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有了新的機器人夢想,我們開始全力投入。為了讓機器人往前衝得更快,單獨成立了一家公司叫獵戶星空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你知道,當你冬夜裡抬頭看著滿天星斗時,最大最明亮的一個星座就是獵戶座。

我非常鍾愛這個名字,把我們最鍾愛的機器人放在了這家公司親力打造。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我對機器人行業的兩個困惑

雖然做機器人就像仰望星空一樣,聽起來激動人心;但做好這件事,就得腳踏實地。

為了快速瞭解行業,我花了很長時間去學習,跑了很多國家,比如美國以色列日本歐洲;全球飛行了近20萬公里,每週工作六天,踏踏實實做個小學生,學習很多曾經從未接觸的知識。

這個過程中,我產生了兩個疑惑:

第一個疑惑:那些刷遍朋友圈的鋼鐵機器,好像馬上就要來統治人類了,但為什麼從未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過?

先看幾個例子。比如波士頓動力這家公司,以擅長的機械控制技術展示漂亮空翻,遺憾的是,波士頓動力已經被Google給賣掉了;還有日本的ASIMO(日本本田機器人),已經研製30年,成本高達80萬美金,至今不能走進家庭。

我跟很多相關的人一起討論過這個問題。今天的機械控制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技術進步也非常緩慢。如果沒有定義清晰的標準,他們每隔半小時就得充電。所以,這些機器人要想走進生活,還有很遠的距離。

第二個疑惑:AlphaGo都已經下贏李世石了,都要超越人類了,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機器人還笨得超出想象?

今天你到生活中的任何地方,比如機場,你看到的機器人其實都特別傻,傻的出奇。很多人肯定會diss我,說不是這樣的。

我也看過很多相對好一點的機器人,比如pepper。很幸運,我認識這家公司的投資人,他們後臺這段對話一定是事先寫好的,再拿來錄製出爐的。這位朋友人告訴我,有的時候為了宣傳只能如此。

是套路啊……

儘管機器人的表情做得有特點,當然造價也很高,但它就像一個錄音機,錄好一句,說一句,再回答一句。但這不是人工智能。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我當時一直在問的一個問題。

為了解這款機器人,我專門去過兩次日本,與核心團隊一一聊了個遍。孫正義當年花了很多心血,想要做成這款機器人,後來被日本首相帶去參加G7峰會,成為了日本國力的一種展示。其實,遠沒有達到當初他們的預期。

我相信,沒做到,一定不是因為他們笨,也不是為了去拍一段秀。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就是一個超級複雜的產品,單點總是被超越,整體卻遙不可及。

人是超複雜產品 舉個例子:“服務員,給我倒杯紅酒”

這一整套流程有多複雜呢?我舉一個小例子。當你走進餐廳,應該都有這樣的需求,找服務員幫你倒一杯紅酒。儘管這樣一個簡單的任務,目前全世界沒有一家機器人公司能做到,說完這句話紅酒就來了。除非是固定軌道的機器人。

尤其在嘈雜的環境中,我們的耳朵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感官器。今天沒有一個麥克風能超越。在一個吵鬧的環境中,你聽到一個人說話,可立刻只聽他的聲音,不聽別人的聲音;當你低頭玩手機時,別人跟你說什麼,完全聽不見;但當你想要聽到一些話語時,可以排除很多噪音去聽到那個核心要點。

“給我倒杯紅酒”這個行為,除了涉及非常複雜的語義理解技術,還涉及圖像識別技術。比如看你一眼,就要知道你在哪裡,長什麼樣子,然後將紅酒遞送給你。光看一眼,就非常難,為什麼呢?因為可能在昏黃的燈光下,你可能只給他了一個側臉,就可能導致人臉識別不準。

當下,我們講攝像頭有多好,人臉識別有多好,其實大多還是在特定光照條件下。而人眼是5億像素,即便在晚上,一根蠟燭點出來也能清晰看見你,且沒有噪點。可是,今天你能買到的最好的手機也就2000萬像素。但問題是,高速行動時,還能看清外面的風景嗎?人可以,機器能做到嗎?想想,無人駕駛為什麼這麼難?因為速度快了後,整個處理都會下降。

