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正史上的宇文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彻头彻尾的昏君?

一个人的历史


周宣帝宇文赟,字乾伯,周武帝宇文邕长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在位仅仅一年就封自己为太上皇,将朝廷交给自己的小儿子。不久之后,宇文赟就因为纵欲无度去世,北周也被杨坚所灭。

严父之威,逆子之策

武成元年,宇文赟出生于并州。保定元年被封为鲁国公,建德元年被立为皇太子。建德二年,宇文邕命令宇文赟视察西部地区。同年迎娶隋国公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太子妃。


建德三年,周武帝的母亲文宣太后去世,周武帝宇文邕诏命宇文赟代理朝政,五十天后还政于宇文邕。宇文邕每次外出视察,常常留下宇文邕监理朝政。建德五年,宇文邕又诏命宇文赟视察西部地区,趁机讨伐吐谷浑。

宇文邕担心宇文赟不能继承治理国家的重任,因此对宇文赟的要求十分严格。每次朝见,要求和对大臣一样。即使严冬酷暑,也不允许休息。宇文赟喜欢饮酒,宇文邕便命令,不得将酒和酒相关的东西送往东宫。


宇文赟每次犯错的时候,宇文邕都用棍棒痛打他,并说:“从前有很多太子被废,难道我没有其他儿子可以做太子吗?” 宇文邕命令东宫的官员记录宇文赟的言行,每个月向自己汇报。

宇文赟害怕父亲宇文邕的威严,每次都按照规矩表演不会用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因此很多恶行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忘德败行,残害忠良

宣政元年,周武帝去世,宇文赟继位。按照惯例要守孝一个月,但是宇文赟却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天就登基,十天后就安葬了父亲周武帝宇文邕,安葬完父亲后当天,宇文赟就脱掉了孝服,为自己登基庆祝。


宇文赟登基以后,沉迷于酒色,同时建设宫殿、滥施刑罚,派遣亲信监视大臣们的言行。大成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杀害皇叔齐王宇文宪,北周国势日渐衰落。

五后并立,纵欲无度

大成元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传位于儿子宇文衍。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杨丽华为天元皇后,住处称为“天台”,让臣子们称自己为“天”。大臣朝见前,必须斋三天,净身一条才可以见到他。

宇文赟又在全国征选美女,用来充实后宫,其中大将军陈山提的第八女陈月仪,仪同元晟的第二女元乐尚最受宠爱。甚至出现了“五后并立”的荒唐事件,由于纵欲无度,宇文赟的健康极度恶化。

身死国灭,以隋代周

大象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宇文赟病危,宠臣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两人为了达到恩宠永泽,权柄不落的目的,伪造诏书让隋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

当天,宇文赟在天德殿去世,年仅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 同年七月十二日,葬于定陵。大定元年,杨坚废宇文衍自立,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

令出九条,为政不昏

宣政元年八月,宇文赟派大使巡视各州,并制定九条律令宣示各周郡。这九条律令里面不乏有真知灼见,如执法必须有依据,没有法律上的出处不能处刑;郡县中出现盗贼不能捕获的,要及时上报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孝子贤孙义父节妇应当得到表彰,有才能的要向中央举荐;没有名望但是确实有才能的人,要积极向朝廷推荐;各周郡要举荐高才博学的人,给士人提供了入仕的通道;年龄超过七十岁的人,按照规矩要授予官职,对于鳏寡孤独不能自理的人,国家一律给予赈济。

从这些为政举措中,我看到了隋文帝杨坚后来采用的一些治国之策的我影子,如果说宇文赟是彻头彻尾的无能之人,确实不算客观。

雨露均沾,军功不专

宣政元年闰六月,幽州人卢长期、祖英博伯聚众占领范阳反叛。宇文赟诏令柱国、东平公宇文神举率军平叛,不就叛乱就被平息了。

宣政元年九月,汾州稽胡首领刘受逻干举兵反叛,宇文赟任命上柱国、越王宇文盛为行军元帅举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宣政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宇文赟任命上柱国、何阳总管、滕王宇文逌为行军元帅,讨伐陈国。同时赦免京城服劳役的罪犯,让他们全部参军,补充军力。


