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紫砂壺泡茶講究一壺一茶,能簡單介紹下不同壺型和泥料適合泡什麼茶?

冬蟲可語於冰


這是一個買壺必問的的問題。

什麼壺適合泡什麼茶?一壺事一茶是什麼意思?

那什麼是一壺事一茶呢?

顧明思義就是一把茶壺只泡一種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紫砂特殊的雙氣孔結構,透氣不漏水,善於吸收茶湯,一把久經使用的紫砂壺,單用沸水來沖泡它,也會有茶葉的香氣。這就是一壺事一茶的好處,泡出來的茶湯才能保持原味的鮮度和純度。不然這個壺今天泡烏龍茶、明天泡普洱茶、後天泡個花茶,那它們的茶味不就混在一起了嗎?你就品味不出茶的真正味道!其實什麼壺適合泡什麼茶,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決定它!

  • 首先從養壺的角度出發

選擇紫泥的或紅泥的壺都適合用紅茶來泡,這樣可以還原壺本身的顏色,如果淺顏色的段泥壺或者降坡泥壺那麼最好使用綠茶、白茶等淺顏色的壺來養它!如果用很深的茶湯來養它,首先壺會養髒,其次味會串!

  • 如果從茶葉的角度出發

所有的紫砂壺都適合泡普洱、紅茶等發酵類的茶葉,,因為它們對水溫的要求比較高!一般在95度到100度左右,而且要持久的高溫才能產生茶葉的特點,而紫砂壺正好具有較好的保溫能力。綠茶的話可以選擇扁腹敞口的紫砂壺,因為綠茶不適合長時間的高溫浸泡,它需要茶具儘快散熱,泡好後出水快,現在大家泡綠茶的話,普遍都是用蓋碗、玻璃杯來泡它。

烏龍茶又稱功夫茶,它的沖泡方式和其他茶不同,對茶器也有一些規定,最適合泡烏龍茶的是朱泥壺,因為朱泥壺密度很大,對高香型的茶葉吸附損失小。經過高溫結晶的朱泥壺,聚熱揚香是泡烏龍茶最合適的壺。

其實紫砂壺不挑茶,因為色不變,變的是味覺,茶味如果沒那麼純正,豈不是浪費了你的好茶。大部分的茶友不會那麼講究,其實價格不高的壺可以一壺事二茶,如果是價格價格較高的好壺,還是建議一壺事一茶。不然這樣既浪費了你的好壺又浪費了你的好茶。假如你只喜歡紫砂的器型和它的質感的話,那當然你想泡什麼茶就泡什麼茶啦!

除了紫砂壺泥料特殊外,還有一個是工藝上的原因,因為紫砂的內部是沒有辦法做到跟外部一樣細緻的,所以相對裡面是粗糙的。多少是會留一點茶垢、茶湯,因此會影響茶原本的味道。

希望我說的內容可以給大家作為一個參考。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或者建議,歡迎給我們留言~

內容來自東家匠人南街壺娘。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恰好壺在套缸裡潤,這會兒沒啥事,就詳細解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一、看“造型”:

首先紫砂壺的造型決定了其散熱的快慢,而我們泡茶時,不同的茶葉有其不同的最佳溫度和泡法,所以散熱快慢對茶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總的來說:口大、身筒矮小的紫砂壺散熱快,口小、身筒高的紫砂壺散熱慢。容量大的紫砂壺散熱慢,容量小的紫砂壺散熱快。

二、看“目數”:

目數就是指篩網每平方釐米上小孔的個數,也是指紫砂泥料的顆粒度。此外,熟悉茶道的朋友肯定知道,“聞香”和“細品”是整個茶道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然而,紫砂的“目數”決定了其胎質的緊密和稀鬆,對茶湯的髮香和出味也有著比較大的影響。總的來說:目數越高,胎質越緊密,越容易發茶香;目數越低,胎制越稀鬆,越容易出味。

三、看“泥料”

其實,不同的紫砂泥料對茶香和茶湯沒有什麼特別的影響,有影響也是商家忽悠人的。但如果上升到“茶道文化”的高度,也有通用的規律。一般來說:泥料顏色與茶湯顏色相近,這裡面主要體現茶友追求和諧統一、平順溫和的心態。

四、實戰分析:

對照上面兩條原則,在遇到“什麼紫砂壺最適合泡什麼茶”這個問題時,就不用彷徨了。下面我舉幾個例子:

泡綠茶、花茶時,我們都知道它“悶不得”,最佳水溫在85度左右。那麼我們就可以選容量較大、身筒較矮、開口較大的紫砂壺;另外綠茶屬於清淡風格的茶,選擇“目數”較高的壺,可以逼它髮香。