理解了“聽到”和“看到”兩個行為的難度之後,你還得讓機器知道紅酒的位置吧?也許在吧檯,也許在廚房,中間路線怎麼規劃?如果走著走著突然一個小朋友跑到你身邊,應該怎麼避開他?即使看到紅酒後,還得懂得塞子怎麼打開……甚至包括紅酒怎麼倒?能倒多少?多快的速度,什麼時候倒好,拿杯子的哪個部位?力氣大了會不會把杯子捏碎?怎麼端過來?都是非常複雜的系統。

做機器人確實很難 正因為它難 才有我做的價值

因為我們自己是人,常常就覺得人沒什麼了不起。但,如果你想製造這麼一個產品,它的難度大到超過很多人的想象大多數人可能比較習慣於定式思維,認為這件事沒什麼難的。

無論怎樣,人族同胞們要有自信,我們進化了上億年,不是一個算法能超越的。談論人工智能取代人,以我自己的觀察來看,我不知道是否可以,但至少還有很遠很遠。如果人真的是上帝創造的,那上帝就是一個不可超越的產品經理。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對於很多熱愛機器人的朋友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我們人類終於不會被消滅了:)但,作為一個以機器人為夢想的產品經理來說,真是特別特別的

今天還沒有一個像機器人這樣的設備,能夠做到主動感知。雖然大家都有智能手機,但和機器人相比,它並不智能。手機的每一個指令,必須人去點擊,去打開,去觸控。而機器人應該是站在那裡,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主動來做一些事情。此時,你就會知道傳感器、語言、腦、計算能力、深度學習都有相當大的距離。

更何況人工智能還很幼年,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什麼意思呢?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即使去做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學一句話,認一個人臉,我們都要動用大量的人力去標註數據,再用機器去學習這些數據,迭代也需要時間。這個學習的過程不像一個小朋友,每天跟他說幾句,實在不行打他一頓,他就學會了。

所以,整個產業尚處在早期,整個行業找不到幾乎一款真正有用的機器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們經常看朋友圈一些新聞,認為我們自己已經到了山頂,下一步就是顛覆人類了,其實以我們真正幹這行的人來說,只能算剛剛開始爬坡,正一步一步往前走。

當然,選擇做機器人,不是因為它難就不做,而是因為它難,我們才覺得更有機會。正因為難,很多人才望而卻步。美國人在登月時,肯尼迪說過一句話:“我們決定登上月球,並實現更多的夢想,並非它輕而易舉,而是因為它很難,困難重重。”

我不想等到不難的時候再去實現夢想,而是要迎難而上。做難的事情,才有價值。我相信,所有的東西都不是從完美開始的。儘管人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產品,但我們並不需要一個近乎完美的產品。

我們只需找到我們真正需要的產品。

產品思維 重新思考 為真有用機器人而生

當我真正進入機器人領域,決定要做這件難的事時,我總結了八個字——產品思維,重新思考

第一點,不一定非得像人,像人不是最重要的,對用戶真有用才是核心。

回想當初,我很早開始做安全軟件,帶了4個人的小團隊,沒有所謂的殺毒技術,也沒有安全軟件的經驗。但我每天泡在論壇上,不停地去電腦城調查瞭解那些普通用戶需要的功能——那些在技術之外,用戶真正需要的一些功能。所以,那款產品在很短的時間,就達到了上億用戶,其實就是在技術和用戶需求之間找到了恰當的結合點,而不是一味等待完美技術。

完美的技術永遠不會出現用產品的思路找到最實用最契合的技術才是王道。

既然人是這麼難以超越,我們做的機器人未必就要像人一樣複雜。今天市面上看這些機器人,不管是日本的pepper,還是機場看到的永不開機的機器人,一定會找到一雙手。事實上,那雙手不能拿起幾乎任何東西,唯一的作用就是顯得像人。且手的關節非常多,成本也很高,對用戶卻沒什麼用。

第二點,通用機器人非常難,我們能不能做出一款在特定場景真有用的機器人呢?讓用戶真的覺得它對我有點價值。

我想起特斯拉剛開始做電動車時,電池技術並不完美。這個時候,它並沒有出一款直接賣給老百姓的電動車,而是先做了一款跑車,讓發燒友喜歡;第二款車做的是豪華車,因為當你家裡有一輛車時,你又比較富有,再買一輛豪華車作為備車,直到最近才推出了大眾版的Model 3。所以,我們能不能從一個小眾的、邊緣的市場切入,去找到這樣的用戶需求呢?

