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觉得川航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的表现是不是航空史上的传奇?

昆岗驿站


这次川航事件让人联想到在1990年6月10日当天的英国航空公司的5390航班,当时由正机长添·兰开斯特(Tim Lancaster)及副机长艾奇森(Alastair Atchison)负责。

7时33分,当时飞机已爬升至17,300英尺(5,300米)的高度,位置于牛津郡迪考特市(Didcot)上空。突然,驾驶室发出巨响,机身立即在高空失压。当时,位于驾驶室左方,即正机长位置的挡风玻璃脱落,兰开斯特立即被气流从座位扯出驾驶室外,脚部被缠在控制盘上,这令他的上半身都在机外,只有双腿仍在驾驶室内。驾驶室门亦被无线电等仪器冲破,客舱内包括纸等杂物全被涌进驾驶室中。这时,飞机的高度急剧下降,客舱内一片恐慌。空中服务员柯登(Nigel Ogden)立即上前搂着兰开斯特的脚踝。兰开斯特在机舱外冰冷低温、稀薄的空气及时速每小时500公里的冲击下,明显已失去意识。艾奇森开始进行紧急着陆程序,开启了暂时失效的自动驾驶系统,并向塔台宣告进入紧急状态。不过机上向外涌出的气流,令艾奇森听不清楚塔台的回复。而一直搂着兰开斯特双腿的空服员柯登,此时已开始承受着冻伤、冲击及疲劳的压力。艾奇森最后收到塔台给予优先降落许可,于南安普敦机场降落。英航5390航班事件的结果是兰开斯特被送往南安普敦综合医院(Southampton General Hospital),他的身体多处受伤,包括冻伤、割伤,及撞击引致身体多处骨折。负责搂着兰开斯特的空服员柯登则被轻微割伤及手臂被击伤。机上其他人则没有受伤。事故发生后不足半年,兰开斯特继续工作。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当然,刘传健机长的表现让人肃然起敬,他临危不惧的操作是客机奇迹备降的关键因素,堪称我们的“萨利机长”!曾有人提起英国航空5390号航班事件,然而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英国航空5390号航班在17300英尺,约5273米高,而川航当时为9800米。当时重庆气温约30度,重庆海拔约200米,根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计算,当时的驾驶舱环境处于约零下27度的严酷环境。爆炸性减压会对人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也会骤降至零下20~30度,停留时间稍长就会对飞行员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冻伤。关键时刻更加彰显刘传健机长精湛的技艺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初步的调查信息显示,3U8633号航班为风挡玻璃爆裂导致失压,机组按照要求正确处置。其中一名副驾驶和一名乘务员受伤。飞机资料显示,执飞的机型为空中客车A319,截止目前共累计19912.25小时和12920循环。

3U8633号航班客机最近一次A检为2018年4月12日在昆明完成的A检。2017年3月9日完成最近一次C检。近15日该机并无维修记录,风挡玻璃为原装件。如果情况属实,这基本排除了维修方面的问题,然而详细情况需进一步调查。

事故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事故为何发生。而事故的调查报告是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关键。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是不急于下结论,不带偏见,而且认真严肃客观的地,收集各种事实证据,通过分析和研究后发布调查报告。但是新闻媒体可没有那么多耐心,他们力邀各种专家对此事件评头论足。所以,我们看待3U8633号航班事件不要单追热点,对于事故报告我们还需要耐心。但是这不影响刘传健机成为我们的航空传奇!


航空之家


最近的川航机长在高空遇到紧急情况迫降的事情已经火遍了社交网络。事情经过非常简单:川航的一架飞往拉萨的飞机在9000米的高空突然出现驾驶舱挡风玻璃破裂,机组人员和各种设备暴露在零下60摄氏度的低温下,机长凭借着超高的飞行技术和强大的身体素质成功的迫降了飞机,拯救了一百多的乘客和机组人员。

媒体上称这是一次“史诗级的迫降行为”。而机长刘传健也是一下子成为了风云人物。其实这件事情中,最关键的点很多人没有发觉。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记者问道:在飞机的自动驾驶程序没用之后,你是如何确实方向,又是如何控制飞机返航的。

机长刘传健非常淡定的回答:这条线路我飞行次数不少于100次,因此,对于该线路各方面的情况我都是相对熟悉的。

第二个问题,记者接着问:你在飞行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自己会面临这一次的危机局面。