泡紅茶時,我們都知道它要高溫悶,所以適合用開口較小、身筒較高的紫砂壺,容量方面可大可小。另外,紅茶也屬於清淡風格的茶,選擇“目數”較高的壺,可以逼其髮香。

泡普洱、陳年烏龍等等這類香氣低沉,滋味厚重的茶時,一般選容量較小、開口較大、身筒較矮、目數較低的紫砂壺。

特別注意:上面所說的所有都是針對“茶道”而言的,但對於我們普通大眾,平常隨便喝喝茶的比較多,特別是手頭比較緊張的,真沒必要一味地花重金去追求所謂的“格調”。總之一句話,你開心就好……(此處應當有掌聲。。。。)


氿岕紫砂


有了車還得需要駕駛證,不僅讓人更有安全感,時間越久,經驗值增加的越多,“車技”會變得越來越強。

紫砂壺,就像駕駛員的駕駛證一樣,在茶席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且就像你的駕駛證不能借用給其他人一樣,它還講究一壺一茶。

我們說紫砂會留香,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獨特的雙氣孔結構。先提一句正因如此,紫砂一般情況下是不上釉的。

紫砂泥,是由石英、赤鐵礦、雲母、黏土等各種礦物組成的混合結構。紫砂壺的氣孔,是紫砂泥的各種礦物之間結合面形成的氣孔,和黏土微小團泥內部的氣孔組合而成。這種構造,就是所謂的雙氣孔。雙氣孔的產生,一方面是紫砂泥自身結構的原因。另一方面,紫砂壺燒結過程中各種礦物收縮率不同,從而也留下了氣孔。

氣孔內部蜿蜒崎嶇,猶如盤山公路。茶湯的水蒸氣通過這些孔洞時,會在孔洞壁殘留一部分。待水汽蒸發後,茶物質會在氣孔內部保存下來。這就是紫砂留香的真正原因了。但既然留香,那也就很怕串味兒。所以,最好一把紫砂壺只泡同一類茶香型接近茶。

茶葉具有適制性,紫砂壺同樣也是,茶不同、壺不同,泡出來的味道也不同了。

首先,從茶壺密度上分析。壺質細膩的紫砂壺泥質較重,密度較高,泡出來的茶清揚,適用於綠茶,白茶,臺灣烏龍茶追些求其清香的茶類;密度低,香味低沉。鐵觀音,普洱熟茶、老生普這類味厚的,用低密度壺為佳。

其次,從茶壺泥料看,不同泥料也應搭配不同的茶。比如細膩的朱泥,與不發酵綠茶,重發酵白毫烏龍相配;紅茶與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等比較搭配,淺色的段泥、綠泥和它都不搭,因為時間長,紫砂壺會出現“吐黑”或被茶色染色的情況。

茶壺的器型除了觀賞之外,對茶葉的散熱和便捷也有硬性。比如矮身大口的紫砂壺適合沖泡綠茶,井欄、扁仿鼓等等,高身小口易將綠茶燜熟燜黃,從而導致綠茶失去口感和香氣;而臺灣烏龍茶注重香氣,壺型宜矮不宜高,宜圓不宜方,宜小不宜大,小水平壺、西施壺,利於聚熱揚香都比較適合臺灣烏龍。

茶好、器好,關鍵的還是沖泡人得多加練習,才能將茶和器的好都體現出來。


楊多傑


這個好解釋,俗話說觀料而行,觀壺的色彩和形狀還有茶葉的特性。顏色深的壺適合泡顏色深的茶,如熟普,紅茶,黑茶等。淺顏色的適合泡顏色淺點的茶葉,如芝麻段,黃金段。一些生普,白茶,烏龍等。器形也很重要關係到溫度和茶水的口感味道。小口的適合泡發酵程度較高的茶葉,香型交穩定的。寬口的適合泡質地比較嫩的茶葉,不管是什麼類別的茶。因為壺口小肚子大熱氣會成迴流狀從而形成悶茶,但是你泡茶的技術好就當另說了,另外我底槽清只泡鐵。下圖老段泥用了快一年怎樣?記住不要讓壺給養了是你喝茶不是壺喝茶。



君子如鹽


一壺侍一茶意思就是一個茶壺泡一種茶,而且最好的是同一香味,同一時間買的一種茶,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同樣的品種不同樣的香味,主要就是茶壺泡後的除香留在茶具裡面,如果不同的香味泡出來的茶就變雜味了。我是賣茶的,很多客人說在我店裡試茶好喝,買到家自己泡沒有在我店好喝,這個和茶具,水溫,把控時間有很大關係,我認為泡什麼茶跟用多大茶具最重要,跟用什麼紫砂壺不太重要,紫砂壺我也特別喜歡,但它不能說是最好的泡茶茶具,有很多人說什麼茶要用多少溫度,雖然道理是這樣,但你的茶具不同,衝下去在裡面溫度也變了,所以茶具泡什麼茶多少溫度是很重要的,比喻泡一種茶須要100度,你自己一個人喝認為放在小茶具裡,認為放一點點就夠了,但你水溫不夠這是一,茶少了泡不出味道,而且衝下去的水很快就涼了,根本泡不出茶的香味,今晚喝多了,說不全,我困死了寫不下去,不知道說的有沒有人看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