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天士力进入“小闫时代”,并购战略与在英国最美校园留学经历有关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企业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要大发展,要做大做强,除了要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对外还要通过兼并与收购等手段,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

天士力进入“小闫时代”,并购战略与在英国最美校园留学经历有关

天士力药二代闫凯镜的并购狂潮

有人分析说,天士力并不是创造了中国第一粒进入美国FDA临床的药丸,这里不作考证。去年年底,天士力卷入“在美国做胶囊回国却说滴丸”风波,而质疑者是曾在天士力担任多年技术顾问的祝国光。

被称为中药国际化标杆的复方丹参滴丸,已经启程入美之路20年了,完成了三期临床实验,到了能否顺利上市的关键时刻。

闫希军雄心国际化战略,与其子闫凯镜(原名闫凯)的海外留学有关。

天士力进入“小闫时代”,并购战略与在英国最美校园留学经历有关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凯镜

对于天士力“少东家” 闫凯镜,作为父亲、创一代,闫希军在企业传承上的安排上可谓用心,一步步安排接班规划。儿子闫凯镜,是1979年出生,很早就安排赴英国留学,于伯明翰本科毕业后,又到雷丁大学学习国际证券、投资与银行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读博士。

雷丁大学是英国著名的红砖大学,被誉为英国最美的校园;大学有个ICMA中心,即国际资本市场协会,被称为全球金融界的“精英协会”。

正是这段留学经历,为闫凯镜日后上演并购狂潮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视野与人脉关系。

或许有人会说,为何多年来天士力的国际化步伐会如此之快,“老东家”闫希军过去长期在军营,怎会有这样的视野呢?答案可能并不复杂,与儿子喝“洋墨水”有关吧!

举个例子,当闫凯镜学业有成、羽翼逐渐丰满之时,原天士力总经理李文开始第一次让位,把总经理一职让与闫凯镜,升任副董事长,主抓生产,闫凯镜在其下面工作。当时,业界就认为,这是老闫在为儿子接班铺路。

果然,到2013年5月,李文再让位,递交辞呈,独自创业去了,而就在2014年4月,35岁的闫凯镜接任天士力董事长,父亲闫希军退居幕后,并安插管理老臣朱永宏接任总经理,天士力正式进入“小闫时代”。

天士力进入“小闫时代”,并购战略与在英国最美校园留学经历有关

原天士力副董事长李文

天士力的国际化战略,就是李文在职期间展开,当然,也与闫凯镜本人对国外项目的拓展分不开的。人才是企业竞争力要素,李文进入天士力,其实与“小闫总”也分不开。闫凯镜在伯明翰攻读本科时,就与同在伯明翰攻读MBA的李文相识,两人还成了莫逆之交。

当然,光靠“小闫总”那种留学优势也不行,为了让天士力打入美国市场,闫希军一方面筹划北美药业公司,力争将技术、管理引进来,把中国中药推出去;另一方面,他还聘请美国的前卫生部长为天士力集团的顾问,没有“桥梁”怎能横跨大海呀!

医药界的水面就很少平静过,药企大并购狂潮涌动,一直就是行业竞争的一大特征。在外人眼中,闫凯镜还是透着书香气,但思维稳健的他,也是一位积极外延扩张的并购狂人。

去年,西藏华金天马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全额收购宁波君安药业科技,这是一家很有特点的药企,专注于放射性药品。而西藏华金天马的背后是谁呢?天士力的闫凯镜,人们猜想“小闫总”的“算盘珠”:未来会不会资产重组装入上市公司呢?

自2013年起,到2014年这一年多时间内,闫凯镜已开始主持天士力的并购风潮和资本运作,公司先后共耗资16亿元并购天士力帝益、天士力圣特制药等多家制药相关产业,有人总结称,这是以战略资本化、资本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证券现金化等价值实现途径,来为天士力实现价值成长。如今,天士力借助资本运作,在中药、化药、大健康领域均有涉足。

从天士力之前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来看,业绩总体保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1亿元,比增16.18%;实现净利润11.38亿元,比增13.5%。看来,天士力“药二代” 闫凯镜,其3年接班之路还是相对顺利,也是有成绩的。

闫凯境曾表示:接班人要“立战功”,名义上接班无意义 !他自认为,父亲属于产业开拓型,而自己属于科学管理型,更倾向于内在的逻辑思考。当年,他接管天士力的投资部门后,就发行了国内第一个交换债,一次产业收购兼并,他只投入了5000万,而其他的资金都是在外面募集。

通过并购重组快速扩大规模,已经是许多“企二代” 做大做强企业的主要手段,且多有留洋背景,善于运用借助金融资本展开并购。像天士力“药二代” 闫凯镜,企业自身的扩张动力,不排除有协同效应创造更高价值方面的考虑,也不能否认其渴望被社会认可、渴望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因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