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芳华》里刘锋和何小萍最后过的最“惨”,作者却说他们话不多但过的最从容?

宋燕儿


《芳华》是根据当代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冯小刚执导,深受好评的一部电影。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透过剧中人物肖穗子的视觉,讲述了七八十年代,军区文工团中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文艺兵的命运。


影片始终以平和的语调讲述着那个波澜起伏的年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时代裹挟着前行。


任何人都挣不脱历史的洪流,无人幸免。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大部分的人都是随波逐流,只有极少数人会坚守自己的内心。

刘峰--就是这极少数人。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他勤劳、能干,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是“活雷锋”,他像神一样的存在,各种荣誉接踵而来。


命运却又和他开了一次玩笑,仅仅因为一次对爱情的表白,就被扣上了“流氓""的帽子,下放到了前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军功,失去了一条胳膊。退伍后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处处碰壁,窘迫不堪,但始终都保持着他那份质朴的善良。


他从不怨恨、指责,生活已经很无奈。怨恨、指责并不能带来任何益处。刘峰的心里始终是一种宽容。当何小萍问他过得好不好时,他想到的是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友。跟他们相比,活着就是幸福。


何小萍 一个右派的女儿;一个随母改嫁的“拖油瓶”;一个处处被人当作笑话的人;一个从未被善待过的人。经历了人世间太多的不公,刘峰的善良对她而言就特别珍贵,所以也就特别懂得珍惜。


年轻时每个人都崇尚名、利。何小萍也不例外,她渴望爱,渴望成名。但当她在战地医院,真的成为战斗英雄获得嘉奖,何小萍的精神崩溃了。所幸的是何小萍又被自己钟爱的舞蹈唤醒,凤凰涅槃,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



经历了生和死的磨难,经历了英雄和“坏人”的转换。他们看淡了人生,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生活。他们反而更懂得生活的美好。生活中的任何艰难险阻于他们来讲,早已是“沧海一粟”,不值得一提。


而他们两人因为彼此懂得,相互更加珍惜。


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真的和金钱,名利毫无关系。当繁华落尽,曲终人散,回首往事,没有亏欠,没有不安,不觉得空虚,无愧于心,才是最大的幸福。


刘峰和何小萍表面上看过的最惨,实际上他们获得的是一种心灵的安宁和自我的满足。这个也是严歌苓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她的作品宣传的都是人性的“真、善、美”。

我想,作为人,这才是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一步错过、步步错过。芳华的结尾令人辛酸!感人肺腑!

电影“芳华”的最后一幕: 何小萍一句:“能抱抱我吗?”。此时的刘峰也积极回应,用他的独臂拥小萍入怀,真可谓是感人至深的结局。

而这个感人的结局,在电影前面的叙述中,早己埋下伏笔:当林丁丁在寝室里哭诉被刘峰强抱了时,躺在蚊账里的何小萍猛地一下坐了起来!要知道: 刘峰一直是小萍暗恋的对象啊!可他却主动向林丁丁表白去了。更糟糕的是: 刘峰的示爱还被林丁丁公开拒绝。此时此刻,何小萍心里一定是打翻了五味瓶,想得最多的肯定是:要是刘峰抱的那个人是我,那该有多好啊!

紧接着,何小萍的最佳时机就来了: 刘峰因为“作风问题”,被踢出文工团,打发到基层伐木连去了。临别时,小萍独自去刘峰房间话别,第二天,两人在文工团的大门口依依惜别之时,这是小萍的最佳表白机会。可惜啊可惜!当时的小萍既自卑、又害羞,没有将她人生中最关键的那一句:“能抱抱我吗?”对刘峰说出来,铸成终身遗憾!最后,互有好感的他们,只是致以庄重的军礼而告别......。

一步赶不上,步步都错过。阴差阳错之下,几十年过去了。一直暗恋着他的小萍直到影片的最后,才在小站对刘峰吐出“含在嘴里几十年”的那一句:“能抱抱我吗?”......

