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霞浦大京城隍廟你到過嗎?

大京城隍廟位於福建省霞浦縣長春鎮大京村,該廟系霞浦縣境內規模最大,設備較齊全廟宇。自從廟宇建後,村裡每年在八月中旬都要舉行隆重的城隍誕旦紀念活動,歷經歷史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遊神民俗,這在霞浦乃至全省來說實屬少見。

霞浦縣長春鎮大京村(又名大金村),地處東衝半島的東南,面向福寧灣大海,山川毓秀,地靈人傑。全村有1700多戶,7000多人。村民以農業和水產養殖為主要產業。據傳大京村歷史上曾是霞浦和閩東的海防重鎮,是海防巡檢司的所在地。朱元璋登基後,為了抗禦倭寇,於明洪武廿年(1387),命江夏侯周德興在該村建“福寧衛大金守禦千戶所”,據傳名列福建十二千所之首,所建的城堡長2800多米,城高6.59米,城外有護城河850米,是福建省目前保存完好的城堡,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霞浦大京城隍廟你到過嗎?

據村民介紹,在大京城堡的建設過程中,城市保護神城隍的廟宇(大京城隍廟)也隨之建成。對於城隍廟來說,一般都建在城鎮,而建於村寨,在全國還是很少見的。因此,大京城隍廟被稱為全省少有的村寨城隍廟之一。該廟宇位於大京村玄天帝山的南麓,原廟宇建築面積不大,只有200多平方米,但廟宇供奉的神像眾多,該廟與眾不同的是,具有自己廟產山地約數十畝左右,實屬罕見。

霞浦大京城隍廟你到過嗎?

自從大京城隍廟建成後,宇宙香火旺盛,信眾遍佈霞浦南部鄉鎮。這也許與一個坊間的傳說有關吧!相傳,明初帝王朱元璋的船隊南下,途經過霞浦福寧灣的海面時,突遭颱風襲擊,在海面迷失了方向,船隊在茫茫的大海中與風浪搏鬥著一天一夜,整個船隊在絕望中瓢泊著,不知駛向何方?整個船隊陷入極度的絕望之中。突然發現東北方向的海面上有朵火紅的雲朵在飄來飄去,時而像一條龍,時而變成一束閃電,時而聚成一束光,照亮整個海面,原以為是在打雷,但這種神奇的變幻,從船隊的前方慢慢地向東北方向而去……,忽然間,有位船老大大聲喊道:“快!駛向東北亮光的方向!”。在這位船老大的帶領下,整個船隊安全地駛抵大京村的海岸邊時,大海上的大風也停止了,而船隊靠岸後就地休整。當船隊瞭解到村裡有一座城隍廟時,船隊們一致認為,這是大京城隍神的保護與指點,才讓整個船隊安全靠岸脫險。當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後就令詞臣撰文頌揚城隍神。這個傳說至今還在坊間廣為流傳。

大京城隍廟在文革期間,曾一度遭到破壞,一些神像毀壞嚴重(部分受到當地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加以保護),整個廟宇曾一度被大京糧站借用。改革開放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因此,大京城隍廟產權歸還給當地群眾,由當地村民自行管理。

霞浦大京城隍廟你到過嗎?

時至2003年,地方鄉賢及信眾等有識之士,自發籌集資金100多萬元,對大京城隍廟,在保持原有佈局風格的基礎上,進行重新修建,新擴建的大京城廟宇建築面積達700多平方米,成為全縣建築面積最大的城隍廟宇。整個廟宇為三進三大殿,為懸山頂磚混磚木結構。第一殿和第三殿為磚混水泥結構;第二殿為磚木結構。廟前有一廣場,內放置著香亭,焚紙爐,信眾捐款芳名石碑。大門前豎石獅兩尊。門前有九級石階,拾級而上,山門上端題:“大京所城隍廟”,下端題“御封威靈公”,三大殿的屋面有兩層翹角,首殿的屋頂,豎“鯉魚戲水”一對,主殿的屋頂豎“雙龍戲珠”一對。整個殿堂金碧輝煌,神像栩栩如生,神殿的第一進是戲臺,兩側是三層的印樓;第二進為大廳,可容納觀眾數百人:第三進是主神殿,殿廳內置六根水泥大柱。主殿正中的鑾駕祀軟身城阻爺一尊。鑾駕橫眉題“蹈德翰紅公生明”七個大字,鑾駕兩側題著一副對聯,左聯:“舉念時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右聯:“到頭處是是非非,曾放過誰人”。鑾駕背面的神臺安放著奉祀的城隍神像一尊,鑾駕前面有一木玄桌,桌的四周有人物浮雕,浮雕取材於“八仙”的故事等。

霞浦大京城隍廟你到過嗎?

每年的農曆八月中旬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是大京城隍廟“城隍出巡”的神遊活動,在活動期間還請來劇團演戲五天,整個村莊的村民像過年一樣,沉浸在歡樂祥和的節日之中。這種活動代代相傳,已成為霞浦大京所特有的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