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后三国名将之无常侯景

如果大家熟悉后三国这段历史,那想必对侯景不陌生,这位三易其主,数度背叛,纵兵杀掠之人也能称得上名将?我只能说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而且此人的军事能力十分卓越,单看战绩,确实称得上名将二字。


前天的文章中已经对后三国这段时期作了简单介绍,源起北魏末年,鲜卑人无法控制北方,各地胡人群起反抗鲜卑统治,而本文主人公侯景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侯景,字万景,是鲜卑化羯人,左足有疾行动不稳,善骑射,有勇力,不拘小节。北魏末年投靠权臣尔朱荣(不要以为我打错了名字,尔朱荣姓尔朱,胡人),后主动向慕容绍宗学习兵法,“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要知道,慕容绍宗也称得上世之名将,文韬武略皆有,可见侯景此人厉害之处。

后三国名将之无常侯景

侯景画像

尔朱荣虽权倾朝野,却不似曹操一般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结果坐拥十几万大军,却敢轻装进洛阳,被孝庄帝以计杀之,然后,尔主家族被六镇之主高欢逐次消灭,侯景凭借与高欢旧谊,投降高欢,并得到重用,封司徒兼刺史,兵十万治河南。侯景此人有谋略,善隐忍,高欢早早看出侯景的不臣之心,但能镇之,其子高澄却不能。高欢死时曾嘱咐高澄“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又史载神武曰:“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可见一般,高欢一死,侯景的再叛之心遂起。但是北齐神武帝岂是无能之辈,为了儿子的江山而放任侯景做大,还记得上文的慕容绍宗么,他后来也在高欢门下任职,但却不受重用,为何,“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慕容绍宗正是高欢留给儿子的制胜法宝,可敌侯景的名将。

高澄即位,侯景立刻率部投西魏宇文泰,但这位与神武帝高欢不相上下的英主心怀戒备,后慕容绍宗率兵将其击败,于是,侯景转投南朝梁,梁武帝萧衍此时早已沉醉在功成业就的美梦中,日日修佛,又年事已高,爱心泛滥,结果竟然看不穿侯景之心,还妄想借助侯景去北伐,简直可笑。看看隔壁宇文泰,早就知道侯景不安好心,直接拒绝。

后三国名将之无常侯景

梁武帝萧衍

自此,侯景的舞台正式展开,侯景之乱自此始。

先领豫州牧守寿阳,废租税,收买民心,勾结梁武帝养子,并向朝廷索求叛乱所需要的一切,英明的梁武帝啊,o(︶︿︶)o 唉,明明有那么多朝臣报告侯景谋反,竟然不以为意,还妄图得其报恩,数月之后,侯景仅以八千人起兵造反,不要小看这区区八千人,这可是八千雄壮之兵,反观南朝,经梁武帝几十年丰衣足食的经营,早已腐败不堪,各地奢靡风起,疏简刑法,优厚皇室,王公,世族,武将不骑马文官只看钱,皇族子弟多骄奢,不见刀兵不识良马,“三四十年,斯为盛矣”。侯景利用梁朝矛盾,率兵八千自横江过,占采石,分兵取故孰,进慈湖,朝野震动,建康人心惶惶,梁武帝赦免囚徒以充军,士大夫几十年不见兵器,哪能抵挡。

而且由于萧正德内应,朱雀门破,然后宣阳门破,侯景入城,然后合军进攻台城(为建康内城,即宫城),时名将羊侃尚在,久攻不下,此时,各地勤王之兵已至,萧纶兵三万与侯景于玄武湖交战,兵败逃走,十二月,羊侃去世,侯景引玄武湖水灌台城并四面强攻,于十二日破台城,饿死梁武帝,自封宇宙大将军,驱朝臣而杀之,纵兵杀掠。大宝二年,登基为帝,国号为汉。

当然,这样的皇帝是坐不长久的,次年,陈霸先王僧辩击败侯景,一代名将就此谢幕,尸体被分而食之,并得到王莽一样的待遇,头颅涂漆入库收藏。

侯景之乱打破南朝稳定局面,政治经济文化皆遭到重创,梁王朝名存实亡,东西魏及梁三国鼎立局面失衡,均势被打破,南弱北强,南方一蹶不振,北朝趁机夺取大片南方富庶之地,为以后的王朝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总的来说,侯景之乱中最大受益者是西魏及其后继者北周,成为三国鼎立中最强大的国家,从而为大隋一统南北奠定基础。(写的不好请骂我,感觉还行要关注哟)

后三国名将之无常侯景

三国鼎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