紧接着,音乐起、全剧终。多少人、泪己下。经典的魅力啊!





临时客


何小萍成分不好,当文工团当上军人的得意忘形,穿上别人的军服照了张相,也就属于思想的污点,入军不被甲兵,虎无所容其爪,以其无死地,所以何小萍是有死地的,有死地就是何小萍得精神病。

精神病的状态是天无以清将恐裂。圣洁的何小萍穿着病服独舞一段,有着战胜以悲哀处之的军人和平情节,更加中国军人的圣神。

刘锋是活雷锋,在国色天香的文工团战友里面,完全是一朵盛开的鲜花。

刘锋致虚极,守静笃的刚正不阿也让何小萍暗恋。

你爱的人人不爱你的刘锋也委屈离开文工团,刘锋劳积的腰伤,老子说,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男人的腰伤和死一样。男人腰伤带来无力的梦遗,只有男人知道滑向凄苦的人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生活细节何小萍精神病发作,生不如死。刘锋腰伤和断臂的残废,革命者高尚品质都站在对方角度不愿拖累对方,所以残臂刘锋与何小萍轻轻像战友一样相搂时,同时二人具有道德经三样宝贝,慈悲,俭朴,不敢为天下先。

回忆两位国家的战斗英雄人年轻时都被误会都是生活不检点,老子说,大白若辱,大音希声。

中国军人刘锋与何小萍道隐无名。


我写小说江山画卦


刘峰是一个雷锋式的人物,我个人认为他比雷锋更高尚,因为他是默默的做事,原著没看过,电影里刘峰晚年应该不会太惨,最起码吃喝不是问题,又有何小萍做伴能互相照顾。

刘峰虽然放弃了军校,但是最终在战斗部队还是提干了,79年越战连级,这个和我父亲差不多(不过我父亲没有参加越战)我父亲因公致残8级后来转业地方,最初每年几十块钱补助,到现在每个月2000块。刘峰是截肢应该是因战致残5级,每个月伤残补助5000元左右。刘峰现在应该是65岁以上,看他当年是下岗还是主动辞职,如果是下岗退休会按照同级军转干部标准,每个月最少4000多吧,主动辞职就不一定。何小平是战斗英雄因战丧失劳动能力,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按照现在中央对于军转干部尤其是他们这种战斗英雄待遇不差。具体幸福指数就看他们个人心理了,如果看淡名利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我父亲因为伤残提前转业而他的战友好多都是副团级才转业退休待遇要比他高,可是老爷子看的开,现在每天开开心心,而且特别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以前总去广场聊天,后来因为那个地方成了一些人发泄的场所他就不去了


什么才能退休


电影演到最后,两个最善良的人一个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一个近乎疯了。这就是最刺眼的现实,也是冯小刚的电影里有的特色,敢于讽刺社会。

刘锋,是那个年代最基层最踏实最本质的一个缩影。连续多年的标兵,人称“活雷锋”,但却因为林丁丁的诽谤而落寞,被发配到了边境的伐木连里,最后莫名其妙竟然还参与到了自卫反击战(中越战争)中。因为参战被打断了手臂,成为了残疾人,人生十分多舛。后来老婆也和一个司机跑了,自己在老年又生了场大病。我想,这样的情节,多少让所有在座的观影者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悲怆。

而何小萍,离开家乡,她那么渴望融入这个集体,却被一次次无情抛弃。她以为逃离那个大家都不喜欢她的家,她就能够过的很好很好。她已经足够好,却仍然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容下她。她那么渴望成为万人敬仰的英雄,最终她终于做到了,却可悲地失了智,疯了。

十年后刘峰生了一场重病,幸得小萍悉心照料才得以恢复。

从《芳华》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命运来看,有的出国嫁华侨,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读大学曾为作家…

