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張小龍給微信再“加戲”,我們離孤獨又近了一步

張小龍給微信再“加戲”,我們離孤獨又近了一步

張小龍鮮少出現在公開場合,除了幾乎一年一次的公開演講,但無礙這個改變了大半個中國人生活方式的產品經理赫赫有名,哪怕早已升職為騰訊高級副總裁。

而昨天微信發佈消息,訂閱號改版,人們不禁將這個新升級的微信,再次與張小龍的藍圖聯繫在一起。

微信IOS版今日發佈6.7.0版本,更新完成後,訂閱號將不再以列表形式展示,而是以feed流形式展示。具體來說,訂閱號群發的消息以“標題+頭圖”的形式直接展示,而且只能展示兩條,其他內容會被摺疊。打開摺疊即可看到其他內容,但不可以收回。

大概就是從左變到右:

张小龙给微信再“加戏”,我们离孤独又近了一步

有沒有覺得右圖很熟悉?

有點像今日頭條,有點像微博,有點像……信息流。

反轉

每個人都知道信息流正在大火。

Quest mobile今年公佈的2017年度數據顯示,手機百度和今日頭條信息流對新聞資訊獨立App產生了較大競爭威脅,兩者月活分別達到4.3億和2億。各維度用戶數據都增長明顯。

這兩個玩家都在信息流領域一路馳騁,成績亮眼的背後,正是信息流的漲勢所在。這個漲勢背後,是命中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閱讀和興趣閱讀的消費升級趨勢。

人們已經越來越不願意去看長文、去深閱讀。尤其是在乘坐地鐵、公交以及睡前這樣的碎片化場景中,刷手機是度過日常瑣碎時間最常見的正確解鎖姿勢。

為此,微信也要做信息流的傳言此起彼伏。

张小龙给微信再“加戏”,我们离孤独又近了一步

但在今年年初,騰訊召開的2018年微信公開課PRO中,張小龍對此前關於訂閱號將推出信息流的傳聞進行了回應——“其實我們並沒有想到(去做信息流),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所謂有信息流。”

外界傳了許久的信息流與微信結緣,張小龍的一句“不知道什麼是所謂的信息流”,硬生生在微信這個超級入口樹起了一道隔離牆。從整個市場環境看,一邊是今日頭條、百度等都在積極的強化信息流優勢,另一邊則是非信息流的微信訂閱號內容打開率持續走低,這實際上是讓張小龍很頭疼的問題。

那麼,最新的訂閱號改版,無疑是一次反轉。雖然大眾覺得也是情理之中,但與年初張小龍所說的相比,是不是“打臉”了?

不過,從36氪的報道稱,關於此次訂閱號的全新改版,微信回覆表示,此次改版與推薦類的信息流不同,訂閱號列表裡依然是用戶訂閱關注的訂閱號的群發消息。改版只是優化了內容的展示,希望提升用戶的閱讀效率和體驗。

不管相同與否,起碼這回,張小龍總該知道信息流了。

孤獨求贏

今年是微信的七週年,不管大家吐槽與否,這個產品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創造了萬億級的商業價值。

為此,它將如何發展?每一次更新的微信,變得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就訂閱號而言,今年已經試改版了很多次,字體大小,讀者留言,無論從板式或模版都有了新風格。

也許我們能從年初的張小龍演講中一窺。

張小龍透露了三個重要信息:第一,微信公號將作為獨立信息平臺,此舉將會加大微信參與市場競爭的力度;第二,鼓勵用戶寫短內容,此舉很可能是要PK新浪微博和今日頭條的微頭條;第三,微信公眾號依然非常重要,不會改成機器推薦的模式。

關於獨立app,目前還沒有出來,但是小程序的發展已經十分迅猛,成為新的生意經。

關於小程序張小龍強調了很多,給我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

“小程序過去的一年非常保守,符合預期,提供價值最重要;微信將重點做好小程序,會用更大的耐心和更長的週期,不想快速催肥;未來萬事萬物都包含信息,微信小程序是一種對萬事萬物的信息表達方式,讓人更輕量級地去獲取信息;小程序不會是所謂的風口,它會像公眾號一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公眾化的平臺;未來小程序的觸達希望從微信搜索完成。”

在年初的舞臺上,明顯消瘦了的張小龍還親身玩了最熱的一個小程序遊戲“跳一跳”,最高刷到6000多分的他,也許最能知道社交媒體帶給人們的空虛與無聊。

他的id是“無聊大師”。

但正是在這個時代,最理解人們孤獨的產品,最能贏得人心。

微信從社交產品到平臺,再到要把人和真實世界連接在一起,即推動用戶走到線下。張小龍小心翼翼卻也如履薄冰,他能夠繼續穩坐孤獨守望者的角色關鍵在於能否給出“讓用戶走到線下的解決方案”。

张小龙给微信再“加戏”,我们离孤独又近了一步

與一個瀏覽器肆意衝浪的PC互聯網不同,移動互聯網構基於APP生態,它將整個網絡的用戶、數據和資源,全部切分成了無數個垂直的池塘,不同的池塘之間相互隔絕。

正是這樣的生態,讓大批新公司得以打破BAT的封鎖線,在各個領域成長為一方諸侯;但也讓用戶的體驗,被人為割裂在了不同的場景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H5也好,百度的直達號也好,騰訊的小程序也好,乃至更多巨頭的類似技術與產品,本質上都是對這種封閉生態的挑戰。

它們試圖用一個更大的封閉系統,將這些池塘,重新連成一片大海。

張小龍想要的,其實是一片屬於微信的海。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企業微信和小程序,為微信正在不斷補齊的最後的拼圖。

在它們上線之前,微信有朋友圈,有公眾號,有發現,有搜索,有支付……無論流量還是分發,C端的業務體系都已經完備。

但這個體系,依然不完整。如今,還有看似“信息流”的訂閱號,未上線的APP,以及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