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第三點,由於產業尚在早期,為了做到真有用,就得下笨功夫,自己造輪子,去認真打造每一個細節。

為什麼說要自己造輪子呢?比如語音喚醒技術,雖然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開放平臺,但它並不像一些開放平臺已有積累,他們也才剛剛開始,能滿足的需求是非常少的。

再舉一個例子。很多公司說,他的語音識別率能到多少多少,包括今天現場也用的是我們自己的語音轉文字大屏技術。這個技術,坦率地說,我們不是最好的。因為這需要對長文本進行訓練,但在音箱或機器人行業裡,並不需要大篇的演講。很多時候,你只會說,幫我播一首歌,帶我去哪裡,誰誰誰在不在等這樣的短句。

這就好比,你要造一輛汽車,需要一個輪子,市面上能買到越野胎、競速胎、雪地胎,但機器人這個行業,你只買得到一種輪胎,那就是木輪子,只能保證你能滾動,沒法更多別的運用了。

所以,我們只好自己去打造適合我們場景的輪子。今天,整個機器人行業就是這樣。

得下笨功夫,把每一個細節打磨好,可能多那麼一點,累計起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差別。如果每個細節少那麼一點,幾乎就等於沒做,等於零。

如果不自己做會有什麼問題呢?比如,pepper機器人的語音系統就採購了別人家的,買了一家法國公司,將形體技術集成。此外,他們的視覺也不是自己做的,於是導致機器人只在形式上很討巧,使用幾分鐘後,新鮮感沒了,就發現沒什麼用了。

即使光對話能力,全世界也沒有一家公司能做到人類真正的語義對話能力。誰要說機器的閱讀理解超過人類,基本都是在耍流氓。

我們的目標就是為真有用的機器人而生。我們不想去講什麼像人或不像人,或跟誰的技術怎麼比,這都不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唯一的出發點就是——像做手機一樣給用戶做一款他真正需要的好產品。

為了這樣一個產品,我們打磨了兩年之久。我有一個詞,叫化整為零,即把每一個系統的細節能力(比如眼/耳/口/腦/手),都變成一項產品,然後推向市場,再與用戶見面。

所以,此刻,我要發佈第一款產品了。這個產品,我們叫它真有用的機器人。

第一款真有用機器人:豹小秘 提供五星級服務的接待機器人

你們一定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比如遇到以下這些問題:“你好,我是來面試的,請問哪裡面?我的胃不舒服,掛哪一個科?哪一個窗口能辦暫住證?這個兵馬俑背後有真正故事嗎?”。

我們其實需要很多的引領、接待和講解。無論是公司前臺、博物館、公共事務,還是醫院,我們都需要這樣熱情的接待。

我們本來希望的接待是這樣——禮貌又熱情,長的像初戀,主動引導你,百問不厭煩。但現實中,你遇到的接待是這樣——經常不在崗,忙著看微信,口氣也很冷漠,我管你是誰。

我認為,這是一個有需求的地方。以我們的語音視覺能力,非常有機會讓它變得真有用。我們給這個產品命名豹小秘——

全球首款五星級服務接待機器人

1.優雅曲線與靈活頭部

希望你們遇到它時,都像在五星賓館裡遇到的服務員一樣。當你問它,“廁所在哪兒”,它一定不會跟你說,“向東走兩個路口”,而是說“請跟我來,我帶你去”。當你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它可帶你參觀,一定不會只顧自己玩手機,而是給你講這裡有什麼故事。

為了讓大部分人看到它時沒有壓力,我們並沒有給它裝上一雙手。屏幕的引導,足夠了。加上手後,只會增加成本和控制的複雜度,卻並不實用。當時內部的代號都想叫它維納斯。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我們也沒有像你在市面上看過的很多機器人一樣,把腦袋做得和人一樣圓圓的。因為做得圓圓的,除了形狀像人之外,並不能做出人的表情。

所以,我們在它腦門上加了一個顯示器,使得它既可以做表情,也可以表達信息。不需要像pepper一樣,在胸口上加一塊屏幕。

包括整個機器人的曲線也很優雅,做得也比較舒服。每一個細節都是非常精心打磨。我們做了一個能夠180度旋轉的雲臺,腦袋可以上下左右自動轉動,如此,它就可以隨時看著你,非常靈活地跟隨你。

