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政府为何会封禁长白山200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林也程


清顺治元年,清朝廷颁发了一项禁令:封禁长白山。时间长达200多年,那么清政府为何会封禁长白山200年?

长白山是清朝的发家之地,长白山因此一直被清王朝视为神山,他们认为大清王朝龙脉在长白山。康熙皇帝视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以求其永保国家万世无疆之盛。

东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清朝将东北打造成一个可以保障清廷的后勤基地。所以长白山作为龙脉之地一直被很好保护,除拜祭官员外不允许任何人进山,而且限制汉人在此活动,禁止采参捕猎。

究其封禁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清统治者怕被汉人同化,渐失满人风俗和文化。

史书记载:“东三省为满洲根本地方,诸宜恪守满洲淳朴旧俗,并力挽渐染汉人习气。近见吉林风气亦似盛京,日趋于下,而流民日见加增,致失满洲旧俗。”

乾隆帝认为,盛京、吉林长白山为龙兴之地,若听任流民入关,而与满族杂居,必然会导致满洲民风渐渐不纯。因此,他决定对流民的入境,必须严加禁止。


十色彩虹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清朝封禁长白山达200年之久的秘密!”

从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以来,清朝就对长白山开始封禁,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由于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长白山的封禁这才开放。这中间前前后后近200年的时间,除了进山祭拜的人,谁都进不去。清政府为何要封禁长白山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当年,据说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身背父亲的骨灰到处寻找埋葬之地。当他来到长白山的余脉启运山时,因得到一位神秘老者的指点,说这里是龙脉,将祖先的骨灰葬在此地就能够保佑子孙千秋万代。努尔哈赤于是就把父亲的骨灰埋在了这里,随后又将其祖父,曾祖父等祖先的骨灰也埋在了这里。如今这里就是清永陵。

有人说长白山这里就是大清的龙脉,是满族的发源和兴起之地,所以才封禁加以保护,唯此才可以保佑大清江山社稷永固。我不知道长白山有没有龙脉,但我知道这里是祖坟的所在,就算是现代人对祖坟也是相当看中的,万一祖坟遭到破坏,而导致大清运气没有了,找谁哭去啊,后悔也来不及啊!

也有人说,当年努尔哈赤率领十三铁骑打遍中原无敌手,还把女真等部落都平定了,又征服了蒙古,这其间,肯定还掠夺不少金银财宝。在对大明进攻之前,就将所有的宝藏埋进了长白山,以防万一打不过大明,还可以以此来东山再起。然而,时至今日,长白山里到底有没有宝藏,现在谁都不知道,毕竟谁也没挖到过啊!但是相关传说却一直流传着,就如云顶天宫,它是否存在没人知道一样。

但我觉得,清朝之所以封锁长白山,主要还是因为当年他们就是靠着在长白山里采摘灵芝、人参和大明王朝进行交易而发家的,所以,长白山在满清人的眼中是无比神圣的地方,这才被他们当成了圣山供奉并封锁起来,毕竟这里是自己的老家、祖先待过的地方。


大史官


幽燕非故国,长啸返辽东。回马望烽火,中原落照红。

这首诗是满清第十代肃亲王善耆在清朝灭亡后,返回东北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这位肃亲王善耆知名度不高,但他的女儿却大名鼎鼎,就是著名的川岛芳子。清廷灭亡后,以肃亲王善耆的满清遗老不甘失败,在日本人的鼓动下妄图恢复清室,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善耆把自己的第十四女爱新觉罗·显玗,送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做了养女。

从善耆这首诗的内涵来看,他没有真正把北京(幽燕)当成自己的故乡,东北(辽东)才是他真正的故土,这也是满清统治者共同的心态,山海关外的白山黑水才是他们的故土。

没错,满清就是自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后来才入关统治全国的。

清军入关后,下了一条严格的命令:将长白山划为禁地,外人不得涉足,而且一禁就是200多年,让当时和后世的人十分奇怪,长白山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有人说,长白山是满清的龙脉,清朝统治者害怕有人破坏他们的龙脉,所以才封禁长白山;有人说,长白山内埋藏着清朝统治者在关内搜刮的大量财富,他们害怕被人发现,所以才封禁长白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实际上,排除这些神秘的因素,作者认为清朝统治者封禁长白山的主要考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文化方面,为了保护这座圣山;一个是政治军事方面,为了给自己留后路。

