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作者 | 骆驼

5月3日,风云君曾写过一篇《 》,支持同行登陆资本市场,力挺新经济上市。未曾想一篇文章引起了事件主角瀚叶股份的注意,公司方面邀请风云君赴上海参加其今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的媒体说明会。

作为新经济浪潮的受益者,风云君有义务为自己所处的行业奔走张目。其实上篇文章在文中风云君也说的很明白,文章略带私心:如果纪卫宁带队的量子云顺利闯关,风云君未来的上市梦也就不远了。

同时,作为新经济行业的切身受益者,风云君亦有义务从自身成长的角度,为行业观察者、政策决策者提供切身的感受和经验,以供方家剖析。

所以,我们未曾犹豫,欣然赴会。媒体说明会主要邀请了证监会指定信披媒体四大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市值风云是唯一一家新媒体。

借此参会契机,风云君把说明会现场情况给各位读者做一个报道,再说说风云君对此事的认识。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一、直击现场:回应质疑,估值合理

自4月27日瀚叶股份公布38亿收购量子云预案发布以来,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虽然市场上质疑声不断,抛出来的问题很多,但是风云君总结来看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今日,瀚叶股份也是应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要求,解答媒体的质疑,瀚叶股份实际控制人、部分董事、董事会秘书王旭光等公司高层,以及标的资产量子云的掌舵人喻策、纪卫宁均在说明会现场露面,以下是几个核心问题的问答情况。

1、投资者服务中心提问:(1)估值合理性、估值短期内存在的差异;(2)业绩承诺的合理性,商誉减值的风险;(3)标的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是否存在原创性不足;(4)预案发行价格调整是否合理?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民生证券回答:首先回答短期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估值的差异是分别参照当时的互联网市盈率以及公司业绩,当时20亿的估值主要考虑2017年的业绩。

因为原股东李炯不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不想参与利润对赌,李炯不承担利润对赌而决定让渡部分利益,李炯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变现,为提前变现做出了部分折价。

关于估值合理性情况,根据业绩承诺情况,中介会尽快完成评估报告;行业可比交易案例的平均市盈率是14.45倍,本次交易的市盈率是14.3倍。

财务总监吴昶回答:关于商誉减值问题,目前具体的商誉金额尚未确定,但是商誉肯定对公司有影响,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会最大化的降低商誉减值的风险,从业务、技术、人员等各个层面提升整合的效率,确保资产正常运转。

纪卫宁回答:微信生态圈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打造了堪称巨无霸的入口地位,就公众号而言目前自媒体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量子云也从多个维度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内容涵盖亲子、旅游、文化等诸多领域。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但从量子云本身对自己公司前十的头部公众号的依赖程度来看,依赖度并不高,这就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量子云不是一个单纯依赖公众号运营的公司,公司还有科技类产品相册,这也是量子云获取粉丝的重要渠道。在这一点上,量子云和其他公司的很大的差异。

民生证券回答:从今年1-5月份量子云的收入情况来看,今年的业绩承诺已经完成了约32%,对比往年业绩完成进度,还算比较合理。

2、中证报提问:量子云进一步提高粉丝数量的动作,上市公司在去年完成收购游戏,今年收购量子云,存在的协同性问题?

纪卫宁回答:公司粉丝目前仍在快速增长,公司还会向广点通等渠道继续投放广告,同时以更加优质内容吸引粉丝。

孙文秋(瀚叶股份总经理)回答:关于量子云的协同性,我们上市公司从2016年开始转型,从传统的农药、兽药等业务向文化娱乐行业转型,聚焦于内容产业、综艺行业。

2017年初,公司完成了炎龙科技的收购,后来布局了影视产业,量子云具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现在及将来要做的文化产业,也和公司大数据技术量子云有协同效应。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中证报提问:量子云内容是否涉嫌低俗、标题党?是否存在封号的风险?

纪卫宁回答:量子云不存在违反相关监督法规的情况,量子云已经取得有关政府部门的证明,公司选题立意主要是和谐、积极、正向的内容,内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内部也有查重程序,不会抄袭别人的内容。

公司极小部分公众号受到过限制,但是营收占比极小,对公司的经营几乎没有影响。

3、证券时报提问:第三方平台依赖的风险,若微信市场地位降低用户习惯发生改变,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盈利补偿承诺,承诺方是否具有补偿实力?

纪卫宁回答:微信是目前最大的社交平台,而且具有强关系链属性,暂时还没有看到挑战者,整个微信生态的深度挖掘还在进行,上升势头还没有停止,目前微信还在持续完善微信生态圈,游戏、电商还在持续的发展;量子云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先发优势,公司的主要客户是稳定的,2018年我们也在积极的拓展新的客户。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民生证券回答:估值是参照可比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的,业绩补偿情况会从锁定期等方面来保障补偿,补偿以股份补偿为主。

4、证券日报提问:量子云编辑人员和公众号数量的匹配性?上市公司三块业务的协同规划和战略布局?