那麼,這樣一個產品,看似很簡單,它裡面包括了哪些技術能力呢?接下來,我們就分別講講我們自主研發的幾個子系統。

2.全感知智能系統——眼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大家可以看這張圖,其實從上到下,全部都是感應器。從腦袋上最開始,就有一個廣角攝像頭,有150多度。我們在背後也給它加了一個攝像頭。當它在前面走時,就能看到你有沒有跟著它。避免它走它的,你走你的。

我們還在它前面加了一個立體攝像機,胸口也加了一個立體攝像機,類似於iPhone x 前置攝像頭,但我們比它的距離遠,最遠能看到6米處人的位置。它還能把人的3D圖像給還原出來,這樣就避免了平面的圖形識別困難。

此外,脖子上加了6個麥克,頭頂上加了2個麥克。為什麼要有6個麥克?它是一個環形麥克,當你對它說“小豹、小豹”的時候,它會把離你最近的麥克打開,聽你的聲音,把另外5個全部關掉。

所以,即便你的周圍很嘈雜,依舊可以很好地響應你,識別你的語音。而頭頂的麥克,是為了當你走近時,那個麥克風能去識別你的聲音。

最後是底座,加了一個廣角全局快門攝像機,和我們平時的攝像機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整幅成像。而我們平時的相機,是一行一行成像的。當它快速行動時,它能整幅成像,且保證畫面不出現偏移。這都是很細節的技術。

底座還加了一個激光雷達。無人駕駛車都要有激光雷達,避免在光線黑暗情況下或圖像不能識別時,用激光去識別障礙物。

除了激光雷達,還加了6個超聲波傳感器,使得即便其它傳感器都失靈,也不會碰到障礙物時撞上來。因為超聲波傳感器能知道回波,但不知道方向和距離。

所有的這些感知傳感器,都是為了讓豹小秘能在一個環境當中,找到你,跟隨你,引領你,並避開所有障礙。

不僅如此,這麼多傳感器,要能協調運行好,也是非常麻煩的。為了這一整套感知系統的良好運行,我們自己研發了人臉識別算法。不僅能看到人臉,還能根據人體形狀進行識別,保證當你轉身時,也能認出你。

因為,人也不是完全靠人臉去認人的。光靠人臉去找一個人,在現實場景中,失敗率會非常高。所以,我們融合了整個人體識別技術。

3.麥克風陣列技術——耳

去年,我們就跟喜馬拉雅一起發佈了一款音箱叫小雅AI音箱。其中,所有的麥克風技術、語音技術都是獵戶星空做的。到目前為止,它已經經過了超過1.5億次的用戶喚醒。

什麼叫喚醒?“服務員給我倒一杯紅酒”,這就叫喚醒。我們還自主研發了TTS語音合成。你在電腦裡面打出一段文字,電腦就把這段文字念出來。這不是通過錄音完成的。這個技術很多公司會說有,我也相信很多公司在技術點上有他自己的優勢,但這不是一個靠技術就能做到完美的東西。

我們與其他公司思路的最大不同,在於花了大量人力去打磨這個聲音。我們找到發音人後,讓他一句句錄下來,再讓電腦去學習,調動好幾十人參與,精心做非常細緻的標註。花了一年的時間,打磨了自主語音合成技術。

除了小雅這樣一個聲音,近期還專門為孩子做了一款童音。很多公司不願意在這裡大投入。因為它不是一個體現技術能力的活。它體現的是關注用戶的感受,或要花非常高的成本去完成的一件事情。

我們很多合作伙伴都想讓他們的音箱用小雅的聲音。目前,小雅的聲音只在喜馬拉雅音箱、小米音箱、小美音箱和小豹全系列機器人產品上才有。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細節,為什麼我們要自己做麥克風?有人說,科大訊飛也有6個麥克,拿來用那個就行了,為什麼也要自己做?因為科大訊飛的板子拿過來,放到產品艙體裡時,它的迴音就會和音箱裡的迴音不一樣,使得聲音的識別率立刻下降。

只有針對自己的艙體去做麥克風,才能達到真正的語音識別效果。今天,你到各個展廳去看,他要說,用了哪一方面語音技術,實際都不可用。隔幾十米,看到一個領導來了,就開始打招呼,其實機器背後有一個人。

