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講故事 聊家常 話變遷

大家好,我叫楊平,是來自角門東里一社區的工作者,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我的十九大觀後感……”“各位街坊鄰居好,我叫何萬銀,是洋橋東里社區的一名居民,我今天要給大家講講我心中的十九大……”“大家好,我叫劉佳,是一名來自角門東里二社區的工作者,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身邊事、社區事,故事的名字是‘民情圖建起連心橋,當好居民大管家’……”

講故事 聊家常  話變遷

花椒樹故事會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遞社會正能量

十餘位主講人熱情洋溢,用激昂的聲音在講臺上講出了一個個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故事,與社區居民分享自己的生活,傳達著社會的正能量,也講出了北京市豐臺區西羅園街道花椒樹故事會的主旨。臺下的聽眾認真聆聽,不時將熱烈的掌聲送給臺上的主講人,那是發自心靈共鳴的聲音,也是社區群眾對花椒樹故事會認可的最直接體現。

花椒樹故事會

居民共享社區正能量

講故事是中國老百姓傳統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生動的形式及豐富的內容,為百姓所喜聞樂見。北京市豐臺區西羅園街道的花椒樹故事會採取了“講故事、聊家常、話變遷”的形式,通過街道內各個社區百姓講述故事,增強了鄰里間的感情,營造出了積極向上的和諧氛圍。

花椒樹司空見慣,家前屋後,漫山遍野。與其他樹不同,花椒樹不是一片一片生長的,而是幾株簇擁在一起,連綴起不大不小的家族,就像西羅園街道內的16個社區一樣。花椒樹故事會是一個聽起來十分浪漫的名字,巧的是,西羅園街道就有一個社區的名字叫做花椒樹,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正是緣於這個地區出產的花椒品質特別好。如今,這裡的花椒樹已不見影蹤,而在花椒樹故事會上講過的故事卻流傳開來,在群眾之間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後來,其他社區也陸續加入了故事會。

相對於書畫、歌舞等活動,講故事不用經過專門的培訓和練習,門檻相對較低,參與度相對提升了不少,受到了眾多社區居民的喜愛。西羅園街道立足街道實際,通過故事會的形式進一步提升了街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積極調動了居民參與精神文明活動的熱情。社區利用多種宣講形式,開展多場次循環宣講,從不同側重面講述社區內發生的大情小事及身邊優秀人物,利用座談形式暢聊身邊的好人好事,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花椒樹故事會創建於2009年,在近10年時間裡,在西羅園街道所屬的16個社區已經舉辦了超過1000場故事會,2000多名社區居民與社區工作者登上了故事會的講臺,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據不完全統計,參與花椒樹故事會的社區居民已經超過了30000人次,湧現出了一批居民自己編寫的優秀故事和一批知名的“故事大王”,其中年紀最大的已經90多歲。通過居民與居民之間的口述故事方式,令花椒樹故事會得到廣大居民的高度認同和普遍歡迎。

花椒樹故事會開展多年以來,每年都會選定一到兩個主題,在其他方面則沒有過多條條框框的限制。社區搭臺,居民唱戲,故事會的主角是社區居民,活動的舞臺也在社區,貼近了百姓生活,來到了社區居民的身邊。為了吸引更多群眾的參與,以居民感興趣的話題,感興趣的形式,圍繞“聊家常,話變遷”這個中心進行組織,從而拓寬了故事會活動的空間和形式。

幾年來,西羅園街道工委、辦事處將花椒樹故事會作為探索新形勢下的動員群眾,凝聚人心的有效載體和重要途徑,不斷豐富內容,拓展形式,加強隊伍培養,努力將其打造成為街道群眾思想文化宣傳工作的特色品牌。如今,經過9年的宣講活動,“花椒樹故事會”已經成為西羅園街道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品牌,成為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展示群眾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凝心聚力的重要載體,更是弘揚時代主旋律,凝聚時代正能量,引領時代新風尚的重要平臺。

如今的花椒樹故事會,已經做大做強,吸引了眾多的群眾參與進來。而講故事的主講人肩頭的責任也大了起來。花椒樹故事會組成了宣講團,負責起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正能量的重任。“花椒樹故事會”被作為豐臺區的品牌特色活動推向了整個豐臺,北京眾多媒體都圍繞著花椒樹故事會做了相關報道,並邀請宣講團給全北京的聽眾講故事。

