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從傳統售賣到用戶使用——市場催生商辦新邏輯

受金融市場大環境影響,股票、基金、貴金屬等常規資產配置手段波動較大,而房地產市場則仍處在調整期……在此背景下,商辦產品卻悄然成為市場新寵,其市場邏輯與客戶階層也都在發生著全新變化。

6月13日,一場由北京龍湖主辦的“時局·前瞻·變局——2018資產配置新視角論壇”在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知名財經專家葉檀與北京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鳳凰網房產頻道(北京)主編王傑、龍湖集團北京地區營銷總李昂一起,共同出席論壇活動。對當下金融市場現狀、商辦類產品新邏輯等熱門話題進行解讀,分享他們眼中當前和未來資產配置的變化與趨勢。現場吸引了超過50家平面、網絡及自媒體前來採訪報道。

商辦市場催生新邏輯? 中國資產配置何以解憂?

龍湖集團北京地區營銷總李昂,從數據角度分享了他對當下商辦市場的理解。李昂認為,在2017年“3·26”新政之後,整個商辦市場進入低迷期,但北京龍湖卻在其中找到了商辦市場的新邏輯:一是從投機到投資的客戶意識升級;二是從傳統售賣邏輯進化到用戶使用邏輯;三是從新用戶使用邏輯下對產品的全新規劃。

知名財經專家葉檀則圍繞當下中國的經濟形勢、城鎮化建設以及資產配置問題發表了獨到見解。她從專業角度分析出中國出口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貨幣基金在今年流動性偏緊的格局下,規模快速擴張;券商資管與同業理財規模正在縮減,同業端難有新增資金。此外就資產配置情況而言,以現金與儲蓄類為主的國人資產配置與歐美仍存在較大差異,而房產仍在中國家庭總資產配置中佔據超過60%的壓倒性比重。

房地產成當下“儲蓄罐” 商辦變身資產配置平衡器

在主論壇環節中,葉檀女士認為,如果說以前中國人的“儲蓄罐”是黃金白銀,那當代的“儲蓄罐”就是房地產,在各類投資波動較大的市場背景下,房地產的安全性更加可靠。目前北京房地產的市場邏輯已經發生變化,過去沒有人在乎租金,而現在一定要關注租金回報率。

而談到其中的商辦類產品,李昂先生用生動的客戶故事和市場數據,解讀了現在商辦市場客戶階層和購買邏輯的變化。他強調:商辦是資產配置中的一環,特別是在高淨值客戶的配置中是中長期持有的一部分,因為商辦類產品兼具土地收益、租金、抵押融資、自用等多重屬性。而從龍湖旗下的長安天街和西宸廣場熱銷成績來看,龍湖正是找到了客戶所關注的自用與資產配置的新邏輯:長安天街為企業提供長安街一線資產的名片效應,西宸廣場則依託三環麗澤黃金地段,加之小戶型靈活組合而切合客戶需求。

同樣的觀點也得到了陳志先生的認可,他認為商辦收益所依託的商業氛圍、商業業態等因素需要時間培養,因此商辦並不是高速回報的產品,而是作為資產配置中價格波動的平衡器與壓艙石。

據瞭解,本次論壇是北京龍湖6月商辦四聯發活動的環節之一。除論壇外,北京龍湖也推出兩個在售項目的爆款產品——長安天街力推55米“面寬王”、西宸廣場總價350萬的小面積三環資產;以及兩處即將問世的新品——北京第五座天街和以科技、共享為主題的海淀低密度商辦項目。活動期間在售項目認購還可享受多重優惠。

此外,據瞭解,西三環西宸原著和朝陽景粼原著也分別有少量小面積獨棟商業和500平米商鋪在售。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從客戶角度出發,重新找到商辦產品的新邏輯,洞察商辦領域的新走向,為客戶解決資產合理配置的真痛點,這或許是北京龍湖在2018年為整個商辦市場殺出的一條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