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何見了哈特都要掄一腳?

個咯嗎


天若有情天亦老,遇見哈特蒙一腳。這句話雖然有著調侃的意味,但實際上說的很有道理。

這並不是說喬哈特能力不行,實際上他擁有頂級門將的完美身材,不俗的反應能力和敏捷的身手,尤其是撲單刀的水平很高,否則也不會成為英格蘭國家隊和曼城的多年絕對主力。關鍵在於他有兩個明顯的技術缺陷。

第一,他的站位選擇不好,在面對高質量遠射時,哪怕舒展身材飛身撲救也鞭長莫及,導致經常被世界波射穿球門。

第二,他撲救時手型有問題,面對一些質量不高的射門時常會出現“黃油手”現象,不是脫手就是漏進球門。

這兩個弱點導致哈特經常犯錯,對方球員面對哈特便信心十足,沒事就敢掄一腳,而失球后又會打擊哈特的自信心,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喬哈特習慣性的成了世界波的背景帝。

其實這種情況也不是喬哈特獨有,他在英格蘭國家隊的前輩詹姆斯和大衛西曼,也是著名神經刀+黃油手,個人覺得,主要問題可能還是出在英格蘭的各級守門員教練身上,從小基本功就沒有打好,長大後技術自然會有缺陷。


三巴迷


英格蘭門將哈特也是點背,他見證了魯尼、伊布和克勞奇等球員一粒又一粒精彩絕倫的世界波。只不過,皮球都不幸滾進了哈特把手的大門。

2011年曼徹斯特德比,老特拉福德球場見證了一粒經典進球。第77分鐘,納尼邊路傳中,禁區內的魯尼高高躍起,用一粒技驚四座的倒掛金鉤攻破了哈特鎮守的城池。由於射門距離近、力量大、角度刁,哈特沒做出任何反應,只能目送皮球飛進球門的右上角。在英超20年最佳進球評選中,魯尼的這粒進球力壓群雄,得票率26%高居第一,成為歷史最佳進球。

伊布打進過不少匪夷所思的進球。2012年,瑞典隊對陣英格蘭隊,“大長腿”伊布的倒勾吊射算是神作,背景帝同樣是哈特。瑞典隊中場長傳發動進攻,哈特大膽衝出禁區,搶在伊布前頭球解圍,不過,皮球並沒有被頂遠,落點仍在伊布控制範圍內,距離球門30米左右,神奇的一幕發生了,伊布並沒有選擇停球調整,哈特邊回頭邊緩緩退回球門,但背對球門的瑞典神塔不等皮球落地,身體稍事調整後選擇了直接側凌空倒鉤吊射,結果,皮球劃出一道弧線鑽進網窩。

機器人舞的創造者克勞奇,同樣創造了諸多驚世駭俗的進球。2012賽季,斯托克城隊對陣曼城隊,高中鋒克勞奇送給了哈特一記側凌空抽射破門。克勞奇接到彭南特頭球擺渡後,右腳顛了一下皮球稍事調整,隨即禁區右側27米處直接鉤射死角,皮球越過喬哈特墜入球門。這記側身凌空堪稱即興之作,但可憐的是,站在球門前的仍是哈特。

2015年,西班牙與英格蘭的友誼賽,法佈雷加斯中路挑傳發動攻勢,無人防守的加斯帕爾禁區邊緣側身凌空掃射。雖然哈特奮力飛身撲救,但無奈角度太叼,皮球應聲入網。加斯帕爾射門前幾乎沒有觀察球門位置,直接轉身側身凌空,這再一次印證了“見到哈特就掄一腳”的“真理”。


足球頭等艙


要說“射正王”喬哈特其實真的是一名高水平的門將,否則三獅軍團不會一直用他做正選門將,但是這個人比較“衰”,經常性有球員在對他射門時射出世界波。所以“射正王”的綽號由此而來。

在看英超和意甲這幾年,看看哈特一步步成為曼城正選門將,一步步看著哈特出走意甲,一步步看著哈特淪落至都靈,其實真的挺無奈。

哈特連續三次獲得英超金手套獎,幫助曼城2次英超奪冠,在英格蘭國家隊服役9年,從2012年開始就是正選門將。他身材高大,高空球摘的很穩,門線技術不錯,對方只要正常射門基本他都能撲出去,撲救成功率很高。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倒地速度偏慢,而且在對方準備射門時自身所做的準備略顯不足。

但是哈特總是成為背景帝,主要是好多前鋒面對他時總射出世界波。這種世界波說實在的,換成其他守門員也不一定能撲出去。實際上現在是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面對哈特蒙一腳--哈特自信心滑落--前鋒自信心爆棚--面對哈特更有自信地蒙一腳。

其實哈特只是做出神奇撲救的次數不夠多,撲出世界波的次數不夠多。即使你平時做出的正常撲救成功率很高,但是你撲不出世界波就會被人記住。因為人們總想看到球員們神奇的表演,不僅希望看到神奇進球,也想看到神奇撲救。你沒做到,不符合人們的心理預期,那隻好接受人們對你的詬病。

對不起,哈特,這就是命!


