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為了高鐵夢圓——記青州北站高鐵站片區工作組黨員幹部

再過幾個月,青州人民翹首以盼的濟青高鐵就要建成通車了。


上午9時許,高鐵配套建設工程青州北站早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候車大廳古樸而典雅,被密集的鋼架擠滿,鋼架上火光閃閃,金屬切割與碰撞聲此起彼伏。站前廣場四周,數臺大型挖掘機共同作業,裝載車來回穿梭,激起陣陣黃土。

中鐵十局站前廣場項目負責人介紹,“我們原來計劃4月8日進來施工,實際是比原計劃提前了20多天,片區指揮部為我們工程方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2018年,站前廣場徵遷過程中,高鐵片區指揮部用5天完成4個村130份協議的簽訂,提前2個月完成徵遷任務,為工程順利開展掃平障礙,受到青州市領導和工程施工單位的充分肯定。

重任在肩 堅決打贏徵遷戰

濟青高鐵青州北站徵遷工作從2016年初修建鐵路開始,到今年建設站前廣場,分了三個階段,共徵用土地400多畝,涉及農戶多,時間跨度長,拆遷蔬菜大棚多,青苗補償多,任務重、難度大。

從當初的一片莊稼地、滿目荒蕪,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到如今的氣勢恢宏。何官鎮人大主席、高鐵站片區工作組成員張懷富回憶起徵遷初不禁感慨,“我原來沒遇到這麼大的拆遷任務,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應該面對困難,如果不及時完成徵遷任務,後續施工隊將無法跟進,就影響整個工程建設。”

青州全市動員會結束後,大家憋了一股幹勁兒,工作組代表的是整個青州市的形象,即使“雙休無休”“節假不假”,也要把這場拆遷硬仗打贏,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工作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主持召開政策宣講會、問題解答會,讓大家首先熟悉徵遷政策,同時多次深入項目現場,指揮調度。高鐵片區工作組從各方抽調有經驗的同志增援,全力以赴開展徵拆工作。

“一把鐵尺子量到底”,是對老百姓的承諾,也是對幹部作風的檢驗。片區工作組制訂詳細的工作方案,堅持把“公開、公平、公正”作為第一要務,簽訂協議一律不入戶,全部在村委辦公室現場簽訂,徵遷全過程公開、透明。

用心用力 破解徵遷難題

徵地拆遷被喻為“天下第一難”,因為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加上被徵遷戶不理解、不信任,徵遷工作往往困難重重,由此引發的矛盾糾紛比比皆是。為了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徵遷組挨家挨戶和群眾講政策、談道理,用心用力破解徵遷難題。

在站前廣場的徵地拆遷中,擔心生計問題的村民不少,楊增剛的兩市畝大棚全部被徵遷,“拿急啊,老百姓沒有地,老百姓民以食為天,咱就指著地吃飯。”

還有的種植戶在徵遷補償上有了計較,一戶大棚葡萄種植戶就對評估十分不滿。“因為大棚葡萄上市早,價格好。他的葡萄樹正是產果的盛期,他的期望值也挺高,他就接受不了這個補償標準,老百姓的心情咱也能理解。”張懷富介紹。

標準不能變,口子更不能開,張懷富和工作人員就找來評估人員叫上種植戶進棚丈量。“去了四五趟,結果還是不滿意,沒有辦法,有標準框著,只能去做工作,有時候工作人員晚上八九點都下不了班,回不了家。”

何官鎮辛家村支部書記楊玉書從早上六點到次日凌晨,他每天走村串巷十幾次,一段時間下來,他的體重減了十幾斤,整個人都消瘦了一圈。

一次次講政策,一次次算明白賬,讓群眾明白支持徵遷工作就是描繪更美好的未來,特別是黨員幹部的執著韌勁及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這家種植戶最終踏踏實實地簽訂了協議。

解決後顧之憂 贏得百姓信任

高鐵片區工作組一方面紮實做好上級交給的拆遷任務,同時為種植戶的生產考慮,維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修建鐵路給村民生產也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橫亙的鐵路線把村裡的土地分在南北,北邊的大棚電斷了,水也斷了。村民楊增德說:“當時正是夏天,一天缺了水也不行,大棚需要捲簾機和放風機,天天放風,不然蔬菜會熱死,種植戶都特別擔心著急。”

工作組在採取臨時管道輸水和人工作業基礎上,和中鐵十局積極協調,幫助村民打了一眼井,埋設了新的輸電線路,水電的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很多農民一點地也沒有了,只能靠外出打零工掙錢維持生計,土地徵遷款有的項目還沒有撥下來,老百姓心裡感覺一直很不安。為了讓群眾吃下定心丸,工作組盡力協調上級,並認真做好政策的解釋,讓老百姓懸著的心放下來。

工作組黨員幹部的辛勤工作,老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拆出了大家的感情。一心想搞蔬菜種植的楊增剛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地上附屬物的補償款,在工作組協調幫助下建起了新棚,對高鐵片區工作組的工作也更加理解,“當初大棚拆了,對自己肯定有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光考慮自己,咱市裡建個項目也不容易,老百姓也理解這個事,更應該支持國家工程建設。”(記者 王化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