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作为教师,你支持实行职称工资制度还是教龄工资制度?

卓督学


我支持全国统一工资标准。都是在编教师,都是忙了一天,结果有些地区教师月工资七八千,有些地区才两三千,即便有地区差,即便不同城市房价不同,这工资差也太大了吧。


丝瓜苗78


我不是教师,但我想说几句:这个不可绝对了!当下要双轨并举,教龄制是要关注学历浅,但教龄久的老教师们(这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的退下来)。学历制是要激励年轻人们投身教育事业(这是以后必然的经历,不然进不了教师队伍)。

解决方案:老教师唯教龄论,教龄长自然待遇相应就增长些。

年轻人经过学历教育进入教师队伍的,安学历高低一进行就给相对应的薪资待遇(无需等教龄)。

这样,互不牵扯影响,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的。

但是,有混饭的,充数的自不在考虑范围,并且要尽快清理出行,或是待遇不提。

如何?


老孙172992186


开门见山直接回答你的问题,我更支持教龄工资制度,理由如下:


一、晋升高级职称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条艰辛之路,过程充满变数且结局不明朗,也可能是经过层层闯关,距胜利只有咫尺之时而被无情的淘汰掉。我们学校就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李老师,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准备,总算是把所需要的证件备齐了,比如,区区一个县级优秀教师的证件,足足让李老师等了六年,在全校师生的眼中,李老师一直都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数学老师,又是多年的班主任,在乡县质量检测中,总是名列前茅,乡级优秀证件倒是不少,但是这些乡级证件在晋升高级教师的条件中就如一张废纸,其实,在获得这个县级证件时,校长一直说照顾老教师才勉强给了李老师,通过这件事情李老师对晋升高级教师已经不感兴趣了,因为他知道有限的高级教师指标,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可是,今年我们省优待教龄满三十年的乡村教师,只要在农村学校任教够三十年,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开辟了绿色通道,不再受指标的限制,可以直接参评,因此李老师对晋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急急忙忙的准备各种材料,上报提交各种档案,让人遗憾的是在最后的说课答辩时又没过关,原因是普通话不行,试想一下,李老师本身就是农村教师,以前对普通话也没有过高的要求,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怎么才能讲话普通话?



二、教龄工资制度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师实际,随着教龄的增加,有步骤有计划的调整老师的工资,教龄越长工资就越多,也更有利于鼓励年轻教师终身从教。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位四十岁的高级教师就一定比那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贡献大吗?


三尺讲谈


事实上,现在的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完全被校长或一些官员的关系户垄断,很多关系户还是后勤都能评高级,根本起不了激励教师的作用,很多学生成绩很好的教师,职称一直评不上高级,就因为老老实实干活,没有关系搞高级职称。所以,在管不好校长乱评的情况下,教龄工职反而更有作用


南中81524127


制定职称制度的人,肯定不是在底层那些普通的老师和教职人员制定的,都是那些高高在上,不在一线教学,有点权利只待办公室没有事干的那些人定的,为已量身而定!这些人不是砖家就是叫兽!


自己167801734


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或职业,职称都不应当是获得工资薪金的基础和依据。

何种职称只是承担何种职务的一项指标,但是,不排除特殊情况。

应当按照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职务、能力、工作量等获得工资薪金待遇。

同理,不工作了,“退休”了,职务职称级别工资等都不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基础和依据。

这应当是正确的对应因果关系。


伟大的长征


既不赞成职称制度,也不赞成教龄工资制度,更不赞成工龄工资制度。高职称不会教的大有人在,教龄工龄只体现教师的工作年限,当然也能积累一些经验。一个6岗的副高老教师,却不会管理课堂,上课总是乱哄哄的。要职称有职称,要教龄有教龄,有用吗?一个女性班主任,自习课从不到教室,学生却安静不吵,这种能力与职称有关还是与教龄有关?教师的能力,课堂管控能力才是教师能力的核心要素,其次才是知识能力。

就目前的学校管理而言,用工作量确定工资还是比较合理的,能力方面能量化的只有学生成绩了。当然,能不能发挥老师的积极性,这是由校长的管理素质高低所决定。


秦汉樟


教师对现有工资制度不满的根本原因是工资和期望值差距过大,不同职称之间差距过大,不管什么制度,提高待遇,缩小差距,让所有老师都能安心教学,不必为评职称而无所不用其极,心思不在教学上,也不必为非教学能力问题评不上职称而心灰意冷,怨气冲天,甚而消极怠工。


马四城


最公平的,毫无疑问是按工龄增长工资。那些所谓的先进优秀教改精英,都并不此老老实实干工作的大多数人贡献大。大家想想,试想想改革以来出的名人名校,哪一个真正搞出了名堂?是杜朗口还是洋思?他们增养的学生比其他学校好吗?有的被称为教育专家的人,他的学生比别人的强吗?他所在的学校里的老师们为什么没有都去学他呢?教师的中间力量还是那些踏踏实实老实认干的大多数!


你好61875010


职称本身就有很多过时的成分,加上职称还有名额限制,评职称也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实际操作中论资排辈比实际能力更重要,尤其到了高级以后,但是作为能力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职称也不能取消,所以就应该调整权重,适当降低职称分配比例,增加教龄占比,让职称成为水平评价的作用更能体现一些,可以有目标奖励,学科带头人,项目奖励等等多种多样的其它激励方式,高职称者有机会承担更多任务,而教龄是作为对教师职业和教育行业的整体认可和尊重,这个应该是基础,是大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