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延迟退休定了吗?

海洋1570718604


到今天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为止,延迟退休的问题国家仍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文件。

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仍然是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人员可以提前5年退休。

退休年龄的问题大家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国家人社部提出延退方案以来,却至今仍在研究、论证阶段。所以也无延迟退休的时间表,现在流传的有关延迟退休的各种版本都是无根据的。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1、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 2、在国际上来说是个大趋势,实行延迟退休的国家越来越多;

3、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步减少;

4、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大。

延迟退休方案遵循的原则是渐进式原则。我国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以一年提高几个月的“迈小步"方式进行。即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一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一岁,直到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根据这个“延迟退休"方案,下列四类人将受延迟退休影响:

第一类是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即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第二类是小于等于55岁的女性干部,即国家文件规定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类是小于等于55岁的男性工人,主要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即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第四类是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干部,即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叶公来帮忙


延迟退休定了吗?

1月9日,人社部部长尹藯民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针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将适时研究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应对措施。

一时间延迟退休的政策又被吹到了风口浪尖。有的专家预测很可能延迟退休政策将近推出。网上传言纷纷,甚至出现了延迟退休时间的对照表。其实早在2015年,国家就提出了将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但是截至目前,国家仍然还未出台相关政策。最近我们单位在报请退休人员时,依然按照男同志60周岁,女职工50岁,特殊工种:男满五十五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的条件进行申报。

女职工没三年延迟,一岁男职工每六年延迟一岁到2045年,男女职工共同达到65周岁退休

如果延迟退休,将在2022年实施,那受到影响的事,60后一部分,70后大部分,80后全部

延迟退休是事关百姓的大事,在特殊工种病退等艰苦岗位,国家会出台大家相对满意的政策,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健身广场舞


延迟退休政策没有定,像这么大的政策必须要经过征求社会意见。提前几年试点,综合评估社会成本后才予以实施的。不可能一点儿风都不漏,突然实施。

我国的延迟退休政策,目前来看并不是很迫切。虽然我国的养老压力很大,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很大,对于这些事情解决的比较好。

不过随着我国,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迈进。延迟退休政策必须要提上议程了。

当年,人社部部长提出出台延迟退休方案后,要给大家一个五年的缓冲时间。即使今年出台,也最起码得2024年实施了。

因此,1月9日,人社部部长提出适时研究出渐进式退休的应对措施。并不是抓紧出台。

一般来说,我国将首先放开的,不是延迟退休。而是灵活退休,这个不涉及到任何人的利益,可以随时出台。

因为灵活退休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退休年龄,在我国已经由法定退休年龄的条件下,灵活退休,更应该适用于主动选择延迟退休的人群。对于我们盼望着早日退休的劳动者没有影响。社会更不可能有反对的声音,而且只会有欢呼声,让需要的人去延迟退休吧。


消化了需要延迟退休人的需求。如果在无法应对老龄化,那就得需要从一些特殊岗位上制定延迟退休政策了。我们国家现在就已经有政策,女性正副处级干部,高级职称工作人员,都可以60岁退休,不过还是以尊重个人意愿为主。可能这些岗位儿,过几天年会变成了强制60岁退休。不过目前来看,这些岗位真正主动提前退休的人不多。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可能是延迟退休政策的优先执行者。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政策。双休日、年金制度、社保制度,都是在这些单位进行试点,并带动起来的。

只有实在不行了,才会对服务行业劳动强度较轻的工作岗位实施延迟退休。

看我们目前的退休制度,本身就是对特殊工种,失去劳动能力,提前退休的。这些岗位儿年龄大了,肯定不适合干。所以,这相当于制度对我们的照顾。我们即使修改政策也不可能把这种照顾消除。

所以,还是请大家放宽心,国家肯定会考虑多方面因素,让所有人都能顺利接受这种延迟退休的方式。当年的延迟退休表只是一个笑话。



暖心人社


几年前国家社保局负责人的延退时间的敲定,65周岁退休条例即将出台,五年冲缓期小步渐进,到2022年全面实行,讲的有鼻有眼,绘声绘色。

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人欢喜多人愁。全国的百姓都在关注和谈论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延退话题。体制内和国企央企的群内人,反应平淡无所谓,甚至心中窃喜不已。强烈反对者道是占绝大多数在企业和私人企业工作的一线劳动者,尤其饭碗不稳定的打工一族和靠卖苦力挣钱的下岗失业工人,他们紧衣节食拚死拚活自费缴纳钱数可观的养老金,盼的是女50男60法定年龄按时办理退休,享享几年清活。延迟退休年龄受伤害的是这类群体,也是弱势群体,显然对亿万个他们有失公平公理。

