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单反相机上白平衡怎么调节?

毒家摄影指南


现在很多初学摄影的人对摄影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都不是很清楚,这也导致了在后期的拍摄中无法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白平衡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在实际拍摄中如何运用好白平衡。

色温3600K,色调是蓝色的冷色,看起来像是黎明,或是阴天

色温是7000K,画面开始转暖,像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

色温14750K,看起来就好像夕阳西下时的景象

白平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调整照片数据颜色的比列,让最后出来的白色得到理想的平衡状态。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做调整,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如果我们把一张白纸放在不同光线会出现不同的色调,比如:太阳光下更白、白炽灯下偏灰、黄昏时分偏黄,但是我们的眼睛任然能识别这张白纸是白色的,因为人的眼睛非常强大。

但是相机就不行,相机只会客观的记录环境的色彩,比如把白纸放在蜡烛光线下,相机拍摄出来的画面就会偏黄。相机的白平衡控制,是为了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你拍摄的画面中也呈现出“真正”的白色。

左边为自动白平衡,右边为手动白平衡

现在的相机甚至是手机都有白平衡设置,大家可以根据拍摄的环境和自己想要的效果来做出判断,选择适合的白平衡来拍摄。

上面这张照片分别给大家展示了各个相机的白平衡设置界面,通过上面的图片可以知道,所有相机都有自动白平衡(一般写成AUTO或者AWB)和白炽灯、荧光灯、阴天、阴影、手动设置等等,可以最大化的满足大家的需求。

现在的相机对偏色和色彩还原能力都非常强,所以自动白平衡适合大多数拍摄场景,而且拍出来的效果也比较好。而且自动白平衡是可以根据当时的拍摄环境、拍摄时间以及当时的光线来做出调整。

如果你选择相机系统特定的白平衡,比如:阴天、灯光、白炽灯等等,就会因为拍摄时间、季节、光线等因素不同,导致拍出来的色调也会有所不同。

自动白平衡模式下的人像作品(肤色比较自然)

自动白平衡模式下花朵(色彩还原好)

在正常的光线环境下,使用自动白平衡是可以的,因为它能很准确的还原被拍摄物体的色彩。如果拍摄的物体本身色彩就很正常,那么我建议大家使用自动白平衡就行了。另外,自动白平衡对人像肤色的呈现比较好,你不用做太多的调整就可以出片了。

除了自动白平衡用的比较多之外,还有一个模式也用的比较多,那就是“日光模式”。这个模式之所以用的多就是因为它能很好的还原日光条件下的光源色,有时可能会略微偏暖色调,但是这对展现阳光、活力、夕阳很有帮助。

日光白平衡模式下的人像作品

日光白平衡模式下的环境人像(略略有点暖调)

在正常的条件下拍摄,使用“阴天”和“阴影”进行拍摄,拍出来的照片会偏冷暖色彩。所以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用这两种模式来当做色彩滤镜,营造出特殊的色彩氛围,这样能表现特定的题材。这里只是建议大家可以做尝试,而不要去频繁使用,因为这两种模式是无法精准还原物体的色彩的。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模式外,相机系统还有其它几种预设。大家都可以做尝试,看看每一种预设拍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除了使用自动白平衡和相机预设的模式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色温来改变白平衡。色温是衡量光源光色的单位,通俗点讲就是将黑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出的光色作为衡量光源颜色的指标。下图的色温图展示了不同色温值对应的现实环境光源。

色温图

在白平衡设置那里,可以直接调整色温值来达到不同的效果。简单说就是:你增加色温值,拍出来的画面就会偏暖或者偏黄;如果你把色温值降低,拍出来的画面就会偏冷或者偏蓝。

从高往低不同色温值的效果

通过上面照片可以直观的看到不同的色温值对照片色彩的影响,正常的环境色温在5000K左右;也就是说色温值设置在5000K左右时能得到比较真实的色彩,但是画面就很平淡。

