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提高三黃雞雛雞成活率的幾項措施

北流市是廣西三黃雞之鄉,是廣西最大的三黃雞生產基地之一。三黃雞以喙黃、腳黃、皮黃,皮薄骨細,肉質細嫩,肉味香濃而負盛名,近年來,市場消費更是迅猛增長,三黃雞養殖呈現出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有些專業戶在三黃雞育雛養殖這一環節上技術措施處理不夠細緻,從而影響到整個雞群生長階段的發育,造成總成活率降低,養殖效益受損。從該市許多養殖戶成功的實踐證明,育雛是養殖三黃雞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育雛期較高的成活率和較高的均勻度是整體養殖成功的關鍵因素。育雛的好壞,不但直接影響雛雞的成活率,還關係著整個肉雞生長過程。因此,養好三黃雞必須從育雛抓起,掌握好科學的育雛技術是提高三黃雞雛雞成活率的關鍵。在三黃雞育雛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抓好五個關鍵問題。

提高三黃雞雛雞成活率的幾項措施

做好幼雛運輸工作

幼雛的運輸是育雛過程中重要一環,是育雛成功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初生雛毛幹進行選擇後,就可以運輸了,可根據路程的遠近選擇交通工具,冬春寒冷季節最好用保溫的籠子、箱子或保溫車裝進雛雞進行運輸,運輸時間最好能儘量縮短,最好是48小時內到達目的地,時間過長對雛雞的生長髮育會有較大的影響。裝雛宜稀不宜密,防止雞苗壓傷壓死。運輸途中除要防寒外,還要防熱、防曬、防雨淋、防顛簸。保溫籠(箱、車)的溫度以28℃—30℃為宜。路途遠、條件差的運輸還應隨時注意觀察雛雞的動態,以防止發生意外。

掌握好適宜的溫度、溼度、密度和光照

掌握好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健康的關鍵,剛出殼的雛雞體小嬌嫩,羽毛少,抗病力弱,神經系統和生理機能還不夠健全,蛋黃吸收慢,不活躍,對外界溫度適應能力差,適當溫度有助於雛雞抵禦寒冷,促進蛋黃儘快吸收。溫度過低直接影響雛雞生長髮育,易得病,過高影響食慾甚至正常代謝。一般要求育雛舍內溫度第一週為35℃—32℃,第二週起每週下降2℃,直至降低至27℃為止,晚上溫度應比白天高1℃—2℃。觀察雞群的狀況可以知道溫度環境是否合適,如雞群扎堆成團,則是溫度過低,應加溫;雞張嘴呼吸則是過熱,應降溫;雞群均勻分散,頭頸伸直,貼地而睡,則屬正常溫度。保溫期的長短也應隨季節不同而不同。夏秋季氣溫高,保溫時間可以縮短,3周齡可以脫溫,冬春寒冷季節保溫時間可適當長些,6周齡方可脫溫。

保持適當的溼度 育雛的溼度也不容忽視,一般1—10日齡育雛適宜的相對溼度為60%—70%,11日齡以上50%—60%;如果溼度過高,室內過於潮溼,易引起消化不良、痢疾、大腸桿菌病、球蟲、法氏囊病等。

提高三黃雞雛雞成活率的幾項措施

注意飼養密度 如果密度過大,會造成通風不良、室內氨氣、硫化氫和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易引起多種疾病感染及增加死亡率,密度過小則不能充分利用有效面積造成浪費。一般是0—3周齡每平方米30—40只,4—6周齡20—30只為宜。

掌握好光照 光照能使小雛雞身體中的維生素D源轉變成維生素D,參與新陳代謝促進發育,對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是非常有利的。入雛前2周要晝夜光照,晝夜光照可增加育雛舍內的亮度,刺激雛雞活力,增加攝食量。但為防止雛雞過早性成熟,2周齡後要適當控制光照時間,視溫度情況白天減少光照時間,以每天9小時光照即可。

注意對雛雞及早喂水

水是有機體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代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雛雞進舍後應儘快供給飲水,最好在雛雞出殼後24小時內能飲上水。特別是經過長途運輸的雛雞,雛雞本身貯存的營養物質已不能維持其正常代謝需要,靠消耗機體內的營養物質來滿足,如不及早補水易造成雛雞腳幹,精神不振,羽毛松亂,生長受阻甚至死亡。經過長途運輸或冬天的雛雞,頭一天要餵給5%的葡萄糖水,或“開食補鹽”水,能迅速有效地補充體液消耗,提高抗應激力和抗病力。在寒冷季節,要提前把飲用水放入育雛室預熱或飲溫水,其溫度要求與舍內溫度基本一致。

要選擇新鮮優質全價雛雞顆粒料適時餵食

全價營養是保證雛雞迅速生長的物質基礎,雛雞必須從飼料中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才能保持正常生長髮育,雛雞飼料所含營養成分其代謝能2.9—3.0兆卡/公斤、粗蛋白20%、鈣1%,磷0.75%、食鹽0.32%。雛雞出殼後24小時開始餵食較適宜,雛雞要先飲水半小時後方可喂料開食,如運輸時間較長,需在飲水1—2小時後方投料開食。雛雞胃腸容積小,消化力差,但生長髮育快,新陳代謝旺盛,因而要增加喂餐次數,少放勤添,一般2周齡內喂8次/天,2周齡後6次/天。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雛雞抗病能力弱,容易受到疾病威脅,尤其是白痢病、法氏囊病最為普遍,因此,必須搞好雛雞的常見病防治,做到正確使用疫苗和嚴格環境衛生消毒,這是提高育雛成活率很關鍵的一環。在雛雞階段,對育雛威脅最大的疫病是:雞白痢、傷寒、大腸桿菌病、球蟲、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和呼吸道病。主要防治措施是:

各種育雛具、飼槽可用1∶500百毒殺稀釋液清洗消毒,並經常用該消毒藥霧噴雞舍、地面,注意更換墊草及雛舍通風換氣。

提高三黃雞雛雞成活率的幾項措施

第一週前2—3天用恩諾沙星、普殺平等喹諾酮類藥物按比例混入飲用水飲水,可有效地防止雞白痢桿菌、雞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等。在4—6天餵給水溶性慶大黴素,如華北製藥廠生產的“菌必淨”等,每公斤水用藥1克混水喂,7—10天可飲用水溶性氨苄青黴素,每40克藥混水40—100公斤。11天以後以0.125%複方敵菌淨拌料喂服。15天以後可選用抗球蟲藥如得方氨丙林、抗球王等按預防量使用,如發病則適當加重分量。

三黃雛雞的免疫接種程序是:24小時內接種馬立克氏疫苗(進口液氮苗);7日齡時接種新城疫Ⅱ系弱毒苗+法氏囊疫苗;13—15日再接種新城疫Ⅱ系弱毒苗+法氏囊苗;25—26日接種傳染性喉氣管炎疫苗;35—40日齡接種新城疫I系苗。

溫馨提示:隨著氣溫的升高,很多呼吸道疾病隨即而來,此時呼吸道疾病很難治癒,用以反彈。但通過上萬名養雞戶實驗結果證明,使用這個方案輕則三天,重則四天完全治癒,瞭解該方案請點擊文章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