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葉小文:法門寺、趙樸老與星雲大師(下)

文/葉小文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理事長

葉小文:法門寺、趙樸老與星雲大師(下)

佛指舍利到臺灣之後,又去了香港。在兩岸三地巡迴供奉,可謂“厚德載物”,是兩岸三地民間最自然最親切的交流活動。大家的親情、友情、法情、鄉情,互相交織,漸行漸近,水乳交融。

葉小文:法門寺、趙樸老與星雲大師(下)

趙樸老與星雲大師

葉小文:法門寺、趙樸老與星雲大師(下)

樸老與星雲,是當代中國佛教的兩顆巨星———閃爍在海峽兩岸,照耀在天地之間。

我任國家宗教局局長時,與星雲大師從交往甚多到結為忘年交的摯友,不僅因為要推動兩岸佛教交流的職責所繫,更因為樸老對星雲大師的一往情深所感。

還記得,我任國家宗教局局長不久,樸老就特地給我看過兩幅他的詩詞墨寶。一是《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九日贈星雲大師》,緣起是“星雲大師來金陵省母,餘藉緣南下與師相見,共敘昔年‘千載一時,一時千載’之語,相視而笑。得詩兩首,奉乞印可”,詩云:大孝終身慕父母,深悲歷劫利群生;西來祖意云何是?無盡天涯赤子心。一時千載莫非緣,法炬同擎照海天;自勉與公堅此願,莊嚴國土萬年安。

另一幅是《調寄憶江南詞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日至南京賦贈星雲大師》經年別,重到柳依依,煙雨樓臺尋古寺,莊嚴誓願歷僧只,三界法雲垂。金陵會,花雨滿秦堤,登岸何須分彼此?好從當下證菩提,精進共相期。

樸老是在以詩示我,儘管海峽兩岸還處於分離狀態,但畢竟是一家,遲早要統一。有佛法就有辦法,可以“法炬同擎照海天”;有高僧就有努力,“好從當下證菩提,精進共相期”。

還記得,2004年,當時已久病不起的樸老不顧醫生勸阻,堅持親自到香港為佛指舍利赴港主禮,那是樸老最後一次參加公眾活動,回來一年竟然就與世長辭了。當時我陪著樸老,會見專程從臺灣趕到香港的星雲大師。只見二老緊握雙手,互相凝視,百般感慨,盡在不言中。良久,樸老才深情地說,醫生們都不許我遠行。其實我哪裡是隻為送佛舍利過來,我是要和你見一面啊!聞此言,我感動不已,樸老這是在言傳身教開示我,作為大陸主管宗教事務的官員,一定要和臺灣高僧以誠相待、深交朋友啊。儘管回到北京後,樸老就再沒有離開醫院,但我每次去看他,他都十分歡喜,諄諄教導我:

“佛牙何所言,佛指何所指?有了佛陀慈悲、智慧的加持,能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祖國統一,民族復興,世界和平,皆大歡喜。”

還記得,樸老91歲時,曾手書一幅大字贈送“星雲大師印可”,上面寫著“富有恆沙界,貴為人天師”。而星雲大師回憶,“當趙樸初居士九十幾歲逝世的時候,我不能前去為他奔喪,只有親自題寫一幅‘人天眼滅’,託人帶去北京,表示哀悼。多年後,我到大陸去訪問,在他的靈堂前,看到我寫的‘人天眼滅’還掛在中間,他的夫人陳邦織女士接待我,帶我參觀他的故址家園,讓我懷念不已。趙樸初居士,這也是現代的菩薩。”

一個“貴為人天師”,一個“人天眼滅”。這豈止是“惺惺相惜”?實乃“星星相耀”滿目輝!

葉小文:法門寺、趙樸老與星雲大師(下)

細讀《星雲大師與法門寺》,可以看到樸老與星雲為什麼要那麼執著,歷經艱辛,終於成就了“2012年之春舍利入臺形成的‘佛手牽兩岸,雷音震五洲’”這個“新千年、新世紀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畫卷”,從而成就了“貫通中國佛教史兩千年”。

史載,法門寺這枚佛祖釋迦牟尼的靈骨,是阿育王派遣使者送到中國的,經歷代供奉,至唐代深藏地下,又經1000多年才重現世間。這對全世界佛教徒來說,從古至今都是至高無上的珍寶聖物。佛指舍利如《金光明經》所說,“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薰”,“是戒定慧所薰脩,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佛指舍利表示佛的福德和智慧,是佛留給眾生的寶貴遺產。《涅蓜經》雲:“以勝金剛定,自碎金剛身,不捨於大悲,舍利猶分佈”,也就是說佛陀雖滅度,但遺留舍利,分佈世間,令世人瞻奉供養,是稀世珍寶,見舍利如見佛陀。因此,從唐代開始,朝拜佛指舍利就成了眾生最為歡喜的福事,出現了“舉國上下爭迎拜,傾城遍野持香華”的盛況;“萬乘焚香,雲五色而張蓋;近結城樓,日重光以見輪”,規模宏大,曠世盛典。