4. 室內自主導航系統——腿

我們還做了什麼呢?室內自主導航系統,也叫多傳感器融合

人眼是非常牛的。一雙眼睛,既解決看臉的問題,也能解決開車的問題,還能解決晚上找東西的問題。傳感器做不到的,我們就優化算法。儘管我們用了激光傳感器、視覺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的多傳感融合,但,離人眼還是很有差距的。

如果沒有那麼強的光照,高速度的情況下,我們今天已經是行業內跑得最好的導航平臺之一。它的成本比市面上的很多成本都要低。我們把這些傳感器做到了很好的融合。

無人車上,一個激光傳感器要幾十萬的成本。今天,很多在屋子裡跑的運貨機器人,一個成本也要上萬元。我們成本只有對方的十幾分之一。本質都是為了把高高在上的技術成本降下來,讓大家覺得

有用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我們還受邀參加了GTC日本機器人賽。英偉達的老闆黃仁勳看了這個產品,非常感興趣,要求我們去他們的場內展示。日本技術展的公司裡,我也沒有看到有哪一家公司,能在這樣的場內做出來回自主巡航的導航產品。

4.語音語義能力——口

什麼叫語義呢?比如,“服務員請幫我倒一杯水”,當機器人把它還原成拼音,它就能理解倒一杯水這個詞的含義時,這叫語義能力。

如果你看到朋友圈裡說,一個系統對文章的理解超過了人,這個結論一定不要相信。比如你讀一段文本,可能有機會。但,對於通用語義理解,今天在全世界來說,都是難題。

我們的做法是針對用戶問的最多的問題,去精細打磨。所以,我們在合作伙伴的音箱產品上,包括小雅的產品上,針對用戶說“想聽哪首歌”,“聽哪一個評書”等做了大量的優化。有時候,你說我想聽《飄揚過海來看你》,你只要說到“來看”兩個字的時候,它就知道你要的歌了。它可以非常精準地給你播出來。

有人在談智能交流,理解情感,坦率講,這件事走偏了。我跟pepper的首席產品經理談完後,他說,日本pepper要做成一個情感陪護的機器人。我覺得這款機器人基本是沒有機會的。因為今天,即使用語音下達一些指令,就像遙控器一樣,幫助人完成一些任務,已經能做得非常好了,也做得很舒服。

這也是一開始我們跟別人在產品思考不一樣的地方。

5.行業最強芯片系統——腦

我們的機器人裡放了三塊芯片,分別是高通821、英偉達TX1、英偉達TK1,整個運算能力達到了2T的Flops,相當於3.5個iPhone X的運算能力,幾乎能做到感知周圍的環境。

其實,人腦還是很了不起的。我們可能用一個近乎燈泡的能耗,就能完成對複雜環境的判斷,而在機器人上卻要用這麼多的芯片,同時還要優化算法,才能讓它變得很流暢,還要讓他們芯片之間通信銜接好,我們自己下了很多功夫。

你看到很多機器人,剛開始動了一下,然後又不動了,或者等一會兒再動,一不小心又動過了。人腦只有零點零幾秒的反應時間,而如果整個機器系統的協調時間到不了這樣,人就會覺得它特別笨。這些細節,我們做了大量優化工作。

此外,我們還往肚子里加了很多電池。經過實測,比手機還耐電,可長時間在辦公區來回跑,也不喊累,也不需要回充電樁充電。頭部也非常靈活,有很多很多的傳感器,基本就能完成很好的接待任務。除了以上這些自研的技術成果外,也和微軟、搜狗等公司建立戰略合作。

6.為什麼選擇接待這個場景?

為了找到接待這個場景,我們內部至少翻新了5、6個版本。我們跑機場,商場,不斷想需求,不斷想到底能不能做到和這個需求符合,內部的產品其實都推翻了很多很多版。

一度,我們認為可能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後來我說,不要想做那麼多事情,甚至把手從它的身上卸下來,我們就做好這一點點接待。

這些接待看上去很簡單,如同剛剛那個案例,只是簡單的“幫我倒一杯紅酒”,放在機器人上也變得很複雜。所以,我們認真打磨了這樣一些功能,只需要輸入2、3張照片,就能做到精準人臉識別。