民生证券回答:外界提到的50名人员负责编辑的问题,实际是其中43名员工负责编辑——即是所有文章进行审核、查重并进行日常维护,7名员工负责系统号的最后的推送,量子云大部分作品来自于作者投稿,这和外界的认识不同,50个人主要负责审核,不是撰写。

孙文秋回答:公司目前积极拓展业务布局,抢占粉丝的流量入口,提升公司整体价值,正如前面所说,业务聚焦文化内容产业,把传统产业做强做精。

二、38亿的估值到底是否合理?

风云君觉得目前关于估值的质疑主要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升级,另一个是忽略了量子云的盈利能力,暂时还无法接受一个“破公众号”卖出38亿这个“残酷”现实。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分析上述问题之前,风云君其实也想反问一下,微信是什么?京东是什么?淘宝是什么?今日头条又是什么?都不过只是一个APP而已,目前腾讯阿里都是近4万亿的估值,京东4000亿左右的估值放在A股也绝对称得上巨无霸,今日头条虽然没有上市,但市场传闻估值也已经达到500亿美元上下。

一个APP软件,放在二级市场具有如此估值是不是非常不合理?但是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家几乎都已经认可它们的估值。

而且,风云君相信国外投资者购买腾讯阿里和京东的股票并不是因为它们拥有几幢办公楼,拥有多少园区物业,在北上深拥有多少住房——而是因为它们拥有海量用户,以及围绕用户产生的盈利能力或潜在盈利能力。

在新经济模式下,互联网公司大多并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反观A股固定资产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大多已经成为其发展的负担。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从人类消费习惯的演进趋势来看,自互联网以来,人类依托于实体店、销售点,人与人、面对面的线下销售与消费模式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这一变化已经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而变得不可逆。新的商业模式已经不是在实体店完成的。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浪潮中,微信几乎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而量子云正是一家基于微信生态圈及新媒体蓬勃发展而诞生的“社交型销售与消费”的平台公司。

当淘宝、京东等传统互联网销售模式社交功能缺失的缺陷已经反映到流量的衰减和对社交功能的痴迷追逐时,基于强社交功能的量子云已经在微信生态链里形成了巨大的销售和消费场景,获得了极其惊人的用户和流量。

而这种社交型消费具有更大的粘性和变现能力,拥有2.4亿粉丝量(不考虑去重)的量子云在2017年度实现净利润1.53亿,盈利能力称得上惊人。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某经济学家称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已过,未来发展前景堪忧,对此观点风云君也不敢苟同。

所谓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已过,实质是轻易获取大量粉丝的创业红利期已过,而这对卡娃微卡等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甚至垄断效应的头部大号实际是利好,因为新进场的公众号成功的成本越来越大,资源必然是向头部集中,头部大号的生存能力将会进一步强化。

再进一步说,鉴于A股市场的规则,量子云只能参照净利润指标进行估值,如果按照目前一级市场未上市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量子云在一级市场可能会获得更高的估值。

当下,社会已经普遍接受了“破APP”的高估值,相信未来大家也会慢慢接受“破公众号”的高估值这个“残酷”现实的!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三、CDR到来,政策层面支持新经济

就在昨日,一条重磅新闻刷爆朋友圈。

6月6日深夜,证监会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9份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向证监会申报IPO或发行CDR的材料,国内资本市场正式拥抱新经济和独角兽。

根据证监会回答记者问答内容,证监会重点支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新兴产业在国内通过CDR上市,试点创新企业将不受盈利条件限制,已经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新经济公司的接纳和支持。

当年,BATJ陆续在国外上市,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讨伐”,称国内优质企业都去海外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容不下优质企业,各位在骂别人骂政策的同时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能不能容的新事物?

有赞白鸦跑去香港上市,目前量子云这样的新经济企业在国内上市你是不是又开始骂了?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经济规律一直都是这样:新事物的发展从来不会适应个人,只有个人去改变思维适应新事物。市场也是这样,你如果不能给出相应的溢价估值,别人家市场可以给,转头你又开始骂。

四、结束语:祝福新经济

目前,从监管政策层面,新经济上市已经完全放开,至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如何,由各新经济公司的最终变现的商业模式决定,但BATJ等巨头的回归确实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在有赞借壳登陆港股,量子云冲击A股的背景下,新媒体人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小人物可能创造奇迹的时代。

直击现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媒体说明会:38亿的估值是否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