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1908年,面对日益强大的德国海军带来的威胁,法国制定了庞大的造舰计划,以每年2艘的速度,到1914年共开工12艘战列舰。

1911年初,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了反对苏丹和法国殖民者的起义,法国随后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出军队,先后占领了摩洛哥的数个沿海城市。此时德国跑过来横叉一杠子,威胁说要派出海军去摩洛哥保护本国侨民利益,除非法国分割一部分非洲殖民地给自己作为补偿。法国自然不会理会德国的讹诈,7月1日,德国将口头威胁付诸于行动,将“豹”号战舰开往了摩洛哥位于大西洋沿岸的港口阿加迪尔。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摩洛哥地图


德国的这一行为被英国视为对其海上霸权的挑战,英国随即对摩洛哥问题表示出强硬态度,不惜向破坏旧有国际秩序的德国宣战,国际形势顿时变得异常紧张。德国终究还是停止了试探选择退让,1912年3月,法德签署了《非斯条约》,德国承认摩洛哥受法国保护,作为补偿,法国将部分法属刚果殖民地移交给德国,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总算解除(1905年爆发过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历史照片


此次德国的举动让法国人感受到了实际的威胁,虽然通过英国调停解除了危机,但法国还是丧失了刚果的一块殖民地。再加上摩洛哥这个非洲桥头堡位置太过重要,地中海沿岸的老对手奥匈帝国、意大利也是潜在的威胁,法国海军感到仅靠1908造舰计划的12艘战列舰根本无法保障海外领地的安全,难得的是议会这回也站在了海军部这边。

1913年,《扩充陆海军法案》获得法国议会的通过,法国海军在完成4艘孤拔级、3艘布列塔尼级和5艘诺曼底级战列舰之后,又将获得4艘新战列舰的预算。新舰将于1915年开工,编号分别是I-12、I-13、A-14、A-15,这就是“里昂”级战列舰。


船体结构

新型战列舰的各项性能肯定需要加强,但由于受到干船坞尺寸的限制(171米长),诺曼底级已经将25000吨级战列舰的潜能发掘到了极致,因此扩建更大的干船坞势在必行。

根据船政部门的计划,在布列斯特、土伦和洛里昂,各有一个新的大型干船坞正在修建中,分别可以在1915年3月、4月和1916年7月完工。介时可建造的“里昂”级长可以达到190米,宽29米,吃水8.65米,排水量29000吨。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诺曼底级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里昂级


有了新船坞的支持,“里昂”级的舰体就不用再重起炉灶设计,而是直接沿用“诺曼底”级的船体结构,采用多快好省的方式进行放大增补就行。


火力配置

作为“诺曼底”级的升级款,假如再采用3座四联装340毫米45倍径主炮显然会倒胃口。但是当时对于如何对火力进行升级,到底是增加340毫米主炮的数量,还是配备更大口径的主炮存在很大争议。鉴于当时英、德两国正在建造装备15英寸(381毫米)主炮的战列舰,甚至连意大利都在叫嚣研发15英寸主炮(虽然穷得叮当响的意大利人打“嘴炮”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在混乱的法国海军内部有不少人支持为“里昂”级配备新式380毫米45倍径主炮。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设计部共拿出了4种主炮配置方案来进行论证:第一是14门340毫米主炮,采用3座四联装炮塔和1座双联装炮塔;第二是16门340毫米主炮

,采用4座四联装炮塔;第三是8门380毫米主炮,采用4座双联装炮塔;第四是10门380毫米主炮,采用5座双联装炮塔。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此前布列塔尼级装备的就是双联装炮塔


首先被淘汰的就是四号方案

,由于380毫米双联装炮塔重达1700吨,假如使用5座该炮塔,在不牺牲防护和航速的情况下,“里昂”的排水量势必会接近30000吨,超出了新船坞的限制。

随后三号方案也被淘汰,原因就是法国的380毫米45倍径主炮研发进度太慢,此时连图纸阶段都没完成,等样炮铸号起码得两年之后,说不定“里昂”级开工时新炮都没出炉,最后会造成船等炮的尴尬局面。再说新式主炮难保不会出现技术性的问题,为了规避风险还是采用成熟装备为好。

现在就只能在前面两个方案中做出选择,由于二号方案可以把排水量控制在29000吨以内,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毕竟谁会嫌弃战列舰的炮管子多呢?

