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219塊漢代金餅,重達百餘斤,為何會出現在西安亂葬崗?

據文獻記載,漢代金餅的發現是在1999年11月,發現地點是在西安北郊的譚家鄉

此次金餅出土數量共計219枚,總重量達54116克!不用說咋漢代,就是放在今天,這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可問題來了,為何這批價值連城的金餅會出現在亂葬崗呢?

不應該作為王公貴胄們的隨葬品出現在豪華墓室中麼

219塊漢代金餅,重達百餘斤,為何會出現在西安亂葬崗?

經考古發現,這些漢代金餅正面普遍有戳記、印戳和刻劃文字。據陝西省文物部門考證,這些金餅屬於西漢時期遺物,而經過推算,鑄造年代上限為文景時期,而埋藏年代下限可能是新莽末年

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金餅、餅金這類黃金類製品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已有出現,主要是用作貯藏和大額支付手段,到了漢代黃金貨幣支付盛行,以斤為計算單位。在外觀上,漢代黃金貨幣形式受到楚國的影響,形狀除了金版外,仍以圓形餅狀為主要的形制,因此稱為"餅金"或"金餅"

也就是說,這一批金餅從新莽時期埋藏在地下後,歷經幾千年都未曾被人發現過

而且,根據現場情形來判斷,這批金餅並非是正常埋藏,而是像慌亂中草草埋藏的。這也就解釋了這批金餅為何會出現在一個亂葬崗而不是什麼古墓之中

219塊漢代金餅,重達百餘斤,為何會出現在西安亂葬崗?

據文獻記載,西漢時期賞賜所用黃金至少達到了八十萬斤,足以見證漢朝的強盛富有

而後王莽篡漢建立新朝,也相應的實行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比如實行黃金國有制度

也就是說新莽時期,王莽將西漢武帝以後國內六代王侯的黃金積蓄全部集中,這是多大的一筆數字啊!而到了王莽死的時候,單單是庫存黃金就達到了七十萬斤,成為我國古代黃金積累的最高峰

219塊漢代金餅,重達百餘斤,為何會出現在西安亂葬崗?

考古學家根據金餅印記分析,這些金餅的發現都與西漢長安有關,但是來源時期並不一,有的可能是租稅所收,有的可能是諸侯國所鑄。後來王莽實行國有制,這批金餅被集中到中央,但隨著王莽的敗亡,這批金餅很有可能流落民間,或者被王莽心腹偷偷盜出埋藏,還未來得及挖出複用,就因為各種因素死亡或是將埋藏地遺忘等。

所以說,這批金餅可以安然無恙的在地下埋藏多年,直到現在重見天日

219塊漢代金餅,重達百餘斤,為何會出現在西安亂葬崗?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