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東晉第二位皇帝 晉明帝感嘆“晉祚不長” 世人可惜司馬紹壽短夭殤

司馬紹年幼時,其父晉元帝閒坐,將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長安使者來,因問司馬紹說:"你說日與長安哪個遠?"司馬紹回答說:"長安近,不曾聽說過人從日邊來,由此就可以知道了。"晉元帝覺得奇異。第二天,群臣宴會時又問他這個問題,回答說:"日近。"晉元帝臉色一變說:"怎麼和昨天說的不同呢?"司馬紹回答說:"抬頭就望見日,但卻望不見長安。"由此晉元帝更覺得他是個奇童,特別寵愛他。

東晉第二位皇帝 晉明帝感嘆“晉祚不長” 世人可惜司馬紹壽短夭殤

司馬紹性情極為孝順,有文才武略,敬賢愛客,喜好文章辭藻。當時的名臣,從王導、庾亮到溫嶠、桓彝、阮放等,都被親近看重。曾經與大臣們辯論聖人真假之意,王導等人的意見也不能使司馬紹屈從。又好習武藝,善於安撫將士。當時江東人才濟濟,遠近都歸心於司馬紹。

東晉第二位皇帝 晉明帝感嘆“晉祚不長” 世人可惜司馬紹壽短夭殤

永昌元年(322年)司馬睿去世 ,司馬紹(298年——325年) 即皇帝位,是東晉的第二代皇帝,322年—325年在位4年。

東晉第二位皇帝 晉明帝感嘆“晉祚不長” 世人可惜司馬紹壽短夭殤

王敦因為圖謀篡位,於太寧元年(323年)暗示要朝廷徵召自己入朝,司馬紹於是以手詔徵召王敦。同年,王允之乘酒宴而知道王敦的圖謀,於是回京告訴其父王舒,王舒於是與王導一同報告晉明帝,得以早作防備。及後,司馬紹積極準備京師建康的防護 ,最終於當年七月成功擊敗王敦派來進攻的軍隊,平定了王敦之亂。平定後,司馬紹下令不再問罪於王敦一眾官屬,又分別以應詹為江州刺史、劉遐為徐州刺史、陶侃為荊州刺史、王舒為湘州刺史,重整各州形勢,消除王敦以王氏宗族各領諸州以凌弱帝室的失衡情形。

司馬紹聰明敏捷能隨機斷事,尤其明白事理。在位期間兵亂連年,饑荒不斷,死於饑荒戰亂瘟疫者過人口之半,國家空虛社會凋敝十分嚴重,國事極端艱難。又值王敦挾兵威而震懾人主,將欲竊奪神器。司馬紹虛與周旋,養成其惡,以弱制強,潛心謀劃,當機獨斷,肅清大凶。又調整荊、湘等四州將領,以分散長江上游地方勢力,撥亂反正,加強根本而削弱枝葉,雖在位時間短暫,但對安定國家大局的影響很是深遠。

東晉第二位皇帝 晉明帝感嘆“晉祚不長” 世人可惜司馬紹壽短夭殤

東晉第二位皇帝 晉明帝感嘆“晉祚不長” 世人可惜司馬紹壽短夭殤

太寧三年(325年),司馬紹病逝,終年二十七歲,在臨終遺言中,他要諸臣為自己治喪時"務從簡約",不得奢侈。諡號明皇帝,廟號肅祖 ,葬於武平陵(今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北)。

東晉第二位皇帝 晉明帝感嘆“晉祚不長” 世人可惜司馬紹壽短夭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