看上去刘锋和何小萍的确很惨,但是不得不说他们活出了善良的人该有的样子。

经历过生死,何在乎世俗。对他们来说能活着就是幸福!\t


蒋东文


电影《芳华》里刘锋和何小萍,最后过的最“惨″的说法,其实可以作出多种解读。电影上映高潮时,讨论人生曾有的“芳华″时,很多当年的军人回顾往昔,谈过往的亲身体验,甚至因观点的不同,产生激烈的争论。因时代的原因,这类涉及“越战″的军人题材作品,已很少出现,引得当下的年轻人也参与讨论,一时十分火热。本人是历经整个70年代,至80年代前期的军人,恰好经历了那个时代,也曾负过轻微伤,但未致残,有切身的体验。个人认为,人的一生很漫长,军人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即是荣誉,又是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对比那些牺牲的烈士,活着的人应该继续拼搏,不断努力,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当年的一些战友,大多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退伍后回乡务农。有的便以“退军″身份不断上访,要求一些待遇,以减轻困难。为此,我曾与当年不少战友,形成激烈的争辩,个人认为,“改开″年代是最好的机遇,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才是人生的上乘之选。自己在军队时间稍长,他们争不过我,也不多说,却也并无责怨。

刘锋和何小萍转业至地方的境遇,其为军官,不是士兵,待遇再差,按照政策也比士兵好。他们在海南遭遇的失意,应与转业军人身份无关。追溯前情往事,海南刚建立特区时,全国许多人一哄而入,炒房、倒卖汽车,甚至不少卖春之人,都去那里淘金发财。刘锋不带着发财梦,去那里干吗?你一个残疾军人,国家有残废军人等级待遇,应力所能及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对自己对家人都好,不必去当时的海南凑热闹。一个既无资金,且身体欠佳的残废军人,去海口销售盜版地摊书,混饭吃,这种人物刻划及命运摆布,实在是不合人生逻辑的。除非刘锋脑子糊涂,失却理性,否则不会这么选择。他执意这么做,也与曾经的战功英模名誉无关,与转业军人的命运在逻辑上不相联系,要怨也只能说他人生迷茫,瞎闯能闯出什么名堂呢?何小萍也同样如此,当年的“淘金热″确实迷住了不少人,不同身份与层次,其间有成功者,有失败者。那时候,进海南的有政府干部、教授、工人、农民、学生、军人……各色人等,鱼龙混杂,清一色都叫做“下海″人。刘与何的人生命运,是与曾经的军人身份无关的,失意之时,把责任推卸和发泄到“战斗英雄″境遇上,这有“指牛说马″之嫌,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刘锋因家庭收入低,妻子跟大货车司机跑了,他为了多赚些钱,贩卖盜版书籍,其行为亦可理解。但此阶段他思想认识上的迷茫,行为不够理性,不适应社会的快速转型,也是客观存在的。

电影剧情如此安排,也许是出于对千百万荣复转退军人,其不同层次、不同待遇与命运的一种解读。比如当年文工团的高干子弟陈灿,后来成为了海南搞房地产的老板,而没有特殊背景的刘锋,处境则极为坎坷,以此对比展示出不同复退军人的命运。那些回到农村的广大士兵,当然又不如转业的基层军官刘锋,潜台词虽没这么说,但要引起这类人群的共鸣,其意图是明显的。现今逐渐改善了荣复转退军人待遇,此话题也就无须深入开展讨论。作为曾执钢枪的军人,人生荣誉是值得倍加珍惜的,我也从未忘记有过的风华。看到一组新闻镜头,高级领导也把当年英姿勃发的军人相片,放在其办公室书架上。本人位卑,也一直有此习惯,且多年来如此,看来天下人,都很珍惜当年的“芳华”啊!

