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据说日本有一种号称全球唯一能够治愈2型糖尿病的药剂,是真的吗?

凌毅清


可以肯定的说,世界上暂时还没有治愈2型糖尿病的药物,如果有这种药品,医学界肯定会震动的!并且年销量肯定超过200亿美元!

现在控制血糖的产品很多,也只是控制血糖,但是基本上需要终身服药!随着患糖尿病时间的增加,患者的胰岛功能不断衰退,治愈的可能性更小,如果有治愈的情况也是糖尿病的前期,通过饮食和运动去改善。


下面就分享一下个人对治疗糖尿病方法的了解:

1、手术治疗糖尿病:针对的也是糖尿病初期的患者,手术的内容是截取患者肠道下端大概一米长的肠子接到上部,在上部形成两个肠道,作用机理不明确,有治愈的可能,即使没有治愈,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好的缓解(听大夫讲的),费用大概在3万左右。

2、细胞治疗:主要针对糖尿病的并发症,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亚全能干细胞,通过往患者体内输入这种细胞,达到缓解或治疗的目的,间充质干细胞理论上可以分化为任何形式的细胞,也许有重建胰岛功能的作用,但是临床上的应用很少,也许以后有治愈糖尿病的可能。


有句话讲“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糖的稳定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血糖的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患者不能自己随便改变服用的药品,请遵医嘱,如果想更改药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改!!!

真心希望有治愈糖尿病的药品出现,给那些患者带来希望,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957720365


应该是没有的,如果真有这种药物,肯定是会引起全球轰动的,而且生产厂家也可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宣传,绝不可能只会通过一些小道消息传播。

可以说,现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只能是用于治疗,就是维持着生命,但还没有达到能够治愈的程度。

拿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最火热的药物,二甲双胍来说,其适应症主要为三个:

(1)二甲双胍片首选用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可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通过其适应症,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并没有治愈这一项。

但是,这并不代表今后也不会有能够彻底治愈糖尿病的药物出现,相信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将大概率出现能够彻底“打败”糖尿病的药物研发出来,到时,急于求医的广大糖尿病患者,也不会被这些小道消息所欺骗,甚至为此损失钱财了。


健识局


如果你说的是这个药物,那么它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所谓的神药,它的名字叫做曲格列汀,属于DPP _4抑制剂。我也听内分泌科的医生说起过这种药物,日本的曲格列汀跟我们国内的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属于同一类药物。



而且它并不是说可以治愈,只是服药间隔的时间比较久。我们普通的治疗药物,一般需要每天服用,或者每天饭前服用,一天需要吃几次很折腾,也很不方便。而这个药物是一个星期吃一次,一盒20片,可以吃五个月左右。不过价格也不便宜,国内没有,如果让人从日本买,大概在3000元左右一盒吧。

对于糖尿病来说,控制的好,并不等于治愈。除了控制的好,还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所以我们不能夸张地说,能够吃一片管用一个星期就是治好糖尿病了,因为你不吃还会血糖高。就跟我们用的长效避孕药一样,吃一片管用一个月,但是你不能说吃了不必担心怀孕,不吃了照样怀。

在头条上活跃着无数可以轻松治好糖尿病的各种中医,大家在这个问题下面的所有回答评论区几乎都可以看到。希望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骗。骗钱事儿小,耽误了病情,导致了严重后果,害命事儿大。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慢性病和癌症这类病,只要听到“治愈”这个词,就要马上想到两种可能性

1、遇到骗子了

2、夸大疗效了


比如,这个问题就是第二种情况,日本的确出了一款创新型的治疗二糖的新药(曲格列汀),它的创新是可以大幅度降低服药的频率,从每天一次变成每周一次,但这显然不是治愈。



那么这种创新有价值吗?有价值。因为,慢性病患者忘记吃药,不规律吃药,是全世界卫生工作者最头痛的问题,而每天吃药,吃的频率越高,能够坚持下去的人就越少,这也是有科学研究结论的。不排除,有些极端自律的人,能做到,但事实是大部分患者做不到,所以如何降低服药频率,一直是药学界研究的大课题,比如从一天三次变成一天一次,比如从一天一次变成一周一次,未来甚至可能的话,也许一月一次,乃至一年一次。


只要能将服药的频率大幅度降低,那么就算没有治愈疾病,也仿佛达到了治愈的效果一般,只要疾病不影响生活质量不影响寿命,那它是否存在就无所谓了,只要你记得每年吃一次药,假设未来有这样的药问世(大概率是皮下埋置缓释药物释放系统)


