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段祺瑞向日本借的“西原借款”,為何後來卻打了水漂,耍賴不還?

段祺瑞向日本人借了多少錢?

“親日”的段祺瑞對日本的“西原借款”,分批次進行,最大的8次數額累積為1.45億日元,按照當時金本位下日元與美元的固定比率,1美元=2.005日圓,約合7232萬美元,當時1日元等於0.75克黃金,108750公斤,也就是108.75噸黃金。西原借款總額存有不同說法,至少兩億,也有觀點歸結為4-5億日元。

這筆款項對當時的日本來說,可謂巨資,雖然一戰後的日本貿易明顯出超,攢下了不少外匯,但畢竟積弱已久,國內GDP也是剛剛趕上中國,遠非財大氣粗的美國可比。後來“西原借款”中除了一筆中國交通銀行的500萬歸還本息,其他大部分都打了水漂,日本負責此事的具體官員和內閣人員全部下臺,名聲受到很大影響,日本國內還有銀行因此差點破產,負責人員自殺謝罪。

段祺瑞向日本借的“西原借款”,為何後來卻打了水漂,耍賴不還?

西原借款為什麼打了水漂?

因為後來的國民政府不承認法理性,拒絕歸還,其實不用國民政府拒絕,即使是借款的北洋政府仍舊在臺上,也根本歸還不上,或者說,段祺瑞從頭開始,就沒想到怎麼歸還,你也可以把它當做成“賴賬”。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少了那樣也不行,段總理也面臨著這個難題,同樣的難題之前袁世凱也遇到過,他選擇了英美為首的善後大借款,張作霖也遇到過,他也選擇了日本人,後來的國民政府也遇到過,他們選擇了從俄國倒向美國,從這個角度上說來,不管親英美還是親俄親日,誰也都沒辦法。

段祺瑞向日本借的“西原借款”,為何後來卻打了水漂,耍賴不還?

段祺瑞為什麼要借款?

他們的借款或貸款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首先是擦屁股——清欠,大清留下的外債爛攤子,不借貸就還不上,還不上就是沒信譽,沒信譽就不被國際認可,不認可就危及統治,大清的屁股裡還有優撫條例這一項,每年四百萬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其次,政府人員、包括官員、警察、教員,必須發工資,沒工資誰給你辦事。國內的稅收被地方截留,中央四處借貸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最後,還有一項軍費必須要撐住,這是維護統治最重要的一環,誰也不想掉鏈子。

日本人為什麼肯借款?

與中國北洋政府(1912年至1928年)相對的日本歷史時期,是大正時代(1912年至1926年),這夾在漫長的明治時代和昭和時代之間短短的15年,卻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難得的好辰光。在這一階段,明治時代的改革和一戰的勝利使日本的經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日本也難得的暫時摒棄了對外擴張之路,不再多麼醉心於軍備的擴充,反而把經濟都用在國內基礎建設和政治改革上,創造了一個相當民主的寬鬆環境,史稱大正民主。

在中國,二十一條簽訂之後,全民仇日情緒猛增,就連素以親日著稱的段祺瑞和曹汝霖等,對日本人也沒有好臉子,日本人深感不適,另外,日本人也想繼續保持和擴大在中國的經濟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選擇了押寶段祺瑞政府。

段祺瑞向日本借的“西原借款”,為何後來卻打了水漂,耍賴不還?

西原借款賣了哪個國?

相對晚清和袁世凱時期的大抵押、大借貸,西原借款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1、無實質的抵押擔保,有些用以抵押的路礦明明是在東北張作霖的地面上,就不在段祺瑞勢力範圍內。

2、無手續費。實際上,手續費是貸款慣例。

3、無回扣、佣金。實際上,這應該是傳統俗例。

西原借款一經簽訂,國民黨馬上跳指段氏賣國,當然,後來他們執政時也簽過更“賣國”的借貸協議。日本方面,也有很多人士指出西原龜三(借款合約即以他命名,日本當時的寺內正毅內閣的特派代表、也是段祺瑞的日本顧問)是個賣國賊。

國民黨的指責有失偏頗,尤其是說此款是段氏用來“打內戰”之用,確是冤枉段氏,西原借款實際上有65.22%用於政府直接財務支出,軍費支出僅佔四分之一,還是打著“借”的名義。

而針對西原龜三是日本“賣國賊”的指責,最後卻應驗了,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後,堅決不承認西原借款,抵死不還,而借款單上的擔保物全是一紙空文,日本政府找誰談都了無誠意,沒人認賬。

寺內正毅內閣下臺後,原敬內閣上臺,修改了寺內內閣比較“友好的”對華條件,收緊了貸款限制。日本的軍人門閥們也發出了強烈感慨,指責了國人的誠信和政府的誠意度,為他們重新挑起霸權戰爭提供了一定口實,之後他們又從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那裡體會到了比段氏猶過之而無不及的“非誠信”手段,隨著關東地震和世界性經濟危機襲來,日本在少壯軍人的策劃下,一步步走向了“九一八”那個歷史節點。

段祺瑞向日本借的“西原借款”,為何後來卻打了水漂,耍賴不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