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党员干部要常戒非分之想

刘忠昌

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非分之想”开始的。譬如,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偏要占为己有;那些本来难以实现的欲求,偏要去争取;那些本来不该办或办不成的事情,偏要执拗地去坚持。人有“非分之想”,必有“非分之行”,不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

那么,党员干部“本分之想”是什么呢?借用朱元璋的“守井理论”来解释,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如果四处搜刮,就难免东窗事发。而一旦事发,就要受牢狱之苦。这时候,你得到的赃款在哪里……那些不干净的钱还有什么用呢?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不满足自己的“那口井”,总拿自己的荣辱得失与别人相比,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不安分,结果心生非分之想,一步一步走向灾难的深渊。“非分之想”有种种表现:

一是对仕途的追逐上有“非分之想”。不是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把精力放在仕途升迁上,满脑子想的是怎样和领导联络感情,几年能上一个台阶。一些人甚至另辟蹊径,拉关系、投靠山,甚至暗中行贿,期盼借梯上天。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为了早日当上市委书记,通过结交所谓的“红顶商人”接天线、找靠山;司法部政治部原主任卢恩光,金钱开道、跑官买官,从一个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当上副部级干部。他感叹说:“我就是个官迷,想想自己走过的这20多年的路,就像一场噩梦,自己疯了。”

二是对金钱的追逐上有“非分之想”。一些党员干部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从吃喝玩乐、收受土特产开始,胆子越来越大。而党员干部一旦被“非分之想”侵蚀,“病毒”很快就会在体内蔓延,久而久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到甘肃任职后,感到仕途不会再进步了,就把全部心思用在为退休后作打算上,近乎疯狂地敛财;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长期在企业任职,到党政机关后,将商品交易规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最终走向毁灭。他忏悔说:“我想告诉党政领导干部的一个教训就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否则的话,必然是像我一样人财两空,后悔莫及。”

三是对名利的追逐上有“非分之想”。有些党员干部为了捞取名声,急于崭露头角,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大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盆景工程”,“挥手一条街,一指一座楼”,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经过一番折腾之后,达到目的则沾沾自喜,得意万分,达不到目的就怨天尤人,甚至郁郁寡欢,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数。

领导干部非分之想危害如此之烈,究竟应该怎样去“戒”呢?回答很简单,就是用党纪党规去“戒”。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已经作了非常详细明确的规定,每个党员干部只要真正入脑入心、逐条落实,非分之想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当前,中央从严治党的力度越来越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正风肃纪依然会进行,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反腐败斗争决心依然“坚如磐石”。特别是他在贵州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因此,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建设中,要干净、干事、干成事,必须常戒非分之想,对权力、金钱、名利等保持应有的定力,做到知耻、知足,知足则不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