让人心慰的是,党和政府也觉察到民间的呼声,明确延退年龄不搞一刀切,兼顾多方不同工种人员的切身利益,所以较周全较公平的延退方案迟迟没有定夺下来。

没有定夺下来,不代表延退工作不再继续,职工延迟年龄退休大势所趋,只不过是迟与早的时间问题……



老伙计610322


目前还在讨论中,没有定。

建立弹性退休制度更能激发潜在人力资源

当前的退休制度,是以年龄为主要指标的,这一制度实行多年,近来由于老龄化问题,劳动力减少,以及当前工作人员与退休人员比值不断缩小等问题,提出了延迟退休。

在我看来,退休政策应更加灵活,才能更好激发人力资源,更加充分解放生产力。

一、人才自由流动方能更好发挥人的价值

由于历史原因,以前的工作是退休而不是养老保险金,所以人们把工作俗称为“铁饭碗”,这给工作的人带来了稳定的预期,给社会带来的稳定,但其实也阻碍了人的发展,使得一大批人才,只是按部就班地工作,不再提升自己,也不轻易跳糟。保持稳定的同时,代价却是让许多人才失去了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可能,无形中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养老保险实施后,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为许多财政人员的养老保险金并没有实际到账,也不容易随着工作的变化而带走,让人产生很多顾虑。这就必然造成很多人固守在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岗位上,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是对人才的一种极大浪费。

二、退休政策应更加灵活

不应只以一个年龄作为评定退休的依据,新出台的《公务员法》第九十三条明确规定:工作满三十年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工作三十年,按照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贡献时间已经不短,同时,工作三十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也足以支持他正常的退休费用,退或不退给大家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一政策是非常人性化的。其他事业单位等没有明文规定,但我觉得应一视同仁,不能在制度设计上明显不公。

三、边工作边学习应成为常态

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很多简单的劳动会逐渐被智能机器所替代,劳动力短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厉害,反而部分只会从事简单劳动的人要考虑自己是否会被机器顶下岗。那么今后的理想状态,并不是大家上完学然后一直工作到老,而应该是边工作边学习,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进修一段时间,看似工作时间不长,其实创造的价值远远要大于一直重复低层次的工作。

四、人力资源是个宝库

人力资源是最大的宝库,怎么挖掘出其潜力,是顶层设计者们应重点考虑的。比如一个发明可能带来一个产业或一个领域的革新,提升10%的效率能相当于多少人白天黑夜的工作呢?所以说,充分解放人,挖掘人的巨大潜力才是振兴的根本。


学做爸妈


本人对延迟退休一贯持否定态度。凡是不以人民利益为利益的政策,就不是一个好的政策,这也是为何到现在都还没有推行延迟退休的根本原因。我们的国家是在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每一个政策的推出无不是在充分考虑到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在征求广大人民的意见后,才得以推行实施,而目前的状态正是体现了国家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再的研究,调研,所以延迟退休,还没有定下时间。要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 看到那些说延迟退休大势所趋的我就笑了


还是要说明一下,国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发布实行延迟退休,以前都只是在研究,探讨。我个人认为在我国实行延迟退休的概率不到26%。现在退休的年龄男60,女50,女干部55,男性省级领导65。延迟退休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能引起经济下行,衰弱老年旅游,服务等产业,同时影响年轻人的就业率,加大生产企业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老人不能退休,无人帮助下一代看护孩子,影响二胎生育,这与国家放开二胎政策相违背。弊大于利,得不偿失,更易引起民愤,所以不可能推行实施。