这里我注意到宇文赟在仅有的三次用兵中,使用了三个不同的人为帅,这样可以避免军权专属局面出现,对于控制百官尤其是控制有军权有能力的人还是很有一套的。

五后并立,或有隐情

所谓的“五后并立”,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制衡群臣。因为每一位皇后身后,都有对应的外戚势力的存在。就像杨丽华身后有杨坚,其他人也都出身名门,其家世显赫,掌握北周的军政大权,具有左右朝局的能力。

宇文赟立了五个皇后的做法,看似昏庸至极,但也可能是巩固君权的无奈之举。为君者制衡群臣,谋不外露,掌握杀伐、奖赏的权力在自己手里,才能控制朝局威慑百官。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我觉得他的确是个昏君。也许是中了《兰陵王妃》和《兰陵王》的毒,当初他的父亲宇文邕好不容易灭了北齐,结果没活多长时间,后来传位于宇文赟,结果他养虎为患,应是让杨坚给壮大了,后来还被灭了国。当然《独孤天下》里面,他演了一个昏君,实际历史上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周宣帝宇文赟,字乾伯,鲜卑族,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亲是李娥姿,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

宇文赟即位前,其父周武帝对他管教极为严格,曾派人监视他的言行举止,甚至只要犯错就会严厉惩罚。

宇文赟初封鲁国公,建德元年成为皇太子,曾率军西征吐谷浑。

宣政元年即位,年号大成。

但是!!!宇文赟即位后就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并杀皇叔齐王宇文宪,致使北周国势日渐衰落。 大象元年禅位于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权。于全国大选美女,以充实后宫,大将军陈山提的第八女陈月仪,仪同元晟的第二女元乐尚最受宠爱。

由于纵欲过度,嬉游无度,宇文赟的健康恶化。次年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葬于定陵。次年,杨坚废静帝(宇文衍)自立,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

我特别不喜欢他。


倾一生白了头


19岁继承皇帝,20岁就成为太上皇,多少同龄人就这么被北周宣帝宇文赟抛弃了。不过想想,他不到22岁就挂了,同龄人们是不是心里就能平衡了不少呢?

也就是在这么短暂的几年时间里,宇文赟一点也没有虚度。在治国理政方面,从他发布的诏书看,有要求依法治国,有弘扬正能量,有财政兜底鳏寡孤独者……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国君。从树立权威角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君权可谓是空前的加强。能威胁到皇位的人基本都被宇文赟干掉了,就连杨坚也始终活在恐慌之中,想着如何逃离京师,逃离魔爪。

在个人生活方面,宇文赟立了五个皇后仍不满足,又给后宫招了一大堆姑娘,就这样还要奸淫自己的婶婶。高兴了就带着仪仗卫队,毫无节制地游戏取乐,搞得陪侍的官吏们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不高兴了,就用棍棒把下臣们捶打一顿,而且是20棍起步。

史书没有写明是什么原因让宇文赟把皇位传给儿子,不过让人叹服的是,他自己能一边逍遥快活,一边仍旧大权独揽。太上皇能做到这种境界的,除了宇文赟之外,恐怕也就只有乾隆爷了。

和北齐那些人格分裂的皇帝相比,宇文赟虽然也很禽兽,但他治下的北周,并没有被搞烂。如果不是他的暴毙,杨坚压根也不可能有机会取而代之。所以我觉得,不能因为宇文赟私德败坏,就说他是昏君吧。


王朝的废墟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奇葩帝王“扎堆生长”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昏暴之君,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在这些人当中,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经历尤其奇葩,此君在历史上曾创造过两则空前绝后的“神纪录”:年仅21岁便成为太上皇,同时册立5位皇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极度奇葩的皇帝。