时代如大江之水,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人生百年,历经各个不同时期,常有波浪壮阔,亦或漩涡回转,每个人一生的道路,又岂能始终平坦?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更应该有理想、有抱负,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朝着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奋力前行。要追随社会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调整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坚持开拓创新,不囿于过去,不埋怨环境,砥砺前行,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人生中应该抱有的态度。


云淡水蓝96


萧穗子终于等来了父亲解放的喜讯,父亲寄来了她最爱吃的水果糖一大袋,整个女生寝室都沸腾了,这些高干子弟们都为萧穗子回归到新贵圈子欢欣鼓舞,只有何小萍默默的离开了,她的父亲怎么样了?是不是还活着呢?自己被后妈轻视受尽冷眼不得已投身军旅,本以为与一群最可爱的人相处可以获得家庭温暖,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在高干子弟聚集的文工团里她是最卑微的,以至于自己天真的偷偷借用萧穗子的军装照相被当做十恶不赦的小偷,后来发生内衣装海绵事件更是把她推向深渊。



萧穗子冷眼旁观着何小萍的遭遇,活雷锋刘峰一如既往地的热情关照他从北京接来的战友何小萍,何小萍一直视刘峰如兄如父,刘峰活雷锋之举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获得极大的荣誉,那个相信自己相信的年代里,人最可贵的是拥有信仰,对于刘峰而言自己是一个农村娃好不容易来到部队,又还不容易被选中到文工团,这是祖辈期盼的出人头地,埋下头舍得一身力气服务战友就是为革命大家庭做出贡献,这是一份朴素的情感。

助人为乐是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被帮助的人习以为常的时候,你自己的快乐就没有了社会价值,文工团的团长想要栽培这个思想政治可靠的苗子希望刘峰可以读军校回来后安排干部身份,可是刘峰有自己的想法,文工团里有他所爱的女神,女高音独唱演员林丁丁,丁丁是一位俊秀的上海妹子,一口吴侬软语让刘峰骨头发麻,有意无意的暗送秋波让刘峰荷尔蒙异常剧烈。一个燥热的夏夜,穿着清凉的林丁丁挺着熬人的上围跟刘峰说着情话,刘峰没有把握住节奏和情绪冲动了,抱住了一只美丽小鹿,林丁丁突然发出女高音独门绝学叫嚷起来:活雷锋耍流氓!



刘峰无法解释自己干了还是没干,靠着林丁丁以女儿家清白发誓证明了刘峰确实耍了流氓,刘峰感觉自己被侮辱了,自己的感情竟然成了耍流氓,于是心灰意冷的刘峰申请重回战场用铁与血来麻痹自己的神经至死方休。何小萍是唯一为刘峰送行的人,萧穗子一直自称是刘峰妹妹却在此时也丧失了勇气,何小萍抬头挺胸意气风发在众目睽睽之下送走了刘峰,在离别的那一刻何小萍向刘峰敬了一个标准军礼,这是战友之间最高礼遇。



何小萍继续遭到排挤,失去了跳舞的机会沦为后勤杂工,一个好苗子被埋没在事务性工作之中,曾经的理想与对生活热忱伴随着刘峰的离开都冰封起来,直到一次高原演出慰问草原官兵跳《草原女兵》女一号歪伤了脚临时找不到代替人选,何小萍被队长点将上台,她耍小聪明装病被发现后没有被揭穿直到演出结束后,团长毫不留情执行战场纪律宣布何小萍志愿支援前线医疗队。



安定的后方转到了前线,生死两茫茫,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台上的沙场秋点兵,马做卢飞快,弓如琵琶玄惊都是写意,前线真刀真枪的血腥场面让生性胆小软弱的何小萍感到震惊,无数次震惊后开始麻木了,直到一个十五岁小战士唤醒了何小萍的亲情,她保护了伤员而成为英雄,从一个小人物到万众瞩目英雄,何小萍神经绷不住了,她疯了。硝烟之中,刘峰带领着自己部队向前线支援军火,遇到敌人阻击,残酷的战斗瞬间让人间变成地狱,支离破碎的身体成了常态,战友情让刘峰杀红了眼开始报复,为了完成最后任务,身负重伤的他留下断后,一个优秀舞蹈家失去了左臂,蝴蝶折翼了无法回到花丛之中。



