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江陰村級醫療互助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難題

江陰村級醫療互助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難題

江陰村級醫療互助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難題
江陰村級醫療互助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難題

村級醫療互助制度是由村委會組織村民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加入,村民個人適當投入,同時接受社會贊助,遵循公開透明原則,依託第三方平臺專業化服務,對村民合理的醫療費用特別是大額費用支出進行公平補助。現全國已有7省1283個村正在學習啟動或複製江陰這一模式。

村級醫療互助制度的特點是什麼?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人民日報》記者走進江陰,深入一線開展調查。村級醫療互助制度的特點是什麼?取得了哪些成效?一起來看江陰是如何探索村級醫療互助,破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的。

江阴村级医疗互助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村級醫療互助到底是什麼?有哪些作用?

江陰市長涇鎮南漍村村委會主任謝明作了解釋:該村24戶低保戶中幾乎都是因病致貧。以往,在村民患重病以後,村集體會給予一些補貼,年末還會發放一些慰問金。關愛資金主要來自村企業家等所捐善款。但此做法卻讓一些村幹部流露出畏難情緒。“主要是發放時缺乏客觀標準。”謝明直言,村民覺得“有貓膩”。

在此背景下,村裡將目光瞄準正在當地試點推行的第三方服務平臺,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按照病種給予對應補償。

在如何籌資這個問題上,經村兩委提議、由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南漍村於去年開展村級醫療互助,村民以戶為單位加入村級醫療互助,每人的籌資水平是100元,其中個人出20元、村集體出20元、關愛基金出60元。從當年2月起,單次住院總費用在3000元以上的,即可在此平臺結算獲得補貼。

“一年幾十塊也不多,萬一得了大病能在基本醫保基礎上獲得額外補助,不至於直接跌到貧困,值得咯!”村民們普遍認為這個辦法好,大家拿錢沒有負擔、出錢心甘情願。在南漍村,目前已有6585名村民加入,今年有望全部參加;2017年籌集資金65.85萬元,截至去年底共有579人結報56萬餘元。

江陰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俞勤龍介紹說,村級醫療互助,是由村委會組織村民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加入,村民個人適當投入,同時接受社會贊助,遵循公開透明原則,依託第三方平臺專業化服務,對村民合理的醫療費用特別是大額費用支出進行公平補助。村級醫療互助,是對城鄉居民醫保的一個補充保險,形成了以城鄉基本醫保為基礎,以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村級醫療互助為輔助的“五位一體”的江陰城鄉居民醫保新模式。

具體方案確定由村民會議說了算、是否參加由村民說了算、補多補少由規則說了算——江陰各村從集體經濟、村民收入水平的多寡出發,人均籌資標準在100元到200元不等,村民、村集體、社會贊助的平均比例是3∶4∶3,成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益補充。自2016年12月啟動以來,短短3個多月時間,江陰全市就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江阴村级医疗互助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用20塊換回45000塊,真是想也想不到呀。”南漍村村民秦生才去年參與繳費時,沒想到兒子秦忠竟會成為第一批受益者。

去年下半年,正當壯年的秦忠被查出患有腦瘤,到上海一家大醫院做手術花了13.5萬元,“新農合”報銷約5萬元,再經過村裡第二輪報銷,自費部分降低到4萬元,大大降低了因病致貧風險。

這4.5萬元是怎麼算出來的?秦生才給記者出示了一條短信:“您本次申請的秦忠11月9日住院的補助為BE19A病種,補助45420元。領取補助款時請帶好基本醫保結算單……”

一條短信的背後,有一套嚴格規範的算法。第三方平臺福村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說,該平臺採用國家衛計委CN—DRGs應用版病種,1296個病種覆蓋所有因疾病和傷害住院的病例,以1—8檔測定不同病種相對應的補助比例,實行“同樣病種同樣補、大病大補、小病小補”的補助方式。

秦忠所在的南漍村共有6600名村民,這些包含了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的表格被導入系統,再輸入人均籌資標準100元、單次最高金額5萬元等幾個數據,就生成了“一村一案”的補助方案。秦忠的疾病屬於級別最高的第八檔。

“村級醫療互助則是按病種給予補償,不論在哪裡看病,一樣的病種一樣補。現在他們知道找村幹部打招呼也不管用,都由電腦說了算。”大學生村幹部吳萍笑著說。

在報銷結算上,秦生才回憶,他讓孫子幫忙通過平臺APP上傳了兒子的出院記錄、住院費用清單、基本醫保結算單等3項資料,在精準認定病種、對照村補助方案後,補助金額過了3天左右就發給了他。

江阴村级医疗互助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在江陰,“鄉村醫療互助”制度推行一年來,已覆蓋人群86.2萬,年度補助資金9500萬元,年度有10萬人次領取到補助。所有病種平均補償水平在實際發生費用的9.5%左右,其中大病病種補償水平達到實際發生費用的20.9%左右。

“江陰近年來平均實際住院補償比基本達到50%,今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報銷比例有望提高到51%。村級醫療互助跳出了政府‘託底’思維,依靠村民自治、發動社會力量、利用市場手段,進一步減輕了村民醫療負擔,提升了家庭抗大病風險能力。”江陰市副市長虞衛才介紹說。現階段,該市已將開展村級醫療互助納入農村工作要點,從鼓勵、推動到規範、提升,確保這項制度健康有序長效發展。

村級醫療互助資金均由村委會負責管理閉環運行,實行專戶儲存專款使用並全程接受監督。在運行上,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餘”原則進行年度預算決算編制和補助結報,如有結餘則自動轉入下一年度。這種“擺得上桌面、經得起盤問”的方式,令村幹部的威信得以提高、幹群間關係也更加融洽了。作為管理費用,村裡每年需向平臺繳納實際補償費用的2%,一般的村為5000元左右。在村幹部們看來,這筆費用遠低於請專人運行的成本。

源源不斷社會力量的加入,是鄉村醫療互助的活力所在。秦生才的鄉鄰、正在創業起步階段的村民徐冀表示,母親兩次生病住院總共從村級平臺上報銷6萬多元,幫助家裡渡過難關……他打算在公司盈利後也加入到愛心企業。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公共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王震認為,江陰探索村級醫療互助為我國多地破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可複製的樣本。據悉,除江陰外,已有7省的1283個村正在學習啟動或複製該模式。其中無錫市、蘇州張家港市已全面覆蓋;常州、南通等地也正在研究推廣方案。江蘇省扶貧領導小組近期發文,“鼓勵各地學習借鑑無錫等地的做法,利用政府資助、社會捐贈、集體出資和群眾自籌資金因地制宜建立鄉鎮或村級醫療互助機制,引入有成熟技術的第三方管理”。這不僅有助於農村治理創新的推動落實,也是依託社會力量對精準扶貧脫貧路徑的探索實踐。

來源 | 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