机长刘传健依然非常淡定的回答:飞了几十年,其实下一刻发生生活都是无法预测。

因此其实我们看到的表象是机长力挽狂澜拯救乘客,实际上他只是比较专业而已。

怎么去看一个专业的人的气质。

做一个行业,就做到这个行业的极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要成为专业的人,必须要有这样的追求。如果这是一个依赖自动驾驶的老油条机长,碰上这样的事情,自然会说另外一个悲剧结局。因此从机长刘传健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专业程度的重要性。


蒙歌先生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刘传建原是空军第二轰炸学校的一名军官,专门负责培养轰6-K战机飞行员,经他培育的一批批雄鹰驾驭者在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战神宝岛巡航。而转业后他的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民航飞行员,这既是他的“老本行”,也是他的初始“战位”。实际上,这次迫降的奇迹是刘传建做梦都不敢想的,谁也没有料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他的身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每一次飞行途中,刘传建已经积累了大量飞行宝贵经验。在大难来临前的一刻,他没有丝毫慌张,仪表盘损坏、自动驾驶完全失灵,无法得知飞行数据这些都难不倒他,他第一时刻发出“7700”的指令,取得与地面联系后紧急调转方向实行迫降。

刘传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当时副机长的身子已经飞了半个出去,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着,还好他系了安全带……”

千钧一刻,刘传建和副驾两位机长创造的迫降奇迹犹如英雄穿破死亡的黑暗丛林,带人们冲出迷雾到达曙光的彼岸。是什么造就了他今天的英雄事迹?是什么锻造了他勇毅果敢的职业素质?因为他是一名老兵!


兵说


刘传建机长的所作所为,就像是一部充满惊险的国际大片。剧情扣人心弦,险象环生的危险面前,一场飞机乘务人员和乘客的生死关头,真的上演了一部生死大营救,最后化险为夷。


聪明勇敢,有着精湛驾驶技术的英雄机长刘传建,架驶者着经出现了危险的飞机,把飞机上100多名乘客和乘务员,平安送到了地面。完成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我认为这就是航空史上的一段传奇,他成功地避免了一次重大的伤亡事故。要知道空难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创伤。而且还会给航空史上带来一次,经验教训。
这虽然都很弥足珍贵,是惨痛的代价换来,但是能从死亡线上挣扎着走出来。就是奇迹,就是传奇。


伊春美食美客


当然是,也必须是。刘传键不仅是中国航空史上的传奇,也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传奇。

9800米高空,800公里航速,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副驾驶员半个身子被吸出机舱外,身后是近200名乘客的身家性命!


如果有谁不服,那么以下的任何一种情形,体验过后再说服不服吧:

  • 零下40℃——50℃的低温下,穿着单衣挺上半个小时。
  • 时速800公里地面无法体验。那么在时速200公里的车上,打开天窗挺上半个小时。
  • 迅速下坠的失重状态下,挺上半个小时。
  • 缺氧!是的,是在完全无法呼吸的情况下,迅速果断完成一系列动作。
  • 在看不见,听不到,人处于半冻僵半昏迷状态下,操纵飞机平稳降落。


以上五种情形,可以这么说,任何一种情形对一个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或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的英雄机长刘传键,五种情形刹那间全部遇到了:零下40多度,时速800公里寒风,单衣,失重,缺氧,半昏迷,驾驶飞机安全返航,近200名乘客安然无恙!

这种英雄壮举,拿到古今中外,不敢说绝无,至少也是无双!好莱坞那么多航空灾难大片里的英雄机长们,在我们的刘传健面前,都黯然失色,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刘传健及其机组们的经历,绝对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传奇,他们绝对称得上是真英雄,大英雄!他们的事迹,不用改编,如果能通过电影的手段真实再现,相信绝对是国产英雄大片。


内蒙古天宇


当然是航空史上的传奇。因为,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在万米高空发生这种险情,比以往曾经发生过的同类风险高很多,而且是在高原飞行发生的,更加惊险。高原飞行无法快速降低飞行高度,要飞出山区才能下降,无疑给飞机操控增加了很大难度。况且还有受伤的副机长和乘务员亟待抢救。

