但平衡的因素多發生在元帥、大將、上將中,少將基本是按照任職與資歷進行考慮的。李雲龍資歷還是很老的,參加了1928年的黃麻起義,經歷了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時作為師長的李雲龍因與楚雲飛激戰百受到重傷,中間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期間收穫了愛情,但也丟失了更大的上升機遇期,而同時期的趙剛都成長為了軍政委,他到後來也就是55年授銜以後才是邊海防的軍長,這期間沒有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也沒有獲得晉升。也就是說從受傷後以55年他的職務仍就是師長,而55年授銜時,師長授銜的基準就是少將,因此,授予他少將軍銜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每一個職務應該授什麼樣的軍銜需要衡量的因素很多,在整個授銜的人員中也有不少個例,主要考慮到歷史貢獻等因素,當然也有一些是因為歷史原因而降銜降職的,後來在使用和授銜時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李雲龍在戰爭過程中,雖有戰功,但也犯了不少錯誤,相比那些死去的革命者,授予什麼軍銜還重要嗎?


華豎


由李幼斌主演的《亮劍》我看過不下七八遍了,這部電視劇當年可是紅極一時,李幼斌是真真的把劇中的主角李雲龍這一角色給演活了。


電視劇中的結尾部分是1955年授銜儀式,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孔捷這三個戰功赫赫的將軍都授予了少將軍銜,三人均表示不服,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授的少將軍銜到底準不準確。

李雲龍是1927年參加黃麻運動開始幹革命,後來參加紅四方面軍,參加過長征直至後來團改師後擔任師長,期間因為多次犯錯誤,降職又升級。後與國民黨楚雲飛一戰中負傷,錯過不少經典戰役。1952任代理軍長。直至1955年授銜儀式。

1955年的授銜依據其實就是52年那時候的定級,那時候的李雲龍是代理軍長,屬於副軍級幹部,按照授銜時的規定,52年擔任軍級職務的人,授予少將軍銜,少量有特殊貢獻的授予中將軍銜,李雲龍雖然也有過特殊貢獻,但是他犯的錯誤也著實太多,功過相抵,所以他不能授予中將軍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視劇的原版同名小說,個人認為這部小說的精華所在就在於電視劇授銜之後動亂十年中所發生的故事。估計現在網絡上這部小說的後半部不太好找。不過如果有機會請大家一定要讀一讀。真心精彩,原因不想多說。相信看過的都會懂!


八八年的夏天


《孫子兵法》雲: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智,主要指的是智謀,謀略,將而無謀,兵之大忌;信者,有信用,信義,有信則可團結;仁者,仁義,有仁義之心才能受人愛戴;勇者,無畏,狹路相逢勇者勝,將勇兵不熊;嚴者,有嚴格的軍紀,軍令如山。

好吧,我們用上面幾條來比對一下李雲龍。首先是“智”,相對於智,李雲龍有小智而無大謀,可以指揮的好一個團,一個師,但是未必能用好一個軍,劉大將軍評價李雲龍,也只是:有點鬼心眼。如此而已。

然後是信與仁,這一點,毋庸置疑,李雲龍做到了優秀,對待戰友春風般溫暖,對待敵人刀子般冷酷,尤其是給和尚報仇那段,顯示出了一個熱血將領的一面,有這樣的領導,屬下不瘋了般的跟著才怪。

嚴,則是李雲龍的一個短板,首先將者,軍令如山倒,屢次違背上峰命令,不管基於何種原因,總是弊端,這也是李雲龍廣受上峰詬病的一點。

勇,這一點應該是李雲龍最極致的一面,敢於打硬仗,敢愛敢恨——這也是整部劇的魂,亮劍精神。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亮劍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也就是說,李雲龍沒有大將之風,但是憑個少將,依據李雲龍的資歷來說,略顯單薄,中將似乎更合適一些。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首發今日頭條,如需 轉載請聯繫老麥。敬請關注:老麥說說,與老麥一起去探尋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麥說說