欢迎大家广泛留言,说出自己的心声


老友侃侃


延迟退休本质上是参照国外的做法结合本国实际拟出来的政策。究竟是否符合实际,很难说。

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延迟固定时间后退休,最终达到男女职工在相同年龄退休,这种办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工作性质对适合工作的年龄之间的关系。比如有一些重体力劳动者,像锻工铆工等,工作环境艰苦,体力消耗很大,如果延迟退休,恐怕到时候视力也不行体力也不够,甚至连工具都拿不起来了还要干活,很难保证不出工伤事故。还有那些长年累月三班倒的职工,长期颠倒黑白工作,身心疲惫,要延长退休年龄,困难也很多。

所以,原来的延长退休遇到的阻力很大。即便是基本确定,有可能要有修改。应该兼顾到不同工作性质的职工退休要求。所以现在可以说延迟退休没有最终确定,或者说起码要修改以便更符合国情。

中国的国情与国外的最大不同,就是国外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换言之,就是国外的职工工作轻松,国内的职工工作辛苦。所以,要像国外那样延长年龄,恐怕是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

现在有人提出灵活退休的方案,主张规定退休的下限和上限。达到下限年限就可以退休,达到上限必须退休。可以看成是对延迟退休的修改。

个人认为,应该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考虑具体退休要求。由劳动者自主决定到了下限是否退休。身体素质好,愿意继续工作就可以延迟。不愿意的也可以按时或提前退休。这种由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到期后是否退休,充分考虑本人意愿,更加人性化,反对的声音可能会更少。


GCZ72624137


2018年关于延迟退休的相关文件还没有实施,网传的消息都是不可信的,所以我们不用给自己制造紧张气氛;当有一天,某一个省市被试点延迟退休,那个时候延迟退休就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为什么延迟退休还没有确定那啊,我们从三方面考虑,大家看我说的对不对;

首先我们要面对的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是一页纸就全部搞定的,需要不断的试错,总结经验,没有个三两年的数据支持,不能轻易发布文件通知;所以我们不必放在心上;

其次从人口老龄化速度来看,延迟退休并不能解决养老金亏空的问题,相反如果延迟退休对于年轻人就业的稳定性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哪怕一点动静都要考虑全面否则得不偿失;

最后从养老机制上来看,我们的养老制度构成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商业保险也有分担一部分的,综合三方面的考虑延迟退休一定要考虑到领取养老金的问题,如果不彻底摸清,很难落地;

不过我个人看延迟退休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不是最近就可以敲定的;即使有一天延迟退休落地实施,我们也要面对并且接受;

其实大家不要相信网上的网传消息,给自己制造恐慌情绪,该来的还回来,我们只要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就分享到这,大家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在下方评论留言;


天天聊社保


延迟退休政策没有定,像这么大的政策必须要经过征求社会意见。提前几年试点,综合评估社会成本后才予以实施的。不可能一点儿风都不漏,突然实施。

我国的延迟退休政策,目前来看并不是很迫切。虽然我国的养老压力很大,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很大,对于这些事情解决的比较好。

不过随着我国,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迈进。延迟退休政策必须要提上议程了。

当年,人社部部长提出出台延迟退休方案后,要给大家一个五年的缓冲时间。即使今年出台,也最起码得2024年实施了。

因此,1月9日,人社部部长提出适时研究出渐进式退休的应对措施。并不是抓紧出台。

一般来说,我国将首先放开的,不是延迟退休。而是灵活退休,这个不涉及到任何人的利益,可以随时出台。

因为灵活退休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退休年龄,在我国已经由法定退休年龄的条件下,灵活退休,更应该适用于主动选择延迟退休的人群。对于我们盼望着早日退休的劳动者没有影响。社会更不可能有反对的声音,而且只会有欢呼声,让需要的人去延迟退休吧。

消化了需要延迟退休人的需求。如果在无法应对老龄化,那就得需要从一些特殊岗位上制定延迟退休政策了。我们国家现在就已经有政策,女性正副处级干部,高级职称工作人员,都可以60岁退休,不过还是以尊重个人意愿为主。可能这些岗位儿,过几天年会变成了强制60岁退休。不过目前来看,这些岗位真正主动提前退休的人不多。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可能是延迟退休政策的优先执行者。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政策。双休日、年金制度、社保制度,都是在这些单位进行试点,并带动起来的。

只有实在不行了,才会对服务行业劳动强度较轻的工作岗位实施延迟退休。

看我们目前的退休制度,本身就是对特殊工种,失去劳动能力,提前退休的。这些岗位儿年龄大了,肯定不适合干。所以,这相当于制度对我们的照顾。我们即使修改政策也不可能把这种照顾消除。