宇文赟字乾伯,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长子,生母是汉族女子李娥姿,年仅13岁便被立为太子。武帝是一位英武睿智的皇帝,很希望儿子能跟他一样成才,所以对宇文赟的教育非常严格,经常让太子僚属汇报他的起居、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哪怕是些微的过错,都会用棍棒、鞭子痛打他,每每令宇文赟痛不欲生。



在严父的眼皮子底下,宇文赟逐渐学会如何生存之道,那就是伪装作秀,每天言行举止都按照规矩来表演,绝不敢表达真实的感情,活像一位谦谦君子。然而在私底下,宇文赟却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暴徒,为发泄被压抑的情绪,经常会做出严重的恶行,但由于掩饰的比较好,所以一直没有被武帝发觉,这一点,跟南齐废帝萧昭业很相似。


公元578年,随着武帝的驾崩,在压抑中忍耐许久的宇文赟,终于等到“出头”之日。为发泄当年受的委屈、吃得苦,从登基的那一刻开始,宇文赟便发下重誓:当年不许我沾染的酒色之事,今后我将用十倍的享受来报复!



按照礼制,先皇驾崩后,嗣主需要为他守孝一个月左右,以寄托哀思。然而宇文赟却在武帝死后第二天便登基,十天后便将父皇安葬,葬礼结束当天便脱掉孝服,大肆庆祝自己迎来“新生”。此后,宇文赟一脑子扎进粉黛从中,左手把盏,右手把妹,每日里纵情酒色,玩的不亦乐乎,恍然置身于天上人间。


宇文赟即位后,在民间和公卿大臣家中大量征集美女入宫,对其中角色极佳者,除赐予“雨露”外,还授予等级不同的徽号。除正牌皇后杨丽华外,宇文赟还钟爱其他四位美女,因为宠爱程度相等,竟将她们全部封为皇后,使北周出现“五后并立”的局面(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天左大皇后陈月仪、天中大皇后尉迟炽繁),创下帝王届的神奇纪录。



然而宇文赟在快乐享受之余,却不得不为做皇帝这件事情发愁。因为作为帝国统治者,必然要承担起治国理政的重任,完成先皇未竟的事业,以混一海内、光大帝国。但是对于宇文赟来讲,这实在是太难了,他心中所想的,只是安安静静地做一位“无忧天子”。渐渐地,帝国纷繁复杂的事务令宇文赟精疲力尽,皇位在他的眼中变成一个包袱、累赘,很快便动了禅位退隐之心。


继位才八个月时间(579年二月),宇文赟便下定决心,将皇位“内禅”于年仅6岁的长子宇文衍(朱明月所生,继位后改名为宇文阐),自己则躲到后宫专心享乐,继续左手把盏、右手把妹,把江山社稷忘得一干二净。宇文赟退位后自称天元皇帝,但其实就是太上皇,此时他只有二十一岁(虚龄)。



由于过度的纵欲,年纪轻轻的太上皇很快就被掏空身体,退位后仅1年时间便撒手人寰,虚龄二十二岁,时在大象二年(580年),谥号为宣。宇文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便要到阎王那里去“销账”,更加没想到的是,江山会在他死后那么快的易主。


原来在宇文赟病危之际,当时在病床前侍疾的岳父杨坚,利用掌控传达内外消息的便利条件,授意亲信刘昉、郑译编造遗诏,宣布任命自己为丞相,以辅佐幼主宇文阐处理朝政。由此,宇文氏的江山开始由杨坚打理,小皇帝懵懂无知,太后杨丽华起初满心欢喜,以为依靠父亲的襄助,国家会安如泰山。



可杨太后万万没想到的是,老爹根本不满足于担任摄政角色,他想要的,是宇文氏的江山。在经过一系列铲除异己的工作后,将政敌杀得人头滚滚、断子绝孙的杨坚,自以为天下再无人敢于反对他,便逼令宇文阐“禅位”给自己,正式废周建隋。此时距离宇文赟驾崩、杨坚出任丞相,才七个月时间而已!自古篡位谋国者,大概没有谁比杨坚更高效,宇文赟若泉下有知,不知该做如是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