如果把色温值调到3700K左右时,画面就开始偏蓝了,呈现出冷调;如果你把色温值调为7700K左右时,换面就开始偏黄了,呈现出暖调。根据这种设定,你可以根据你要效果来调整色温值。

总结:总体上来说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白平衡对摄影很重要,不要想着自动白平衡适合大多数拍摄需求,就不用去在意这个东西。当你有需求时再去学已经来不及了,先把基本的东西弄懂,后面学起来才容易。


摄影初级班


白平衡是摄影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可以理解为如何准确地把“白色”还原为“白色”:

白平衡的本质是准确识别目标环境色温,使色彩得到准确还原的过程:

从经验来说,在相机白平衡的设定上,可能使用到以下几种方式:

一、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式。实质上在绝大多数场景下,自动白平衡都是稳定可靠的,除非是色温比较极端的场景:

二、场景白平衡

对于一些色温比较特殊的场景,使用自动白平衡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这时就可以使用相机内置的各种场景白平衡。为便于说明,以佳能80D为例:

上表中有相应的色温范围,可以供拍摄者参考。

有一点要提示:使用完场景白平衡后,记得恢复到自动白平衡,否则下次拍摄的时候就会出现白平衡失准的情况了。

三、白平衡偏移/校正或手动白平衡

如果白平衡不准确,用户可以通过白平衡偏移或校正功能进行调节;如果光线环境非常复杂,或者需要拍摄对色彩还原要求很高的场景时,自动白平衡和场景白平衡可能都无法满足要求,还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结合实际场景进行专门设置。比如佳能白平衡选项中的最后一项就是“用户自定义”:

目前市售相机品牌基本都是使用白纸或灰卡进行设置,具体可以查询说明书,在此不再赘述。

四、白平衡包围

如果拍摄场景光线复杂,又没有条件或时间来手动设置,也可以使用白平衡包围功能,一次性拍摄多张不同白平衡(色温)的片子,供拍摄者选择使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交流,共同提高!


小k印像


单反相机上的菜单中都能照的“白平衡”这一项,其中“AWB”是自动白平衡的意思,而其他“白炽灯”、“阴天”、“钨丝灯”等等之类的就是半自动模式的白平衡设置了(建议别用这些半自动模式,还不如自己手动调效果好),“K值”是手动调节白平衡。

如果在室外,可以使用自动白平衡。如果在室内,或者一些特殊的拍摄场景(如拍舞台照),要用手动调节白平衡。因为在室内拍摄时,各种灯光发出的色温会跟自然光不一样,有的还有大面积的散射光和漫反射光,会导致拍摄的照片白平衡偏色。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不太好掌握白平衡到底调到多少合适?其实最简单的方法,不用记太多的关于色温的理论,只要记住正常日光情况下,K值约为5000左右。手动调节时,K值越小,白平衡越偏蓝;K值越大,白平衡越偏红。那么,如果你在拍摄时发现照片偏黄偏红,则需要把白平衡往蓝色的方向调,也就是把K值调小。如果你拍摄时发现照片偏蓝,则需要把白平衡往偏黄的方向调,也就是把K值调大即可。


无花无花


摄影白平衡怎么设置才精准?

白平衡的英文名为White Balance,指的是在任何拍摄场景的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的物体还原为白色。


而控制相机的白平衡,就是把相机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中白色的物体拍出来尽可能还原为标准的白色,不使照片偏色。
一般情况下,白平衡设置为自动档即可。 如要精准,那就要做对应调整:晴天对晴天,阴天对阴天,白炽灯对白炽灯,荧光灯对荧光灯。


特定环境摄影时,就得相应的手动调节白平衡,比如在清晨拍出鱼肚白的清冷,或天刚暗下来强化拍华灯初上的蓝色调,就可以色调骗冷。
想要在夕阳拍出暖暖的金色阳光,就可以色调骗暖。