精神文化方面,长白山是满族文化的圣山

满足的先祖女真人一直居住在东北,后来到明朝后期逐渐形成三部,其中最强大的建州女真就活跃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和辽河流域一带,他们的领袖就是努尔哈赤。

建州女真之所以把长白山作为发祥地,主要是长白山资源丰富,提供了大量野生动植物资源,而建州女真可以采集这些资源,用于和其他部落交换贸易,这才使得他们逐渐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后来更是发展壮大起来。可以说,物产丰富而慷慨的长白山是女真人的“父母山”,巍峨神秘的长白山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神山,任何人不得亵渎。

正因为如此,满清入关后,将长白山视为“兴邦之地”“旧邦之镇”,只有封禁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护这座圣山。作为一座没有生命的山,长白山先被封王,后被尊称为帝,并建立庙宇,足见长白山在清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政治军事方面,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根据地

对满清而言,长白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山,关外是他们最可靠的根据地。

满清虽然入关统治了全国,但他们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担心占全国绝大多数的汉人迟早会起来反抗,推翻自己少数满族人的统治。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他们必须要做好应对准备,准备自己在关内的统治结束后,如何寻找最后的立足之地。

毫无疑问,山海关外的白山黑水就是最好的立足之地。

清朝时的东北地区还未得到大规模开发,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如果任由汉人迁往关外开发,一两百年后,汉人将会遍布东北这个满人的发源地,一旦将来满清在关内的统治被推翻,满清统治者即便是跑到山海关外,也要面临汉人的仇视,毫无立足之地。

所以说,满清统治者必须将长白山乃至整个关外都设为禁地,禁止寻常百姓擅自出关,其政治军事方面的考虑就是为了把长白山乃至整个东北作为自己最后的根据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 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来答一下。公元1644年,顺治元年开始,清朝开始了长达200年的封禁长白山,严禁采参捕猎,并以柳条围山封禁。

长白山一直被清王朝视为神山,康熙皇帝曾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以求其永保国家万世无疆之盛。据传说大清王朝龙脉在长白山。什么是龙脉?龙脉即山脉,包括山脉走向和起伏变化,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喻做龙。

清王朝非常看重风水,东北地区物产丰富。长白山作为龙兴之地一直被很好保护,除拜祭官员外不允许任何人进山,而且限制汉人在此活动,禁止采参捕猎。其实清朝封禁的不止长白山山脉,当时整个东北都被清朝保护起来,想把东北打造成满蒙的私地,把这里变为最有保障的基地。

爱新觉罗发祥地在东北,建州女真一直以采集山参为主,与中原的政权进行贸易,并向朝廷纳贡。当时女真人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复杂的工具兵器均无法自己生产。需要与汉人用人参皮货等交换。 清初东北实行了封禁政策,但对于采参仍旧十分关注,每年清朝总管内务府及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共同组织采参人丁进山采参。

关于长白山为何被清朝封禁长达200年,至今仍众说纷纭。但不管怎样,在长白山被封禁的200余年里,原始森林受到了保护,野生动物大量繁衍,长白山优秀的自然环境得以保存,不得不说,200年前,大清皇室为长白山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毕竟在绵延的山脉中,生长着上千种植物,其中药材居多,特别盛产极品人参,这里的飞禽走兽,许多都是国家珍稀动物。(xtm)


新文化报


古代的皇帝都把自己誉为真命天子,自称是天子,龙的传人,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长白山被当时的清朝统治者认为,长白山的地方是“大清龙脉”。古代君主对于龙脉,则是异乎寻常的看重。拿明朝来说,当时朱元璋断南京龙脉,刘伯温为了稳固明王朝的统治,派人挖断几百条龙脉。而清朝则认为长白山是大清的龙脉之所在,因此封禁此山,同时派兵把守,防止汉人企图破坏龙脉,破坏清朝统治。

这是一个有预谋有计划的政治事件,而原因不外乎一个,那就是为了清朝统治更加稳固,毕竟无论是保护龙脉、转移财富,不都是为了清朝统治者们能进退有度、有的放矢么?