正是因為佛指能令信眾無比歡喜、增福增慧,星雲牽頭,臺灣佛教界2002年迎請佛指舍利到臺灣供奉37天。全臺灣2300萬人中有400萬人近前朝拜,50萬人沿途跪迎,男女老少,傾城而出。供奉期間,佛指舍利分別在臺北臺大體育館、臺北縣金光明寺、高雄佛光山、臺中綜合體育館、臺中中臺禪寺、高雄體育館等處壇場供奉瞻禮,共舉辦108場法會,瞻禮膜拜者逾500萬人次,信眾逾50萬人在佛指舍利巡禮沿途供奉瞻禮。2月23日下午,佛指舍利專機在香港著陸即飛臺北,實際上是兩岸自1949年以來的第一次直飛。24日,盛大的佛骨舍利迎奉法會在臺大體育館舉行,臺灣各山、各寺、各派的高僧大德、護法居士、數萬民眾齊聚,盛況空前。如此盛大集會,如此空前的凝聚,在過去的臺灣社會絕無僅有。

從佛教的觀點看,佛指舍利的重現於世,是在宣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即將來臨。根據佛家觀點,佛指舍利的出現和歸隱有一定規律,基本上是“盛世出,亂世隱”。佛指舍利出現於世,正當中華民族引為自豪的盛唐之時。其後深藏地下,隱而不現。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步入了科技進步、文化昌盛、社會繁榮、人民生活安定的盛世,佛指舍利應運而出,預示著太平盛世再現,象徵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葉小文:法門寺、趙樸老與星雲大師(下)

1987年5月佛指舍利出土後,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老剛結束對泰國的訪問,便赴陝西法門寺瞻拜佛指舍利。這位80高齡的佛界泰斗連連點頭讚歎:“偉大!偉大!真是偉大的發現!了不得!”當夜喜樂萬分,揮毫潑墨,賦長詩一首,題曰《扶風法門寺佛指舍利出土讚歌》,用充滿智慧的聖哲語言,論述了唐塔地宮的偉大發現。他認為這一重大發現是“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的一個事件,因此“席不暇暖來西安,慶功勞苦賓主歡,示我錄像幻燈片,恍如置身唐賢間;飈輪往返四百里,塔空亦可生歡喜”。面對當年不僅使百姓心生歡喜,也使唐皇激動落淚的佛指舍利,他萬分感慨地寫道,“玉棺啟見佛指骨,曾使唐皇淚盈目;想見當年丈六身,一彈三界群魔伏;凝視瑩瑩潤有光,不同凡質千年藏。”樸老禁不住大聲感嘆:“千載勝緣逢盛世,好將佛事助文治!”無獨有偶,我記得有一個詩人也曾經這樣寫道:“你承受了沉沉黑夜的寒冷,你忍耐了漫漫歲月的孤寂,一個千年,又一個千年,等待一個盛世的出現……”盛唐時期佛指舍利現於世,於今又再現於世,可以說是應時而出。佛指舍利重現後的十幾年,也的確是我們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中國和平崛起、民族偉大復興,確實指日可待。無論臺灣,還是香港、澳門的未來發展,都繫於祖國的發展與強盛,因此,普天之下的中華兒女無不盼望這樣一個時代的來臨。


與佛指舍利重見天日的還有近2499件文物,樸老在詩中讚歎道“金銀琉璃眾寶器,精微工巧輝煌極,金縷袈裟待展開,天衣遍覆無邊際,勤勞智慧嘆先民,妙手所到如有神,密藏加護賴佛力,多劫能留稀世珍”。樸老以一個歷史學家的眼光評價眾寶器時說,唐代是我國古代文化最燦爛的時期,法門寺地宮文物都是當時宮廷的珍品,代表了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在今天也是極為罕見的,它將為我們研究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其中包括宗教、工藝、雕塑、美術等多種學科提供了大量的實物依據。這批國之重寶,數量之多、品類之繁、等級之高、紀年紀量之明確、保存之完好,為我國隋唐考古之僅有。

佛指舍利到臺灣之後,又去了香港。在兩岸三地巡迴供奉,可謂“厚德載物”,是兩岸三地民間最自然最親切的交流活動。大家的親情、友情、法情、鄉情,互相交織,漸行漸近,水乳交融。樸老詩云:“影骨非一亦非異,瞭如一月映三江”,當時出土的佛指,除真身舍利外,還有三枚影骨,也都是千年文物。這三者的關係是“不一也不異”的關係,就像一個月亮映照在三條江水之中,正是一幅祖國統一的美好倒影。

原文載《人民政協報》2018年4月23日。

葉小文:法門寺、趙樸老與星雲大師(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