人在吃饭时候,小肠上皮细胞在感知到糖进入细胞后,就会主动释放一种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而GLP-1进入血液后,就会告诉胰岛开工了开工了,准备搬砖了,喔不,准备搬血糖了 。为了避免GLP-1过度刺激胰腺,释放过量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太多引发危险,胰腺有种酶可以分解GLP-1,让它丧失功能,这个酶叫Dpp4,即存在于胰腺也存在于肠道。

当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也就为降低二糖患者的血糖找到了新思路,即抑制Dpp4的功能,让GLP-1多飞一会儿,让它多刺激刺激胰腺,多释放点胰岛素,这样就能让二糖患者的血糖不会过度升高。


围绕Dpp4设计的药物不少,但它们大多需要每天吃一次。

但日本的这个药物,实现了长时间抑制功能,据实验数据,吃一次药,一周后Dpp4的活力也才恢复一半,这时候再吃一次,将逐渐恢复活性的Dpp4再次压制下去。嗯,就像封印一样,每周强化一次,恶魔就不能逃脱了。


解读最新医药&科学新闻

邀请您的关注


裸猿的故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截止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糖尿病的药物。有一些早期患者或者肥胖患者能通过运动饮食胰岛素或者减重手术治愈,但都是极少数个案。

其次,口服降糖药根据其降糖机制分为很多种,相传的日本神药只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此类药物在中国已经应用,只不过国内同类药物需要每天服用,而此药是每周服用一次。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个药物的真面目,口服降糖药当中有一类叫DPP-4抑制剂,主要作用是抑制降解肠促胰岛素(肠道分泌的一种降糖激素)的酶起到降血糖作用。国人热传的日本神药翻译过来的名字叫曲格列汀属于此类药物中的一种,与国内正在用的同类药物包括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等在降糖效果和副作用方面并没有优势。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此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适应症是可以用于糖尿病的全程,但如果在糖尿病早期应用,能更好的体现其降糖优势。其禁忌症包括:1、重度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或者有昏迷前兆,1型糖尿病;2、重度感染,手术前后,重度外伤的患者;3、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透析终末期的肾功能不全者;4、对本药过敏者。

如果您适合服用该药,也不应该立刻停用原来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需要在联合应用4-8周左右,在监测血糖的同时,根据血糖的水平,逐渐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者二甲双胍用量。如果4-8周后,餐后血糖可以降到7以下,需要进一步减少其他药物的用量,甚至可以考虑完全停用其他药物。

因此,广大糖友需要擦亮眼睛,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严格遵照医嘱用药,治病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内分泌科赵永才医生


新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



这是一类通过减少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增加从尿中排出葡萄糖,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以及减肥目的。

2013年,美国FDA首次批准了SGLT-2卡格列净作为口服降糖药,后来陆续有恩格列净和达格列净被批准。

一开始,这类口服降糖药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一直到2015年,EMPA-Reg临床试验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这项研究证实恩格列净可以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而且在进一步研究数据分析中意外地发现,恩格列净能够明显减慢肾脏功能恶化。

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已经率先把“列净”类药物列为高心血管风险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建议口服药!

目前还没有那个药物完全可以治愈2型糖尿病,不管是日本的还是美国的药物,还是祖传秘方,建议还是使用正规药物。不要上当受骗了…


健康几何


据说!?不知据哪说? 至少现在不可能是真的!!

糖尿病的根治是世界医学的难题,虽然糖尿病的研究是医学界研究最多的疾病之一,也有许多中治疗药物,但是至今尚无药物能根治糖尿病,特别是二型糖尿病。究其原因,二型糖尿病不单单是血糖升高的问题,而是全身代谢系统的功能问题。

也许干细胞的治疗可能有希望,但是药物可能有不大。对于系统性的慢病可能中医调理是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预防,远离肥胖等危险因素。

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高达一亿,多数是二型糖尿病!一半的患者通过药物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减缓疾病的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呈现高血糖,的胰岛素缺陷或者功能紊乱的代谢疾病,由于代谢紊乱特别是葡糖糖和脂肪的代谢问题,可引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微血管疾病,比如视神经疾病,白内障,黄斑病。大血管疾病比如心脏病,中风等。以及肾衰竭等。



二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的缺乏或者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葡萄糖的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过高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导致的血管的血栓。糖代谢紊乱导致的 丙酮酸积累等。引起的器官衰竭导致。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致死率高。

目前,糖尿病的基础或者首选治疗就是“神药”,二甲双胍,降糖降脂,预防癌症等等。

再有就是降糖的基础胰岛素比如人工合成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有的一天注射一次有的可能一周注射一次。但是容易引起低血糖!



