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鰲拜、年羹堯還有吳三桂死得冤不冤?

不覺曉149921353


鰲拜、年羹堯、吳三桂到底死得冤不冤,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鰲拜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其結局,與影視劇中有一定的出入,鰲拜並沒有被康熙皇帝賜死或殺害,因而沒有死得冤不冤這一說法,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鰲拜被擒住以後,有的大臣建議將鰲拜誅族,但是康熙皇帝念其戰功卓著,不忍加誅,而改為拘禁,鰲拜被拘禁之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不久以後,死於拘禁之所,鰲拜死了以後,他的兒子納穆福被康熙皇帝釋放了。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當清朝的政局走向穩定以後,康熙皇帝還將鰲拜平反了,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均對其進行了追封,所以,鰲拜的結局並不是很慘。

四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遏必隆、蘇克沙哈和鰲拜,鰲拜的地位是最低的,蘇克沙哈因曾經是攝政王多爾袞的部署,所以在順治、康熙年間受到朝中大臣的歧視,而不被重用,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懦弱,遇事明哲保身,因而本為四輔臣之末的鰲拜,反而能獨斷專行,執掌朝政。

(康熙皇帝年少之時狩獵圖。)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也沒有造反的意圖,只是說在康熙親政以後,政局不受其控制,鰲拜的意見常常佔主導作用,康熙想要掌權,必然要除掉鰲拜,故設計將其擒拿,用和平的方式正式結束了順治皇帝逝世以後形成的“四大臣輔政”局面。

第二:吳三桂

吳三桂其實也是自然死亡,三藩之亂是在吳三桂死後,過了一段時間才失敗的,這裡也不存在死得冤不冤的問題。

不過,三藩之亂是因康熙皇帝削藩而起的,吳三桂起初並無造反的準備,他的目的是想效法明朝的沐英,子孫後代世守雲南,並無取代清廷的野心,況且他先前已經引清兵入關,殺害了南明永曆帝,是明朝的罪臣,無起兵的名義,怎麼敢鋌而走險呢?這一點與影視劇的出入也很大。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是因為朱國治對吳三桂撤藩的行期屢加催促,使其無起兵的充分準備,吳三桂覺得朱國治掣肘,將其殺害,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得出,吳三桂並不是蓄意謀反,如果是蓄意謀反,撤藩令下達之時,他早就準備好了,因而三藩之亂的直接原因是清廷撤藩而引起的。

康熙親政以後,之所以要決意撤藩,是因為三藩耗費國庫收入的大半,具有一定的自主選官權,影響了清廷的中央集權。

第三:年羹堯

年羹堯確實死得有點冤枉,不僅年羹堯有點冤,隆科多也有點冤,雍正皇帝能夠順利繼位,得到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的支持,尤其是隆科多助力不少,年羹堯手握地方軍事實權,屬於地方實力派,隆科多則掌握了京師內外的兵權,他二人擁護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當然能夠順利繼位。

(雍正皇帝畫像)

在雍正繼位以後,隆科多、年羹堯都受到重用,但不久以後就遭到整肅,被整肅的時間都是在雍正三年(公元1726年),隆科多被定50款大罪,永遠幽禁,後死於禁所,而年羹堯被定92條大罪,賜死,隆科多和年羹堯為什麼遭到整肅?正如隆科多自己所說的那樣,“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將至之時”。

年羹堯、隆科多被定的幾十款大罪裡面,縱然有一些事實,但更多的是捕風捉影,欲加之罪,其實就因為他們功高蓋主,受到了雍正皇帝的猜忌才被整肅的,而且他們對雍正皇帝是否篡位的內幕有一些知情,這更犯了雍正皇帝的忌諱,如果不整肅隆科多和年羹堯,將來可能對雍正皇帝繼位的合法性和正統性產生危機。


騰飛說史


感覺都有點冤,太冤。

第一,鰲拜。

他就是有點太狂,你想,有哪個謀朝篡位的,不好好裝作綿羊的樣子,比如像隋煬帝一樣,裝的一副聖賢模樣,在無聲無息中陷害太子,等待時機到了,什麼都露出來了。

反而一天咋咋呼呼,破馬張飛的去讓皇帝下不來臺,經常越矩,比如利用圈地運動殺了蘇克薩哈,滅了他的滿門,蘇克薩哈可是順治帝親自託孤的重臣,他都敢動,並且還為此跑到御案前,抓著皇帝的衣服領子告訴皇帝,蘇克薩哈殺不殺是自己說了算,你一個黃口小兒知道啥。



況且那時候鰲拜是四大臣裡最有威望和戰功的一個,索尼一個老頭,遏必隆追隨自己,蘇克薩哈身份高貴,卻因為和多爾袞的關係而難以服眾,自己正當春風得意,不禁有些狂傲,當皇帝一天天長大,他也一天天狂傲,康熙又是權利慾很強的人,所以必須要除掉他,自己好真正親政。

康熙後來為他平反,意思大約是這樣的:回憶以前的很多事,我要是不說,沒人敢說,除了我也沒人知道這件事的真相……我大清從征戰開始的功臣裡,都不去鰲拜巴圖魯勇士,鰲拜功勞很大,應該讓他世襲罔替。

鰲拜是三朝元老,當年是他力保順治登基,壓根沒有像多爾袞妥協的意思,所以很受順治重用,因而綜上所述,說他謀反我是不信的。



第二,年羹堯。

他犯了和鰲拜一樣的錯誤,都是張牙舞爪的去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其實他還不如鰲拜,年羹堯一介包衣奴才,混到了陝甘總督這等封疆大吏的官位,排場卻比皇上還大,還會享受,自然是皇帝的眼中釘,而鰲拜出身,戰功都力壓年羹堯,還不敢像年羹堯一樣瀟灑,被貶為一個看城門的,還要穿皇馬換,這不是打皇上臉呢?

