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口酸、口苦、口没味?中医帮你调“口味”!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人的口味就如同一张张个性名片,有人素喜甜食,有人无辣不欢,有人嗜酸如命……无论怎样的味道,你的舌头总能给你最美味的感受。但是,有时候嘴巴的味道却会紊乱,总是感到怪怪的味道,有时淡,有时苦,有时还会感到酸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口酸、口苦、口没味?中医帮你调“口味”!

今天,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些奇怪的”口味“吧!

1.口淡无味

口淡无味是指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

口酸、口苦、口没味?中医帮你调“口味”!

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

治疗:建议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好消化的东西,保持大便通畅,多喝点水,切忌便秘。另外,口淡无味可以吃点中成药,比如归脾丸,健胃消食片,病情就会好转了。

2.口苦

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由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等。

治疗: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3.口酸

口酸、口苦、口没味?中医帮你调“口味”!

口酸是指自觉口中有酸味。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肝胆之热乘脾,导致胃火上炎,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胸闷胁痛、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内经》“病机十九条”: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胃统六腑,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今热邪与宿食互结,壅积在胃,胃气不降而反上逆,遂致呕吐,吐酸。

(1)肝热

肝经实热,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热,或邪热内蕴于肝胆,肝属木,其味酸,故肝热上蒸而出现口酸。临床表现为:口酸口苦,甚则口舌生疮,胸胁满痛,性急易怒,或面赤眩晕,心中懊恼,大便干,小溲黄,舌苔薄黄,舌偏红,脉弦稍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柴胡清肝饮或当归龙荟丸。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影响脾胃运化,出现消化不良,胃气上逆出现口酸。临床表现为: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痞闷胀满,大便或结或溏而腐秽,或便下不爽,舌苔厚腻或黄,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气。

方药:保和丸或木香槟榔丸。

口酸、口苦、口没味?中医帮你调“口味”!

(3)脾虚肝乘

脾脏素虚,肝经火盛,木虚土乘,其病在脾,属虚实夹杂证候。临床表现为:口中觉酸,或吐酸呕苦,或嗳气太息,纳谷不香,食后脘痞腹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脉细弦或弦缓。

治法:健脾和胃,兼以平肝。

方药: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

如何通过饮食调理?

1.乌贼骨散

乌贼骨500g,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g。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等。

2.生芦根粥

芦根30克,大米50克。芦根洗净后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15分钟,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芦根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可缓解实火上扰之口酸。

3.黄瓜粥

黄瓜50克,大米100克。黄瓜去皮切片,与大米同煮粥。肝火盛或内湿引致的舌干口酸可食用之。

4.糯米红枣粥

材料:糯米100g,红枣数枚。煮至烂熟。用于缓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