或者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比如格列美脲等。非磺脲类,瑞格列汀等,可以胰岛素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但是可能随着胰岛素细胞的凋亡或者功能丧失,药效降低。

再就是能够促进葡糖糖外排的药物,比如达格列净等列净类,是葡糖糖转运的抑制剂,无知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肾脏的外排。但是会加重肾功能负担,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等。

还有一种DPP4抑制剂,可以阻止肠促胰岛素蛋白的降解,肠促胰岛素可以在高血糖的情况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间接的降低血糖!

比较新的一种药物是肠促胰岛素受体的激动剂,GLP-1R激动剂,可以促进肠促胰岛素的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等,综合降糖,而又不会累死胰岛细胞。有每天注射一次的,有一周注射一次的。作为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或者联用其他药物后人不能控制血糖的选择。但是也有缺陷。

所以,综合进百年来的糖尿病治疗史,目前并没有完美的药物治愈糖尿病,有的话药厂研究想方设法卖了!毕竟糖尿病药物很赚钱,患者也很需要!!


告别抑郁失眠


近期,可能很多糖友都被网络铺天盖地宣传的一种日本制药公司生产的可以治愈糖尿病的药物搞的蠢蠢欲动,甚至不惜花费大量金钱通过各种途径去买这种药。

其实,这类药物在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已经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这类药物叫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简称DPP-4抑制剂。日本武田公司只不过开发了曲格列汀长效片剂,可以达到一周吃一片的用药频率,使用药更简化。这与糖尿病是否可以治愈完全没有关联。这类药物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但片面夸大作用,炒作"能治愈糖尿病"是不科学的。

类似这样的药物国内也有很多种,如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等,只不过国内上市的这类药物都是每天吃一次(只有维格列汀一天吃两次)。

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治愈糖尿病的药物,用药前每个人必须进行全面评价,才能对症用药。


内分泌糖尿病张医生


在糖尿病药物研发中,日本制药公司确实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要说有一款能治愈2型糖尿病的药物不太可能。应该是与原先的药物相比,对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更好,治疗效果更突出。

而目前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中,专家们也在努力发现治疗效果更好的、副作用更少的新型糖尿病药物。从目前看主要有三个作用靶点的糖尿病药物是近几年研究比较多的。它们分别是DPP-4抑制剂、GLP-1激动剂、SGLT-2抑制剂。

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通过增加肠促胰岛激素(GLP-1与GIP)的水平而改善血糖。由于其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较低,目前我国各大医院都很常用。从2006年首个上市的西格列汀出现以来,其同类药物现在已经非常多了。包括

默沙东的磷酸西格列汀(sitagliptin)2006年上市,每日一次。以及2015年上市的奥玛格列汀(Omarigliptin),每周一次。

诺华制药的维格列汀(vildagliptin)2008年上市,每日两次。

阿斯利康的沙格列汀(saxagliptin)2009上市,每日一次。

日本武田制药苯甲酸阿格列汀(alogliptin)2010年上市,每日一次,和曲格列汀(Trelagliptin),2015年上市,每周一次。


勃林格殷格翰制药的利格列汀(linagliptin)2011年上市,每日一次。

韩国LG生命科学制药的吉格列汀(gemigliptin)2010年上市,每日一次。

韩国东亚制药的依沃格列汀(Evogliptin)2015上市,每日一次。

日本田边三菱制药的替格列汀(teneligliptin)2012上市,每日一次。

日本兴和制药的安奈格列汀(anagliptin)2012上市,每日2次。

以上同类产品中从服用次数大可分为三代,第一代维格列汀和安奈格列汀,服用时每天2次;第二代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等,服用时每日一次即可;第三代则以武田的曲格列汀和默沙东的奥玛格列汀为代表,服用时每周一次。在临床使用时间延长后,也发现了DPP-4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长期使用后关节坏死与胰腺坏死风险升高。

GLP-1激动剂

GLP-1由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在胰岛α细胞中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的主要表达产物是胰高血糖素,但在肠黏膜L细胞中前激素转换酶可将胰高血糖素原剪切为GLP-1,导致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进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目前该类药物主要以注射剂为主,但口服GLP-1激动剂现在也有使用。