這套識別系統在獵豹2000多人的上下班打卡中,每天都在被使用。

他們還做了一個老闆分身和夜間巡邏的功能。當你需要去處理一些遠程的事情時,你可以附體在它身上,還能像在公司一樣跟員工一起開會。到晚上了,就像一個保安。因為它有公司所有的地圖,你只要給它制定任務,它就會不厭其煩,一圈一圈,來回巡邏。

7.零經驗,零設備,快速安裝使用

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快速建圖。建圖的本質就是讓機器人知道整個環境。我們把它做得像一個手機APP一樣簡單,只要你打開手機,進行前後左右操作,跟著它,再帶它走一圈,它就記下了地圖,就可以開始為你工作了。

我們把它叫做零經驗、零設備。只要手機,就能簡單操作,沒有任何門欄。無需編程,只需拖拽圖標,新建任務,與製作PPT沒有本質區別。

市面上所有的機器人,真的沒有用。我們買了一臺號稱高科技公司做的價值15萬的機器人,拆開以後,我特別生氣。我跟我的產品經理說,你給我退了它,就算損失5萬也要退了,因為它不值得我學習。

完全就是把很多系統採購過來,集成組合裝在一起,再套一個殼子,加一雙手臂,弄一個圓球,就叫機器人了。甚至底下加一個輪子,上面加一個Pad,就叫機器人。沒有考慮過場景以及用戶的需求。

我們要做一款有用且智能的機器人。做到什麼價格呢?討論了很久,自動充電、五星級接待、麥克風陣列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內部還用了汽車上用的Canbus總線,使得我們整個上下系統之間的通信連接非常好。

即使你來回跑得很快,它都能跟得住,這就是系統融合。因為它要用上面的視覺指揮下面的底盤轉動。很多機器人轉得慢,是因為它通信也很慢。我們的豹小秘相當於3部手機來回通信。

討論了很久的價格,決定用一個和以前不太一樣的價格策略,我們希望用一個月2999的租金來讓大家體驗這款豹小秘。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我們也和58同城首家合作機器人租賃頻道, 跟傅盛戰隊投資項目——醫號線,潘石屹先生創辦的SOHO 3q,毛大慶先生創辦的優客工場,小米之家等建立商業合作。

基於剛剛公佈的那幾款自主研發的子系統,他們一起組合構建了我們的獵戶機器人平臺(orion os),能力全部開放出來,與行業一起進化。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第二款真有用機器人:豹小販 一個會行走的零售機器人

很多人一定記得當年擠綠皮車時,列車員總是推著小貨車售賣一些零食,這大概是當時春運我們能到找到的唯一的五星級服務。

我們想把這樣一種能力複製到更多的地方。比如圖書館,大型商場,遊樂園,或者健身房。所以,我們和越凡創新一起推出了這款能行走的售賣機器人——豹小販。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1. 它會主動來到你身邊,給你想要。

通過生物識別技術,知道你的年齡性別頻率等就主動能來到你的身邊。你只需要掃碼,就能獲取商品。不需要口渴時到處找售賣機或找小賣部。

我們在電子科技大學做過一個30天測試,它比售賣機的效率高3倍以上。因為今天整個消費環境的變化,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希望隨手可得。

2.肚子足夠多,商品足夠多。

肚子也足夠大,中間有一個鑽地設計,通過旋轉,就能直接把你需要的品類吐出來。商品也足夠多。

3.長期不喊累,電池足夠大。

第三款真有用機器人:豹豹龍 覆蓋0-12歲兒童教育內容的陪伴機器人

以我們的技術,能做出這兩款已經不錯了。但,我們能不能去找到一款真正為孩子準備的機器人呢?就像阿童木陪伴孩子的童年。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玩具,比如故事機,但其實都沒有做到足夠貼近孩子的需求。今天的孩子,除了手機和Pad,就沒有真的玩具了。很多玩具從來沒有創新過,都是用低廉的價格對外形產生一時的興趣,但並不能真正讓孩子童年變得有趣、快樂和有知識。

我們做了一個調研,發現孩子喜歡會發光,外形好看,會動的,能跟著孩子唱歌、講故事的玩具。於是,我們做了這樣一款機器人:一個會發光,能動的,能聽得懂孩子話的,能唱歌講故事,還能學習英語和編程的兒童陪伴機器人

1.堅持真童聲,嘔心瀝血

為了做出一款真正讓“孩子陪伴孩子”的陪伴機器人,我們需要讓一些小朋友每天花幾個小時去教機器怎麼說話,連續幾個月去打磨。有時候,小朋友講很長時間後,就會沒有力氣。有時候,中途小朋友不想錄了,就得重新再找一個人從頭開始錄,非常非常麻煩。