在不斷走出去的過程中,“花椒樹故事會”的活動形式變得越來越靈活生動。豐臺的各個社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搞“生日故事會”的,有搞“黨員故事會”的,有搞“板凳故事會”的,有搞“鄰里故事會”的,有搞“納涼故事會”的。故事會的話題都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事,比如“零食的記憶”“自行車的故事”“年夜飯的變遷”“大雜院印象”等等。

目前,“花椒樹故事會”已經成為了西羅園街道乃至整個豐臺區引領宣傳思想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的標誌品牌。通過宣講活動,居民樹立先進典型、挖掘凡人善舉、培育出來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先進人物,弘揚了小事大愛,為好人好事點贊,為社會培育了新風。

我眼中的十九大

居民登臺暢所欲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作用”……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3萬餘字,近3個半小時,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響起70多次掌聲……

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全覆蓋、見實效,西羅園街道以品牌活動“花椒樹故事會”為載體,掀起了十九大精神宣講熱潮,推動十九大精神在轄區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這次花椒樹故事會定的主題就是“我眼中的十九大”,居民與社區工作者暢所欲言,大家結合十九大精神講述鄰里故事,凝心聚力講述感想感言。

沒有複雜的佈置,沒有繁複的陳設,只有居民之間親切的問候和社區工作人員熱情接待的話語,主題為“我眼中的十九大”的花椒樹故事會就著親近、樸實的氛圍,在西羅園街道角門東里二社區的會議室裡召開了。不難看出,花椒樹故事會已經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大家也通過故事會結識、瞭解,最終走到了一起,成為了故事會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講故事 聊家常  話變遷

果友安老人分享了自己對黨的十九大的感想

冬日的北京寒風習習,但寒冷阻擋不了大家對花椒樹故事會的熱情,會議室中座無虛席,坐滿了來自附近社區的居民、社區工作人員以及附近企業的管理人員。“10月18日上午,我和社區其他退休老黨員早早來到社區會議廳,坐在電視機前期待著十九大直播,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博得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響徹中國大地的每個角落,傳遍全世界,掌聲也震動著我,令我心情激盪。”退休老黨員何萬銀的聲音鏗鏘有力,演講稿的字裡行間也凸顯著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在十九大的報告中,被習近平總書記點名的豐碩成果,‘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是多麼令人驕傲與自豪,在這些成績的背後,有多少共產黨員帶領人民,不忘初心,攻堅克難才取得的成功。”這位老黨員為祖國取得的成就而驕傲,而他的聲音也令臺下凝神靜聽的居民產生了共鳴,為祖國強盛而自豪的神情流露在每個人的臉上。這些取得的成就讓人看到了過去5年的極不平凡,感知了當下中國的澎湃激情,更可令人預見本世紀中葉的中國現代化強國的模樣。

老黨員何萬銀的故事,讓人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作報告時令人心潮澎湃的時刻。社區居民胡有年則為大家分享了自己對於學習十九大報告的心得體會。他頭髮花白,帶著眼鏡,表情嚴肅,聲音高亢,“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為什麼提新時代,它有怎樣的定義,它的內容是什麼?在我看來,時代指的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開闢了中國的新時代,1949年建立新中國又是一個時代的開始,經久不衰的《祖國頌》就是歌頌新時代的歌曲。在十九大中提到的新時代,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視野、從改革開放近40年曆程和十八大以來5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學判斷;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到本世紀中葉的奮鬥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判斷非常振奮人心,許多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中國越來越強大,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85歲高齡的黨員果友安老人對十九大也有著深刻的感受,5個小時一氣呵成地完成發言稿。果友安老人在花椒樹故事會上站立發言,用中氣十足的聲音分享了自己對於十九大的盼望、歡喜和感受到的震撼,深深感染了臺下的聽眾,熱烈掌聲不時地爆發。雖然臺下的果友安老人表示“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本該在家修身養性,但通過花椒樹故事會能夠與社區居民分享國家事、社區事、身邊事,非常值得參與。同時,果友安老人表示,通過故事會的形式,居民之間的凝聚力也增強了。

聚焦百姓身邊事

社區工作者不忘初心

果友安老人分享了老一輩眼中的十九大,來自洋橋東里社區的社區工作者曾旖旎講述了年輕一輩眼中的十九大。“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隆重召開,這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期盼,也為千千萬萬青年人吹響的號角。每一代青年面臨的時代機遇不同,但決心與信念卻不曾動搖。”講臺上的曾旖旎慷慨激昂地演講,臺下的居民凝神靜聽。