所以,还是请大家放宽心,国家肯定会考虑多方面因素,让所有人都能顺利接受这种延迟退休的方式。当年的延迟退休表只是一个笑话。


农村琐事通


首先延迟退休只是一个讨论中的话题,目前还没有走上立法阶段,更谈不上实施。

记得最开始有一个清华的女教授出来说延迟退休的好处,给大家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有可能已经进入立法和实施阶段了。

延迟退休最开始产生的原因是大家发现:人口是一个倒金字塔形的,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产生,同时越来越少的新孩子的出生,让人产生一个恐惧感。

因此延迟退休成为一个流行的社会科学研究的话题被大家所重视。

我认为,决定是否要用延迟退休,不光要通过看劳动时间的总供给逐渐的减少,同时还要考虑到另一个因素,也就是日新月异的自动化代替人工劳动,随着科技的提升,其实留给人类能工作的手工工作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工来进行操作了。所以我觉得不但不需要延退,而且要开始考虑每周工作四天休息三天,从而减少整个社会供大于求的矛盾冲突。

举个例子,30年以前,在生产线上都是年轻的劳力用手工方式进行组装工作,一个生产线多的时候需要二三十个工人,而现在随着机械化的操作,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手臂代替了人工工作,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还提高了精度,并且把人类从重复的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富士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越来越多的岗位被机器人所取代。

所以人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担心未来的工作的年轻人少,而养的老人多。这样看来,劳动力缺乏就就不能够成为延退的一个理由。

目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几百万,如果我们使用延退的话,那么很多岗位就会被老年人所占据,而年轻人反而没有工作了,这反而是一个错误的社会组织形式。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招工的年龄设定在35岁,技术人员到40岁,管理层到45岁。如果在45岁以后都没有企业聘用的话,那么45岁开始到延退之间,这些人又靠什么生活呢?

其实延退还有另一个压力是认为我们目前养老金不足够多,如果每个人都按照现有年龄退休的话,恐怕养老金不够用。目前还没有客观的数据进行支撑,但是这种无形的恐惧,容易让决策层认为要进行延退,以减少养老金的使用。

其实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想各种方法养老。

比如在二线三线城市建立一些养老基地,只需要国家出一些政策,对于养老产业进行孵化和培育,就可以使老人用相同的养老金能够在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获得更好的保障。养老产业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工作机会。

再有,在老人的生活当中,相当一部分的金额是用在医疗费上的。我觉得可以针对老年人更多的开办一些社会医疗机构,让老年人看病不再贵不再难,并且国家在对老年人大病的时候要有一定的保险,老年人去了这个健康费用的担忧,整个社会对养老的恐惧就会慢慢被降低。

当然养老也需要大家观念上的转变。比如是否可以对于55岁到60岁之间的人,不管你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都进行二线退休,然后都进入养老院工作,为一些年龄更大的七八十岁的老人服务,也就是说用年轻的老人为年老的老人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你既可以有一定的收入,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养老和健身的方法,这种二线退休就比那种在原岗位上延退要更显得公平。我们可以统一9年制义务教育,可以统一征兵制度,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利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创新的开发出用以老养老的制度呢?

其实目前可以改革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老年人的丧葬费制度,老人只有离开人世的时候才能拿到一大笔钱,这笔钱其实很多都被儿女分了,为什么不能够把这一笔钱用在老年人生前呢?

还可以有很多改革的探索,比如说以房养老,多组织老年人婚姻等等。。。

其实很多老人即便是60岁退休,也是在帮着自己的孩子在带孙子孙女。从社会学上的角度来说,他们相当于没有退休,他们也继续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如果让老人延退的话,势必会让孙子孙女没人带,势必会分散年轻人的工作精力。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所谓的非得在外部公司/机构工作的延退,还不如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的社会贡献大。

我觉得养老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贫穷老人进行最低的兜底。退休金比较高的老年人可以每天去跳广场舞,这些老年人不是我们重点要去研究保护的,反而是那些普通的退休劳动人民,因为生活拮据而心生恐惧,不敢花钱。应当针对这些人做一个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

总之所谓的延退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仍然按照现在年龄退休的话,我相信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于延退,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