為了打造了剛才大家聽到的童聲,花了很大的精力。

2.24小時安全陪護

基於我們的視覺識別技術,我們能做到危險提醒,隨叫隨到。小朋友自己在一個房間的時候,機器人可以形影不離,甚至幫他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早起床、吃早餐、喝水,記錄他的整個成長。

3.獨家定製優質兒童教育內容

我們為豹豹龍定製了很多優質兒童教育內容,選擇了國內最領先知名的兒童內容平臺一起打造編程、英語內容和兒童情商內容。

比如,傅盛戰隊投資過的一個項目——編程貓。我們在他沒有團隊,只有一個創意的時候就投資了他,一直支持他做到中國最大的青少年編程教育平臺。現在,基於這款機器人,他們會為豹豹龍獨家定製專屬的開發語言,孩子只需要拖拽模塊,就能像搭積木一樣,控制豹豹龍跟他一起去做一些事情。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喬布斯說過,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因為編程會教你如何思考。我也認為,下一個時代是程序和人的教導的時代,你不一定要成為程序員,但學習編程是為了瞭解下一個時代

除了編程,豹豹龍也跟全球領先的英語教育品牌VIPKID進行首家合作,為孩子提供一對一的英語教學;與國內領先的中小學名師家教平臺獨家定製內容,孩子在家只需要線下課外輔導三分之一的價格與名師一對一指導,在家也能解決學習難題。

第四款真有用機器人:小豹AI音東半球音質?好的智能音箱

我們也把智能音箱也定義為機器人。只是它沒有眼睛,沒有腿,但能完成很多AI交互。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做智能音箱呢?其實我們不是趕熱潮。本質上,我們是最早除了叮咚之外,第二款聯合喜馬拉雅做的小雅音箱,其中所有語音技術都出自獵戶星空。

我們認為,即便是智能音箱,音箱的本質仍然是音質。所謂智能,就是幫你更快找到內容,更快完成一些操作,而不是走向技術迷戀,做所謂語言的對話能力。

消費升級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動聽的音樂。我們的同事挑選了幾家智能音箱,做了百人盲測,找了公證處監督,測試結果是小豹音箱音質第一。

音質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一味強調智能,讓音質變得很差,就捨本逐末了。所以,我們在喇叭的選取上花了很高的成本。同行只有2個,我們有5個,單個喇叭成本高於幾倍。

除了好音質外,還有上千萬集音樂音頻內容。與擁有1700萬曲庫的QQ音樂深度合作,贈送2年音樂服務。基本所有的歌都可通過小豹直接聽,不需掏出手機。

也有人問我,如果手機上就能聽,為什麼我還需要一個音箱?我自己也是這樣一個用戶。經常跑著步,用手機聽著喜馬拉雅,但等我真正自己在家時,尤其洗澡或雙手騰不開時,就會喜歡用音箱收聽,也不需要獨立打開某個APP。只要說我想聽什麼,內容就到面前了。非常非常簡單。

不僅如此,我們推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內容收聽計劃。你聽的音樂和其他內容,包括你跟它的對話,也能幫助你兌換積分,我們會把這些收益拿出來分享給用戶。也可以在獵豹、獵戶的所有體系下兌換產品或獎品。

我們也把會這個能力輸送給很多合作伙伴,除了喜馬拉雅,小米,美的,我們也會跟錘子科技一起在下半年推出一款語音相關的智能硬件。

第五款真有用機器人:七軸機械臂 走進生活的智能易用低價機械臂

機械臂發展60年,一直停留在生產線,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從未見過機械臂,但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不是簡單的玩具。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雖然你可能見過一些機械臂,但都做得很大、很貴,就是因為關節技術,以前叫諧波減速器,佔據了很大的成本。以前,日本和德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很強,有它自己獨到的專利技術。但這個專利期是50年,2015年其實已經過期了。

今天,諧波減速機大家都能開始生產了,我們看到了一線曙光。過去30年,所有最聰明的腦袋都去琢磨怎麼點擊廣告了,我們在想,能否把聰明的腦袋用來琢磨機械臂,讓機械臂從生產線真正走進日常生活?讓他們真的能幫助人們乾點活?