第三,吳三桂。

吳三桂真冤枉,他要是想反,早在順治死後,完全可以舉兵造反,但是卻一直等到康熙長大親政,國家已經慢慢步入正軌,自己年事已高,康熙撤蕃時才反,他應該就是想著做個世襲罔替的人開開心心的活著。

所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琅琊小少爺


鰲拜和吳三桂一點都不冤枉,因為這兩人都是病死,不是被殺。年羹堯比較特別,屬於自己作死的,又讓人帶著一些惋惜。

鰲拜。



鰲拜是四大顧命大臣之一,早年還頂過多爾袞,也算是一種制約和功勞。鰲拜主要的功勞是軍功,身經百戰,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

到了康熙即位,鰲拜權勢熏天,不賣皇帝的賬,結果幽禁而死。康熙已經算大度了。

吳三桂。



吳三桂因為私情引清兵入關,投降清朝,已經沒有大節了。又等到康熙成年要削藩才造反,那時已經老了。最後在湖北僵持時,老死在軍營,已經是便宜他了。

年羹堯。

鰲拜功高蓋主,欺負的是“主少國疑”。年羹堯的功高蓋主,遇到雍正這樣的鐵腕和成熟的皇帝,就是一種作死。

當然年羹堯的功勞很大,對雍正是恭敬的,他不買賬的是這些大臣和皇親國戚。在古代這種等級分明的制度裡,是一種大忌。雍正對他的職務是一降再降,直到守城軍士,可惜年羹堯依然驕橫難治,最後被迫自殺,還是讓人唏噓的。


大飛熊騎士


向敬之

按當時的政治形勢而言,鰲拜、年羹堯和吳三桂最後的結局也是自找的。

先說鰲拜。

他是太宗朝的巴圖魯,世祖留下的輔政大臣。但是,他隨著權勢的擴大,利慾薰心,很快由皇權的捍衛者,逐步走向了反面,首先是以兩黃旗與正白旗的宿怨而重點打擊在輔政大臣中名列第二的蘇克薩哈,繼而利用索尼和遏必隆的支持,強行圈換土地,矯旨殺死反對圈換土地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等,以及對蘇克薩哈滅門,製造了一系列冤案。即便是康熙帝反對,鰲拜也是攘臂向前,強制下旨,將小皇帝視若傀儡。

索尼死後,鰲拜力圖獨專權柄,雖無奪取皇位、更換皇帝的意圖,但他想繼續獨掌輔政大權,凌駕於皇帝之上,勢必直接威脅著皇權。然,康熙並沒有將其處死,而是終身監禁,也算是念及其歷史功績。

再說年羹堯。

他是雍正成功即位的武力保障,且對清朝平定清朝建有殊功。然其恃寵驕縱,莫空一切,將王公督撫視若臣屬,甚至讓雍正感到了無人臣禮的威脅。最後,雍正對其議罪九十二款,諸如大逆罪五條、欺罔罪九條、僭越罪十六條、狂悖罪十三條、專擅罪六條、忌刻罪六條、殘忍罪四條、貪婪罪十八條、侵蝕罪十五條,即便有虛擬之罪,但也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

年羹堯是清廷真正處死的一代名將。

最後說吳三桂。

清軍入主中原,統一全國,吳三桂是功不可沒的。但坐擁雲貴的平西王吳三桂,最不該領導三藩造反,對清朝降而復叛,最後還改元稱帝,落了個身敗名裂,未得善終,惡名傳世。


以禮觀書



基層農人


首先說鰲拜,鰲拜作為順治朝的託孤重臣。在清朝統一天下的道路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康熙幼衝繼位以後,鰲拜恃功而驕,全然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裡。獨擅大權,最終被康熙皇帝用布庫戲的方式將他擒拿。最終關在監獄而死。鰲拜的死主要是因為其觸犯了皇權至尊的地位。

再說吳三桂,吳三桂原來是明朝山海關總兵。李自成滅亡明朝以後,吳三桂隨即剃髮降清,後追隨清軍入關,一路打到雲南,殺死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後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康熙皇帝為了解決三藩鎮尾大不掉的局面,康熙帝決定撤藩。這激起了吳三桂的反抗,他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實際上想自己稱帝。最後被康熙帝平定,吳三桂也病死。可以說,吳三桂是一個反覆無常的梟雄,他先叛明,後叛清,最後死掉。

最後來說年羹堯,年羹堯是滿洲漢人。其妹嫁於雍正為側福晉,應該說與雍正有親戚關係。雍正即位前,與八爺黨關係較為密切。雍正即位以後,平定了青海叛亂。為雍正穩定政局起了積極作用。然而年羹堯以後卻恃寵而驕,目無雍正。最終被雍正所殺。應該說,年羹堯的死是觸動了皇帝心中最為敏感的權力。

小王解史,關注我,帶您走進不一樣的歷史


小王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