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羊口人杨力!走出的这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津贴

他是从事土壤肥料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他深知农民的艰辛,为了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他苦苦追求,实现了人生价值。今天,小编带您走近农业科学家—

杨力

1

条件苦,但他立志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杨力1959年出生于杨庄村,正值困难时期。“不夸张地说,小时候就是靠野菜养大的。”杨力说,小时候家里是单职工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务农。小时候的杨力就暗自发誓,一定要考出去。那时候,不是不想劳动,也不是不爱劳动,但更强烈的想法就是好好学习,考出去吃国家饭。

羊口人杨力!走出的这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津贴

杨力说,大概初中的时候,看到新闻,毛主席接见从美国归来的杨振宁,很是震撼。“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那是什么地位,毛主席能亲自接见一个科学家。我就想,一定要成为那样的科学家。”杨力说,从那时候起,他学习更刻苦,考试从来都是第一名,尤其喜欢数理化。

1976年,还没有恢复高考,杨力高中毕业后回到了村里,村里挑选他到机械队去当会计。干了一年,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学校挑选了往届大约30个学生,要集中复习冲刺高考,杨力就是被挑选的人员之一。后来,杨力放弃了工作,投入了没白没黑的复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那年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人,调剂进入山东农学院。

不过,杨力说,刚进入农学院的时候自己有点茫然,因为他的梦想是成为杨振宁那样的科学家,对于从事农业研究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我对这个专业的喜爱,经历了一个过程,当时正值‘泰山号’小麦育种成功。在以前的时候,小麦亩产一二百斤左右,后来经过技术改良,小麦亩产可以提高到三四百斤。而‘泰山号’出来以后,一下子将小麦的亩产提高到了七八百斤,就这件事,让我觉得农业也很有干头,从事农业研究也可以对社会作出大贡献。”杨力说,后来,他与农民打交道,帮助农民朋友脱贫致富,得到了认可,也收获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心投入工作的杨力,很快就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要么不做,做就做好。”杨力说,从小自己就有一股倔劲,认准一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最初的时候,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吃上国家饭,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现在,努力工作是为了不辜负家乡的期望和国家的培养,让自己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服务广大农业、农村、农民。”

2

飞得再高 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1986年,杨力到济阳唐庙乡做一个立体种植课题,那之后的经历,对杨力以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想起一个场景,自己还是想流泪。”杨力告诉记者,1992年的时候,组织上决定让他回所里,要走的那天上午,杨力办公室院里站了一院子的人。“除了当地的乡镇机关干部和村里的村干部,更多的是自发前来的当地农民,来给我送行。现场人挤人,当地百姓就大声问我能不能不走,我还没跟熟悉的朋友握完手,就钻到了车里。一到车里,眼里的泪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了。”杨力说,做课题期间,跟当地的农民朋友来往频繁,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百姓留咱,一是感情上的难以割舍,另一个就是觉得咱的工作是务实的,这是对我的一种认可。”杨力说。

“不仅仅是山东,中国的农民都是热情而淳朴的。”杨力说,农业是一切经济的基础,农村是中国发展起来的根基,而农民,是所有中国人的衣食父母。“从中央开始逐年减少农民的一些税,给种粮农民补贴,我就感到非常高兴,感觉这就是我自身的事,中央对农民的关心,感觉就是关心我一样。”杨力说,他永远忘不了自己是农民的孩子。

羊口人杨力!走出的这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津贴

在做研究的过程的中,杨力去过很多地方,他的很多研究基地在农村,他发现很多农民朋友对一些农业知识并不是十分了解。“我后来的工作,重心就放到了研究成果的转化上面,因为我觉得,如果我的知识不能帮到农民朋友,我所有的工作就是白做了。尽量把前辈们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让百姓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杨力说,在工作之余,他开始写一些科普性的文章,力求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农民朋友可以理解当下的农业科技知识,更好地科学种植。“我就给农民朋友讲例子,施肥用肥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因物制宜,通俗地讲就像中医配中药丸,感冒就吃治感冒的中药丸,拉肚子就吃治拉肚子的中药丸。”杨力说,自己的科普文章得到了农民朋友很好地反馈,自己由衷地高兴。

“农业伴随了我一辈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咱就是农民的儿子。”杨力说,如今,家乡就是农业大市,这是他永远的骄傲。杨力告诉记者,自己时时刻刻想着把成果带回家乡,反哺家乡。“当年我大学毕业实习的时候,选定的地方就是羊口的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实验站,并且在那里工作了三年,一直到所里把我调到济南。”杨力说,自己对农民的情感,对家乡的情感,是印到骨子里的。“寿光的农业走到了全国的前列,现在我去全国各地,一说自己是寿光的,大家都知道,真是感到自豪!”杨力由衷地说道:“我希望家乡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蔬菜品牌,同时也希望寿北的农业可以加大转型力度,发展地越来越好!”

羊口人杨力!走出的这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津贴

延伸阅读:

杨力,1959年生人,现为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时,杨力兼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山东农林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注册咨询专家,山东省司法鉴定专家。

杨力主持完成 “山东省土壤中量元素含量分布对果菜品质影响及合理施用技术”、“粮食高产需肥规律及配套施肥技术”、“鲁北平原粮区立体农业开发研究”等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国家“滨海盐渍土改良技术体系研究”项目,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主编《作物营养与施肥丛书》37册、《新农村建设文库》28册、《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问答》1册、《缓释肥料实用技术手册》1册;10余次主讲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二套的农业科技片;在中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等领域研制出多项物化成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记二等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