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禽安卡拉病的防控

趙穎慧 何召慶*

(山西隆克爾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山西農業大學南側 030800)

禽安卡拉病(Angraradisease)是I亞群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類疫病的總稱,病症類似包涵體肝炎,又叫心包積液綜合徵(Hydropericardiumsyndrome,HPS)。1987年3月,因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安卡拉地區內雞場暴發流行而得名,該病已在我國多地肉雞群、育成蛋雞群暴發,可引起雞群極高的死亡率,給養雞業造成極高的經濟損失。

禽安卡拉病的防控

1.病原生物學特性

禽安卡拉病為腺病毒感染所導致,屬於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屬。腺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分成三個群,I群、II群以及III群,跟雞病有關的是I群和III群。I群引起的常見病是包涵體肝炎和安卡拉病,III群引起的代表性疾病是產蛋下降綜合徵。I群有12個血清型(FAdVl~12),根據抗原性可分成五個分支,即 A、B、C、D以及 E 群。

現在爆發的禽安卡拉病屬於I亞群禽腺病毒,C種血清 4 型(FAdV-4)。FAdV-4為DNA病毒,無脂質囊膜,耐酸不耐鹼,對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對熱敏感,60℃ 1h可滅活病毒。

禽安卡拉病發病雞群常見傳染性囊病病毒(IBDV)、傳染性貧血病毒(CAV)混合感染,因此有研究認為FAdV-4是一種條件性病毒,即只有在具有其他誘發性因素的條件下才會引起發病;也有研究認為,FAdV-4型病毒本身就可以引發該病。

2.發病機制

FAdV-4對肝細胞、內皮細胞以及淋巴細胞具有高親嗜性,表現為單核巨噬細胞的瀰漫性增生,肝臟內有包涵體出現。感染該病毒可造成免疫器官的損傷,呈現免疫抑制;炎性細胞浸潤心肌淺層間質,導致心力衰竭、心包積水;肝小葉瀰漫性變性、壞死,致使肝臟受損嚴重;腎小管上皮細胞明顯腫脹、廣泛性出血,導致水鹽代謝障礙,尿酸鹽沉積;此外,FAdV-4易與其他免疫抑制性病原如IBDV、CAV等混合感染。

3.流行特點

3.1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發生於1~3周齡的肉雞、817、麻雞,其中以5~7周齡的雞最為多發,偶爾出現在10~20周齡的蛋雞和種雞,大齡雞和孔雀、鵪鶉、鴨子、珍珠雞等較少發生。發病雞群多於3周齡開始死亡,4~5周齡達到死亡高峰期,高峰持續期4~8d,5~6周齡死亡減少。病程8~15d,死亡率達20~80%。[1]

3.2傳播途徑

本病可在雞群之間通過糞便、飛沫等途徑水平傳播,也可通過感染雞胚垂直傳播。FAdV-4病毒垂直傳播時,可與CAV聯合作用使後代出現典型的HPS病理變化。雞感染後可成為終身帶毒者,並可間歇性排毒。

4.臨床症狀

本病潛伏期短、發病快。該病有兩個典型的特徵,心包積液和肝炎。繼發症狀有肺水腫、腎水腫。發病雞隻精神沉鬱,羽毛松亂,出現呼吸道症狀,甩鼻、呼吸加快,部分有囉音,排黃白色稀糞。

5.剖檢變化

心肌柔軟,無彈性,心包積水,為黃色透明液體;肝臟受損嚴重,可能呈腫脹、質脆、顏色變黃、點狀出血或壞死等症狀;肝細胞壞死,單核細胞浸潤,有嗜鹼性包涵體出現;腎臟腫大、出血,腎小管擴張;多混有其他疾病感染而表現為腺胃出血,肌胃糜爛,腸道出血。

禽安卡拉病的防控

6.診斷

6.1臨床診斷 憑其流行病學、臨診症狀和病理特點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該病需要結合實驗室診斷。

6.2血清學診斷 血清中和試驗是測定腺病毒抗體的最敏感的血清學方法,用細胞或雞胚的方法分離病毒,可用於病原鑑定、分群和分型;雙向免疫擴散試驗用於腺病毒群抗原的檢測、鑑定;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用於診斷,簡便、快速、特異性強和靈敏度高;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可被用於檢測腺病毒群特異性抗體和型特異抗體;斑點免疫試驗用於致病性的研究。

6.3分子生物學診斷 無菌取出病雞的肝臟,進行研磨,從研磨液與心包積液中提取病毒DNA,進行腺病毒I~IV型PCR檢測,結果為IV型陽性即可確診。

6.4 鑑別診斷 與包涵體肝炎的鑑別:二者外觀都有肝炎症狀,肝臟可能變黃、腫脹、出血或肝臟點狀壞死等症狀,且包涵體肝炎偶爾也會表現心包積液的症狀,所以需要多剖檢幾隻雞,必須是大多數雞在易發日齡都出現,才可以判斷為心包積液綜合徵。

7.防治

造成禽安卡拉病大面積流行有以下原因:FAdV-4毒株毒力強,傳播速度快,既可水平傳播又能垂直傳播,所以呈現大面積爆發;腺病毒最初是從被感染的雞胚分離到的,雞胚是一個重要的傳染源,有些疫苗用的是非SPF雞胚,導致疫苗汙染,很容易通過疫苗感染接種雞;不良的養殖環境、不科學的管理;對本病預防意識薄弱。

針對本病流行特點、病原特徵、發病原因等可從以下方面進行防控:

7.1免疫防控

對於本病目前缺乏特效藥。可接種滅活苗或弱毒疫苗進行防控:將感染肝組織勻漿、福爾馬林滅活製成滅活疫苗對雞群進行免疫;FAdV-4毒株接種雞胚,連續傳代12次,獲得FAdV-4毒株致弱株,製成弱毒疫苗進行禽安卡拉病毒的預防。滅活苗要注射2~3周後才能產生保護效力,所以臨床上爆發本病後建議使用卵黃抗體作緊急治療接種。

7.2 藥物防治 從強心、護肝、通腎和解毒幾個方面進行對症治療。用強心藥物(如牛磺酸、樟腦磺酸鈉、安鈉咖)來維持心臟功能;可用呋塞米等高效利尿藥來消除組織間液的水分,緩解心包積液和肝腎水腫;對於肝腎保護,可以使用中草藥,如五苓散(茯苓、澤瀉、豬苓、肉桂、白朮)。 配合使用維生素、葡萄糖、ATP、肌苷、輔酶A等補充能量,緩解病情,降低死亡率。

7.3 其他

對此病最重要的是預防,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通風、保溫、降低飼養密度,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對病毒、細菌的抗感染能力;做好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貧血、黃麴黴毒素的防治工作,減少本病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