因为他们满族人认为,那里是他们的发源地,是兴起的地方,而长白山就是“大清龙脉”。既然长白山被认为成了大清龙脉,那大清龙脉之地自然是不可以随随便便就给人居住的,怕破坏了大清龙脉,破坏了国运。

这种迷信的说法就被一直奉为基本的国策和规矩,人人必须遵守,以求大清国运昌盛,如果被破坏,你破坏规矩不小心踏足了长白山,在那个封建的统治时期,你丢掉的可能就是性命,所以人们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不会踏足长白山了。

其次,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而且人们认为,长白山这样仙的地方是有宝藏的。在有宝藏,而且福气聚集的地方,这个地方自然就被清朝的统治者圈禁起来,如果清朝覆灭,也可以作为一个退路,让自己的家族和族人有一个地方生活下去。

这个退路不光是留给大清的统治者的,更多的是留给满族的人民,如果大清灭亡,那么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根据以往的前例是没有一个好下场的,所以,他们只能为自己的族人留后路,为自己的子民留后路,为自己的后代儿女留后路,让他们在富饶的长白山生存下去。

最后,讲到此,我们便知道了为何长白山被封禁200年不让人踏足,这是当时清朝统治者为了自我的一种做法,为了国运昌盛,为了子民退路,为了传说中的宝藏,足够让他们把长白山封禁两百年。


品牌战略故事


长白山,东北第一高峰,海拔2744米,雪封期长。

古人有″图腾"一说,也有崇拜高山、大河的。可以按时、按节举行祭拜,求神明保佑。

最早的满族祖先:肃慎人,就以把长白山做为神山,加以祭拜。以后的满族人便把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特别是建立统治之后,就称为″龙兴之地"。严禁外人踏入。其目的,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再就是,怕别人破坏风水。这也很好的保护了东北的各项资源。当初还修了:″柳条编",除满人可入内,进行骑射,但主要是怕滿人被汉化。这一禁、就是200余年,直到满清末落,才有大批闯关东的汉人及从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人,进入这″龙兴"之地进行垦荒,才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这里说要说明一点,鲜卑族与朝鲜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民族。鲜卑族来源于蒙古高原,是蒙古的一个分支,产生于大兴安岭,属于阿尔泰语系。

朝鲜族来于朝鲜半岛,语言也有类似阿尔泰语,但有人说是韩、日之中的一种新语系。

总之:满、鲜卑、朝鲜,是三个单一的民族,期中并无交集)。


眸子8552


话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正值初夏时分,一贯征战四方、将大清疆土扩张到极限的康熙帝,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地躺在龙榻上小憩了。

这还没享受多长时间呢,忽听屋外,一声响亮的雷声,将康熙从睡梦中惊醒。

“万里晴空,缘何平地一声惊雷?哪个方位传来的?”

“禀圣上,是龙脉方向。”

康熙帝一听,马上吩咐:“速速派人查明真相。”


几个月后,查探之人回禀。回禀之言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是这样记录的“自天池中有一怪物复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颈多须,以为是龙。”

这还了得,我这条龙还在呢?又来一条龙,赶紧封锁消息。

此次查探还有另外的收获,人们发现鬼鬼祟祟的几名倭寇,在龙脉边沿活动,像是在寻找什么宝物。

龙兴之地竟然有外族活动,于是乎,自康熙年间起,长白山开始了它的长达两百年的封禁。

缘何封山,站在皇帝的角度,考虑有下面几种因素:

1.长白山乃华夏北部龙脉一脉

长白山一直被历朝封为龙脉,一直是百姓们敬仰崇拜的神山,是百姓们的精神食粮。长白山有异动,在当时的人们想得更多可能是会有灾祸发生。消息扩散出去对民生稳定存在影响。

2.长白山乃女真龙兴之地

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一族,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一带。长白山可以说是女真先祖的发祥地。谁对于老家都有一种思乡情怀,更何况这种世世代代生存的帝王之家,把皇族发祥地保护起来没有什么不妥。

3.传说长白山有宝藏

传说长白山有宝藏,女真人将搜刮的财富全部隐藏于此。

周星驰的电影《鹿鼎记》当中就说到了人们为了这些宝藏展开了争夺。

是否真有其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无,不管是有没有,只要消息一散发出去,那龙脉之地马上变成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如此神圣之地岂能遭人玷污!

