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哲布尊丹巴活佛與喀爾喀蒙古

北元滅亡之後,蒙古高原再次陷入紛爭,殘留草原的各部貴族相互攻擊,都想成為草原的新霸主。

在瓦剌部的也先之後,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孫達延汗成為新霸主,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小王子”。達延汗稱霸之後,決定重新分封諸子,他將下屬的蒙古部落分為左右兩翼六個萬戶:左翼察哈爾部萬戶、兀良哈部萬戶、喀爾喀部萬戶;右翼鄂爾多斯部萬戶、土默特部萬戶、永謝布部萬戶。

哲布尊丹巴活佛與喀爾喀蒙古

喀爾喀最初形勢圖

在這之中,喀爾喀部萬戶有十二個支系,達延汗的第十一子格哷森札與弟弟分領喀爾喀部,格哷森札去世之後,他的七個兒子繼承了喀爾喀部七個支系,稱為外喀爾喀七部。

佔據漠北的瓦剌衰落之後,外喀爾喀各部進佔和林,內喀爾喀諸部侵入東北。

明朝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格哷森札的孫子阿巴岱佔領漠北,前往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覲見正在內蒙古講經的活佛索南嘉措。索南嘉措為阿巴岱贈“瓦齊爾汗”尊號,標誌著外喀爾喀諸部獨立於蒙古各部之外,開始建號稱汗。

哲布尊丹巴活佛與喀爾喀蒙古

一世哲布尊丹巴

阿巴岱汗皈依藏傳佛教之後,邀請西藏覺囊派高僧多羅那他前往漠北傳法。外蒙古諸部將其奉為宗教領袖,尊為“哲布尊丹巴”。多羅那他圓寂之後,喀爾喀諸部中的土謝圖汗之子被認定為多羅那他的轉世靈童,成為外蒙古法王。法王羅桑丹貝堅贊前往西藏從四世班禪受戒,並覲見五世達-賴-喇嘛改宗格魯派,獲得藏傳佛教兩大領袖的承認,成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

清順治十二年,清廷與外蒙古各部會盟,初步管理外蒙古。清廷在喀爾喀設置八個札薩克,分左右翼。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外蒙古土謝圖汗與札薩克圖汗不和。

當時沙俄侵入我東北邊疆,面對沙俄在東北的入侵,準格爾部在西北蠢蠢欲動,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支持外蒙古札薩克圖汗攻擊土謝圖汗,在衝突中噶爾丹胞弟被殺,噶爾丹以此為藉口,於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起兵。

哲布尊丹巴活佛與喀爾喀蒙古

噶爾丹

1688年春天,噶爾丹率兵三萬從杭愛山進犯喀爾喀諸部,喀爾喀諸部不敵噶爾丹,紛紛敗退。當時駐紮額爾德尼召的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帶領土謝圖汗的家屬南逃,諸部為免於滅頂之災舉行會議。有外蒙古貴族提議北投俄羅斯,請沙皇彼得大帝援助對抗噶爾丹,大活佛哲布尊丹巴認為“俄羅斯人不崇奉佛法,不能投奔他們。應該南下歸順清朝大皇帝,這樣才能保全諸部”。

哲布尊丹巴決意南向,率領喀爾喀諸部逃往內蒙古,並派人向清廷求助。康熙帝迅速派人救援,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在內蒙古多倫諾爾清廷與蒙古各部會盟。當時內蒙古四十九旗王公、外蒙古諸汗都參加了會盟。清廷仿照內蒙古四十九旗之例,將外蒙古各部汗王授予汗、王、貝勒、貝子等爵位,並編旗設置佐領。

多倫會盟標誌著清王朝正式統一外蒙古,五年之後,噶爾丹叛亂徹底被消滅,外蒙古各部返回漠北遊牧。為表彰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維護祖國統一的巨大功績,雍正帝下詔加封哲布尊丹巴,明確指出“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其鍾靈原有根源,乃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相當之大喇嘛。”從此哲布尊丹巴成為藏傳佛教最高等級的宗教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