英雄何小萍与英雄刘峰一起回到了文工团,战争结束了,文工团完成了她历史使命,最后一次慰问演出上英雄何小萍成为观众。伴随着草原女兵节奏响起,何小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何小萍复活了自己梦想,医生认为是艺术拯救了她的生命。刘峰回到文工团宿舍在破旧地板中发现了何小萍埋藏的军装照片,那是一张被撕得粉碎照片,那是她曾经热切盼望的梦想,刘峰将照片拼接完整恢复原状,萧穗子看到了这一幕,两人聊到文工团解散事情和各自打算。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散落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静静为我开放,她们都老了吗?她们都去哪了啊?刘峰最后一次见到林丁丁是自己成为英雄后,林丁丁慰问演出独唱《英雄赞歌》,还是那个人那个声音,不过物是人非事事休。多少年过去了,残疾了的刘峰与神经后何小萍在战友埋葬陵园相聚,两个疲惫不堪的身体偎依在一起,太阳变得温柔了,没有太多的话,刘峰拿出何小萍军装照片,时间回到那个下雨天,那是属于他们的美好时代。


唐俊龙55398571


文工团在电影中,就是一座少男少女的乌托邦。

而刘峰和何小萍,很明显是其中的异类。他们不是高官子弟,书香门第,是文工团中最善良敏感的人。

刘峰用满腔热情和奉献精神,将自己打造成战友眼中无所不能的神;何小萍因为过度自卑缺爱,如鸵鸟一般寄居在自我世界中。

但命运依旧“抛弃”了他们,何小萍因为不愿跳舞被派到前线当医护人员,亲眼目睹众多战士的血腥残躯,在一次轰炸之下她舍生护住伤员,被评为英雄,却失了心智。

刘峰因为文工团里的误解屈辱,参加越战,经历过人情冷暖的他,到了热血挥洒的战场,战友的离去和自身的残疾,让他身心饱受摧残。

电影最后一刻,刘峰和何小萍相偎在一起,青春不再,年华老去。比起文工团的其他战友,确实过得不太如意。

退役后的他们,成为了作家、商人、远嫁富商、家庭主妇,他们功成名就,忘却前程,再也记不起自己曾欺侮过何小萍,咒骂过刘峰的往事,也忘了在文工团中的激情昂扬,他们成了万千人中的一粟,沾染了太多市井气,活成了普通人。

他们计较得失,守护家庭,为了利益忘却家庭,远在国外面目全非……这样的他们,相比起当年的少年意气,确实太触目惊心。

但刘峰和何小萍依旧保持着初心,他们受过命运最残酷的摧残蹂躏,从容的他们不再折腾,也不再和世界为敌,甘于平凡,不再追求太多,从容相守,度过后半生。


壹条电影


渡尽劫波,初心依旧

在《芳华》上映前,我说有兴趣看,妹妹就给我寄来书,英文名字是You Touched Me。

后来去看电影,影院坐了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黑暗中,看不清表情,却在荧幕跳动的光影的照映中,看到他们眼中的晶莹。可能,为刘峰、为何小萍、也为世事弄人……

对于林峰和何小萍,可能很多人觉得他们“很惨”,但我却觉得他们渡尽劫波,初心依旧。

他们是很惨。

林峰从一个到处演讲的“活雷锋”,到活在最底层,为了做点小生意被羞辱。何小萍干干净净的一个少女,被当众嘲笑身上馊,被逼着承认“胸罩”是自己的,等等,生生地被生活折磨地精神崩溃。

但他们渡尽劫波初心未丢。

林峰

七八十年代的文工团里,林峰与人为善——给同志做结婚沙发,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其他同志……

他是无私奉献的典型,被奉上了“神坛”,离地三尺。他到处演讲,前途可期。直到发生“触摸”事件,“活雷锋”怎么被塑造的,也以同样的方式被打倒了。林峰终于在一次次的逼问中意识到,自己从前是被架起的“典型”,真是被所谓的荣誉迷了眼,忘了自己是人了。