《亮劍》中的李雲龍是個愛恨分明的鐵血硬漢,他老謀深算,雖然胸無點墨,卻能把戰爭藝術玩得出神入化的地步,按照他的好友兼死對頭楚雲飛的說法是“他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傢伙,讓你永遠踩不到他的點”。應該說,從紅軍將領到抗日民族英雄再到解放戰爭的功臣,李雲龍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從這個角度上講,給個元帥也不過分。但是,從李雲龍的個性分析,他投身革命並不是為了升官發財,因為這樣的人根本不會有“亮劍”精神,也不可能是面對強敵能夠做到“有我無敵、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革命軍人。正如劇中提到的,如果為個人芝麻大的豆豆吵吵,那麼那些犧牲了的戰友又該授什麼軍銜呢?因此,我認為李雲龍之所以這麼在乎軍銜等級,並不是他跑官要官,而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據查證,李雲龍的原型王近山將軍在1955年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授中將軍銜。


歷史很好玩


李雲龍是電視劇《亮劍》裡的人物,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實話實說,本人並沒有仔細閱讀過都梁的原著小說,只是通篇簡單翻了翻,不好對原著妄加評論。單就電視劇裡的這個虛構人物而言,個人覺得,李雲龍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還是比較合理的。



首先,從資歷來看,李雲龍是一九二七年底、“黃麻起義”時參加革命的(或許之前有農會、赤衛隊之類的經歷,但電視劇裡沒有提及,不好猜測)。說實話,這個資歷不算淺了。但是,也算不上有多深。眾所周知,一九二七年大規模武裝起義之後、一九三四年長征開始之前,隨著紅軍部隊的迅速擴充,這個階段參加革命的人數基本上可以說是土地革命時期最多的。也就是說,一九五五年授銜時和李雲龍資歷相當的將領還是比較多的,這一點他並不佔優勢。



其次,從歷史職務來看,李雲龍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是團長。一九三七年整編後的職務是營長,抗日戰爭時期的最高職務是團長。中原突圍之後的職務是師長(或許旅改師之前有旅長或副旅長等職務的過度,但電視劇中沒有提及,不好猜測)。後來,在淮海戰役中負重傷養病,建國初期擔任副軍長、代理軍長。由此可見,在同樣資歷的將領中,李雲龍的職務並不算升遷快的,甚至還相對有點慢。這可能與其屢屢抗命被降職有一定的關係。當然,與其紅四方面軍的出身可能也有一定的關係,後面詳細說。以李雲龍的資歷、歷史職務和現任職務來看:土地革命時期的團級、抗日戰爭時期的團級、解放戰爭時期的師級、建國後的副軍級,一九五五年授銜時基本也就少將封頂了。所以,李雲龍的軍銜並沒有被人為地壓低,基本屬於正常授予。拿小說中他所得到的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來與軍銜對照,也基本是正常對應,沒有什麼特別的。要知道,一九五五年的少將中有少部分人的勳章可是三個一級。



再者,從一九五五年授銜時的現任職務看,李雲龍是副軍長、代理軍長,雖說是行使著軍長的權力,但級別卻只是副軍級。由於淮海戰役中負重傷養病,李雲龍後期缺席了部分重要的戰役、戰鬥,這一點對其後來職務的升遷多少還是有一些影響的。而一九五五年授銜時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恰恰就是當時的現任職務,這一點李雲龍完全沒有佔到優勢。一九五五年的副軍級將領,特例不計,主要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和大校軍銜。大致是資歷深的授予少將軍銜、資歷淺的授予大校軍銜。這個所謂的資歷深淺,主要是以是否擁有土地革命時期的經歷,即紅軍背景來劃分的,這一點李雲龍還是佔優勢的。但是,畢竟當時的現任職務放在那裡,李雲龍進入中將行列的可能性比較小。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背景。李雲龍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又有西路軍兵敗河西走廊的經歷。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紅四方面軍、包括西路軍出身的將領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普遍被壓低使用。這一點直接導致了一九五五年授銜時很多出身紅四方面軍的將領現任職務和軍銜相對偏低。個人覺得,電視劇中李雲龍、丁偉、孔捷發牢騷,很大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綜上所述,李雲龍無論是從資歷、歷史職務,還是一九五五年授銜時的現任職務,最多也就只夠得上授予少將軍銜的條件。加之紅四方面軍的出身和西路軍兵敗的經歷,被授予少將軍銜已經不算低了。