究其真正的秘密主要是长白山的地理位置。

长白山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是典型的火山地型。距今最近的有三次喷发,第一次喷发是1597年8月,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4月,第三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这第三次的喷发就是康熙所经历的那次。

火山喷发后的岩浆是上好的肥料,长白山一带植被茂盛,物产丰富,跟火山喷发有着极大的关系。

再来看日本的寻宝之旅,日本一样位于太平洋的褶皱带上,1702年的火山喷发势已引发了日本岛的一系列地震,海啸活动。且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严重影响了日本民众的生活。日本当局肯定急于寻找原因,于是乎就有了上面说的“寻宝之旅”。

长白山经历两百多年的封山、火山灰的滋养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现代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名符其实的“神山”。


别酒流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以下几个。

第一,长白山是龙脉所在

满族人认为自己发源于长白山,长白山是满清龙脉所在。

其实直到今天,无数人还是相信风水学。

香港大商人建楼建工厂,甚至布置公司内部设施,几乎都会找风水大师来看看。

当时盛传如果长白山大清龙脉被破坏,满族人就会尽数死在关内,一个别想活。

就算满清皇帝不相信,至少几百万旗人是相信的,所以必须尽量避免他们的惶恐,要封锁长白山。

第二,东北和长白山都是满族人的退路

其实打垮明朝的不是满清,而是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军。

大明毁于内讧,不是满清的入侵。

直到李自成逼死了崇祯,明军仍然守住山海关。

说白了,满清能够占领大明的领土,有很大运气的成分。

当时满族人很少,一旦进入关内又会迅速腐败失去战斗力,元代蒙古人就是好例子。

那么,一旦汉人反抗,说不定满族人真的会被消灭在馆内,像之前金国一样基本灭种。

然而蒙古人就比较聪明,留下了蒙古高原作为退路。

后蒙古人被大明击溃,蒙古皇帝就带着族人逃回蒙古高原,至少保证自己的生存。

所以,东北和长白山就是满族人的蒙古高原,是他们的退路。

那么,自然不允许为满族以外其他民族大量进入。

第三,小道谣传,珍宝埋在长白山

一说满清建国初期,将大量金银珠宝埋藏到长白山,防止自己站不住脚以后退回东北。

自然,这个没有史料依据,主要是鹿鼎记这种小说的题材。

但满清将部分财宝转移到东北,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至少建国初期肯定如此。

因为毕竟不知道自己能够执政多久,后来打吴三桂都连战连败,提前做转移金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以,长白山自然不允许人随便进入。


萨沙


从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大清算起,到宣统皇帝溥仪1912年退位,大清经历了整整276时间。有意思的是,从1644年清人入关到1860年,东北的长白山一直封禁,除了皇室成员,除了满清贵族,其他若干人等,一概不能进入。

一座山,让百姓随意参观不好吗?为何要长期封禁?

封禁长白山,是因为那是大清的龙脉所在

现在的人无神论居多,所以对于“龙脉”这样的词没有概念。但在古代,龙脉是不得了的地方,话说龙脉要被阻断,江山就会被改朝换代。

从古到今,民间一直有关于龙脉的传说,据说,中国有三大龙脉,而北方的龙脉,称为北龙,北龙:沿着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北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而长白山是北龙最为重要的部位。

在清朝人看来,如果长白上被阻断,那么清朝的国运就会大受影响。于是乎,从1644起到1860年,一直封禁,不让寻常人等上长白山。

这龙脉之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从老祖先的易经八卦来说,确实有些道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关系不大,要不然,哪个朝代如果一直守护好龙脉,岂不是永不灭国了?

