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在高考数学中争分夺秒,掌握这4点至少多拿15分!

在高考数学中争分夺秒,掌握这4点至少多拿15分!

一、做对圆锥曲线,让你简简单单得高分

圆锥曲线的概念和性质、求曲线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析几何中的定值最值问题,其中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仍是命题的热点,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及最值问题有所加强。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风格独特,每年的试卷中客观题题量两至三道,主观题题量一道,分值占全卷的15%左右,“难、中、易”层次分明,既有基础题,又有能力题。所以圆锥曲线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试卷成绩。

1. 圆锥曲线解题步骤

拿到圆锥曲线的题,很多考生说无从下手,从表面感觉很难。山重水复疑无路,审题作答就两步。大部分的圆锥曲线题,都有共同的三步骤:一设二联立三韦达定理。一设: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直线方程为y=kx+b。二联立:通过快速计算或者口算得到联立的二次方程。三韦达定理:得到二次方程后立马得出判别式,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走完三步骤之后,在看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例如涉及弦长问题,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计算弦长;涉及弦的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总结起来:找值列等量关系,找范围列不等关系,通常结合判别式,基本不等式求解。

二、高考数学中想多拿10分,就必须熟练导数的应用

高考中导数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在解决高考数学问题时,无论是在解决函数的切线、最值、单调性问题还是实际问题时,都可以通过建构函数模型,利用导数的相关特性来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掌握了导数的相关知识才能使我们在高考数学解题中游刃有余,才能战胜高考。

在高考数学中争分夺秒,掌握这4点至少多拿15分!

1.导数常规步骤

导数的解题技巧还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思路为

①确定函数f(x)的定义域(最容易忽略的,请牢记);

②求方程f′(x)=0的解,这些解和f(x)的间断点把定义 域分成若干区间;

③研究各小区间上f′(x)的符号,f′(x)>0时,该区间为增区间,反之则为减区间。

从这两步开始有分类讨论,函数的最值可能会出现极值点处或者端点处,多项式求导一般结合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根据题目会有一定的变化,那接下来具体总结一些做题技巧。

2. 导数技巧破解

若题目考察的是导数的概念,则主要考察的是对导数在一点处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注意区分导数与△y/△x之间的区别。若题目考察的是曲线的切线,分为两种情况:

①关于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求曲线y=f(x)在某一点P(x,y)的切线,即求出函数y=f(x)在P点的导数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②关于两曲线的公切线 ,若一直线同时与两曲线相切,则称该直线为两曲线的公切线。

三、掌握三角函数解法,做题不再迷茫!

在高考数学中争分夺秒,掌握这4点至少多拿15分!

不管题目是什么,要明白记住三个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所以,解三角形的题目,求面积的话肯定用面积公式。至于什么时候用正弦,什么时候用余弦,如果你不能迅速判断,都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在高考数学中争分夺秒,掌握这4点至少多拿15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a2+b2=c2。

②在Rt△ABC中,∠C为直角,则∠A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可换成∠B):

③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④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⑤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⑥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α≤90°时,si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⑦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

四、数列归纳常考查点,数学不再是拦路虎!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试题同样也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1.

对数列概念的考查

在高中数列试题中,有一些试题可以直接通过带入已学的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面对这一种类型的试题,没有什么技巧而言,我们只需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列公式即可。

例如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中,首项b1=3,b1+b2+b3=21,那么b3+b4+b5等于多少?

本道试题主要是对正项数列的概念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知识点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数列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的掌握能力。

首先需要考生来求公比,很明显q不等1,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列出关于公比的方程,即3(1-q3)/(1-q)=21。

2.对数列性质的考察

有些数列的试题中,经常会变换一些说法来考查学生对数列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xn},其中xl+x7=27,求x2+x3+x5+x6等于多少?

在课堂上考生学习过这样的公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m+n=p+q,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解此题xl+x7= x2+x6= x3+x5=27,因此,x2+x3+x5+x6=(x2+x6)+(x3+x5)=27+27=54。

3. 数列必会模型

①等差模型:如果增加(或减少)的量是一个固定量时,该模型是等差模型,增加(或减少)的量就是公差。

②等比模型:如果后一个量与前一个量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时,该模型是等比模型,这个固定的数就是公比。

③递推数列模型:如果题目中给出的前后两项之间的关系不固定,随项的变化而变化时,应考虑是an与an+1的递推关系,还是前n项和Sn与Sn+1之间的递推关系。

在高考数学中争分夺秒,掌握这4点至少多拿15分!

欢迎关注精华学校,北京高考课外辅导第一品牌,精华哥待你金榜题名时!专注中高考辅导教研39年,独特教学风格,最新考试政策,完整学科体系,抓纲务本,为中高考做足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