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端午節時候有些人說“端午安康”而不是說“端午快樂”?

天門巴侖思教育


為什麼端午節要說“端午安康”而不是說“端午快樂”?

今天是每年一度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裡祝大家安康如意,也祝大家開心快樂。其實說端午安康也好,說端午快樂也好,都是親友對自己的美好祝願,都是喜聞樂見的吉祥話,有何不可的呢?

那麼,為什麼端午節要說“端午安康”而不是說“端午快樂”?誰在製造這個話題?據說是非遺專家說的。非遺專家說:端午節是紀念和追思楚國偉大的愛國主義大詩人屈原的,這是一個具有悲情色彩的節日,要嚴肅畢恭畢敬的過的,就像清明節一樣。所以不能說端午快樂。

不太贊同非遺專家的觀點。既然是民族傳統的節日文化,就應該帶有節日喜慶的氣氛。而且古往今來在過端午節的時候,確實是在歡快的氛圍之中度過的。吃粽子,賽龍舟,親友在節日歡聚一堂,哪一樣不是讓人開心的呢?

快樂能夠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從而帶來身體上的健康。這個是不言而喻的。端午節裡,人們插艾草,驅趕五毒,祈求家人身體健康。應該是在開心的狀態之下進行的。沒有誰是在不快樂的心情之中過端午節的,這樣的話端午節還有什麼積極的正能量的作用的呢?

說端午節不能祝願端午快樂的話,除了道德上的綁架,沒有任何積極正能量的作用。


農村老俗話


對於剛剛過去的小長假,祝大家一句端午節快樂!

端午安康,也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自媒體平臺的壯大,一批“文化人”經過對歷史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表達關於端午不應該表達快樂,而應該互祝安康的觀點。這些文章在朋友圈、微信群瘋傳,央視也在一檔節目中提到端午安康的來源,這種說法逐漸流傳推廣開來。大家紛紛用安康替代之前的快樂,來標明自己的文化底蘊以及緊跟時代潮流的敏感性,以致於大家見面說出端午快樂會被別人認為沒有文化。

那麼,到底端午該說安康還是快樂呢?這麼專業的問題討論了幾年仍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反而矛盾愈演愈烈,好不熱鬧,大有成立“安康快樂互懟群”與“甜鹹粽子互懟群”一爭高下之勢。是營銷號忽悠還是大眾沒文化?我們先來看看安康的說法是怎麼興起的。

安康之說的興起,主要源於前幾年朋友圈的說法,表示端午是紀念屈原,或者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這麼個寄託哀思的日子,實在讓人快樂不起來,於是,安康似乎成了端午節特有的標準說法。

其實啊,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對於端午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經過考證,以聞一多先生的結論認為端午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又稱端陽節、五月節、重五等。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端午登高祭祀由來已久,而屈原恰巧在這天投江,於是統治者為了標榜愛賢,逐漸演變出端午紀念的文化傳統。如唐代《藝文類聚》保留的《續齊諧志》中就記載了南朝時期的民間節日風俗,在端午這天為紀念屈原而系五彩繩、包粽子。

既然端午是一個節日,就有它的節日定位和特徵。歷朝歷代對端午節、端陽節的記載,也基本是把酒言歡為主,沒見過要在這天要莊嚴肅穆,披麻戴孝,排隊在汨羅江邊朝拜的。反倒是登高順陽、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就連清明這個寄託對祖先哀思的節日裡,在祭掃的同時也是以郊遊玩賞為主。

這裡就不在更多的引經據典,到從上面的一些分析足可以看出,泱泱中華傳統文化確實要比現在互聯網環境要寬容的多。換句話說,當下的互聯網時代,確實每個人言論自由得到充分彰顯,但也存在那麼一批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鍵盤俠,對任何事都抱有一顆diss的心,引導著輿論的走向。所以我認為,討論什麼安康還是快樂,完全沒有意義,其中最大成分只是營銷號惡意蹭流量,以及廣大網友們進行喜聞樂見的“抬槓運動”,還是該幹嘛幹嘛吧,不是改成一個安康就能顯示出對歷史的瞭解和對古人的緬懷,還是認真吃粽子吧,不管你喜歡甜的還是鹹的,還是認真過好法定假日,不管你回家還是出遊。

端午,管他安康還是快樂,和你有什麼關係呢。最好的端午節就像聞一多先生說的,只要屈原精神在就行了。


留白說


問題:為什麼端午節時候有些人說"端午安康"而不能說"端午快樂"?

答案: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憂國憂民,報國無門,投身汩羅的日子。這天炎黃子孫為了表達對屈原的懷念之情,祝福人家只能說"端午安康",不能說"端午快樂",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約定俗成的禁忌。



端午節是我國一古老的紀念日子,是紀念楚國大夫屈原,懷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報國無門之時,感到理想不能實現,投身汨羅江,以身殉國。後來,炎黃子孫為了紀念這位心懷赤子之心的偉大先賢屈原,而設立的紀念日子。各地主辦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如吃粽子,塞龍舟等等活動。


在這一天,全國上下,廣大庶民百姓,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悼念這位偉大先賢。從而出現了許多禁忌,如不吉利的事情,不吉利的話。那天,能會見到許多看劃龍船的熟識的人,互相祝福,儘量避免不說很多不吉利,不文雅的話,如"端午節安康",而不能說"端午節快樂"。若有人說防此皆不該說的話。所以,歷史上就流傳著,這天對人祝福只能講"端午安康",不能說,"端午快樂。"表示廣大人民群眾對先賢的崇敬和受戴。

總之,五月初五日,是紀念偉大先賢屈原的日子,約定俗成了許多明規暗舉。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端午節到底該說“端午安康還是端午快樂?”【CNMO新聞】“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但是近些年,人們開始相互轉發告誡,說是端午發源於惡日禁忌,要互道安康,不能互祝快樂。那麼,究竟應該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呢?我們來看看人民網怎麼說。人民網表示,其實,中國節日是活潑、熱鬧、一派天然生機的,總是美景美食相伴,家人朋友一起度過。而端午節除了有屈原的傳說,更意味的是,它還代表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態觀,以及積極養生避疫的健康觀和運動觀:古時高溫高溼,容易時疫流行,聰慧的人便設了節日,想出各種法子,藥浴藥酒,集體運動,健身強體,遠離疫病,所以,端午節除了是詩人節、女兒節,還是衛生節、體育節。人民網表示:“祖先在節日設計上的心思靈動通透,今人又何必拘泥呢。”誠然,就像網友說的那樣:端午祝福最重要的是心意,大家不必太拘泥於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