这可以根据个人对图片的要求来定。
如若创意摄影,就得根据自己的经验,有时反弹琵琶,反而能获得特殊效果 比如,拍摄夜景时,把白平衡调到阴天模式,反而能渲染夜景气氛。


嘉珊影像


白平衡,是摄像领域的术语,以前摄像师第一步就是打白平衡,先根据环境色温选一下色温片,然后拿一张白纸调白平衡。而摄影跟白平衡的关系是,胶卷分灯光片和日光片,如果用错了难以纠正。到了数码摄影,原理上跟摄像是一样,所以白平衡被引入摄影领域,通过这个概念来解决色彩还原的问题。

见上图。单反数码相机上的白平衡大致分为自动和手动,自动当然是不用人为去调整白平衡,由相机通过环境光线自我选择合适的色温,而手动一般是由几种模式组成:如上图的阳光、阴影、阴天、白炽灯、日光灯、闪光灯等,还有一种是自己手动调整至多少多少K。但就白平衡来讲,个人推荐不用太多考虑,直接自动白平衡就好,相机的自动白平衡还是很准确的,不用来来回回去选各种模式,直接自动,得到的色彩还原比较真实,甚至使用闪光灯,用闪光灯模式还不如用自动模式来的更自然些(闪光灯模式有些生硬)。

但是我最后要说的是,现在比较专业些的摄影者,在拍摄时都使用RAW格式,这种全息数字底片的拍摄模式,根本不用考虑白平衡,你就直接忽略掉就可以,在处理RAW格式文件时,专门有色温调整条(见下图),往左是冷,往右是暖。

所以在拍摄RAW格式的照片时,那个白平衡就是个摆设了。作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初衷自由调整片子暖调或冷调。

但在拍摄JPG等格式的时候,选择一个自动就非常OK。


南方之南


摄影白平衡怎么设置才精准?

这个问题一般新手不太关注,因为与他其实几乎无关;有了一定基础的人会去关注,但又弄不清楚到底该如何应对;掌握了“高级课程”的人会得心应手,但又不太乐意告诉你很多。这世界,真的是五光十色、梦幻西游。

所谓白平衡,通俗的讲就是图片拍摄时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颜色,做到白是白、黑是黑、灰是灰,不要“变色”、不要偏色,使照片反映的颜色与真正的存在一模一样、不偏不倚。


现代的相机技术,已经能够充分地辨别大自然的色彩,向你提供的色彩数据大致是正常的和正确的,但是,由于各类不同环境的影响、各种不同原因的干绕,以及人为创意的要求,使得相机所提供的数据不满足拍摄人的要求,这才产生了对于白平衡设置的困惑与思考。

第一、通常情况直接使用自动白平衡。这种选择,简捷方便,基本准确,基本满足拍摄需求,如果是一般正常环境光线的话,没有什么麻烦和问题,放心使用便是。


第二、学会精准使用白平衡。什么是“精准”?就是上面说到的白是白黑是黑。要做到这一点,你得打开白平衡自定义模式,调整适当数据值,然对着拍摄环境中的白纸、白墙或其它你认为是白的背景,拍摄一张,然后再调整精值,如法炮制,多试拍几张,对试拍的样片反复观察和比较,认为哪一张反映的白最真,所对应的色温数据就是你在这个场景下拍摄所需要的白平衡数据;如果用“黑”色做比对,道理和过程完全一样。

第三、创意拍摄尝试调整白平衡。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数据拍摄,会有不同的色调效果,大师们经常会打破常规选择“非正常”的白平衡数据拍摄,以达成创意效果。你也完全可以做些大胆的尝试。

第四、后期适当调整白平衡。这个无需细说。


拍客张光林


白平衡不单单是对色温的调整,它也是很多摄影师用来创作风格的一个工具。

根据之前自己遇到的一些现场情况,我觉得白平衡的调整可以在前期拍摄和后期修片两个方面来决定。

我们知道白平衡主要是对现场光的测定,所以我们自己可以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也能初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然后测定的方法以前一直用的就是,使用一个白色物品放在光源下,然后让机子对着白色物品的受光面,进行调整,知道监视器里的色温正常。这个方法要注意是对现场的光源颜色差不多,或者光源比较少的情况下比较适用的。这个方法有时候会对不上焦,遇到这个问题可以切换到手动对焦。