清朝一直封禁长白山,但1840年的鸦片战争给大清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1851年后的太平天国起义,给大清又带来了那么多痛苦。

因此,在咸丰十年,长白山的封禁终于取消了,长白山不再封禁。

长白山的封禁,早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保护龙脉。后期发现保不保护,影响不大,所以才开放了长白山。

封禁长白山,控制东北地区,大清有很深的用意

清朝在入关后的二百年中,不仅封禁了长白山,也严格控制汉人进入东北,为什么会这样?东北土地多肥沃啊,如果多整些汉人进去,那绝对会成为天下粮仓的,而大清就是这么“不灵活”。


实际上,大清控制东北,封禁长白山是大有用意的,大家想一想,满人虽然作战凶猛,但弱项是人少。入关之时,满族百姓和军队加起来,也就百八十万人,但中国的大地有多少汉人百姓呢?至少在六千万以上,这还是经过了多年来的种种战争剩下来的,明朝人口最多时有两个亿。

用百八十万的人数,控制60倍于自己人口的国家,清朝的皇帝和贵族们诚惶诚恐有些担心,万一有大叛乱怎么办?于是他们给自己留了后路,万一有不可控制的事情出现,就迁回东北,所以,对于东北就不能随意让人迁入了,要控制,对于长白山也不能随意让百姓上了,那是以后打猎捕鱼,过日子的地方,是自己的后花园,岂能容百姓在长白山折腾?

所以说,封禁长白山,控制东北地区,是大清朝给自己留的后路。

封禁长白山200年,是因为山里“有宝藏”

长白山脉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是有“宝藏”的,这个宝藏不是说有多少金银财宝,而是说有很多资源。

长白山物产丰富,是人参最多的山脉,除了人参外,长白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黑鹳、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7种,分别是中华秋沙鸭、豺、麝、黑熊、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青羊(斑羚)、鹗、鸢、蜂鹰、苍鹰、雀鹰、花尾榛鸡等。

长白山因为资源丰富,动植物较多,成为了满族人赖以生存的“宝山”,虽然后来入了关,但满族人没忘了那一块,所以把长白山进行了封禁。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有一座宝山,你会面向所有百姓开放吗?肯定不会,肯定会留着等待来日条件成熟时开发。

现在的长白山已经是5A级旅游风景区了,而且探明矿产资源特别丰富,据勘探情况,目前长白山脉有80种矿产种类,固体矿产地368处,水气矿产地132处。看来,满族人眼光神准啊,这确实是宝山啊!

封禁长白山,有封禁宝藏的意思,那是满族人的发祥地,也是他们后来的后花园,所以不允许一般人等进入。

综合来说,清朝封禁长白山200年,原因是:一是满族人认为那是龙脉所在,二是大清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三是长白山是座“宝山”,大清不想他人染指。


蓝风破晓


具体说来,被清朝封禁200年的不仅仅是长白山,整个东北都被封禁了,尤其是吉林之地被满清看成是自己的祖宗之地,龙脉所在,不允许任何人在此进行开垦。



当然,东北是满清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如果汉地十八省真的呆不下去了,他们还能像当年的蒙元一样退回草原去。吉林之地就是满清的草原。并且,女真人当年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源并建立起大金政权的。

然而,金被蒙古所灭之后,满洲人的祖先花了近300年的时间才又将吉林之地给夺了回来,并且又孕育出了一个后金政权,甚至取得了蒙古,新疆,西藏和整个汉地十八省。满清得国容易也一直在警惕失国也容易。所以,他们宁肯将吉林之地荒废在那里,也不愿意让人去开垦。



可是,清朝到了嘉庆朝时,人口达到了3亿,如此庞大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养活。因此,康乾盛世作为一个饥饿的盛世,是中国人口的爆棚期。于是,从嘉庆皇帝开始,就有人陆续提出了开放吉林垦荒的建议。但清朝的皇帝包括贵族们在内均表示拒绝。



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淮南数十万灾民涌向北方,咸丰皇帝自顾不暇,困死承德。吉林之禁才最终被打开,闯关东的序幕就此拉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