“總書記曾講,‘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年輕的你我踏上新徵程,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更應向老一輩英模們學習,銳意進取、創造歷史。”曾旖旎將黨和國家的政策作了深入淺出的詳細介紹,傳達了社會的正能量,將黨員的先進性和帶頭作用淋漓盡致地做了展現。曾旖旎作為一名年輕幹部,在社區基層工作已有十個年頭,一直從事宣傳方面的工作,把國家政策、社會時事以及社區熱點等居民關心的事,及時地進行宣傳,並與居民進行溝通,並隨著花椒樹故事會的開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關係更加融洽。在組建花椒樹宣講團後,曾旖旎與其他成員一起走進轄區內的社區、企事業單位進行宣講,為新時代發聲,傳遞正能量。

來自角門東里二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劉佳,以《民情圖建起連心橋,當好居民大管家》為題,分享了社區工作者的日常,“我們是群眾選出來的,我們乾的是良心活,要用我們的工作讓群眾給黨和政府加分。”故事的主人公是角門東里二社區的黨委書記高淑芹,“在2003年時,這裡是一個新組建的社區,區內道路坑坑窪窪,沒有路燈,環境髒亂差,還沒等高書記縷清思緒,不少居民就找她尋求解決問題。”隨著劉佳的講述,社區中一件件瑣碎事,鋪開在聽眾的腦海中,不禁令人產生共鳴。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在居民眼中都是大事,在高書記的工作中更是緊急的重要事。為解決問題,高書記“跑斷腿,說破嘴”,最終將擺在工作簿上的一件件工作都解決了,她也逐漸獲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可與擁戴。

為了改變居民認為居委會門檻高的誤解,高書記帶著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拜訪、記錄,從最初的不受理解,到“把辦公室搬到了居民家裡”,高書記和工作人員用191天敲開了1903戶居民的家門,最終繪出了一張民情圖。這張民情圖用多種符號標明瞭社區各棟樓居民的家庭情況,誰家是空巢老人,誰家有殘疾人,誰家是低保家庭都一覽無餘。按圖索驥,高書記還根據民情圖組成了社區居民暢所欲言的民情議事堂,解決了居民生活中的不少問題。

敲開黨委辦公室的門,高書記真實的工作狀態展露在眼前,身穿藍色社區志願者馬甲的她正和社區物業負責人通電話,在她旁邊的是一位面帶焦慮的中年女士,似乎也是來找高書記解決問題的。打完這通十幾分鐘的電話後,她對旁邊的女士說:“您的問題給您解決了,已經和物業方面達成了一致,您直接過去就可以辦理了。”原來,這位女士與物業之間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高書記多次給兩邊做工作,真誠的話語與熱情的態度令雙方各退一步,最終達成了和解。

高淑芹書記是在2003年來到角門東里二社區的,這一干就是15年。對於社區工作,高書記說,完全是聊出來的。當時的高書記從零開始,著手社區工作的深入,在成立民情議事堂後,與居民聊社區發展、聊社區項目、聊社情民意以及急難愁的大事兒,讓她瞭解了社區的民情和大小事兒,並融入了這個社區。如今,與生活相關的事兒,居民都會找高書記聊一聊。花椒樹故事會舉辦以來,角門東里二社區也成立了民情圖宣講團,將身邊事、社區事搬上了故事會。令高書記印象深刻的是,曾經在花椒樹故事會上講過一個關於鄰里守望的故事。

講故事 聊家常  話變遷

角門東里二社區黨委書記高淑芹的事蹟被搬上了花椒樹故事會的講臺

社區內蔡蓮蓉老人在照顧生病的丈夫時,不慎拉傷了腰部的肌肉,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生活不便。當時正值春節期間,社區內的黨員、志願者主動登門照顧,在養病的20多天時間裡,蔡老人的家門就沒關過,這讓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來自社區和鄰里的溫暖。在高書記的帶領下,她所在的社區鄰里和睦,處處充滿了溫情,而這些能夠傳遞正能量的故事也隨著花椒樹故事會的舉辦,在西羅園街道傳播,溫暖更多人的心。

北京的故事,身邊的故事,百姓自己的故事,一個城市發展變遷的故事,所有這一切,由北京人用自己的語言講出來,這是對這個偉大時代的記錄方式,也是北京市民不斷探索和創新的“講北京故事”的方式。

文 / 王陽 攝影 / 閆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