关键问题是这位刘机长在错综复杂的事故状态下,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沉着冷静,在最短时间内(几秒钟内)就掌控了飞机,并且是手工操作飞机飞出山区迫降成功。这些都是在寒风刺骨,凛冽呼啸,听不到地面指引,只能靠目视和经验操作情况下完成的,不能不说这位刘机长艺高胆大,技艺超常,意志力顽强,技术精湛。令人敬佩。

正是这位机长的沉着冷静,感染了整个机组,大家都沉着应对,视死如归,才可能没有导致机上群众出现惊慌失措,无序和骚乱。乘客们最终的安然无恙,只有乘务组人员受伤,也说明,整个乘务组没有因事故而放弃工作职责,敬业精神,值得钦佩。

说这是传奇,不能不说,西部战区空军天空监控部门的军人在最短时间内开放空域,同时停止十余架军机的任务,给刘机长的事故飞机让出空域,又是一个创举,否则,可能刘机长会遇到更多飞行上的困难。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爱护老百姓的精神,这是其它类似事件可能难见的现象。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这次罕见的事故及其处置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刘机长这样的空军老兵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做出的贡献,他创造的这一传奇,也是一个经典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必将永载史册,让后来人揣摩和学习。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事迹。


GCZ72624137


重庆人英雄机长刘传健,在本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一定会在中国航空史上和世界航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最近几天国内外媒体和普通民众一致的称颂,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刘机长和他带领的全体乘务组成员的表现,必然会载入世界、中国航空史,成为处理空中飞行器突发事件的一个经典教案!我为我们重庆老乡的超级沉着冷静、超级顽强英勇、超级驾驭飞机的能力点赞!

一架万米高空的飞机,突然出现挡风玻璃破裂,导致驾驶舱环境骤变:驾驶舱突然失压;温度突然降至-40℃以下(想想登珠峰的运动员那身装备吧,再看看刘机长身穿单衣就可想而知,更何况珠峰还没刘机长当时的海拔高);飞机瞬间失去平衡;自动驾驶设备失灵;导航系统失灵等等突如其来的状况。刘机长在面对自身命悬一线的十分危险的关头,还要保持百分之百的清醒的头脑和超级顽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娴熟、高超的把控飞机的技能,事实证明这些常人难以想象、更难以做到的,刘机长都做到了!他终于用自己曾经在军旅生涯中磨炼的钢铁般意志,降服了这个已经“脱缰的野马”,让飞机平安降落,保全了全体机上人员的生命!

刘机长就是一个传奇!他即是英雄,也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他出生在重庆九龙坡区陶家镇,渝西中学(巴一中)9O级4班学生。英雄刘传健是怎样炼成的?不妨多说几句题外话。他曾经是解放军空军轰五战机飞行员。轰五是空军老轰炸机型,没有升温空调,更没有自动驾驶。况且低温训练是家常便饭。因为投弹,开炸弹箱时候,驾驶室温度通常是零下。在模拟战斗中经常驾驶舱会被击中,盲航甚至单发动力情况下,都要手动操控把飞机开回家,刘机长具有一个优秀轰炸机飞行员的基本功。现在和平时期了,他转业到川航。这次因为技术功底了得,大显身手,避免了一次重大空难悲剧的发生。

解放军培养了英雄的胆气和过硬的本领!而重庆的山山水养育了这位英雄硬汉,磨炼了这位英雄的钢铁般的意志。虽然就职川航,但他从没有离开过家乡重庆。为解放军、为重庆、为川航有一位这样的英雄人物点赞!世界和中国航空史上会书写上“刘传健”这三个字!


春晖流云


机长和机组人员还要面对后续的调查工作,这个会很不容易的!在这段时间应该除了身体检查外还应该进行心理疏导与评估。萨利机长在那次迫降哈德逊河以后不久就退休了,据报道是心理出现了问题。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应该对机组人员进行保护,让他们尽快走出这次的惊吓,不要让媒体再打搅他们了!


chz75222


看了电视采访,非常敬佩这位机长的大心脏和好技术。人可能都会遇到突发的极端危险情况,表现惊慌,并且在惊慌中失措,是普通人一般性的表现,俗称懵了、吓住了等等。这位英雄机长确实专业素养好,临危不乱,我非常敬佩。

我觉得术业确实有专攻,感谢航空运输业还没有污泥浊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