由于早期生产的GLP-1类似物进入体内易被降解,体内半衰期短,在临床不易广泛推广,后来通过药物制剂剂型的改变,降糖效果显著升高,目前各大制药公司都集中研发患者顺应性更好的GLP-1口服制剂,其发展可归纳为短效GLP-1注射剂--长效GLP-1注射剂--口服GLP-1制剂。从2005年第一款艾塞那肽上市以来目前全球批准上市的大概有一下7种GLP-1激动剂。

艾塞那肽(Exenatide)

是用蜥蜴唾液中分离出的GLP-1类似物,与体内GLP-1大约有53%的同源性。由阿斯利康研发销售,于2005批准上市。最早艾塞那肽为短效,后通过制剂改造成缓释微球,只需一周注射一次便可。


利拉鲁肽(Liraglutide)

与体内GLP-1有97%同源性,所以与艾塞那肽相比免疫原性副作用大大下降,由丹麦诺和诺德研发于2010被批准上市。其需要每日注射一次才能达到效果,但使用利拉鲁肽可使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获益。

阿必鲁肽(Albiglutide)

由葛兰素史克研发,于2014批准上市的长效制剂。阿比鲁肽是葛兰素史克第一个糖尿病药物,由于疗效不及同类产品且该公司对其推广不足,使其市场远不及度拉鲁肽。

度拉鲁肽(Dulaglutide)

由礼来制药研发于2014批准上市的长效制剂。度拉鲁肽与阿必鲁肽都在2014上市,而度拉鲁肽降糖效果更好。临床实验表明每周一次注射度拉鲁肽,结果优于每日一次的利拉鲁肽。

利司那肽(Lixisenatide)

由赛诺菲研发,于2016批准上市的短效制剂。个人认为利司那肽应该会在同类产品中慢慢退出竞争,原因在于不是长效制剂,上市又比较晚。

贝那鲁肽

由中国仁会生物研发,于2016批准上市的短效制剂。与利司那肽一样,没有市场。除非技术跟进,在其基础上研制出长效的GLP-1类似物。

索马鲁肽(Semaglutide)

由丹麦诺和诺德研发于2017年批准上市,被认为是最好的GLP-1类似物。主要是从一项SUSTAIN 7研究的结果可知,其降糖效果均优于度拉糖肽,并且也可使患者的心血管获益,并且还研制出了索马鲁肽的口服制剂。

SGLT-2抑制剂

在体内葡萄糖进入肾脏是,其还会重吸收葡萄糖,而在重吸收葡萄糖过程中SGLT扮演了主要的角色,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葡萄糖重吸收过程,使其排出,来达到体内血糖下降的效果。除降糖效果外,SGLT-2抑制剂的心血管结局获益、心衰保护、肾脏获益、减轻体重、降低血压、降尿酸等等效应,也使其成为糖尿病药物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却不容忽视,主要为存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升高、骨折与截肢风险升高等。

上市的SGLT-2抑制剂主要有:

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


是全球首个上市的SGLT-2抑制剂,由百时美施贵宝与阿斯利康共同研发,于2012批准上市。

卡格列净(Canagliflozin)

由日本田边三菱制药研发,于2012批准上市。相比达格列净,其生殖系统等副作用可能会更大些。

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

由勃林格殷格翰与礼来公司合作开发并生产销售,也是唯一一个获FDA批准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口服降糖药。于2014年批准上市。恩格列净(欧唐静®)是全球首个经大型心血管结局研究证实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的降糖药物,此外它还能对患者的血糖、体重和血压产生正面影响。此外恩格列净还赢得了2018年国际盖伦奖 “最佳药品”大奖。可见恩格列净不管在临床推广上以及治疗效果上都略胜一筹。

此外还有依格列净、鲁格列净以及托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


莫亟WHangYTeng


假的,如果说降糖就是治愈糖尿病,那我们现在使用的那些降糖药也可以认为是治愈糖尿病,然而事实是,停药后血糖会立马升高。

说到日本的这个药,应该是指曲格列汀,日本产品,一周服用一次。优势也就是在于减少服药次数,增加依从性。有病人代购了这个药,相信看过《我不是药神》的人都知道,代购回来的药其实是不正规的。这个药可以降血糖的,降血糖的水平是有限的,据病人说控制血糖水平一般,我没有用过不太清楚。个人认为,暂时没有必要跟风,如果国内上市,那个时候普及了,在服用。


属于DPP-4抑制剂,可以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在体内分解,增加胰高血糖素水平,这个激素是可以降血糖的,从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