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鬱南縣:一個小喇叭的自白

我是一個小喇叭,想起剛到村(社區)時,我總怕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現在的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才是大眾熱捧的對象,而我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一個快言快語的“話嘮子”,誰還願意聽我這個老人家“嘮叨”呢?

然而從今年年三十開始,隨著村(社區)進入疫情防控的“戰時”模式,我被寄予厚望、身披戰甲,搖身一變當起了村(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宣傳的“排頭兵”、“尖刀兵”。作為“黨建好聲音”的標配,我爬上樓頂和電線杆、坐上流動巡防宣傳車以及蹲在鎮村幹部、黨員志願者的肩上,跟隨他們衝鋒在前,走街過巷進村訪戶,不停“亮嗓”朗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唱響時下最火的疫情防控宣傳曲。從最初“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的防控科普知識到後來“一不能超過3人聚集;二不能不戴口罩進入;三不能逗留超過15分鐘……”等朗朗上口的“防疫童謠”;再到《“六不”管理規定》《居家隔離人員“六要”管理規定》《鬱南縣企業復工復產防疫宣傳口訣》和《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十要”指南》等具有鬱南特色的“復工防疫歌”,我每天都在滾動翻唱,同時做到普通話和粵語“自由切換”,唱出疫情防控“中國新歌聲”,讓群眾知曉防控知識,積極做好自我防護工作。現在,我又學會了一首“保護森林的防火之歌”,每天跟著護林員上山巡查、崗點值守,讓最嚴禁火令、森林防火法律法規歡快跳動、餘音繞樑,不斷提醒群眾增強森林防火安全意識,有效營造全民參與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圍。

曾經最out的我變成現在最接地氣、最受待見的寶貝,群眾豎起的根根大拇指就是對我歌聲的最大肯定。我的“大嗓門”讓他們無論是宅在家裡還是上山下地都能聽到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的“同音共振”,讓防控和防火知識入耳入心。同時,在防控和防火戰線上,我還有許多兄弟姐妹,無論風吹雨打,他們始終堅守崗位,努力發揮著傳遞信息、傳播知識、遏制謠言、提振信心、維護穩定的重大作用。如帥氣又喜歡穿紅色衣服的“橫幅哥哥”總會讓人多看幾眼,他那簡短有力的話一下子就說到大家的心坎上;美麗多姿的“海報姐姐”總會讓人愛不釋手,圖文並茂的“內涵”讓人記憶深刻;活潑可愛的“一封信妹妹”總是讓人捧在手心、隨時可見,她嬌小玲瓏的身軀讓“宣傳信號”最大限度地覆蓋到每家每戶。

這就是我,一個專注宣傳、熱愛音樂的小喇叭。接下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會一直堅守好“陸空”宣傳防線,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讓“1+N”最強音(黨建+防疫、森防、禁毒等)在每家每戶深情傳唱,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知曉率和覆蓋面,用我們的“好聲音”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雲浮融媒中心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