但,必須坦率的說,走進生活還困難重重,三個問題阻撓了機械臂從工業走進生活。第一,智能;第二,低價;第三,易用。

現實是,機械臂能做出靈活的動作,但它並不能感知周圍的環境。你在生產線看到的,無論是特斯拉的生產線,還是其他的生產線,做出那麼靈巧的動作都是預設好的。環境發生一點點變化,比如擰螺絲釘,換了位置,機械臂可能就擰不到了。

機械臂在工廠上要求極高的精度和極高的可靠性。一旦出現問題以後,整條生產線都得停滯。如此,造成了機械臂的價格非常高昂。那麼,我們做機械臂的思路是什麼樣呢?

1.智能

智能是打開機械臂走進生活的第一環。但我們不該把精密度全部留給機械裝置,而是應該留給算法。這是我們很重要的思路。我們的智能就是讓機械臂長了眼睛,加上視覺模塊,讓它能夠感知周圍的環境。

光感知不行,還得讓機械臂真的完成抓取。我們用了很多方案。做到今天在半開放的環境中,它已經能做到比較標準了。

我們測試了一些數據,有毫米級的抓取誤差,我們當時所有的目標就是讓機械臂能在外界環境變化的情況下,依然準確去做動作。這個點一旦打開,就有機會讓它在更多生活場景中變得有用。

2.易用

我們將以前複雜的機械臂編程變成像拖拽積木一樣簡單,只需簡單任務自定義,就能教機械臂做一杯咖啡,倒一杯水,甚至做一個雞蛋。

3.低價

這個行業的價格有多高呢?一個生產線上,看到拿汽車的機械手可能要幾十萬、上百萬不等;一隻切東西的機械臂大概需要12萬。這樣的價格下,怎麼可能進入家庭呢?

我們與投資的一家公司聯合設計了一款機械臂:第一,它很小巧靈活。我們的手有7個關節,今天大部分是6關節的機械臂。我們用了7個關節的碳纖維來做這條手,就很輕;第二,足夠安全,它自己有逆反饋,當碰到人的時候,就會停下來,不會傷人;第三,聰明能幹,加上了視覺模塊,就能幹很多活。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我希望它能夠更便宜。為了證明這件事情可行,我們首選了咖啡機這樣一個落地應用叫豹咖啡。與咖啡大師相比,85%的用戶覺得我們好一些。因為它不累,每天可以生產800杯,3倍於普通咖啡師。零培訓,即可就能學會使用,還可以適應你的口味,保證品質一致。

全開放獵豹機器人平臺 聯合開發者 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我們整個機器人的OS平臺已經全部公佈了,包括我們的眼、耳、口、腿、腦,還有手。我們的機械臂平臺也會建立開發者社區,能力也會全部開放,併成立專項產業基金,讓更多的開發者和我們一起打造獵戶機器人平臺。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最後,想說的話

……

發佈完所有產品,此刻站在這裡,我心中無限感慨。

前幾天恰好是我40歲生日,雷總和我的很多好朋友一起給我慶祝生日,也帶上了我們的豹小秘。對一個男人來說,40歲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為什麼還要折騰?姚勁波給我的評價是,最勤奮。“最”,肯定算不上;但“很勤奮”,可能算得上。

傅盛機器人發佈會精華版:夢想就源於當初那一點點異想天開(下)

那天我爸爸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中如此寫到:

1978年的今天,一個小嬰兒來到了這個世界進入了我的懷抱。

他一天天長大,從學會走路到我帶著他到處跑,走南闖北,逐步成長。

今天,他帶著我走出了國門看世界。

一晃四十年,四十年的歷練,四十年的努力,四十年奮鬥,如今已是在世界潮流中衝刺。

拼搏、奮鬥、向前,不斷提高,排除萬難,力圖站在最前沿。

從山城擠進世界級的大城市,從名不經傳的大學生,到帶領眾多博士生團隊,從跟隨潮流走到潮流前端。這就是當年那個小嬰兒四十年的歷程。

我為你感到高興感到驕傲,感到自豪。祝你生日快樂!

感謝我的父親!

我想說,正因為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帶我走南闖北,坐著火車到處看風景,才讓我到今天都保持著一顆孩子的心。

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孩子

用好奇心打敗灰心,用初心替代勝負心

用無比的熱愛一起進化這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