然后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灯光秀、潮酷风格的广告片现场、甚至有一些婚礼仪式的布光,这些使用人造光源的色彩常常是多样化,或者时刻在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很难做到正常的白平衡,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做出选择了,对自己片子要的一个大概风格去做调整。比较保守的做法是,先把对色区放在人脸上,先保证人的肤色合理化,因为颜色一直在变,所以只能尽量让白平衡趋于正常。然后再试拍下照片,看下整体画面的一个色温,只能说尽量准就行。

然后一定要想,前期和后期互相配合,让前期无法搞定的事情,在后期给自己最大空间做调整。所以拍摄使用的参数也要结合调整,可以使用raw格式和jpg格式同时拍摄,至少要用raw格式,这样照片的细节会更多一点,后期可调节的空间更大。



MT影像


下面两张图就是不同的白平衡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第一张图的图像人物比较白,画面偏冷一些,这是冷色调,给人一种清爽凉快的感觉。而第二张图相对起来就非常的温暖。


关于冷色调或者暖色调的选择,一般都是要在后期处理,在前期拍摄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要选择正确的白平衡,避免后期有控制不了的颜色损失。

如在佳能相机上,我们要需要一张18度灰卡纸,淘宝上就有的卖,使用镜头的手动对焦模式在你需要的光线下,对灰卡纸进行拍摄,然后在菜单的白平衡菜单中选择自定义白平衡,然后选取刚才拍摄的那张照片,点击确定,系统就会以这张照片为标准的18度灰卡纸的颜色进行校正,就可以获得正确的白平衡。

而在索尼相机上就非常简单了,在白平衡菜单上选取自定义白平衡,然后对着一张白色的纸拍一张照片就可以,当然也可以用18度灰的纸,这个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了,我比较喜欢用白色的纸。


按下中间的按键后,系统就会根据图像的颜色来自动选择正确的白平衡。


光学法则


现在的单反在一般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基本都准确的,但是在有时候还是会出现误差,这时候我们可以在自动的基础上手动调整白平衡的k值


但是当我们拍摄raw格式的时候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只要偏差不要太夸张就选择自动白平衡即可,当我们拍摄的是raw格式的图片时后期调整白平衡是无损的,不必担心。


定格影像


主要是指黄色和蓝色的偏色,画面太过偏黄或者太过偏蓝都不好;另外,有时候也需要调节品红色和绿色,同样,画面太过偏品红色或者太过偏绿色也都不好;其实质上,就是要让画面中无色的部分保持中性无色就好,这样整个画面的色彩就能还原的更加真实。

如果拍出来的照片有白平衡的问题,那么在处理照片的时候,就需要优先处理,以纠正不合理的白平衡,然后再进一步做其它处理。

调节白平衡,可以在两方面着眼,一个是在拍照片的时候,提前在相机里设置正确的白平衡,使用与当时拍摄环境相对应的白平衡模式就好;在光线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置自定义白平衡——在当时的拍照环境下,用18%灰卡拍一张照片,用来设置自定义白平衡,或者用A4纸代替灰卡也可以。再一个是在后期时加以调整,方法也有好多种,我习惯于在ACR里调节,即使在ACR里,也有至少三种方法。

这里就不再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多看看有关方面的书。

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有意地使用错误的白平衡,比如说夕阳下或者白帜灯灯光下的偏暖黄色,再比如说夜晚宁静的偏蓝色。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正确的白平衡,比如说日光灯下的偏绿色就需要纠正过来。

总之,我们要让自己的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色彩和亮度,就应该是我们当时感觉的样子,把握好这个原则就有了前进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