你沒想到的球事


詹俊老師“天若有情天亦老,見到哈特來一腳”的戲言終歸是玩笑,哈特固然有眾多不是,但他依舊是索斯蓋特國家隊當仁不讓的主力。事實上現在“全民戲謔”的足球方式讓很多不是經常看球的球迷陷入一些誤區,那就是哈特不可靠。

比方說哈特在賽季初慘敗給紐卡斯爾的幾個球,其實這幾個丟球跟哈特沒有直接的關係,全部是西漢姆後防線坑人的表現造成的。於是很多球迷“先入為主”地就認為:丟這麼多球,一定是哈特的責任。這樣看法就跟張思鵬剛來到舜天一個樣子,球隊丟球多,球迷自然不可能把責任歸咎於李昂等子弟兵,肯定是外來的“和尚”來背這個鍋。

我看到前面有很多朋友都在吹捧布馮來對比哈特,但不要忘了布馮也是個經常被進世界波的主兒。最著名的就是被舍甫琴科單挑整條後防線然後被進的那個。說句不好聽的,布馮也是個經常被“來一腳”的老先生,五十步笑百步,沒什麼意思。

以前我也不懂為什麼瓜迪奧拉能容忍“攝政王”布拉沃,卻容不下一個英格蘭一號國門。今年夏天我接受曼城邀請,接受曼城學院的培訓,接觸了一點瓜式理念,多的不說,就說門將。

在訓練中,瓜帥把球隊進攻分為三階段,門將就是重要一環。在訓練中,教練禁止門將拿到球就開大腳,因為開大腳充滿不確定性,也會過早失去球權。所以瓜式足球哲學中,當門將拿到皮球時,正確的做法是中衛和兩個邊後衛向門將靠攏,四個人呈菱形便於出球。也就是說,瓜式哲學中進攻從門將開始。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斯通斯和布拉沃“花式挖坑”卻依然能夠得到機會。在英國足球理念裡,經常是一些笨手笨腳、天賦不高的孩子被指派去守門。並且英國多大風天,民間足球訓練也就會比較輕腳下。這也是傳統英式足球在發展上的弊端,最近幾年足總的聖喬治學院升級後,這情況才逐漸好轉。

所以說哈特的問題不是技術能力上的,是先天教育造成的悲劇,他根本融入不到拉丁足球裡面。而且作為門將,哈特狀態不夠穩,經常是“必進球”他能不可思議地撲出去,但是不太應該丟的球他莫名其妙地走神。這也是豪門教練超級忌諱的,畢竟“神經刀”適用於中小球隊,而不適用志在爭冠的王者之師。


快意體育


在國外的球探報告中,有6個單詞會高頻出現:

-tall(高大)

-mobile(移動)

-reliable(可靠)

-challenge(拼搶)

-reflexes/react(反應)

-position(位置感)

當報告進入球員特點總結的時候,除了由於球隊的戰術不同導致的比賽習慣差異外,基本上用這6個名詞就能概括一名門將的基本技術特點(前2個=生理指標、中間2個=精神屬性、後2個=技術能力)。

舉幾個例子

-廣州富力門將程月磊:Physically he is tall and has very good reflexes. He is good at covering angles. He struggles catching and clearing mid-range shots, he struggles most of all with low shots aimed at both of the corners. He struggles with fast and low crosses. He can start attacks with high and long passes.

“他的身材高大,反應敏捷,他善於封堵角度。他不善於應對中距離射門,他的大部分丟球來自於瞄準角落的低射。他不善於應對低平球傳中,他能夠發動長傳進攻。”

-上海上港門將顏駿凌:The player is not mobile and flexible enough. He belatedly reacts to shots. He has problems with fixing the ball, but because of this he often saves the goal by using his fists when intercepting.

“這名球員的移動能力和反應能力都有所欠缺。面對射門的反應不夠及時。他很難控制住球權,因此他也經常選擇利用拳擊的方式進行攔截”

-江蘇蘇寧門將顧超:Tall goalkeeper who has good reflexes and is quick in diving on the low corner, but he has lacks in timing and is shy inside the six yards box. He quite always prefers to divert shots he may block.

“高大的門將,反應敏捷,面對低射能夠迅速攔截,但他在小禁區內不善於把握出擊的時機。他更喜歡將對方的射門擋出,而不是試圖撲住。”

為什麼我會選擇以國外球探報告的評語入手呢?是因為在工業化運作的體系中,為了能夠減少工作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準確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就需要迅速找到決定事物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並將其以最精確的方式表現出來。

而足球作為一個需要市場、投資、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性產業,在國外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工業式開發(尤其是歐洲),並且已經卓有成效地以此為指標促進球員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覺得“球探評語”是具備很高的參考價值的。

而顯然,對於出身傳統英式青訓體系的喬-哈特來說,無論是生理指標的tall和mobile還是精神屬性的reliable和challenge都不會是弱項,所以真正缺失的一環在於包括在內所有防守球員最重要的兩個指標:位置感和反應。

比如在上圖對陣埃弗頓的丟球中,靠上的身位讓喬哈特的有效防守面積縮小。在視線幾乎無遮擋的情況下,只能理解為位置感的鍋了。

再比如這粒對陣利物浦的丟球,基本對方不選擇起腳攻門,面前的2名包抄球員也有足夠的空間進攻遠角。

還有這粒龐瓊的任意球。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喬-哈特視線受阻,但在龐瓊從助跑到起腳的過程中,哈特是沒有進行任何防守姿勢上的調整,直到下墜才做出大範圍移動,為時已晚。

當然我還是堅持之前的某個問題做出的評價:在某些情況下,一名僅僅是基本功紮實的門將,會因為球隊整體的表現強勢,而被附帶地抬高了外界評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喬-哈特——在曼城還在建隊階段時,哈特的基本功底足以應付當時的比賽格局;而當曼城頻繁獲得更高水平比賽的入場券、對手也用更高規格的禮遇備戰曼城,“遇見哈特悶一腳”也就成為水平差異的直觀體現。

以上。


蒲凡



天若有情天亦老,放過哈特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