于是,他做出了选择——宁愿活得苦,也要活成人。他丢掉所有的荣誉证书和奖品,当何小萍说,“丢了多可惜呀,都能用呢”时,他说,“上面印着字,怎么用啊”。此时的林峰,看透了所谓的荣誉,看清了自己,坚定地和光芒闪闪的过去划清界限。

他参加越战失掉了一条是手臂,他辗转做小本生意,被没收了车子,被人羞辱时还被当年文工团的同志看到。原著中还写,他结过婚,但是太太跟着别人跑了,他最后还得了重症,可谓“很惨”,但他依然是林峰,依然与人为善,有没有荣誉,他都是林峰。

何小萍

她何小萍的父亲在被打成右派后,她跟着母亲,继父家里卑微的活着,连吃一块肉都要先把肉埋在碗里,等别人不在的时候才吃。本以为到了文工团就可以活得不那么卑微,然而,刚来第一天就因为身上的汗味被嫌弃,练习托举时,更是当众被男生嫌弃身上馊。

即使她舞跳得再好,也得不到尊重,所以“胸罩”事件人都可以怀疑她、逼问她。林峰事件和“发烧”事件,让她对文工团的一切彻底失望。她离开寄予希望的文工团,去了战场,她目睹了生和死,目睹了比自己惨百倍的小兄弟,目睹了他们名字都留不下就离开了,然后是铺天盖地的荣誉,这一切混乱了何小萍的思绪,使她扛不住,疯了。

醒来后何小萍不再患得患失。她有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不再为社会评价活,不讨好,不迎合。刘峰病了她去照顾,战士的墓碑,她会去照看,活得心安,活得平静。

在历史的洪流面前,谁都无法孩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席卷,都在其中挣扎。刘峰与何小萍他们也被吞没其中,但他们挣扎之后,没有丢掉自己,丢掉本心。

卢梭说,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刘峰与何小萍最终是找到了这样的状态,所以从容。


博学书院馆


吃货界最懂减肥,减肥界最懂养生的晶晶汤博士前来作答。我觉得作者所谓的“从容”,其实有点“佛系”的感觉,大白话讲就是认命了。被生活蹂躏践踏太久,知道再做任何反抗努力都是无用功,不如就看淡这一切。所以表现出的行为显得“从容”,只是一种淡定的按部就班。

芳华这部片子最能挑动的还是中年男人的性幻想,文工团姑娘们白花花的大腿、纤细的腰肢、修长的脖颈、无妆清秀的面庞,都能令他们回忆起自己的当年。不然也不会花那么大篇幅来拍摄穿齐B小短裤练舞,以及浴室打闹的镜头。




而何小萍的人设是相貌普通、家境一般、还有体味。演员长得也是土土的带着倔强。这样的人在进文工团前忍气吞声,以为进了文工团能翻身农奴把歌唱,结果照样被欺负,想不服输闹脾气搏一把,结果被搞出了文工团也没有好日子过。从来也没有被男人疼爱过,她很早就已经认命了。

刘锋是一直以为自己是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个又红又专的好苗子。结果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家的踩脚石,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从战场回来又没有得到应有的抚恤,自己把生活过成了残局。

最后两个遭人嫌弃的可怜虫,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互相依偎。因为除了彼此,没有别的人愿意和他们有太多瓜葛。何小萍心里是有刘锋的,但刘锋心中的理想型还是丁丁公主,怎么肯愿意把心交给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女人。没有满汉全席吃,有馒头吃总比饿着强。所以刘锋内心只是觉得凑凑合合搭伙过日子呗,害想咋地?

晶晶汤的山海经是一个活人不是小编!专门给亲介绍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其实靠谱又专业的健康知识!如果亲愿意看,欢迎关注哦!

听说点赞的人都能光吃不胖还发大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