最後說一點個人看法。個人覺得,原作者或者編劇,似乎為了劇情發展的需要以及讓李雲龍和楚雲飛職務對等,刻意壓低了李雲龍和楚雲飛的職務。劇情主體部分基本將二者控制在師、團級別。因為,師、團級屬於戰役級單位,其主官尚有進入一線戰場對陣的可能性,對劇情的發展較為有利。否則,以土地革命時期的團級、一九三七年整編時的營級,不久又升為團級來看,李雲龍並沒有因為紅四方面軍的出身和西路軍兵敗的經歷而被壓低使用(一九三七年整編時,紅軍時期的師長改任團長、團長改任營長是最正常不過的配置,沒有任何壓低的成分)。而且,從後來的劇情看,李雲龍和上司、同事之間的關係也還是相處得比較融洽的,甚至可以說還挺招上司喜歡的。加之其自身能力和軍事素養也是相當的出眾,似乎沒有理由在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只是擔任師長的職務。記得劇情中丁偉曾經吹噓自己的縱隊如何秋風掃落葉,可見,丁偉在解放戰爭時期就已經是縱隊司令(相當於一九四九年初整編後的軍長)了。



再和現實中的開國將軍們對比一下,個人覺得,原作者或者編劇應該是為了劇情發展的需要而刻意壓低了李雲龍的職務。可能是因為解放戰爭期間師長這個級別,戰場上國共雙方相對還是比較多的,而且這個級別的將領進入一線戰場對陣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一些,對於劇情的發展更加有利。如果將李雲龍和楚雲飛定位為軍級(我軍有一段時期為縱隊司令,國軍有一段時期某些嫡系部隊為整編師師長),或者更高的兵團級。首先,解放戰爭時期軍級以上的將領人數相對比較少,很容易讓人將其與現實中的某些將軍對號入座。其次,軍級以上屬於戰略級單位,其主官進入一線戰場對陣的可能性相對戰役級單位師、團的主官更小,不太利於劇情的發展,總不能讓觀眾天天看主角在看地圖、收發電報加久坐沉思吧?收視率才是硬道理!所以,只能犧牲下李雲龍和楚雲飛,讓他們的級別往低了混了。

(因為實例涉及真實歷史人物的姓名、職務等,審查時容易通不過,就不舉實例加以佐證了,敬請諒解)


農民工歪說歷史


李雲龍、孔捷、丁偉三人授少將都是合情合理的。

咱們就要知道1955年新中國實行的軍銜制度。55年中國的軍銜制度借鑑了蘇聯和朝鮮的軍銜制度,要求職與銜不是一一對應,而是軍銜低於職務二到三級。

李雲龍、孔捷、丁偉三人都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在土地革命期間為團長,抗日戰爭期間也為團長,解放戰爭期間為師長,後來成為縱隊司令(軍長)。在這裡要特別指出,李雲龍是沒有當過縱隊司令(軍長)的,新中國成立之後,李雲龍才當了一個代理軍長,到55年的時候才是軍長。而丁偉說他在遼瀋戰役的時候已經是縱隊司令了。說明李雲龍的升遷低於丁偉,也不及孔捷有參加抗美援朝的經歷。因此,按照資歷來說,三人是比較低的。

回到主題,55年的時候三人皆為軍長。按照55年的軍銜制度要求,多數軍長是授少將的,如63軍軍長傅崇碧為少將、54軍軍長丁盛為少將,45軍軍長鍾偉為少將(丁偉的原型)。孔捷的原型為肖全夫(解放戰爭為中野9縱26師師長)。解放軍當時有70個軍,只有少數幾個軍的軍長為中將,如38軍軍長梁興初,42軍軍長吳瑞林等王牌軍,其餘軍的軍長和師長一樣都授少將,多數師長是大校。

因此,他們三人授少將是合情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