正当大家欢庆火力配置问题解决总算解决的时候,法国海军军械部又出了个幺蛾子,他们提出了新的方案,就是把16门340毫米主炮由45倍径主炮升级为50倍径,使用的穿甲弹长1.46米,重630公斤,威力更大。但军械部的方案纯粹是在添乱,技术部经过紧急评估,新型340毫米50倍径主炮重量太大,最终会导致四联装炮塔增重20%,全舰排水量失控增大到31000-32000吨,这个方案完全无法接受。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布列塔尼级装备的1912年型340毫米45倍径主炮,诺曼底和里昂计划使用的也是同款主炮


最终“里昂”级主炮敲定的还是先前的二号方案,1座炮塔位于舰艏,2座炮塔位于舰艉,剩下1座安置在舯部2个锅炉舱之间。副炮则没什么好说的,仍然是同“诺曼底”级相同的24门138.6毫米炮廓炮。


动力选择

技术部认为,在排水量达到29000吨时,若想达到同“诺曼底”级相同的21节航速,主机最大功率起码要达到40000马力。至于动力系统的选择,“诺曼底”级前4艘使用的2台往复式蒸汽机+2台直接传动式涡轮机方案、第5艘使用的4台直接传动式涡轮机方案都在考虑之列。

鉴于当时法国在齿轮传动涡轮机的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技术部难得地不再保守,并没排除使用4台新式涡轮机的可能性,毕竟齿轮传动涡轮机既小又轻,还能更节省燃料。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网友铅笔手绘的里昂级


装甲防护

起初“里昂”级的防护基本是按照“诺曼底”级的标准来设计,但后来在海军高级委员会的要求下,技术部又对水下射弹的抵御能力进行了加强。当炮弹打到水线以下部分时会发生两种情况:第一,假如炮弹撞击在船体外侧就发生爆炸,现有的“三重弹性防雷隔舱”估计可以应付。第二,假如炮弹穿过船体外侧钻进内部,那就就有必要对主装甲带以下部分的船体加强防护。可当时全舰的排水量已经接近29600吨的极限,实在没有盈余,只好从减少其他地方的防护来想办法。

最终138.6毫米副炮的炮廓装甲成了牺牲品,从180毫米减少为120毫米,节约出来的重量用于加强主装甲带之下的防护,这层装甲的长度从前主炮塔前方一直延伸到后主炮塔后方,宽度从主装甲带一直到水下6米,厚度从80毫米逐渐减少到35毫米。


后记

一直到1914年6月,“里昂”级的设计方案还在法国海军高级委员会与技术部等众多部门之间来回扯皮,让他们预料不到的是,萨拉热窝一声枪响,此前的努力全部覆水东流。8月一战爆发,法国的战争动员让造船工业陷入一片混乱,就连船台上尚未完工的“诺曼底”级战列舰都被紧急叫停,还会有谁再来关心图纸上的“里昂”级呢?

“里昂”级虽然最后并没诞生,但是很多人对它的16根炮管崇拜有加,认为它是“多炮管神教教主”。法国人当时也是对“里昂”级充满了的臆想,虽然380毫米主炮使用的穿甲弹长1.27米,重800公斤;340毫米主炮的新式穿甲弹长1.3米,只重590公斤,但是经过技术部论证,二号方案的16门340毫米主炮由于射速快(2发/分),在单位时间内的弹药投掷量差不多等同于四号方案的10门380毫米主炮。他们认为即便是装备了15英寸主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和巴戈利亚级,也会被从天而降密集的340毫米炮弹砸的灰头土脸。

只存在于游戏里的多炮管神教教主——16门主炮的法国里昂级战列舰

装备了15英寸主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


但浪漫的法国人似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340毫米45倍主炮的有效射程只有15000米,即使使用了新式穿甲弹射程有所提升,但同当时主流15英寸主炮的有效射程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法国海军高级委员会认为未来战列舰的正常交战距离是12000米,接火距离为15000米,这种“高傲”的认知显然已经与时代脱节,而这也恰恰正是当时法国海军落后理念的真实写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